乂(汉语汉字)

乂(拼音:yì,ài),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乂的古字形像一种刀类工具,是“刈”的初文。本义是指割草或收割谷类植物,后来被假借为治理、安定等义。

乂(汉语汉字)

基本内容

象形字或会意字。李学勤在《字源》中写到“乂”为象形字,是因为乂字撇捺相交,状如一把剪刀,就像剪刀开合剪裁物品的形态。而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写到“从丿乀相交。象左右去之会意也。”段玉裁认为“丿”、“㇏”这两笔笔画如同两把割草的镰刀,都表示为割草,所以是会意字。但乂的本义都是割草或收割谷类植物。后作刈。《诗·周南·葛覃》:“维叶莫莫,是刈是濩。”陆德明释文:“《韩诗》曰:“刈,取也。”引申为治理。《大戴礼记·曾子立事》:“战战惟恐不能乂。”卢辩注:“乂,治也。”

《尔雅·释诂下》:“乂,治也。”割草是为了把草整理得更加整齐,故“乂”引申为治理、安定。国泰民安后,百姓也可修养生息,所以“乂”还有修养之意。《书·益稷》:“丞民乃粒,万邦作乂。”

详细释义

读音

语法属性

释义

动词

通“刈”,指割草或收割谷类植物

治理

安定,平定

名词

才能出众的人,有才德的人。旧称才德过百人为乂。

ài

动词

惩戒,惩创

参考资料

古书籍解释

说文解字

芟艸也。从丿从乀,相交。刈,乂或从刀。鱼废切。

说文解字注

芟艸也。

艸部曰:芟,乂艸也。二篆为转注。周南曰:是刈是濩。周颂曰:奄观銍艾。艾者,㐅之叚借字。銍者,所以乂也。禾部曰:获,㐅榖也。是则芟艸获榖总谓之乂。郑笺诗云。芟末曰艾。刀部有?。金部有鎌,有锲。所以芟艸也。銍则获禾短鎌也。引申之,乂训治也。见诸经传。许辟部云。䢃,治也。引唐书有能俾䢃。则䢃为正字。

从丿乀相交。

象左右去之会意也。鱼废切。十五部。

(刈)乂或从刀。

乂者,必用鎌之属也。

广韵

鱼肺切,去覅疑 ‖ 乂声祭1部

乂,才也。

康熙字典

《广韵》鱼肺切。《集韵》鱼刈切。?音刈。《说文》:芟草也。《尔雅·释诂》:治也。《书·尧典》:有能俾乂。通作䢃。

又贤才之称。《书·臯陶谟》:俊乂在官。

又《集韵》牛盖切。音艾。惩创也。或作㣻。通作刈、艾。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ŋ

i̯ăd

王力系统

ŋ

ǐat

周法高系统

ŋ

jar

两汉

西汉

东汉

祭/泰

jad

祭/泰

jad

南北朝

齐梁陈北周隋

灰咍废

jwəd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ŋ

i̯ɐi

拟音/王力系统

ŋ

ǐwɐi

拟音/董同龢系统

ŋ

jɐi

拟音/周法高系统

ŋ

iai

拟音/李方桂系统

ng

jɐi

拟音/陈新雄系统

ŋ

iɐi

韵书集成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四呼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去声

开口呼

三等

次浊

鱼肺切

ŋjɐi

集韵

平声

开口呼

二等

全清

居肴切

kɪau

上平

合口呼

一等

次浊

阮古切

ŋo

去声

开口呼

一等

次浊

牛盖切

ŋɑi

去声

开口呼

三等

次浊

鱼刈切

ŋiŠɐi

韵略

去声

鱼肺切

增韵

去声

倪祭切

去声

牛盖切

去声

鱼肺切

中原音韵

去声

齐微

全清

i

中州音韵

去声

齐微

应计切

洪武正韵

去声

次浊

倪制切

ȵie

去声

次浊

牛盖切

ŋai

分韵撮要

阳去

该文章由作者:【王晨晨】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