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和田玉钗(和田玉明清玉瓶)

请鉴定玉簪的历史价值与材质?

看看这个吧。另外,你得说你这是【名人发簪】,要是有点什么历史故事,有点来历,才能显出价值来。呵呵,别忘了采纳我。老玉簪收藏“钱景”看好   2009年07月14日11:20   中华收藏网 我要评论(0)昨日,记者在复文美术馆的筹备展厅里,看到了400个老发簪,宋代的琉璃,明代的和田玉,清朝的翡翠和如意、黄花梨、银质、牛角等应有尽有,当然还是以玉簪居多。不愿透露姓名的收藏者告诉记者,作为古代的定情信物,玉簪收藏尽管相对偏门,但其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却不容小觑。老玉簪收藏门道比较多“古人很重视读书,所以你看这里还有一些方形的玉书签。”这位收藏者收藏了40多年的玉簪,对玉簪也算略有研究。他告诉记者,发簪一般为圆锥状,由簪柄和簪首两部分组成。宋元时期的玉簪有如意形或者孔雀形的簪首,但从制作工艺上讲,元代玉簪就要比宋代的逊色得多;明代玉簪簪首多呈圆锥形,少数为方形;清代的玉簪细长,有的玉簪顶部甚至被制作成耳勺子,增加了用途。“别看玉簪小小的,用料可不少。一般做好一枚玉簪,起码需要用掉本身体积3倍以上的原料。”另一收藏人士李先生手里也有几把玉簪,他向记者介绍,玉簪比一般材质的发簪更有收藏价值,其原因在于玉簪的材质本身就稀有,而且它们要做成细长状,又不能有断裂和瑕疵,所以制作工艺比一般的玉制摆件、挂件要求更高。李先生说,发簪本身的材质、是否配对完整等都会影响其收藏价值。玉和金材质的发簪比普通的发簪更有收藏价值;成对发簪的价值也要比单个发簪的价值高;工艺精致的稀有品种,价值自然也比较高。看似偏门收藏价值却不小“玉簪收藏看似偏门其实不然。”这位神秘收藏者说,去年在福州一个朋友那里见到一位老先生收藏的那些玉簪后,顿时就爱不释手,最终以100多万元的价格买了下来。买下来不久,看到一个清朝的玉簪拍了5万元,才知道自己捡到宝了。李先生算半个行家,他告诉记者,十年前,一些极好的玉簪不过要500元左右,而最近几年,古玉簪的价格正在以10倍甚至20倍的速度上涨。另外,记者也发现不少拍品的身价都在飙升。清乾隆时期的一款玉簪在2003年时的价格还在1.1万元左右,而到了2006年,它在佳士得拍卖行的拍卖价已经达到了6.6万元。这位神秘收藏家说,玉簪的存世量越来越少,流传下来并且做工精致的玉簪数量并不多,因而古玉簪的收藏也就具有了很大的投资潜力。不仅如此,从目前的市场价格来看,古玉簪的价格还不足其他玉器饰品的十分之一。

明清和田玉钗(和田玉明清玉瓶)

我有件清朝中期的和田玉发簪(青白玉)重24克,价值多少钱?

这是一款新疆和田,青白山料质地,发簪,材质没有问题。

从制式和包浆来看,有一定岁月的沉淀,虽然单纯看图,未必一定能确定清中期,但肯定是一件老物件。

如果保存现状完好,没有石花绺裂等破坏性瑕疵的话,24克,目前藏友之间交流的价格在8000~10000元左右为正常价格。

玉器市场,这类老物件相对较多,价格不高,一般在五千以内为正常卖价。

自家两件好东西,难得的清代和田玉手镯和翡翠头钗。欢迎大家鉴赏,有兴趣收藏的朋友可以留言。

第二张图上面一块一块阴影是什么,图片拍的不太好啊,没有玉的温润感,有点瓷的感觉啊……

怎么鉴定玉器?

中国人喜爱玉器的历史已有七八千年之久,各类玉材也不下几十种,要想分门别类地弄清它们,需要不断的积累和用心观察。由此可知,玉器的收藏鉴赏实际上是一个知识和经验长期积累的过程。

什么是玉?在古代文献中,泛指一切温润而带有光泽的美石。古人辨玉主要以质地颜色为基本标准。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旧石器时代,人类发现玉石并钻孔磨制成小件挂饰至今,玉器已经融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得它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我国玉料主要有新疆和田玉、辽宁岫岩玉、南阳独山玉、河南密玉、陕西蓝田玉、甘肃肃州玉和北京京白玉等,其中以产于新疆昆仑山麓矶河床中的和田玉最为珍贵。但和田玉从殷商时代至今已连续开采4000多年,产量也越来越低,目前价格扶摇直上,尤其是上等白玉、碧玉的价格,每年都出现几倍的上涨,古玉收藏的升值潜力可想而知。

明清玉器收藏首选

玉器收藏爱好者大多是从对玉器的喜爱而开始的,当他们从书籍、图册上了解到一些古玉器的相关知识后,便逐渐在古玩市嘲跌摸滚爬”,慢慢认识了解了古玉,并能初步分辨出什么是和田玉,什么是岫岩玉的。因此,本刊收藏专家建议,古玉收藏应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初入古玉收藏者最好从明清玉器开始收藏,特别是流行于明清两代的民间玉器。

专家们介绍,我国玉器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古高玉器(新石器时期、商代、西周、东周),汉唐玉器、宋元玉器和明清玉器几个具备典型特点的时期。其中,明清玉器集古今之大成,其阴刻、阳刻、浮雕、透雕、俏色,描金镶嵌无所不备,而且,线条婉转流畅,变化多姿,外表则润滑细腻,光泽柔和,做工精细,雍容典雅,其高超的雕琢技艺为历代玉器之最。尤其是清代的玉器,无论是从材质、品种、数量、加工技术和装饰纹饰上,都达到了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高度。

乾隆20年至24年间,随着和田玉石运输渠道的畅通,也使得大量和田玉材流入民间,集中在北京、广州、苏州、上海等地。当时,苏州的专诸巷,就聚集了许多能工巧匠创造了难以计数的优秀玉器。当时的和田玉走红,简直到了不容其他地方玉材插足的地步。正因如此,至今仍有许多小件玉器散落在民间。其中,动物生肖类的佩玩占了大宗,如人、马、鹿、猪、兔、鱼、蝉、鸳鸯等。其次就是各类装饰、手镯、翎管、戒指、环、钗、簪、及雕花玉片等。器皿用具笔杆、印章、拐杖头等等。由于这些小件民间玉器档次较低,往往为大收藏家所不屑,而且其价格也不是很高,因此对于初涉古玉器的收藏爱好者来说,不能不说这是收藏了解玉器的一条捷径。

专家顾问团介绍,细心观察明清玉件就会发现,明工与清工相比,只是用刀的粗疏简劲等几处不同,而明代早期技艺显然留有元代玉雕风格。同样,西周玉雕风格均由殷商变化而来,而殷商玉器又受中原龙山文化风格影响,龙山文化是由北方红山文化和南方良渚文化汇集而成。这也是初学收藏鉴赏玉器者的必须掌握的常识。

细辨沁色可识真伪

玉有不同的颜色,一般以纯而鲜艳漂亮为优品。古人辨玉分为白、青、黄、碧、墨5种颜色。以色为玉石划分等级,已经成为人们认识区别玉材的一大法则。因此,玉的颜色是鉴定玉器优劣真伪的主要依据。而在古玉中,玉石的沁色因其丰富多彩、绚丽斑斓,更为收藏鉴赏家所珍爱。

据介绍,古代玉器长期埋于地下,由于受温度、湿度以及各种物质的作用而发生的色变,被称为沁色。黄色沁称土沁,白色为水沁,绿色为铜沁,紫红色为血沁,黑色为水银沁。仿古者为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往往采用人工仿沁的方式,改变玉器的颜色,牟取高额利益。仿沁的手法也各种各样,较难辨认。

本报收藏顾问团专家介绍,一般仿制古玉沁色者采取的是小件玉器植入羊腿中,数年后取出,因此,玉器表面会形成如古玉红丝沁般的血色细丝,俗称“羊玉”,这种仿沁玉的特点是玉质略显干涩。

另外,仿沁还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1、将质地松软的玉器用乌梅水煮,然后用提油法上色,俗称“梅玉”。

2、将玉与铁屑拌在一起,以醋淬而埋于地下。数月后,玉器表面被铁屑蚀出橘皮纹,杂有土斑和深红色铁锈,俗称“叩玉”。

3、通过烧烤玉器使颜色变白以充古代的鸡骨白,鸡骨白玉与真玉相比表面有火烧的细裂纹。

4、“提油”上色的玉器,颜色渗入玉肌,这种作伪的沁色在天阴时颜色较鲜,天晴时则略显混浊。

掌握以上方式,并且对到手的古玉仔细把玩和细心比较,就能慢慢掌握古玉的特点,也就能更具“法眼”。同时,常观察了解市场玉器动态,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吃药”,遭受经济损失

该文章由作者:【苹果牛】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