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文(古代印度的语言)

巴利文(pàli-bhàsà),英文名称(pali)是古代印度一种语言,是佛陀时代摩揭陀国一带的大众语。其属印欧语系,是印度中期雅利安语中,初期地方语(Prakrit)之一。

概况

据说佛就是用这种语言说法的,所以弟子们也用这种语言记诵他的经教。巴利语虽然早已不通用了,但是靠了佛经而保存了下来,是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方的佛教圣典及其注疏等所用的语言。属印欧语系,是印度中期雅利安语中,初期地方语(Prakrit)之一。巴利(Pa^li),原是‘线’、‘规范’的意思,后转用为圣典的称谓。

如觉音将根本圣典经律论三藏称为‘巴利’,而称三藏之注释为‘义疏’。及至近代,始将三藏及注疏所用的语言称为巴利语。原来的巴利文字母已经不存在,缅甸、柬埔寨、泰国的巴利文三藏也都是用他们本国字母记录的。印度也正在从事用印地文字母记录并印行巴利文三藏的工作。

与梵语的联系

巴利语(Pāḷi)是古代印度的一种俗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语族的一种中古印度-雅利安语,与梵语(Sansktit)十分相近。巴利语与梵语(Sam!skr!ta)属于同一语系,二者之语汇有五分之二同形;看似差不多,但确实一些不同之处。首先是流通地点不一样,巴利文的话是流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主要是信奉小乘佛教的社群;而梵语则是流行于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的大乘佛教社群。

其次使用率和语言功能不一样,现在已经没有以巴利文为母语的人了,主要流通功能是用于经书的诵读,抄写和注释。而梵语的话,现在仍然有逾10万以上的流利程度的使用者。梵语的现代版,也就是印地语也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普通民众的母语和主要官方语言。

语法方面,巴利语在音韵及文法方面较简略,而且没有表记巴利语的特定文字,系使用各国的文字书写。其字母包括八母音(a,ā,i,ī,u,ū,e,o)、三十二个父音(k,kh,g,gh,ṅ,c,ch,j,jh,ñ,ṭ,ṭh,ḍ,ḍh,ṇ,t,th,d,dh,n,p,ph,b,bh,m,h,y,r,ḷ,ḷh,l,s,v),以及一空点ṃ。此等字母较之于梵语,阙梵语字母中的母音ṛ,ṝ,ḷ,ḹ,ai,au,父音ś,ṣ,以及止声ḥ。

有关巴利语的文法书,有库罗(B.Chough)的《CompendiousPaliGrammar》(1824)、穆勒(Mu|ller)的《Beitra|gezurKentnisderPa^li-Sprache》(1867~1868)、尼耶那第洛卡(Nyanatiloka)的《KleinesystematischePaliGrammatik》(1911),以及立花俊道的《巴利语文典》(1910)、水野弘元的《巴利语文法》(1955)、长井真琴的《独习巴利语文法》。字典方面,有齐德斯(R.C.Childers)的《Dictio-naryofthePaliLanguage》(1875)、戴维斯及史帖德(W.Stede)的《Pali-EnglishDictionary》(1921~1924)等书。

该文章由作者:【杨思成】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