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审美化(审美活动文化现象)

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命题是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社会学与传播学教授迈克●费瑟斯通(M.Featherstong)最早提出来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命题指的是审美活动超出所谓纯艺术、文学的范围,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文化现象。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已渗入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古建筑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基本历史人文价值以外,还具有内在的美学价值,它已构成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观照对象。

起源

他于1988年4月在新奥尔良“大众文化协会大会”上作了题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演讲,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正在消弭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在把“生活转换成艺术”的同时也把“艺术转换成生活”。日常生活审美应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艺术和审美进入日常生活,被日常生活化。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特别是大工业批量生产中的产品以及环境被审美化。

具体表现

日常生活审美化最早见于陶东风的文章《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根据陶东风的解释,“日常生活审美化”意指审美活动超出所谓纯艺术/文学的范围,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具体表现在占据大众文化生活中心的已经不是诗歌、绘画等经典的艺术门类,而是一些新兴的泛审美/艺术门类,如广告、流行歌曲乃至居室装修等。

艺术活动的场所也远远逸出与大众的日常生活严重隔离的高雅艺术场馆,深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空间,如城市广场、购物中心等。而在这些场所中,文化活动、审美活动、商业活动、社交活动之间不存在严格的界限。陶东风在提出“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命题之后,随即摆出该命题的西方资源,如维尔什、博德里亚、费塞斯通等人的观点,以加强印证对这一命题关注的合法性和急迫性。

该文章由作者:【拉玛西亚】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