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下属学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0年10月。学院成立以来,融入于清华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伟大实践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研究、促进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腾飞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清华大学汇集理工文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拥有教育、科研所需要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融合并继承培养高级人才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这些优越条件为公共管理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下属学院)

学院概况

学院成立以来,秉承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发扬学院“明德为公”的精神,在师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在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创建一流公共管理学院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成功申报,大型国际会议的有序举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哈佛大学联合开办的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的不断延续,都为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扩大了学院在本学科领域的声誉与影响。同时,一门门精品课程陆续开设,一项项重点科研项目相继启动,一届又一届学术型研究生和MPA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一批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充实到教研岗位的第一线,全院师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共同走过了创业初期的艰难曲折,并在不懈的耕耘中开始收获,为清华大学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做出贡献。

2011年6月,公管学院院友办正式开通微博。

2013年7月15日,清华大学MPA(公共管理硕士)项目通过公共管理院校联合会(NASPAA)的国际认证。清华MPA成为美国之外全球首例通过NASPAA国际认证的公共管理硕士学位项目。

学科设置

一级学科

公共管理

本学科属管理学门类一级学科(学科代码120400),我院具有一级学科授予权,可授予公共管理硕士和博士学位。公共管理博士学位教育致力于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党政机关、非盈利组织等部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公共管理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教育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分析方法及技术,从事公共管理研究和公共政策分析的专业人才。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公共政策、政府管理与创新、国际经济政治与国际组织、公民社会与治理。

公共管理学位教育实行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从事本领域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课程知识结构主要包括:⑴ 基础理论: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达到坚实宽广的要求,着重学习经济学、政治学、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学的前沿理论;⑵ 研究领域:根据本研究领域发展的特点,注重对本领域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⑶ 交叉学科:鼓励学生根据论文研究的需求,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经济及理工科研究生课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本学科属管理学门类一级学科(学科代码120100),我院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方法,独立从事研究并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或具有综合应用这些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组织领导及决策的高级管理人才,主要就业方向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部门。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能源经济与管理、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位教育实行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论文研究工作是学位教育的核心环节。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实行导师负责制,吸收完成论文研究所需学科的相关教师参加。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反映,要求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二级学科

区域经济学专业

本专业属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我院招收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适用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区域经济及城市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独立从事研究并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或具有综合应用这些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区域经济和城市管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主要就业导向为地方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研究机构、非营利组织、企事业单位等部门。

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结构包括:⑴ 基础理论课;⑵ 专业课;⑶ 选修课。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一、区域发展与管理。应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环境学、空间区位等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与之相关的区域及城市政府管理及创新等问题;加强区域发展与管理方面的案例研究。

二、区域经济关系。从政治、经济、管理和文化等方面,理论上着重研究区域经济关系的核心问题,研究政治利益与经济逻辑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两者之间均衡所构成的区域经济关系。同时在实证方面,把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这四个中国的单独关税区(四个WTO成员)之间的经济关系作为研究重点,弥补国内区域经济学研究领域在此方面的薄弱环节。

学院领导

薛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兼院长,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薛澜1991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博士学位后受聘担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助理教授。1996年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

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管理、科技政策与创新管理、危机管理等。曾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良师益友奖,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奖,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

同时兼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董事、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行动委员会巨灾委员会副主席、国际风险治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卡内基梅隆大学兼职教授等。

孟庆国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政府管理与创新;政府治理、绩效与能力建设;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战略。

1997年获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后入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9年底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3-2004年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做访问学者。

自2001年,还先后挂职任浙江省嵊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浙江省绍兴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清华大学文科处副处长等职。目前还担任全国城市绩效管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公共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社会兼职。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政府管理与创新;政府治理、绩效与能力建设;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战略等。先后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国家软科学课题、国家部委委托课题30余项,发表相关论、编、译著6部、研究论文100余篇。

主要成果曾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清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入选清华大学骨干人才支持计划及2006年度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优秀青年教授奖),入选2010年度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作为主讲教师承担研究生及MPA核心课程及部分方向性必修课程《公共管理》、《电子政务》、《政府绩效管理》,以及公共管理培训课程《政府改革与趋势》、《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管理与创新》、《电子政务与治理创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等教学工作。

累计指导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后及博、硕研究生40余名,其中多篇获清华大学优秀学位论文。

该文章由作者:【朱翔宇】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