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境外非营利组织所成立的全国性基金会)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1966年由证严上人创立于东台湾的花莲一隅,最初由三十位家庭主妇每天省下五角钱,投入竹筒里,与五位弟子,每人每天增产一双婴儿鞋,以克己、克勤、克俭、克难的精神创立慈济,开始济助贫困,拔苦予乐的工作。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获国务院批准通过于大陆成立基金会,成为大陆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由境外非营利组织所成立的全国性基金会,并于2010年8月20日于苏州静思书院举行挂牌典礼。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境外非营利组织所成立的全国性基金会)

组织简介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于2008年1月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基金会,并接受国家宗教事务局业管。2012年及2017年接受民政部评估,皆获得全国性基金会4A等级殊荣,因应慈善法颁布,2017年获认定为《慈善组织》。此为慈济于1991年华东水灾之后,慈济志工以无所求的爱心,获得中央及地方领导的支持与协助,二十余年持续于大陆付出的成果。/n

慈济缘起

1966年证严法师创立于东台湾的花莲一隅,最初由三十位家庭主妇每天省下五角钱,投入竹筒里,与五位弟子,每人每天增产一双婴儿鞋,以克己、克勤、克俭、克难的精神创立慈济,开始济助贫困,拔苦予乐的工作。慈济的志业,由慈善而医疗、教育、人文;从偏远的花莲开展至全球五大洲,已有五十七个国家地区设有分支会或联络处,迄今援助超过九十七个国家地区,慈济人以感恩心,付出无所求,为每一位受难者真诚关怀与肤慰。

慈悲的足迹虽已遍洒全球,但天下仍灾难频传,法师殷切叮咛“来不及、来不及了!”呼吁大家加快脚步,汇聚善与爱的力量,人人力行克己复礼,回归简朴生活。因此,在慈济迈向第四十一年之始,法师提出“回归竹筒岁月”的叮咛,呼吁人间菩萨大招生,加快净化人心的脚步,起救苦救难之行,予乐拔苦;力邀天下善士,同耕一方福田;勤植万蕊心莲,同造爱的社会。祈愿为达到人心净化、社会祥和、天下无灾无难共同努力。

慈济人共同秉持着内修“诚、正、信、实”;外行“慈、悲、喜、舍”的理念。以“人伤我痛,人苦我悲”的人文情怀,超越种族、国家、语言、肤色、宗教信仰的界限,以出世的精神从事入世的志业,不仅使“大爱”成为一种普世价值,更将中华文化底蕴中的人文精神发挥到极致。

慈济人所推动的包括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四项,统称为“四大志业”;另投入骨髓捐赠、环境保护、小区志工、海外赈灾,此八项同时推动,称之为“一步八法印”。

四大志业、八大法印

慈善志业-“教富济贫、济贫教富”

从弱势家庭济助到心灵关怀,包含长期扶困、急难救助、居家关怀及海外慈善。慈济重视的不只是救济、援助的成效,更在乎启发人性善的良能-“教富济贫”,是富者因施而乐,学习付出爱心济助贫困,找到生命的意义;“济贫教富”,启发贫困者富有爱的心怀,走出生命的幽谷,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尽一己之力,且能在付出中自我成长。

医疗志业-“以人为本,以病为师”

于慈善工作中发现,因病而贫,初始设义诊所为贫困者义诊,进而创立医院。目前于台湾设立六家综合医院,同步推动“医疗志工”制度,配合医护团队,做到全程、全人、全家、全队之“四全”照顾,达到“身、心、灵”统合疗护目标。慈济以生命平等的理念,不收医疗保证金,让贫者免费就医,并且成立国际慈济人医会,为偏远及医疗资源缺乏者义诊,也为海外贫病民众进行大型跨国义诊。

自1989年慈济护专创校开学,至2000年7月,完成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之全程、全面、全人的“完全化教育”,并于海内外设立幼儿园、小学、中学,开展社会教育推广,落实活到老,学到老的社会教育。共同理想和目标,是以“慈悲喜舍”为校训,以“尊重生命、肯定人性”为宗旨;以“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全人教育”为目标,不仅重视专业教育,更重视启发人的“良能”。希望在此人生价值观模糊不清的纷乱时代,塑造教育典范。

人文志业-“人品典范,文史流芳”

慈济人文志业,融合中华文化,肩负“为心灵净化作活水、为祥和社会作砥柱、为闻声救苦作耳目、为癫狂慌乱作正念”的使命,为时代作见证,为人类写历史,创造爱与善的循环。出版杂志、书籍、广播、电视、因特网,以阐扬人性真善美为依归,担负“报真导正”之责任,彰显人与人之间关怀互助的大爱情操,借着有形的志业来净化无形的心灵空间,进而提升社会的祥和美好。

国际赈灾-“大爱地球村,真情肤苦难”

自1991年援助孟加拉国水患,揭开国际赈灾的序幕,迄今援助九十四个国家。依循“直接、重点、尊重、务实、感恩、及时”等原则,对于受灾国家,除了提供粮食、衣被、榖种、药品的紧急援助外,还援建房屋、协助开发水源、提供义诊;关怀项目尽管有别,“尊重生命”的理念却是始终如一。

骨髓捐赠-“捐髓救人,无损己身”

基于“尊重生命”的理念,为全球的血液疾病患者,争取生存的权利,海内外慈济人响应证严法师的号召,于1993年成立“慈济基金会骨髓捐赠资料中心”,2002年改制为“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以脐带血、外围血干细胞移植。希望为人类医疗带来新的展望。在慈济志工全力倡导及热烈参与下,许多社会善心民众加入骨髓捐赠验血行列。每一对案例都是慈济志工由一路劝髓、捐髓、陪髓、抽髓、取髓,程程髓缘显示台湾的爱心密度之高,这些具备大爱胸怀的捐赠者,带着坚定的勇气与毅力,成就这一番生命交融的美丽相遇。

环境保护-“用鼓掌的双手做环保,让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

1990年证严法师呼吁垃圾减量、资源回收。环保志工,不分年龄、阶层、背景,人人视街头为修行道场,不畏脏乱、不辞辛劳,低头弯腰,为地球环境而无私付出。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责任也是使命。从大地环保到心灵环保,慈济倡导健康饮食,多吃蔬果,少荤食,力行“简约”生活,减少“碳足迹”,提升道德观念,将环保意识落实日常生活中,常存对大地的疼惜之心,减缓地球暖化的危机。

社区志工-“里仁为美、守望相助”

慈济志工在社区敦亲睦邻,实践儒家“里仁为美”的理想,使社区为人人安居、具有仁风之所,建立起各社区间互相联谊救援的网络,为周遭孤苦无依的人给予细心的照顾、在急难来临时透过相互帮助,启发人人心中的善念,让社会处处充满温暖。

创办人简介

因缘

法师天性纯孝慈柔,十五岁时,母亲罹患急性胃穿孔,需要开刀。在那个年代,开刀风险很大,心急的她为母亲祝祷、虔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并发愿“愿从此茹素、减少自己十二年的寿命,为母亲增寿祈福”。许是孝行动天,母亲的病不必开刀,服药而痊愈,她也因此开始茹素还愿。

1960年6月,正值壮年的父亲突然因病去世,从发病到往生仅仅不到二十四小时,这带给上人莫大的冲击;究竟生从哪里来,死往何处去?也开启她探索生命的契机,常到慈云寺向修道法师探究佛法。

就在那段时间里,法师体悟到不是提得起菜篮有权利支配金钱的女人就叫幸福,“女人不单单只是为一个家庭付出,女人应该也可以和男人一样,承担起社会责任;把参与社会的悲怀推广到整个人类,将每个人『爱家』的心,推广到爱社会、爱众生,这样才是真正的幸福吧!”几度离家弃俗不成,辗转浪迹仍找不到栖身静修之所,最后在花莲县秀林乡下的小庙──普明寺安住下来,日子清苦,修学佛法的决心,丝毫不减。

1962年秋,二十五岁,没有剃度师父,自行落发,静静踏上僧侣修行的生涯。1963年2月,台北市临济寺开坛传戒,临入戒场前,法师于慧日讲堂礼上印下顺导师为师,导师叮嘱:“你我因缘殊胜,既然出家了,你要时时刻刻为佛教、为众生!”并取了法名“证严”,字“慧璋”。行了简单的皈依礼,即尽速赶到临济寺,顺利地受了三坛大戒。

回到花莲后,法师住进普明寺后只有四坪大的小木屋,开始礼拜《法华经》,研究法华教义。因为不受供养,生活很艰苦。1963年10月,移单至花莲慈善寺讲《地藏经》,前后约八个月时间,法缘兴盛,目前静思精舍多位资深的僧众弟子即是当年的结缘众。后来,法师带着这几位弟子回到普明寺借住,在殿后结伴修行。

法师自立修行清规,自力更生,直到今天,静思精舍所有的开销,仍是常住二众弟子做蜡蠋、豆粉和出版品来维持的,从没动用到慈济基金会一分一毫的善款。1966年,上印下顺导师应台北文化大学礼聘讲课,离开嘉义妙云兰若,希望法师能带弟子们到嘉义主持兰若。但是法师已在花莲数年,平常跟随他修行的两位老人家及三十位信徒,都舍不得他离开,联名上书导师挽留。法师陷入两难的取舍中,但随着因缘的牵引,终于还是留在花莲,并展开慈济会务。/n

“慈济功德会”的发源

1966年,一滩血事件为起因,法师萌生成立慈善组织,为贫苦世人服务之志。因缘巧合,花莲海星中学三位修女来向法师传教,他们谈彼此的教主、教旨、教义。修女临离去前说:“今天终于了解佛陀的慈悲是普及蠢动含灵一切的生命,确实很伟大。不过,虽然天主的博爱只是为全人类,但是我们在社会上建教堂、盖医院、办养老院,那么佛教对社会可有什么具体贡献?”法师心情顿时沉重起来,佛教徒经常为善不欲人知,但大都各做各的,只以隐名氏的名义默默行善。可惜这分丰厚的爱心,零散缺乏组织;法师于是决定将这股力量组织起来,先从救人做起。

1966年5月14日(农历3月24日),“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正式成立。

一针一线缝出慈济的雏型

慈济的慈善济贫工作,由六位同修每人每天增产一双婴儿鞋开始。法师又利用屋后的竹子,锯成三十个存钱筒,发给在家信徒一人一个,要她们每天存进五毛钱。

信徒们觉得奇怪:为什么不干脆每个月缴十五元呢?法师说:“希望你们每天提起菜篮即投入五毛钱,临出门前就有一颗救人的心,节省五毛钱,即是培养节俭的心与爱人、救人的心。”

于是这三十个人,每天提起菜篮到菜市场,逢人便欢喜地宣扬,“我们每天要存五毛钱!我们有一个救济会,我们要救人!”“五毛钱也可以救人”的消息不胫而走,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千手千眼救助苦难的功能很快就发挥了;功德会成立的第二个月,即帮助一位大陆来台、孤苦无依的老太太,每天有人送饭给她,为她清理环境,直到她往生后安葬为止。一桩艰辛、伟大的济世工程就此开展。

此时,有许多信众要求皈依,法师为了让功德会招募更多有心的会员,提出两项基本条件:一、要皈依的人必须做“慈济功德会”的会员;二、皈依的会员,要实际负起“慈济功德会”的社会救济工作。慈济功德会创办初期,法师与弟子们局促在二十坪不到的普明寺里,一方面从事加工品制造以维持生计,另一方面还要处理功德会会务,场地实在不敷使用。后来在法师俗家母亲协助下,于1969年迁入静思精舍现址,依旧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清净庄严、朴实无华的“静思精舍”,是慈济永远的后循,也是全球慈济人心灵的故乡。

一眼观时千眼观、一手动时千手动

慈济的理想是以“慈、悲、喜、舍”之心,起救苦救难之行,予乐拔苦;慈济的精神是“诚、正、信、实”,并希望以事理圆融之智慧,力邀天下善士,同耕一方福田;勤植万蕊心莲,同造爱的社会。

“我相信佛陀说的人性本善。众生都一样,佛有多大的爱心、慈悲心,众生就有多大的爱心与慈悲心;佛有多大的智能功能,众生就有多大的智能功能,只要予以启发,就是一种最善良的心境,最真实的快乐。一般人总以为有钱就是幸福,因为穷人难免贫病孤苦。殊不知富有的人更需要让他了解布施比接受更有福。身病不可怕,最怕的是心病,人身如一棵芭蕉树,一层一层的剥,到头来都是空的,只有真实恒持的慈悲喜舍,才能获致世间最美的境界。”法师又说:“佛教是理,慈济是事,藉事显理,以事启发,回归于理。”

因此,慈济的志业由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志业,扩及到海外赈灾、骨髓捐赠、小区志工、环保,成为“一步八脚印”。慈济人以智慧相结合,以爱心相扶持,闻声救苦,实时解难,发挥“一眼观时千眼观,一手动时千手动”的功能,使慈济所及,家家得安康,处处有温暖。

组织荣誉

2019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春蕾计划30周年”荣誉单位第九届中国公益节2019年度“公益推动力”奖。

2018“阜宁风灾援助”获江苏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第三届苏州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红豆杉的爱”获第三届苏州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2017第七届中国公益节公益组织奖江苏儿童慈善突出贡献奖。

2016中国慈善联合会年度推动者。

2015“珍爱环卫”获第三届江苏省慈善奖第二届苏州慈善奖“最具影响力公益慈善项目”“四川雅安专案”获第九届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2014春蕾计划25周年获“中国儿童慈善奖”。

2012第四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公益大爱奖。

2011第三届“四川依然美丽”-四川美丽之最“熊猫奖”。

2010第四届国际慈善论坛“国际慈善功勋人物奖”第三届中国消除贫困奖“全球奖”中国新闻周刊“2010中国最有影响力人物”。

2009第三届国际慈善论坛“功德人物奖”。

2008第四届“中华慈善奖”第二届国际慈善论坛“国际慈善功勋奖”江苏省妇女联合会、江苏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优秀组织奖”。

2007第三届“中华慈善奖”“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第一届国际慈善论坛民间慈善荣誉奖”。

2006第二届“中华慈善奖”。/n

慈济项目

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

一九九一年华东水患,证严法师以“一粒米中藏日月”揭示赈灾理念,并派员到北京沟通赈灾事宜。由于受灾面积广泛,赈灾经费有限,慈济以直接、重点为原则,以安徽全椒为赈灾重点区,自此开启例行的冬令发放善门。小小的一粒米,对苦难灾民而言,大过于一座山,是未来温饱的希望。

只要哪里有需要,慈济人的脚步就到哪里,依循“直接、重点、尊重、务实、及时”等原则,以“取之于当地、用之于当地”的精神,就地取材展开济助。

除了冬令发放,慈济更积极协助穷乡脱贫。脱贫的重点在于“换穷貌、改穷业、挪穷窝、拔穷根”。为协助黄土高原与云贵高原上,缺水与缺土的乡亲们解决长期生活贫困的问题,打好扶贫攻坚战,慈济通过冬令发放、水窖抗旱工程及移民迁村等计划,积极改善当地生活品质;并以改善教育环境与奖助学金为基础,为下一代奠定美好未来的根基。

从居住环境、教育环境的改善,到生活质量的提升,及对贫困学生的助学奖励,慈济志工皆用行动鼓励贫困乡亲,一起透过努力,勇于扭转历史的困境。

里仁为美、扬善励志

“在最黑暗的角落,点一盏灯;在最凄寒的路上,生一堆火。”慈济从弱势家庭救助到心灵关怀,重视的不只是救济、援助的成效,更在乎启发人性善的良能。

慈济志工深入访视与关怀,依据慈济对于个案关怀的默契定期开展访视工作。经过审慎评估为贫苦弱势、或遭遇突发困境的家庭给予精神陪伴、或提供急难救助、生活援助,从安身、安心、安生“三安”,到全人、全家、全程的“三全”,给予身、心、灵的全方位照顾。慈济重视的不只是救济、援助的成效,更在乎启发人性善的良能——“教富济贫”,使富者因施而乐,学习付出爱心济助贫困,找到生命的意义;“济贫教富”,启发贫困者富有爱的心怀,走出生命的幽谷,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尽一己之力,且能在付出中自我成长。

只要有苦难之处,人间菩萨涌现,善与爱的力量展露无遗。平安的人要怀感恩心,还要及时去帮助有灾的地方。爱,需要启发。只要有人启动、真诚付出爱,感动旁观者,人人发挥爱心共襄盛举;在人间带动起“爱的能量”。

传承文明、弘扬人文

人类文明经过几千年不断的积累,如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对多元化的社会,如何将中华扶倾济弱的良善美德弘扬于世,成为慈济与国家共同努力的课题。

慈济肩负着证严法师“为净化心灵做活水,为祥和社会做砥柱,为闻声救苦做耳目,为癫狂慌乱做正念”的使命,为时代作见证,为人类写历史,创造善与爱的循环,传承优良文明,弘扬人文真善美。“人”是人品典范,“文”是文史流芳。现今社会多元却失序,导致“文化”失去品质标准。

证严法师表示,应蜕去“文化”外衣显其精髓,付出“真”诚心,共行“善”事,如污泥中生长的莲花,散发一池道德清香,尽力“人文”清流引导众人回返至真实之路,到达“美”的成果。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缺失。慈济举办亲子班、学生人文交流、教师教育交流等活动,希望从家庭、学校为起点,培养孩子行礼如仪,行善行孝的正确人生观;期许老师们能对学生教之以礼、育之以德,为孩子铺未来的人生路。

生态环保、美丽中国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也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十三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这与证严法师自多年前不断呼吁环保的理念高度契合。

一九九〇年,证严法师在一场“幸福人生讲座”中呼吁“以鼓掌的双手做环保”;从此,慈济人对环保的坚持与推动,可谓不遗余力。为宣导垃圾减量、提倡资源回收,环保志工不分年龄、阶层,不畏脏乱,低头弯腰,为地球环境而无私付出。为响应政府与证严法师关于环保的倡导,慈济志工积极行动,经过慈善、急难救助等的深耕,越来越多的志工也投入到环境保护的实做和推广中。

多个省市的慈济志工从身边自发做起,有的将自家工厂厂房提供为环保站场地,有的将自家庭院拿出来做环保,还有的和社区沟通寻找场地……身体力行带动当地人爱护地球做环保,减少碳排放,推动低碳社会,与地球共生息。/n

该文章由作者:【硫氰化钾】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