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翡翠矿产主要特征(翡翠的矿床成因类型)

能讲一下翡翠原石有什么特点吗?

1、翡翠原石皮壳的形成: 翡翠皮壳的形成是由岩浆变质分解后留下的残余,它是经过多年的风化渐渐形成的,它的皮壳成分主要是大量的矿物质元素铁和钠,也含有少量的硅、石英

等一类的物质。皮壳是翡翠原石的外在表现,同时它也是人们分辨产地的主要标志和判断内部玉质好坏的重要依据。

2、翡翠原石皮壳的颜色: 翡翠皮壳一般都是附有颜色的,常见的翡翠皮壳颜色有紫色、黑色、暗绿色等,皮壳的颜色和原石内部的好坏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颜色不能作为判断翡翠内部质量的依据,例如红色、褐色、棕色,因为这些颜色与翡翠内部品质没有必然关联。

3、翡翠原石皮壳的沙粒: 翡翠皮壳上的沙粒大小、粗细均匀并不相同,皮壳的厚薄也不仅相同,翡翠皮壳的外在表现能够直接反映出翡翠内部的质地。即使是未经切擦开窗观察,有经验的人也能够对其内部是否含有绿色或者品质情况做出猜测和判断。

翡翠原石特征

翡翠,一种从古至今都被人们喜爱的文玩品种。它的美,与其他玉石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翡翠在肉眼或镜下观察,有着三个明显的特征:

1、翡翠的结构明显区别于其他玉石。翡翠具有“翠性”结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种”,其主要是指组成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结构的总和,构成了一块玉的质地。无论是翡翠成品还是翡翠原料,只要在其抛光面上认真观察(结构粗的翡翠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结构细的翡翠必须在显微镜下观察),便可见到构成翡翠硬玉晶粒的外形特征。在宝石学中,翡翠的结构统称为交织结构,这是因为:在肉眼、手持放大镜或宝石显微镜的观察中,可以发现组成翡翠的矿物,全呈柱状或略具拉长的柱粒状,近乎交织排列。翡翠的“交织”结构,在鉴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来说,在一块翡翠上可见到两种形态和排列方式不同的硬玉晶体:一种稍大,呈粒状(斑 晶);另一种是在斑晶周围、交织在一起的纤维柱状晶体。而整块翡翠就是由无数这些小晶体所组成的集合块体,其结构不如软玉、独山玉、岫玉等玉石细腻致密、均一。

翡翠的结构有粗有细,一般情况下,用肉眼或放大镜可见到,在其表面或内部有着大小不同的纤维状、粒柱状晶体,这些晶体在光照下(自然光或灯光)呈小雪片状的闪光,这种闪光的特征就是“翠性”。“翠性”为翡翠所特有,也是翡翠与其他貌似翡翠的绿色玉石、翡翠伪造品的区别标志之一。

例如,软玉具有极细腻的毡状纤维结构,其纤维甚至放大50倍也看不清楚,而在同样倍数的镜下,晶粒很细的翡翠也可清楚地看到其晶体里面的片状闪光。翡翠中晶体的粗决定着翠性的大小,晶粒大则质地粗糙,晶粒小则质地细腻、翠性小。翠性也有不同的名称,大的翠性称“雪片”,小一点的叫“苍蝇翅”,最小的称作“沙星”。

2、颜色不匀

大多数翡翠玉件或原料的颜色都不均匀,在白色、藕粉色、油青色、豆绿色的底子上分布有浓淡不同的绿色、褐红色、黑色等颜色。而岫玉、软玉等与翡翠相像的玉石,颜色则较为均匀一致。当然这也不是一定,也有颜色均匀一致的翡翠,但毕竟数量不多。

3、光泽明亮

翡翠成品一般具有玻璃光泽、亚玻璃光泽;而软玉、岫玉等具有蜡状,树脂或亚玻璃光泽。也就是说,翡翠光泽明亮、灵透,强于其他玉石。

根据以上三个特征可凭肉眼或放大镜(显微镜)将翡翠及与其相似的软玉、蛇纹石玉(岫玉)、石英岩玉、葡萄石等区别开来。另外,翡翠的折光率高、密度大也是其特点。翡翠的点测法折光率为1.66左右,而许多相似玉的折光率低于1.63,翡翠在三溴甲烷中迅速下沉,而软玉、蛇纹石玉、石英玉均在其上悬浮或漂浮,翡翠的硬度为6.5,均高于软玉蛇纹石玉(岫玉)等。

由此可以看出,翡翠无论是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在如今的文玩人眼中,都是无法替代的。相传在中国的古代,翡翠是一种生活在南方的鸟,毛色十分美丽,通常有蓝、绿、红、棕等颜色。一般这种鸟雄性的为红色,谓之“翡”,雌性的为绿色,谓之“翠”。这样的传说,更加验证了翡翠在人们心中的与众不同。

原生翡翠矿产主要特征(翡翠的矿床成因类型)

翡翠原石的特点有哪些

翡翠原石特点有以下五个:

一是皮壳:大多数翡翠原石有风化壳,称为“皮壳”。皮壳较粗糙、有沙粒感的翡翠原石,称为砂皮石。砂皮颜色可分为:白砂皮、黄砂皮、铁砂皮、黑乌砂皮。可根据翡翠皮壳的颜色、致密程度、光润程度、厚薄等,推断翡翠内部颜色、透明度、净度、结构等优劣程度。

二、松花:

“松花”是翡翠皮壳上绿色的表现,也是翡翠内部或浅层绿色在皮壳表面的一种表现。根据松花颜色浓淡、数量多少、形态的变化,可推断翡翠内部颜色的变化和分布。

三是蟒:

“蟒”是描述翡翠原料的术语,指翡翠中的绿色条带在风化壳的表现形态。呈凸起的曲折细脉状分布在风化壳表面,犹如一条蟒蛇盘卷,这是判断有无颜色及颜色分布状态的依据。蟒带的形态、颜色、走向、倾向是判断翡翠绿色变化的重要标志。

四、癣:

“癣”:在翡翠原料皮壳表面上出现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呈黑色、深绿色或灰色的印记叫做癣。它是一种与翡翠绿色有关联的表现特征,是铬离子的提供者,俗称“癣吃绿”,或“绿随黑走”。癣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碱性角闪石,一般呈柱状、纤维状集合体,呈靛蓝色、蓝黑色,往往围绕辉石,与皮壳周围物质有明显的颜色变化。

第五、雾

雾”是指存在于外层风化壳与内部翡翠之间的一层雾状不透明物质,实际上是一种硬玉矿物退变质作用的结果。由于温度的降低及压力的增加,原生矿物硬玉发生退变质,形成新的次生矿物包裹在硬玉岩外部,形成了中心部分是硬玉岩,外面是次生矿物层,最外层是风化壳的格局。这些次生矿物主要是钠长石和霞石。雾有厚有薄,颜色有白雾、黄雾、黑雾和红雾。雾的有无及雾的颜色反映的是原岩的信息,雾的出现是有翠色的一种预兆,不同颜色的雾具有不同的指示作用,—般红雾和黄雾是由于含铁量高而引起的,而高铁又使得翡翠绿色发暗;白雾表明含铁不高,是较纯的硬玉岩,可能出正绿色高翠。

各场口翡翠原石特点

1、大马坎

大马坎场口是冲积或残—坡积矿床,翡翠原石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特点为薄皮,磨圆度好,称为水石。大马坎的翡翠原石几乎都有雾层,有的底章透明度高,有的则显底灰底木。主要特征为色串皮,雾串皮,雾裹色,雾吃色,皮肉难分。

2、后江

后江场口位于坎底河的一个直流,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就开始开采,产出的平均质量比较好,皮壳种类也很多。以色料闻名。后江场口的原石很多都在一公斤以下,几十克的料子更是多。如果能出色,在抛光之后色会翻倍,这也是后江场闻名的一个主要因素。

3、莫西沙

莫西沙场口位于雾露河上游,老场区的东部,开采时间较早。莫西沙是表生矿,不需要深挖。产出的翡翠原石皮壳多为灰色,灰白色,比较细腻,种水都比较好。

4、木那

木那场口属于最古老也最著名的帕敢场区,位于雾露河中游,是冲积或残一坡积矿床。

木那以盛产种色均匀的满色料出名,基本带有明显的点状棉,也称为“雪花棉”,有人用这样一句话形容木那料:海天一色,点点雪花,混沌初开,木那至尊。

5、会卡

会卡是个大场口,开采时间也比较早。产出的原石占市场的比例很高,显著特点就是腊皮,以灰绿和黑色为主、较为光滑。透明度好坏不一,水底好坏分布不均,但有绿的地方水常较好。

赌石的人很多都喜欢会卡料,有着“会卡不负人”之说,因为会卡的原石虽然表现一般,但往往能开出不错的种水色,起货率很高。

翡翠矿产虽多!你知道什么是原生矿、次生矿吗?

大家稍微接触过翡翠的,我想大家应该基本都知道无论是河里捞的,还是山里挖的的,凡是没有加工过的翡翠原石,在交易的行话里都叫做毛料。

首先跟大家说关于毛料从矿床学的角度分类,那么翡翠毛料从产出状态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原生矿,那么另一类是次生矿。翡翠原生矿又可称为新坑无皮石,是指成矿后从未经过自然力(地震、火山喷发、风吹雨淋、河流搬运等)移动过的矿床叫原生矿。原生矿都是被泥土和岩石覆盖,所以未见风化或风化程度较小。

次生矿床是指部分原生矿床,因露出地表,收到风化剥蚀、破碎和水流搬运而沉积在河底、堆积在河滩上的卵石状或砾石状的翡翠矿体。次生矿床出生的翡翠原料大小不一,没有棱角或者棱角十分不明显,皮壳比较薄或者没有皮壳,在赌石行业被称为籽料、老玉、老坑、老场、水石、水翻砂、老种等等。

砂矿经自然力的搬运,滚动撞击,容易裂的部分都分离,又经风化沙化,所以,可以很小,几千克、几百斤一块的都有,并且,有皮有雾有肉。事实上,皮壳就是完全风化层,雾就是半风化层,而里面的玉肉,就是未分化的翡翠。砂矿的质量好的居多。

那么其实人们早期发现的,是从河边捡到的翡翠原石。这些翡翠原石的共同特征是:外表光滑,像一块鹅卵石;切开观察后,外表是一层皮壳,皮壳下有一层雾,雾下面才是玉肉。大家可以看下下面这张次生矿与原生矿的对比图!

该文章由作者:【百乐宝】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