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肺病的主要症状)

咳喘是肺病的主要症状。咳喘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别,病机有寒热虚实之分。咳喘与痰密切相关,咳喘每多夹痰,痰也往往导致咳喘。

出处

唐·柳宗元《宥蝮蛇文》:“(蝮蛇)又善伺人,闻人咳喘步骤,輒不胜其毒,捷取巧噬肆其害。”

例句

1、16年“咳喘”,血泪交织得遇良医,绝处逢生在候诊区,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要不是他主动承认,绝对不敢相信他曾患“咳喘”16年。

2、通过30多年的临床实践,自拟碧桃咳喘饮治疗慢性支气管炎25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3、目的探讨地茶咳喘露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作用机理。

释义

古人认为:有声无痰为咳,无声有痰为嗽,有声有痰为咳嗽。此病之发生,主要由于肺气不利而上逆所致。肺为华盖,司呼吸开窍于鼻而外合皮毛也。咳嗽的病因不外于外感内伤所致.外邪风寒暑湿袭于皮毛,侵及肺之所合,阻碍肺之正常功能,引起咳嗽,五脏六腑之邪(七情饥饱)上逆于肺,亦可致病,所以《素问》咳论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徒肺也。”

哮与喘常相提并论,古人以为:哮症气为痰阻,呼吸有声,喉若曳锯,甚则喘息不能卧息.喘亦分为气、痰、火、水等虚实之分。喘证多见有痰,所以古人以为,哮喘系由痰饮而引起的。但痰饮是病理变化的结果非致病之根本原因。

表现症状

一、阳症:

头痛、恶风、汗多鼻多浊涕,痰亦稠粘,舌燥口渴,皮毛干枯,甚至甲错,鼻孔干,甚或流鼻血,胸膈紧痛,大便干燥,浊吐腥臭,两颧带赤,但坐不眠,严重咳时胸中作痛.脉像浮数或细微而数(阳无所付)或滑数,或浮而虚(阴不配阳)。

二、阴症:

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声重,呼吸急促,甚至喘息,气从少腹逆奔而上直冲胸咽,胸中痛,咳喘倚息不得卧,喉中如水鸡声,气喘若不能续,劳作则咳喘愈甚,牵引少腹或气短似喘,上下若不相续。脉象浮紧,或沉微迟,两尺脉微弱无力尤甚。

预防和治疗

急性咳喘,西医治疗会好些,主要使用甲硝唑、病毒锉、双黄莲、青霉素和先锋等药物。

慢性咳喘,也就是慢性支气管炎,主要使用增强人体机理的中草药。像复方太子止咳益气散,是比较好的中成药,可以预防以及治疗。

处方:桑白皮30克、柴胡25克、党参10克、黄芩15克、清半夏15克、桂枝10克、陈皮10克、杏仁10克、瓜蒌15克、枳实10克、茯苓15克、炒苏子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预防与护理:

1、注意气候的变化,避免感冒,防止感受外邪诱发;

2、忌烟酒,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灰尘、花粉;

3、饮食宜清淡,忌生冷、肥腻、辛辣、海腥鱼虾等;

4、心态平和,做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5、平时配合服一些扶正固本及脱敏药物。

典故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帝曰:六府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府。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誊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矢。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帝曰:善。

该文章由作者:【风四娘】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