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公立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大、华大,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创建于1903年,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该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高校,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成员,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高校。/n

华中师范大学(公立大学)

历史沿革

文华书院

文华书院教学楼1871年,美国圣公会在湖北武昌城内昙华林创办了文华书院(Boone Memorial School),与1885年英国循道会在武昌开办的博文书院(Bowen College)、英国伦敦会在汉口创办的博学书院并称为武汉地区的三大教会学校。

1890年增设高中,成为六年制完全中学。

1901年翟雅各任院长之后,发展迅速。

1903年,文华书院成立大学部,这是华中师范大学校史的开端。/n

1909年5月18日,书院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注册,正式取得大学资格,校名为“文华大学校”。/n

1911年1月15日首次公开进行毕业班学生学位论文答辩,16日在文华教堂首次举行毕业班布道会,17日首次授予九名毕业生文学学士学位,韦卓民为其中之一。/n

1915年1月29日,文华书院首次颁授硕士学位。/n

私立华中大学

1922年2月,美国圣公会、美国复初会、美国雅礼协会、英国伦敦会、英国循道会等差会代表应邀到汉口吴德施主教寓所开会,决定在武昌开办一所联合大学。8月,筹建华中大学的临时管理委员会成立。/n

1924年,武昌文华大学和武昌博文书院大学部(成立于1901年)、汉口博学书院大学部(成立于1911年)合并组成私立武昌华中大学1927年,基督教及《圣经》相关课程被编入教学大纲。/n

1927年5月,受时局影响学校暂时关闭。随后校长孟良佐给本应于当年6月毕业的学生寄去了毕业文凭,给5月仍坚持在校学习的学生全部给予成绩“D”,并寄给学生本人成绩单副本。/n私立华中大学/n

1929年1月,五个教会的代表在武昌开会,达成为重建华中大学做出最大努力的共识。长沙雅礼大学、岳阳湖滨书院大学部正式并入华中大学。5月,再次举行会议,选举韦卓民为华中大学校长,在韦卓民从英格兰返回之前,孟良佐继任校长。大会表决通过学校英文名为“Central China College”。各差会就师资、财物等做出承诺。9月,华中大学重新开学。文华图书科以专科学校名义在国民政府教育部立案注册,具备了成为一所独立学校的资格。/n

1933年受西方经济萧条的影响,五个合作教会的拨款额削减,办学经费短缺,学校发展受到制约。1935年申请得到了四万由美国返回的庚子赔款,并得到校友、政府及中国基金会的拨款,办学条件大为改善。/n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武汉形势严峻,学校着手准备西迁。/n

1938年举校西迁。7月10日从武昌启程,船行五天,于15日抵达长沙;22日从长沙乘火车出发,经衡阳、东安、全州,再乘汽车抵达桂林。历时一个月余,历程千余里,9月下旬在桂林开学。日军频繁轰炸,难保师生安全,校临时执委会决定再次迁移。/n

1939年2月20日,师生乘汽车离开桂林,经良丰、荔浦、柳州、大塘、南宁、出境至安南、东塘、谅山,抵达河内。再踏上滇越公路,于27日下午全体抵达昆明。3月16日,乘车离开昆明转辗喜洲。5月1日,在喜洲这一边陲小镇开始了华中大学新的学期。学校仍设文学院、理学院及教育学院,在此办学近八年之久。/n

1945年8月,抗战胜利结束的消息传至喜洲,临时执委会决定缩短假期,加快教学进度,争取尽早返回武昌,并组建了一个运输委员会,负责制定返回武昌的计划。/n

1946年4月17日,华中大学第一批师生由骆传芳率领出发,一周后第二批师生由黄溥率领离开喜洲,举校返回武昌。夏,全体师生安置进原华大校园临时住房,并接受政府拨款加快房屋修建。9月,开始了返回武昌后的第一学年。加入中国基督教大学联合托事部。随后,师资队伍得以充实,图书馆藏增加,办学拨款到位,校园建筑增多,学校发展势头良好。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11月1日,学校举行建校二十五周年、重建二十周年校庆纪念会。/n

公立华中大学

解放初期,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潮的即将到来,教育事业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造旧大学,建设新大学的任务提上了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因此,从1950年底至1951年初,全国各地开始了接收、改造各级各类旧学校和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教育主权的教育改造工作。基于这种客观形势的要求和改造旧教育的需要,中南军政委员会开始酝酿以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为根本,在改造旧大学的基拙上,建立一所规模较大、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师范大学。/n

经过协商和筹备,1951年8月16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正式决定,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与私立华中大学合并,改为公立华中大学,并成立“华中大学改制委员会”。/n

华中高等师范学校

华中师范学院1952年秋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1952年10月关于“撤梢华中大学改制委员会,组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建校委员会”、校名暂称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的指令精神,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在(1952)教办字第3548号令中指定潘梓年为主任委员,徐悉庸、王自申为副主任委员,领导建校各项筹备工作。院系调整中,以原公立华中大学为主体,集中了私立中华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北教育学院,平原师范学院,海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师范类专业组建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

1953年春,华中高等师范学校经过院系调整,规模不断扩大,系科逐步齐全,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呈报中央高教部,拟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定性为师范学院。同年10月24日,中央高教部批准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学院”。/n

华中师范学院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原华中大学经济系、外语系并入武汉大学。1953年,学校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上世纪50年代开始招收研究生。

1962年,湖北大学的一部分并入。

1970年,中南民族学院的一部分、湖北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函授学院并入。/n

华中师范大学

1981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同志题写了校名。

1993年,江泽民同志为学校九十周年校庆题词:“发展师范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名单。/n

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9年,学校入选教育部"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计划"。/n

2009年,成立研究生院(筹),经过两年多的筹建工作,2011年11月25日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3年5月,学校被确定为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7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n

2014年9月,华中师范大学与教育部所属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2月,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n

2017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亚洲研究院成立,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滨下武志担任首任院长。/n

2017年9月,华中师范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9月29日,参与发起成立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

2018年7月,学校获评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9月,华中师范大学-腾讯战略合作协议签署暨网络素养与行为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学校举行;同月,中国首个核科学计算中心在华中师范大学正式揭牌,该中心入选了当年6月份发布的全球最快的计算机排名(Top500)和全球最节能的超算机群(TopGreen500)。10月,华中师范大学全面启动新一轮机构改革工作,其中具有标志性的是组建本科生院,切实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2019年1月,学校入选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1月,华中师范大学深圳研究院揭牌成立。

2020年5月,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成立。6月24日,华中师范大学融合教育学院成立。10月30日,华中师范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签约仪式举行。

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17年6月,学校下设30个学院,70个本科专业。/n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6月,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2个,中国语言文学和物理学等15个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有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7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n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6月,学校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专任教师19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93人,博士生导师397人,专兼职院士、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各类国家级人才40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华中师范大学是国家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有权自行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博士生导师资格。/n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有12个专业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立项。/n

合作交流

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大批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讲学。出国(境)研修、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合作科研的教师人数持续攀升。与国外大学共建四所孔子学院,积极选派汉语教师及志愿者赴国外开展汉语教学,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大力推动学生的国际双向流动,每年选派大批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在校长短期的国际学生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在中国部属师范院校中最先提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与服务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项目,并得到教育部支持。华中师范大学已在中国11个省市区签约共建29个实验区,最北达北京市,最南达海南岛,最东到齐鲁大地,最西到云贵高原。崇阳县建成了中国第一个部属师大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教师教育区域性数字化学习港,各项合作业务也将逐步推广到各实验区。/n

社会评价

校园环境:2020年6月,CNUR中国大学排行榜排名第61名。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51位。/n

招生动态

2020年4月12日,华中师范大学发布公告,该校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专业2020年不再组织专业校考,使用各省份统考成绩。

学术研究

科研建设

石像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学校2011、2012年获国家和教育部重大攻关(招标)项目17项,全国高校排名第五,其中章开沅先生领衔的《荆楚全书》编纂项目,被称为湖北的“四库全书”,是独具荆楚特色的文化地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总数、重大招标项目数排名稳定在全国高校前10位,教育部年度项目近10年立项总数排名全国第一,近五年保持全国排名前三。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奖获奖总数,连续三届位于全国高校前10位。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数,连续五届位居湖北高校前2位。自然科学方面实现973项目首席、国家创新群体、国家级研究基地等突破,累计发表SCI论文3000余篇,在Science、PNAS、PRL、JACS等有关学科高水平代表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累计获得湖北省科技奖励19项,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拥有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网络媒体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创新研究中心”等其他部委社科重点研究基地6个,首批“中国智库来源索引”(CTTI)2个(中国农村研究院与长江教育研究院),省级重点研究基地13个,以及各类省级重点研究基地11个。/n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n

截至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建有两座图书馆,馆藏面积39689平方米,藏书290余万册;馆藏古籍图书9105种,111779册,其中有善本书455种、3511册,含明版105种、1777册。所藏(明)何楷撰《古周易订诂》、(清)浦龙渊《周易辨》二十四首四卷为全国孤本。201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为图书馆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平台。

校园文化/n

校徽

华中师范大学校徽华中师范大学校徽设计十分简洁。以青绿为底色,外层同心圆包裹着邓小平同志为学校亲笔题写的校名和学校的英文全称“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内层实心圆形反衬的白色印篆“华大”二字,既是学校简称,又寓意学校主要前身之一的“华中大学”。

汉字为象形表意文字,校徽中“华”字似宫房屋舍,“大”字既像单人独立又如莘莘学子背靠建筑稍作休憩,整体风格明快活泼,隐有生机。/n

校训

求实创新、立德树人、学以致新,师者育人,惟求实而可以创新,惟立德方能树人。八字校训既是学校对于学子的期许,也是学子正己立身的镜鉴。/n

校歌

《华大新校歌》/n

南湖浪涌,桂香灵动,百年求索路,桃红李白映苍穹。/n

仰望星空,立言立功,江山任指点,青春飞扬别样红。/n

华大正葱茏,博雅为我宗,大爱生为本,长风送鲲鹏。/n

《原华中大学校歌》/n

母校华中,鞠育劬劳无穷。长路漫漫,我惟校训是从。

牺牲服务,报国尽我精忠。表彰博爱,促进世界大同。/n

同学兴起,立德立言立功。当仁不让,发奋天下为雄。

锄强除暴,再见祖国兴隆。扶倾济弱,促进世界大同。/n

校园民谣

《南湖秋月》/n

朦胧月光,夜色未央,南湖水摇醒一片蓝梦乡。万籁都寂静,暖风轻轻唱。花香弥漫中,灯火几扇窗。南湖的夜啊,波光吻月光。青春的梦啊,伴月任徜徉!南湖的夜啊,波光吻月光,青春伴月任徜徉!/n

花已开放,夜正安详,桂树中捧出一朵蓝月亮。小草都睡去,浪花还荡漾。云彩轻飘动,相思已成行。南湖的夜啊,动情又牵肠。如月的心啊,好梦共珍藏!南湖的夜啊,动情又牵肠,缤纷好梦共珍藏!

学校领导/n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赵凌云

校长、党委副书记

郝芳华

党委副书记

查道林、陈迪明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陈厚丰

党委常委、副校长

彭南生、夏立新、任友洲、彭双阶、李鸿飞

校长助理

林更茂

历任领导

华中师范大学历任校长及党委书记一览表

学校名称

姓名

职务及任职时间

文华大学(1903-1924.7)

詹姆斯▪杰克逊(中文名翟雅各)

校长(1903-1915)

艾尔弗雷德▪A▪吉尔曼(中文名孟良佐)

校长(1915-1924)

私立华中大学(1924.9-1951.9)

艾尔弗雷德▪A▪吉尔曼(中文名孟良佐)

校长(1924-1929)

韦卓民

校长(1929-1951)

私立中华大学(1912.5-1952.11)

陈时

校长(1917-1952)

公立华中大学(1951.9-1952.11)

韦卓民

改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1-1952)

潘梓年

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长中原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改制委员会主任委员(1949-1952)

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2.11-1953.10)

潘梓年

建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2.11)

华中师范学院(1953.10-1985.8)

杨东莼

院长(1954-1957)

刘介愚

副院长(1954-1963)院长(1963-1966)党委书记(1954-1966)党委书记(1980-1983)顾问(1983-1986)

白瑞西

临时党委书记(1972-1980)革委会主任(1972-1978)院长(1978-1980)

高原

副院长(1980-1983)党委书记(1983-1985)

刘若曾

院长(1980-1983)党委副书记(1981-1983)顾问(1983-1986)

王庆生

副院长(1981-1983)

晏章万

党委副书记(1982-1985)

章开沅

院长(1983-1985)

华中师范大学(1985.8-至今)

章开沅

校长(1985-1991)

王庆生

副校长(1985-1991)校长(1991-1999)

高原

党委书记(1985-1986)

戴绪恭

党委书记(1986-1995)

路钢

副校长(1995-1999)校长(1999-2001)

谷士文

校长(2001-2003)

晏章万

党委副书记(1985-1995)党委书记(1995-2003)

丁烈云

党委书记(2003-2010)

马敏

副校长(1999-2003)校长(2003-2011)党委书记(2011-2017)

杨宗凯

副校长(2004-2011)校长(2011-2018)

黄晓玫

副校长(2009-2014)党委副书记(2014-2017)党委书记(2017-2019)

赵凌云

校长(2018-2019)党委书记(2019-)

郝芳华

校长(2019-)

知名校友

政治界

恽代英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

陈潭秋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建者之一,中共武汉地区领导人

陈昌浩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政委、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人物之一

萧楚女

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优秀理论家,《中国青年》创始人之一

施洋

无产阶级革命家

李焕

中国国民党秘书长、政治家,台湾中山大学校长

万国权

全国政协第八届、九届副主席,原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原民建中央名誉副主席

何伟

原教育部部长

阮成发

云南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信长星

青海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党组书记,中央候补委员

李智勇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

潘岳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正部长级)

陈训秋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正部长级),副总警监

梁惠玲

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罗照辉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

谭天星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莫高义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人民日报社纪检监察组组长,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

陶治国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组长、党委委员

王建军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会长

周子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

崔启明

中国驻白俄罗斯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黄屏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纽约总领事

金学锋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办公厅研究室主任

赵飞

天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郭元强

江苏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委省级机关工委书记

邓恢林

重庆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

万勇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肖菊华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刘平治

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孙菊生

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民建江西省委主委

崔永辉

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朱虹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李宪生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王建鸣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刘雪荣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冈市委书记

周洪宇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林志慧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维国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十堰市委书记

彭晓春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百色市委书记

别必雄

湖北省政府秘书长、党组成员,省政府机关党组书记、办公厅主任

翟天山

湖北省政协秘书长、党组成员,省政协机关党组书记、办公厅主任

田期玉

原公安部副部长、副总警监,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

王立英

原教育部党组成员

盛树仁

原国家计委副主任、党组成员

邹时炎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党组成员,教育部关工委主任

杨洪林

原中国驻伊拉克特命全权大使

陈绪国

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丁凤英

原湖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党组书记

蒋大国

原湖北省副省长,湖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贾天增

原湖北省副省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洪祥

原湖北省副省长

苏晓云

原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原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

吴永文

原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陈君文

原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范兴元

原湖北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李宗柏

原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杨斌庆

原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军事界

于忠福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委,上将军衔,十九届中央委员

谭本宏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司令员,中将军衔

孙黄田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副部长,中将军衔

周爱民

国防大学副校长,中将军衔

张贡献

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少将军衔

曾庆祝

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少将军衔

科教界

冯友兰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著作作者,“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委员

应崇福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物理学家、超声学家

潘梓年

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筹建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新华日报》和《哲学研究》创办人,曾任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钱基博

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教育家、杰出的古文学家,曾任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钱钟书之父

熊十力

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曾任教于文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

光未然

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组诗《黄河大合唱》《五月的鲜花》《屈原》等诗作作者

王亚南

中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原厦门大学校长,《资本论》、《国富论》、《人口论》、《经济学原理》译者,《厦门大学学报》和《中国经济问题》创办者,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余家菊

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沈祖荣

中国图书馆学家,曾任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主任

韦卓民

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和宗教学家,原华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校长

张舜徽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

章开沅

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第一、二届评议组成员、召集人

邢福义

华中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语言学科组副组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刘介愚

著名教育管理学家,历任河南大学教务长,中南教育局副局长,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华中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郑杭生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一级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评审组成员和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组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学首席专家

冯巩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常委,著名相声演员,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

马敏

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教育部首届、第二届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会史学会副会长

戴小明

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总编辑,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正厅级),中国民族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任海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党委书记

赵康太

海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兼任海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海南大学原党委书记

张忠家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长江大学原党委书记

宋亚平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金安江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

纳麒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路钢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原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主任、校长、湖北省教育厅厅长

丁烈云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原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哈经雄

中央民族大学原校长,中国回族学会执行主席

杨宗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房喻

陕西师范大学原校长

李宇明

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

王恩科

华南师范大学校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黄桂田

山西大学校长

曹文泽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分管日常工作);华东政法大学原党委书记

陈法春

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

屈哨兵

广州大学党委书记

赵国祥

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向显智

湖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

唐善茂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

周应佳

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朱正亮

湖北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

王茂林

山西医科大学原党委书记

赵君

北部湾大学党委书记

王祚桥

湖北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

肖远平

贵州师范大学校长

王传中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蒋建湘

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

伍海泉

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文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

龚瑶琴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副部长、山东大学医学院院长

张顺明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童明良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

傅缨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

左东岭

首都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晏绍祥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会长

徐勇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

王泽龙

湖北省高校文科学报委员会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英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

桑兵

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孙中山研究所所长

王奇生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贺雪峰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王健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分党委书记

高玉

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浙江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高圣平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刘同舫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席真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化学生物学系主任

曾湘泉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

徐杰

国际汉语教育学会副会长,澳门大学语言学系主任

李静

美国罗格斯大学终身教授,美国总统教授奖、亨利∙罗格斯奖获得者

陈新文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周欣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副所长

赵会江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

朱长江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南理工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

彭双阶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

肖冬梅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

文双春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院长

庄鹏飞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

彭良友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

谢胜利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余家国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

杨光富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

魏永革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王风平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孙蒙祥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胡薇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黄双全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张本威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吴振斌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周勇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陈新华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研究员

吴学兵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天文学系教授

彭南生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

吴毅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副主编

湛昌国

美国肯塔基大学药学院教授、药学院分子模拟与生物制药中心主任,美国药学科学家协会院士、计算药物设计专业委员会主席

工商界

黄桂田

方正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谢圣明

知名企业家,1993年创建红桃K集团,任董事长

庹祖海

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徐安良

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党委副书记

陈华元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嗣义

湖北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何大春

湖北省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陈义龙

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董事长

校园环境

校园风光华中师范大学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n

截至2016年9月1日,学校占地面积1204023平方米,建筑面积1027029平方米。校内山峦起伏,树木成阴。学校东区有大片原始森林、北区有横跨两条马路的樟树林和桃李源、学校南门附近则有大片的水杉林,至于说学校的中部则分布着牡丹园、梅园、玉兰园等风景点。南湖校区则面临南湖,波光荡漾。

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园尤其以满山的桂花树而闻名遐迩,每年九月,桂树飘香,香飘满园。而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华中师范大学在博雅广场特别开辟了“樱花园”,在原有樱花丛的基础上,补种了400多棵各种品种的樱花树,将形成“春天樱花海”的又一景致。/n

此外,中华民国已故大总统黎元洪的墓位于校园内的一角。2011年,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武汉市政府在这里增加了黎公亭、休闲长廊,增建了单独的停车场等,扩大为民国大总统陵园,这里已经成为华中师大重要的校园旅游景点,为这个百年老校增加了一丝沧桑感。/n黎元洪之墓/n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馆华中师范大学体育馆够用,2015年6月29日晚,湖北武汉,当地最高气温达35度,华中师范大学特地开放体育馆让学生纳凉过夜。当夜10时许,体育馆内已睡满了1000多名学生,还不断有带着席子的学生前来。/n

所获荣誉

2022年2月14日,入选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

该文章由作者:【冈比亚总统】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