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牛科牛属动物)

黄牛,哺乳纲生科动物。黄牛的养殖地区几乎遍布中国各地。它的适应能力强,耐粗饲,放牧性能好,在炎热季节不惧日光照射,不怕酷热,正常采食,放牧和反刍。

黄牛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耐粗饲、体质健壮、繁殖率高、遗传性质稳定,是优质牛品种。

概述

中国固有的普通牛种。其在中国的饲养头数在大家畜中或牛类中均居首位,饲养地区几遍布全国。在农区主要作役用,半农半牧区役乳兼用,牧区则乳肉兼用。

性状和类型

黄牛被毛以黄色为最多,品种可能因此而得名、但也有红棕色和黑色等。头部略粗重,角形不一,角根圆形。体质粗壮,结构紧凑,肌肉发达,四肢强健,蹄质坚实。其体形和性能上因自然环境和饲养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可分为3大类型。

北方黄牛

数量最多,分布于华北、东北及西北各地,以蒙古牛、延边牛、复州牛、哈萨克牛等较著名。

以肩峰低、垂皮少为主要特征。体型一般较中原黄牛小,乳房较其他黄牛发达。由于终年放牧和当地气候寒冷,皮厚毛粗,骨骼粗壮,体质结实,能耐粗耐寒。主要用于水旱耕作和挽曳。

中原黄牛

最优良的黄牛类型。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各省,包括甘肃东南部、陕西关中、山西中部和南部、河南、山东和河北南部的广大平原地区,以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和晋南牛等最著名。

其他如郏县红牛、冀南牛、渤海黑牛等也属之。体型大,强壮有力,皮薄毛细。肩峰发育中等。结构匀称,肌肉发达。挽力较大,肉用性能也好。

南方黄牛

分布于东南,西南、华南、华中、华东各省和陕西南部,包括巴山牛、雷琼牛、台湾牛等品种。以肩峰高、垂皮大为主要特征。体型较小,四肢强健。被毛多黄、褐色,有光泽;唯鼻镜、蹄、角多呈黑色。

性温驯,耐热、耐粗饲,具有抗蜱及焦虫病能力。其最大挽力也可达体重的70~90%,行动敏捷,适于山区放牧和水田耕作。

饲养和品种

饲养方法大致可分为舍饲、半舍饲和放牧3种。山区的南方黄牛基本上全年放牧,仅在农忙使役时加喂精料或粗料。

北方草原地区的北方黄牛也以放牧为主,只在冬季枯草季节实行半舍饲,补饲干草。中原黄牛多为栓系舍饲,定时定量饲喂,农忙季节补喂精料。

母牛在妊娠后期减轻使役,加喂精料,分娩前、后半月至1月停止使役。

在品种改良方面,中国对黄牛采用杂交方法进行改良,已育成新品种三河牛。用兼用型短角牛改良蒙古牛育成的草原红牛,在以放牧为主的条件下,平均产奶量达到2000千克以上,比蒙古牛提高3~5倍。

产肉量提高40~60%;肥育的阉牛,屠宰率为53~58%。

用瑞士褐牛和含有瑞士褐牛基因的阿拉托乌公牛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育成的新疆褐牛,在以舍饲为主、结合放牧的条件下,平均产奶量可达2800多千克,乳脂率4%;阉牛的屠宰率可达47~53%。

生活习性

在寒冷季节,不畏严寒,不惧大风,一如既往地采食牧草残根枯枝。温长的冬春季掉膘少,春乏少,死亡少。在植被稀疏的荒漠,草场上只靠放牧即能复膘体壮。不仅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而且对不少疾病也有特殊的抵抗力

繁养方式

养殖场选址

黄牛养殖场应该远离水源保护区域、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远离人口聚居区、工业区、教育局、屠宰区域。

牛舍在建设过程中,应该选择地势较高、通风良好、光照充足、背风向阳、干燥整洁的地方。

在牛舍选址建设过程中,还应该确保饮用水供给充足,水质要符合畜禽饮用水标准,并且在养殖场内部还应该配置相应的储水设施和配套引水设备。

养殖场布局

养殖场在建设过程中,应该科学划分各功能区域,并确保各功能区域之间完全分开,有效隔离,分布合理。牛舍养殖区主要分为了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粪污处理区。

其中生活区主要建设在养殖场上风向和地势较高的地段,该区配置了饲养人员宿舍、停车场、活动场等。生产区域主要包含了办公室、饲料库、牛舍、青贮池、水电设施。

隔离区主要用于隔离患病的动物,隔离区域和生产区域间隔50m以上。粪污处理区域主要位于下风向,在该区域共设置了沼气池、储粪池、储液池、阳光晒粪棚等。

能够开展牧草种植的养殖场,应该确保种植区域靠近饲养场的生产区域,这样方便于牧草收割之后进行加工和直接饲喂。

科学选择黄牛品种

现阶段我国纯种黄牛生产性能低下的现状对发展黄牛养殖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就需要我们采取必要措施,加强黄牛品种改良。

地区畜牧部门通过积极推广人工授精技术,选择优质种公牛冻精和本地黄牛进行杂交,培育出杂交后代,提高养殖场的整体养殖效益,加速品种改良进程。

养殖技术要点

1、犊牛养殖技术要点

犊牛出生0.5~1小时之内便可自行站立,此时要引导犊牛进行吃乳,确保犊牛在较短时间内吃上初乳。若不能正常吃乳,需要做好人工哺乳工作。

吃乳之前应该选择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乳房进行消毒,避免引发腹泻等一系列传染性疾病。一周以后,逐渐训练犊牛采食干草,15~20天之后,要训练其采食精饲料,一般经过2~3天之后,犊牛就可以自由采食精饲料。

2、妊娠母牛饲养技术

母牛在怀孕前5个月,做到以粗饲料投喂为主,适当搭配少量精饲料。

母牛进入妊娠中后期之后,应该逐步增加精饲料的投喂量,确保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投入充足,母牛成功妊娠之后,应该将母牛单独隔离养殖,避免母牛之间相互撞击而导致流产。

3、育肥牛养殖技术

牛在进行育肥之前,应该进行全面检查,将身体瘦弱,带病的牛及时淘汰处理,同时还应该按照年龄、体重、性别、营养状况进行科学分群,实行分群饲养,分群放牧。

育肥牛在养殖期间,应该坚持以精饲料为主,粗饲料为辅,饲料投喂量应该按照从少到多的原则逐步增加,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应该控制在30%以上。

牛舍消毒

使用苛性钠稀释药剂全面喷洒消毒,针对牛舍内的粪便与污染物,争取每天清理1次牛舍,刷洗饮水槽、饮食槽。大门位置设置专门的消毒池,池内准备4.0%的苛性钠消毒液,消毒液每周更换1次,以此确保使用效果。

在牛舍、隔离室出入口位置要准备防护服,进出必须更换,针对牛舍内容易滋生蚊、蝇的区域,需要定期喷洒敌敌畏,避免蚊虫叮咬加速疾病传播。

接种疫苗

在黄牛的不同生长阶段,落实疫苗接种工作,比如:口蹄疫,每年11月注射1次口蹄疫疫苗,一般12~24月龄注射1mL,24月龄以上注射2mL。破伤风预防,在母牛产犊后,繁殖母牛、初生犊牛需要立刻注射破伤风类毒素1mL。

改良品种

改良传统养殖技术,母牛在1周岁后才开始配种,妊娠后期强化饲养管理,设置科学喂养方式,针对已经成年的犊牛,需要考虑出栏时间,一般为一岁半左右即可出栏,养殖户可自主栽种牧草,合理控制饲料喂养率,强化喂料管理。

该文章由作者:【嘴嘴深夜食堂】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