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豆(豆科酸豆属植物)

酸豆(学名:Tamarindus indica Linn.),乔木,高10-15(-25)米,胸径30-50(-90)厘米;树皮暗灰色,不规则纵裂。小叶小,长圆形,先端圆钝或微凹,基部圆而偏斜,无毛。花黄色或杂以紫红色条纹,少数;总花梗和花梗被黄绿色短柔毛;小苞片2枚,开花前紧包着花蕾;萼管长约7毫米,檐部裂片披针状长圆形,花后反折;花瓣倒卵形,与萼裂片近等长,边缘波状,皱折;雄蕊长1.2-1.5厘米,近基部被柔毛,花丝分离部分长约7毫米,花药椭圆形;子房圆柱形,微弯,被毛。荚果圆柱状长圆形,肿胀,棕褐色,直或弯拱,常不规则地缢缩;种子3-14颗,褐色,有光泽。花期5-8月;果期12-翌年5月。

形态特征

乔木,高10-15(-25)米,胸径30-50(-90)厘米;树皮暗灰色,不规则纵裂。小叶小,长圆形,长1.3-2.8厘米,宽5-9毫米,先端圆钝或微凹,基部圆而偏斜,无毛。

花黄色或杂以紫红色条纹,少数;总花梗和花梗被黄绿色短柔毛;小苞片2枚,长约1厘米,开花前紧包着花蕾;萼管长约7毫米,檐部裂片披针状长圆形,长约1.2厘米,花后反折;花瓣倒卵形,与萼裂片近等长,边缘波状,皱折;雄蕊长1.2-1.5厘米,近基部被柔毛,花丝分离部分长约7毫米,花药椭圆形,长2.5毫米;子房圆柱形,长约8毫米,微弯,被毛。

荚果圆柱状长圆形,肿胀,棕褐色,长5-14厘米,直或弯拱,常不规则地缢缩;种子3-14颗,褐色,有光泽。花期5-8月;果期12-翌年5月。

生长习性

酸豆最适宜在温度高、日照长、气候干燥、干湿季节分明的地区生长。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果需要在日平均温10℃以上,年积温7500℃左右,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下和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对土壤条件要求不是很严,在质地疏松、较肥沃的南亚热带红壤、砖红壤和冲积沙质土壤均能生长发育良好,而在粘土和瘠薄土壤上生长发育较差。

地理分布

原产于非洲,现各热带地均有栽培。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南部、中部和北部(金沙江河谷)常见。栽培或逸为野生。

繁殖方法

种子

由于酸豆实生苗繁殖的后代变异性不大,能保留母株的优良特性,因此在育苗时应选择品质好、结果多的优良母株采集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和果肉,取出种子,洗净、晾干保存。待秋季或春季时播种(穴播、条播均可)在预先准备好的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的苗床上,然后覆盖2-3厘米沙或细土,再盖上松针或禾草。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光照强时还要遮荫。在种子萌发幼苗长至高6厘米时,移人育苗袋内或继续留在苗床中生长。播种前若事先用25-30℃的温水浸泡种子5-6小时,更有助于萌发。

每年2-3月育苗。播种前用温水浸种1-2天,待种子膨胀后,条播或点播,播后5天左右开始发芽,20天以后芽基本出齐。幼苗出土后最初几天生长迅速,1个月后平均高可达15-20厘米,根深达10厘米以上,根幅5厘米×5厘米,在这期间幼苗宜稍加荫蔽。5-6个月后苗高达50厘米,可在8-9月移苗,翌年雨季定植较好,春季换叶时也可定植。还可在雨季开始后进行直播造林,每塘放2-3粒种子,出芽率高达95%,1个月后小苗高5-13厘米,但后期直播苗木比苗圃苗生长慢。

嫁接

最好在春季进行嫁接。嫁接方法有补片芽接法、嫩枝接法、切接法等嫁接方法,嫁接后接穗裸露,如不采取保湿措施,接穗在一周内几乎全部干枯死亡。用切接法和劈接法,前期基本都能成活,但接穗长到2-3厘米时逐渐枯死,因此接后加强保湿,对嫁接成活至关重要。

栽培技术

移栽

移栽最好选在春季发芽前开始进行,移栽时要施足基肥,特别是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窝穴要挖大些深些,并施足有机肥,将有利于促进根系的迅速扩展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管理

移栽成活后,要注意加强管理,施一些氮肥和有机肥,以促进植株生长。每年都要对植株的陡长枝、枯死枝、密集枝条进行修剪、整形,保证枝叶的通风透光,促进萌发新枝,避免出现大小年,以利稳产、高产和提高品质。修剪应在春末采果之后,春芽萌发之前进行。

主要价值

经济

材质重而坚硬,纹理细致,用于建筑,制造农具、车辆和高级家具。若对幼树施以园艺盆景技术,又不失为一种上好的盆景制作材料。叶、花、果实均含有一种酸性物质,与其他含有染料的花混合,可作染料。

食用

酸豆可以生吃,嫩的连皮带肉整个都可以吃,不过如果是老的,里头的籽咬到会很苦哦。要拿来蘸辣椒盐,或腌制着吃味道会更好,还可以做成酸豆酱来吃,口味香甜浓郁养肝。

酸豆果肉富含糖、醋酸、酒石酸、蚁酸、柠檬酸等成分,在食品领域主要用来做调味品、饮料、果酱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养肝。

药用

果实入药,为清凉缓下剂,有驱风和抗坏血病之功效。

植物文化

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孙中山故居的围墙内东南角。酸角树高12米,胸围270厘米,冠幅15米。伟人与奇树,寓意深长。1883年,年仅18岁的孙中山从美国檀香山读书归来,带回了这株酸豆树的种子,并亲手将其种在自家的门前。1931年被台风刮倒,折其枝千,拔其须根,但主根吃地三尺,酸豆树再焕生饥。主干数米处,陡然昂起,断枝生新芽,撑起一片绿荫,犹如一条巨龙枕地而卧。郭沫若先生1961年3月参观故居时曾赋诗一首:“酸豆一株起卧龙,当年榕树已成空。阶前古井苔犹活,村外木棉花正红……百年史册春秋笔,数罢洪杨应数公。”

该文章由作者:【方头狮】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