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取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剧目)

历史剧是根据题材内容划分的戏剧种类之一。在西方,属于这一剧种的作品,古已有之。黑格尔在运用这一名称时,把它界定为“向过去的时代取材”的作品,并把“维持历史的忠实”作为一条重要的创作原则。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材,经过作者艺术加工编写而成的戏剧作品历史剧的创作要对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定于戏剧性的事件,并适当地运用想象、虚构给予丰富和历史剧补充,构成戏剧冲突,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

基本介绍

简介

历史剧是根据题材内容划分的戏剧种类之一。指取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剧目。在西方,属于这一剧种的作品,古已有之。黑格尔在运用这一名称时,把它界定为“向过去的时代取材”的作品,并把“维持历史的忠实”作为一条重要的创作原则。

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材,经过作者艺术加工编写而成的戏剧作品历史剧的创作要对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定于戏剧性的事件,并适当地运用想象、虚构给予丰富和补充,构成戏剧冲突,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

在中国,根据剧目取材的历史阶段,又有人把这一戏剧种类划分为历史剧和革命历史剧两类。后者专指从辛亥革命以后的现代革命史取材的作品,前者则指向以前漫长历史时代取材的剧目。

特征

其一、作家为了表达自己的意念和情绪,在史料的选择上作了有利于这种表达的选择和改造。

其二、在少量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扩展和虚构。

其三、还有一部分作品,在史料的运用上,是相当“忠实”的。从作品的思想情绪来看,史料似乎只是提供了作家艺术地表现他的情感的躯壳。

倾向

在历史剧的创作中有两种不同的倾向:

一种强调历史的真实性,要求言必有据,事皆可征,这样就容易妨碍作者的创造性,戏剧效果不强;一种是只取一点历史因由,随意创造,这样又缺乏历史真实感。

所以历史剧要求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高度统一,作者既要有渊博的历史修养,又要有艺术创造能力,两者必须兼备。

剧作分类

历史纪实剧

是历史剧的一个极端。它更注重对历史现象的忠实再现,按照历史提供的确凿人物关系进行剧作结构,并以历史事件的自然进程安排剧情进展。这类剧目可以使观众获得历史知识,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艺术欣赏的要求。

剧作家可以通过这类剧目把重大的历史事件形象化,借以揭示某种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使观众获得启示。

历史故事剧

历史剧的另一个极端是历史故事剧。这类剧目虽然也是向过去时代取材,但是,人物和事件并没有或少有历史依据。而是取材于某些曾经流传的历史故事,像中国戏曲中的杨家将戏、包公戏等,这类剧目具有更广阔的虚构和想象天地。有人反对把它们归入历史剧的范畴,但也有人把它们看作是历史剧中的一个特殊门类。

存在问题

近年来历史剧评分普遍不高/n

历史剧是根据题材内容划分的戏剧种类之一,指取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剧目。但是很多历史剧因为存在夸张的文艺改编,所以之前被称为“历史戏说剧”,比如《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如懿传》等。而像《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等比较讲究史实的则被称为“历史正剧”。

不过,近年来,因为商业原因,已经很少有人提及“历史正剧”这个说法了,所以也出现了很多像《大明风华》《清平乐》《大秦赋》《大宋宫词》以历史人物为创作基础的电视剧。这些电视剧的评分都不怎么高,在豆瓣上,《大明风华》6.2分、《清平乐》6.5分、《大秦赋》5.6分,《大宋宫词》没有播完就已经降到了3.8分,这在近几年是比较少见的。/n

名导演名演员不能挽救吐槽的命运

电视剧《大宋宫词》是著名导演李少红的作品,剧名也是延续了她之前的爆款《大明宫词》。可惜,当时《大明宫词》的万人空巷变成了现在的槽点连连,李少红也被观众的口水淹没。

从剧名上来说,《大明宫词》讲的是唐朝的故事,大明宫是唐朝的宫殿,这样一想非常顺理成章。而《大宋宫词》讲的是大宋的故事,可宋朝的宫室一般叫做殿,所以这样只能让人感觉是“蹭热度”,而且是20年前的热度。/n

除了李少红之外,《大宋宫词》还集结了周渝民和刘涛这两个明星,且不说他们俩平时的演技,就单单说在这部电视剧中,两人就非常缺乏“CP感”,让人看着常常出戏。而且都是中年人了,却要饰演十几二十岁的少男少女,也是让人有不适感。这与之前章子怡在《上阳赋》中被吐槽的原因非常类似。/n

除了《大宋宫词》,其实我们看看“翻车”的剧中,几乎都不乏“戏骨”,无论是王凯、江疏影,还是朱亚文、汤唯、张鲁一,其实都是演技过硬,曾经得到观众认可的演员,但是在上述剧中,却都遭到了观众的吐槽,所以看历史剧的观众,并非是一味地“追星”,而是更注重演员与剧情的协调一致。/n

服化道的精美不能掩饰情节的尴尬/n

其实,上述历史剧单从制作上来说,都是非常精美的,《清平乐》《大宋宫词》都完美还原了宋朝的宫室、服装、场景,甚至是当时的插花、茶道等。尤其是《大宋宫词》中对于古画《韩熙载夜宴图》的还原,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男女隔帘聊天、击鼓等等场景,整个镜头一气呵成,让人看到大宋达官贵人家的奢华和风雅之气,颇有雅致。/n

但是,这些精美不能掩饰剧情的尴尬和内容的空洞,《大宋宫词》和《清平乐》都改编自网络小说,这本身就与真实的历史有着一定的距离了。从剧情来看,《大宋宫词》的硬伤简直让人瞠目结舌,一开头就连简单的历史性常识都犯了错误,剧中说宋太宗赵光义的名字是在登基后为了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而改,让观众大跌眼镜。/n

其次,《大宋宫词》的台词是相当随意的,比如“父皇自幼喜欢三弟”这样有语病的台词就公然出现,而且,很多人也通过《清平乐》知道,宋朝皇帝的子女称呼其为“爹爹”,那么这里出现的“父皇”就很失真了。并且,剧中的宰相李沆更是把虚与委蛇(yi)念成了虚与委蛇(she),也让人大呼台词的“草率”。/n

而这样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大宋宫词》中有,《大秦赋》中虚构人物,《清平乐》中公主与太监相恋,《大明风华》中孙若微和胡善祥成了姊妹……都是观众不满意的地方。/n

在观众日益成熟的今天,不是简单的流量、明星、名导演、大制作就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扎实做好剧本、演好戏,才是电视剧的唯一出路。

历史剧不应重传奇轻历史

重传奇成为大硬伤

《大宋宫词》因为“李少红导演”的金字招牌、制作水准上对标历史正剧,开播之前即引发了人们很高的期待。但播出后却因为剪辑逻辑混乱、人设违和、台词漏洞百出等问题备受争议和诟病。除了创作和制作上的问题,《大宋宫词》在主要人物的创作上“重传奇、轻历史”成为该剧最大的硬伤。/n

《大宋宫词》讲述的是历史传奇人物刘娥的故事。历史上的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第三任皇后、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这样一位杀伐决断的历史人物,因为其在“狸猫换太子”里的“一代奸妃”的形象更添传奇色彩。《大宋宫词》中刘娥的种种表现无疑都距离历史更远一些、贴近传奇更多一些,这让很多观众无法接受。

历史认识上正本清源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现实题材影视剧创作秉承的原则。创作出《雍正王朝》《北平无战事》等经典影视剧本的著名编剧刘和平认为:“时下一些历史题材影视剧,见事不见人,见人不见心,见心难见真,剧情雷人,同质化严重,观众不满意。其根本原因在于创作者对历史缺乏认知。从历史认识上正本清源,才能够规避创作中出现的匪夷所思的情节和桥段。”

该文章由作者:【柯浩然】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