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汉语汉字)

著是一个汉字,读音为zhù、zhuó、zhe、zhāo、zháo,上下结构,部首为艹。著海内(天下著名);昭著(明显);卓著(突出的好);著姓(有显著名声的家族;使姓氏显著);著号(著名;著称)。

(注意:著(zhe、zháo、zhāo、zhuó音)是“着”的正字,而“着”字是“著”字的俗字〈「着」是「著」的俗、讹写,属于音义全等的正俗字关系,不存在字义的分化〉,而在著(zhù音)并非是)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著zhùㄓㄨˋ

显明,显出:~名。~称。显~。昭~。卓~。

写文章,写书:~述。编~。~书立说。

写作出来的书或文章:名~。巨~。遗~。译~。~作。

古同“贮”,居积。

详细字义

著zhù

〈动〉

(1)显现;显扬。

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礼记·大学》

诚则形,形则著。——《礼记·中庸》

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韩非子·功名》

病郑也。著郑伯之罪也。——《谷梁传·僖公六年》

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以著其洁。——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凡公(袁可立)精神著于为司李、御史时。——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铃阁宣劳,海上著安攘之绩。——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

最著者二。——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2)又

华林部独著。

(3)又如:颇著成效;著白(明白);著相(佛教语。有意识地表现出来的形象状态)。

(4)写作;撰述,用文字显明地表述。

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仆诚已著此书。——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著《灵宪》。——《后汉书·张衡传》

著书之日。——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携所著书。——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5)又如:著作郎(主管天下文章、著作的官吏);著作人(古人称为著作者。指书籍的作者);编著(参考利用已有的资料写成书)。

(6)画图

尧、舜所以昌,桀、纣所以亡,皆著于堂。——《淮南子》

(7)明了

彼知丘之著于己也。——《庄子》

(8)登记,记载。

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论游户自实》

(9)又如:著令(书面写定的规章制度);著名(写上名字或名称);著籍(记姓名于宫门的门籍;记名于某学者门下为弟子;登记在户籍上)。

(10)标出

书其贾数而著其物,若今时题署物。——《周礼》

(11)建立;引申为成就。

故先王著其教焉。——《礼记》

(12)又如:著庸(立功);著称(命名。给予名称)。

著zhù

〈名〉

(1)作品。如:名著(有价值的出名著作);原著(著作的原本)论著(带有研究性的著作);新著。

(2)土著。指定居不迁的人。

流民占著者五万余口。——《后汉书》

(3)另见:zhāo;zháo;zhe;zhuó。

常用词组

著称zhùchēng

因…而著名或驰名;

此地以盛产大米著称;

著录zhùlù

载录;记述收录。

著名zhùmíng

有名,出名。

著名人士

著述zhùshù

撰写;编著。

从事著述

著者zhùzhě

作者,著书或作文的人。

著作zhùzuò

(1)撰述。古代专指撰写诗文,包括文学与学术作品。

(2)运用创造才能或经过创造性努力而产生的作品。

著作权zhùzuòquán

指著作人依法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专有权。这种专有权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未经著作人许可或转让,他人不得占有和行使。著作权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集韵】【韵会】【正韵】陟虑切,音箸。【博雅】明也。【中庸】形则着。【晏子·谏上篇】君之德着而彰。

又【管子·立政篇】十二月一着。【注】着,标着也,使傰曹署着其名。【周礼·典妇功注】书其贾而着其物。

又【前汉·景帝纪】廷尉与丞相更议着令。【注】着音著作之着。【晋书·职官志】魏太和中,诏置著作郞,于此始有其官。

又【小尔雅】思也。

又与贮通。【家语】子贡废着鬻财于曹、鲁之闲。【注】着,居也。

又【诗·齐风】俟我于着乎而。【传】门屏之闲曰着。

又【左传·昭十二年】若不废君命则固有着矣。【注】着,位次也。【前汉·五行志】朝内列位有定处,所谓表着也。

又【广韵】直余切,音除。【尔雅·释天】太岁在戊曰着雍。【韵会】表着之着亦音除。

又【羣经音辨】药草也。【尔雅·释草】味。荎着。【注】音储。

又【类篇】陟略切,音芍。被服也。【晋书·宣帝纪】关中多蒺䔧,帝使军士二千人着软材平底木屐前行。

又【仪礼·士丧礼】幎目用缁,方尺二寸,䞓里着组系。【注】着,充之以絮也。【韩诗外传】士褐衣縕着,未甞完也。

又【集韵】直略切,音擆。【吴越春秋】从隂收着,望阳出粜。【注】着。置也。

又【类篇】附也。【前汉·贾谊传】黑子之着面。

又【礼·明堂位】着,殷尊也。【注】着地无足。

又【前汉·张骞传】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其俗土著。【师古注】土著,谓有城郭常居,不随畜牧移徙。【后汉·李忠传】流民占著者五万余口。【直音】俗作着。

该文章由作者:【礼物说】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