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弹(完成杀伤爆破的弹药)

炮弹是指口径在20mm以上,利用火炮发射,完成杀伤,爆破,侵彻及或其他战术目的作用的弹药。通常包括风帽、弹丸(战斗部)、引信、弹带、底火和药筒(内装发射药)等几部分。根据装弹方法,分成定装弹和分装弹两种,定装弹将弹丸和药筒合一,装填时,弹丸和药筒一起装填;而分装弹在装填时先装填弹丸,再装填药筒。炮弹战斗部的主装药是燃烧照明用烟火药,并装有吊挂降落伞等装置。烟火型诱饵弹是以燃烧的烟火剂来辐射红外线能量;复合型诱饵弹,既能辐射红外线能量进行红外线欺骗干扰,又能通过抛撒金属箔条实施无源性雷达电子干扰,是一种专门对付红外与雷达复合制导导弹的干扰武器;燃料型诱饵弹是一种向威胁区喷洒诱饵燃料,引诱红外制导导弹发生误差的一种干扰弹药。

炮弹(完成杀伤爆破的弹药)

分类

按用途可分为主用弹、特种弹和辅助弹。主用弹是直接毁伤目标的炮弹,如杀伤弹、爆破弹、杀伤爆破弹、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燃烧弹、化学弹、榴霰弹、群子弹等。特种弹是利用特殊效应达到特定战术目的的炮弹,如发烟弹、 照明弹、宣传弹、 曳光弹、干扰弹、电视侦察弹等。辅助弹是部队训练和靶场试验等非战斗使用的炮弹,如演习弹、教练弹、空包弹以及各种试验弹等。

破甲弹

破甲弹是利用“聚能效应”(又称门罗效应或空心效应)原理制成的弹药,主要由弹体、空心装药、金属药形罩和起爆装置组成,大多采用电发引信。其破甲过程为:当弹药击中目标诱发装药爆炸时,炸药所产生的高能量集中在金属药罩上,并在瞬间将其融化成为一股细长(直径3-5毫米,长达数十厘米)、高速度(高达8-10千米/秒)、高压力(100-200万个大气压)、高温度(1000℃以上)的金属射流,这种具有强大能量金属射流的在顷刻间穿透装甲后,继续高速前进,加上它所产生的喷溅作用,就会破坏坦克内的设备,杀伤乘员,并极易引燃油料及诱爆弹药,产生“二次杀伤效应”。破甲弹的优点:一是其破甲威力与弹丸的速度及飞行的距离无关;二是在遇到具有很大倾斜角的装甲时也能有效地破甲。其缺点:一是穿透装甲的孔径较小,对坦克的毁伤不如穿甲弹厉害;二是对复合装甲、反作用装甲、屏蔽装甲等特殊装甲,其威力将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在现代坦克炮的弹药中,破甲弹的配备率已经下降,如T-72坦克弹药基数为39发,但只配备5发破甲弹。

影响穿甲弹性能的因素

一般衡量穿甲弹性能最直观的性能要求就是靶板穿透率、密集度、直射距离和武器的机动性:严格来说穿透率是一个随机事件,因为在着靶时间段内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穿甲弹击穿装甲服从正态分布,比较常见的有50%穿透率和90%穿透率这两种概念,与之相对应的着靶速度越小,则说明穿甲能力强,该着靶速度的方差越小,则说明穿甲能力很稳定。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每一种穿甲弹都有自己的最小穿透速度(也被称之为极限速度),当速度小于该值时就不能有效的穿透威力考核靶,极限速度越小,就说明穿甲能力越强。

碎甲弹

碎甲弹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英国研制成功的一种反坦克弹种。其结构特征为:较薄的弹体内包裹着较多的塑性炸药,短延期引信位于弹体的尾部,只能用线膛炮发射。其杀伤原理为:当碎甲弹命中目标时,受撞击力的作用,弹壳破碎后就会象膏药一样紧贴在装甲表面上,当引信引爆炸药后,所产生的冲击波以每平方厘米数十吨的应力作用于装甲上,从而会在装甲的内壁崩落一块数千克的破片和数十片小破片,这些高速崩落的破片,可杀伤车内乘员,损坏车内设备,从而达到使目标失去战斗能力的目的。

碎甲弹的优点:一是其构造简单,造价低廉,爆炸威力大,一般可对1.3-1.5倍口径的均质装甲起到良好的破碎作用;二是碎甲效能与弹速及弹着角关系不大,甚至当装甲倾角较大时,更有利于塑性炸药的堆积;三是碎甲弹装药量较多,爆破威力较大,可以替代榴弹以对付各种工事和集群人员,因此,配备碎甲弹的坦克一般不用再配备榴弹。

碎甲弹的缺点:一是对付屏蔽装甲、复合装甲的能力有限;二是碎甲弹的直射距离较其它弹种近,通常为800米左右。

榴弹

榴弹是利用弹丸爆炸后产生的碎片和冲击波来进行毁伤目标的弹种。坦克上通常装备的是杀伤爆破榴弹。它既有爆破作用,又有杀伤作用,用来摧毁野战阵地工事、杀伤敌方兵员和对付薄装甲目标。由于坦克滑膛炮不能发射靠旋转稳定的榴弹,所以配用长体式尾翼稳定破甲、杀伤两用弹。

炮射导弹

所谓炮射导弹,就是在弹头装有末端制导系统,用普通火

炮发射后,能自动捕获目标并准确命中目标的一种炮弹。它常被人们称为长“眼睛”的炮弹。坦克上配备炮射导弹的思路主要是想在现有坦克火炮的基础上增加坦克火力的射程,但目前缺乏实战中使用的实例。美国曾在70年代装备过配用“橡树棍”反坦克导弹的M60A2主战坦克和M551轻型坦克。法国也曾研制过炮射导弹。但是,后来都放弃了这一做法。前苏联60年代开始研制炮射导弹,迄今有AT-8、AT-10和AT-11三种坦克炮射导弹装备部队,是唯一大量使用炮射导弹的国家。另外,以色列在“梅卡瓦4型”坦克上也配备了LAHAT激光制导炮射导弹,用于打击3000米外的装甲目标。

炮弹类型

高技术炮弹再造“战争之神”

炮兵,素有“战争之神”的美誉。而“战神”再神,也离不开炮弹大家族的强力支持。如今,高技术的发展使“战争之神”焕发新的青春和活力,一大批从单纯追求对目标的硬杀伤转向对目标的软杀伤,从对具体目标的毁伤转向对武器系统破坏的新概念炮弹脱颖而出,并将显威于21世纪战场。

制导炮弹

长“眼睛”会“思维”

制导炮弹,可以说是炮弹与导弹的“混血儿”。它像普通炮弹那样由火炮发射,却能像导弹那样捕捉目标,可又没有导弹的发动机。其寻的头是炮弹的“眼睛”,当炮弹飞临目标上空时,会自动寻找攻击目标;其电子设备犹如炮弹的“ 大脑”,能使炮弹准确地跟踪并击中目标。

制导炮弹的产生,带来了炮兵的一场革命,它使以往只能进行面射的榴弹炮、加农炮、火箭炮、迫击炮等,有了对点目标实施远距离精确打击的可能。目前,制导炮弹以法国和瑞典正在联合研制的155毫米“博尼斯”为典型代表。今后,随着信息制导技术的进步,将会使制导炮弹具有同时攻击多个目标的能力。

侦察炮弹

堪称“战场神眼”

侦察炮弹是一种通过摄像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对目标进行侦察、探测的信息化炮弹。就目前研制情况来看,它主要包括电视侦察炮弹、视频成像侦察炮弹和窃听侦察炮弹3种。

电视侦察炮弹进行侦察具有安全、可靠、图像清晰等特点,尤其适于在空中侦察条件受限时使用。如美国正在研制的 X M185式电视侦察炮弹,可用155毫米榴弹炮发射。

视频成像侦察炮弹由美国于1989年发明和研制。它利用弹丸向前飞行和旋转,使弹载传感器的视场作动态变化,对飞越的地形进行扫描,可实施对空中和地面的侦察并发现目标。其引信内还装有 G P S接收机,可接收3个或更多 G P S卫星信号,以实现对目标的精确跟踪。

窃听侦察炮弹主要利用震动声响传感器窃听战场目标信息。它不仅可以探测人员的运动和数量情况,还可通过人员的说话声判断其国籍,如目标是车辆,则可判断车辆的种类。

遥感炮弹

“发射后不用管”

遥感炮弹又叫自寻的子母弹,是一种远距离反坦克新弹种。它既不同于一般火炮所使用的子母弹,也不同于末端制导炮弹,而是兼有两种炮弹的特点。当遥感炮弹由大口径火炮发射至目标上空时,降落伞张开,弹内信息传感器开始工作,它如同一部小雷达来搜索目标。发现目标后小破甲弹起爆,向目标射出一枚高速弹芯,可击穿装甲目标的顶部装甲。同其它炮弹相比,遥感炮弹具有“发射后不用管”的突出功能,它能从数十公里以外有效地摧毁敌装甲目标,且威力大、命中率高,一枚炮弹可同时多点攻击。

干扰炮弹

令人真假难辨

干扰炮弹是一种用来干扰敌方通信联络和信息传递的弹种。目前,世界上已经研制成功的干扰炮弹主要有通信干扰弹、声音干扰弹和箔条干扰弹3种。

通信干扰弹是一种通过释放电磁信号,破坏或切断敌方无线电通信联络,使其通信网络产生混乱的信息化炮弹,在不良天候和昏暗条件下特别适用。海湾战争中,美军曾用155毫米通信干扰弹干扰伊拉克的无线电通信网,效果不错。

声音干扰弹是专门用以干扰敌方指挥信息接收的弹种。该弹发射后,能接收到敌方人员发出的各种指挥口令,并可通过转换模仿敌方声音再发送出去,从而指挥调动敌军,使之真假难辨。

箔条干扰弹是一种在弹膛内装有大量箔条块,主要用于干扰雷达回波信号的信息化炮弹,未来信息化战场上将广泛运用。

诱饵炮弹

“骗你没商量”

诱饵炮弹是一种通过辐射强大的红外线能量,从而制造出一个与所保护目标相同的红外辐射源,进而引诱红外导弹上当受骗的新型炮弹。诱饵炮弹中有烟火型诱饵弹、复合型诱饵弹和燃料型诱饵弹等类型。

烟火型诱饵弹是以燃烧的烟火剂来辐射红外线能量;复合型诱饵弹,既能辐射红外线能量进行红外线欺骗干扰,又能通过抛撒金属箔条实施无源性雷达电子干扰,是一种专门对付红外与雷达复合制导导弹的干扰武器;燃料型诱饵弹是一种向威胁区喷洒诱饵燃料,引诱红外制导导弹发生误差的一种干扰弹药。如德国生产的76毫米“热狗”红外诱饵弹,发射后两秒钟即可形成红外诱饵。

评估炮弹

把战场搬上屏幕

评估炮弹是一种评估目标毁伤情况的信息化炮弹。这种炮弹内部装有微型电视摄像机,当它被发射至目标区域上空时,指挥员在电视屏幕上可将目标被毁情况尽收眼底。从而一改传统,使对目标盲射变为可视目标打击。

美国80年代后期研制成功了155毫米目标验证和毁伤评估炮弹,该弹发射后能够在空中悬浮5分钟,由射击分队的一名操作手遥控飞行,其作用距离达60公里。

可见,信息化炮弹的出现,无疑使“战争之神”如虎添翼,它们无疑将重新确立“战争之神”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的重要地位。

照明弹

照明炮弹也叫炮射照明弹(区别于空投的航空照明弹),简称照明弹。通常配备于迫击炮或中小口径榴弹炮等射角较大的火炮。炮弹战斗部的主装药是燃烧照明用烟火药,并装有吊挂降落伞等装置。使用时由火炮将照弹发射到预定目标上空,到达弹道顶点时,延时引信动作,抛去外壳露出照明装药,拉出降落伞,同时点燃照明装药,点燃的照明装药在降落伞的吊挂下缓缓下降,照明装药燃烧发出明亮的光,照亮战场或预定目标。

燃烧弹

亦称纵火弹。弹内装燃烧剂,用于引燃或烧毁目标;并对人、畜有杀伤作用。燃烧剂有集中性的和分散性的两种,前者如镁和铝热剂,可用来对付难燃目标;后者如黄磷,可用来对付易燃的大面积目标。黄磷的燃烧温度较低,只能引燃油料、干草等易燃物。这种弹主要作发烟弹使用,只有在特定场合(如丛林地带)才利用其燃烧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着重研究自然燃烧剂,如利用锆块和猛炸药的混合装药,在爆炸后抛射出高温燃烧的锆碎片,同时具有燃烧和杀伤作用;又如用三乙基铝自燃燃烧剂装填大口径炮弹,可代替火焰喷射器和火焰燃烧炸弹。

照明弹

内装照明炬和吊伞系统的弹种。火炮发射后,时间引信在预定的位置引燃抛射药,将被点燃的照明炬连同吊伞系统从弹底抛出,缓慢下降,照明剂发出强光,照亮目标区,以利于夜间观察和战斗。随弹丸口径和结构不同,其发光强度从40万~200万坎德拉,发光时间30~140秒。照明炬和吊伞系统的下降速度4~10米 /秒。照明剂普遍采用镁粉-硝酸钠-合成树脂系统。为了降低开伞失效率和吊伞的下降速度,可采用二次开伞或二次抛射结构。在旋转稳定照明弹的照明炬上增加阻旋装置,可降低照明炬的转速,使硝酸钠照明剂在燃烧时不掉熔渣(图4)。

发烟弹

亦称烟幕弹。内装发烟剂,爆炸后形成浓密的烟云,可用作遮蔽烟幕或信号烟幕。发烟弹按其结构可分为:①爆炸式。通常弹内装黄磷,有一个中心爆炸管,爆炸后,黄磷被分散自燃,迅速发烟(图5)。②尾抛式。弹内装几个发烟罐(内装含六氯乙烷的发烟剂)。在目标区近地空爆后,从弹尾抛出点燃的发烟罐,生成烟幕。有色烟幕信号弹内装红、绿、黄、紫等颜色的有色发烟剂,分辨距离可达3000米。还有一种爆炸式结构的有色烟幕目标指示弹,内装有机染料和猛炸药的混合物,爆炸后能显示弹着点。

该文章由作者:【初从文 三年不中】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