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福建省通往浙江的重要门户)

松溪县位于福建省北部松溪县地处闽北边陲,与浙江省庆元县交界,是福建省通往浙江的重要门户,因古时沿河两岸多乔松,有“百里松荫碧长溪”之秀美景色而得名。另有同名河流分布于台北市士林区、北投区山区交界处。总面积1043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6.03万松溪人,其中农业人口12.6万人。通行闽北方言建瓯话。

松溪(福建省通往浙江的重要门户)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松溪县地处闽北边陲,与浙江省庆元县交界,是福建省通往浙江的重要门户,因古时沿河两岸多乔松,有“百里松荫碧长溪”之秀美景色而得名。位于北纬27°24′-27°51,东经118°33′-118°55′。总面积1043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6.5万人。通行闽北方言建瓯话。

松溪县地处仙霞岭南端和洞宫山余脉交汇,中低山环绕县境四周,河谷平原分布县境中部溪流两岸,在山地与河谷平原之间,错综分布低山丘陵和山间盆谷。构成松溪县四周环山中央低陷的层状总体地貌特征。

【松溪】《辞海》县名。在福建省北部,邻接浙江省。五代南唐置松源县,宋改松溪县。1960年与政和县合并为松政县,1962年恢复设置。1970年复与政和县合并为松政县,1974年又析出置县。周围多山地,松溪流贯中部。富林、矿资源。农产有稻、甘薯、茶叶、大豆等,并产笋干、香菇及梨、柿、桃等。

地势面貌

全县地势大致从东北向西南倾斜,最高点在北部溪东乡的龙头山,海拔1349米,最低点在西南梅口村附近,海拔170米。松溪干流依地势自东北入境斜贯西南。

全县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有40座,多分布在县境四周。主要山峰有湛卢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主峰湛云峰海拔1230米;龙头山,主峰海拔1349米,是松溪境内最高峰;白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主峰1031米;百丈山,主峰海拔1243米;长龙岗,主峰海拔1004米;鸡蛋岗,岗顶海拔1182米。

松溪境内已发现的矿区、矿点、矿化点、异常点共38处,主要有钨矿、磷铁矿、大理石矿、萤石矿、花岗岩矿、石英矿、陶瓷土、铁砂、白云母矿、钾长石矿等。

地灵人杰

地灵人杰也是松溪县一大特点。松溪历史悠久,建置于三国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文化沉积丰厚。城南湛卢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相传春秋时期,著名铸剑大师欧冶子受越王之命,于湛卢山铸成名扬天下的“湛卢宝剑”,其剑列中国古代五大名剑之首。城西的九龙窑,是宋代烧制贡瓷的遗址,其古瓷已被省博物馆收存。松溪历代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及元代学者杨缨等人曾先后在湛卢山建造“吟室”讲学授徒。历代共有28人考取进士,涌现了众多仁人志士,宋代有刚正廉明的名臣吴执中,南宋有抗金护驾名臣陈戬,明代有政绩卓著的真宪时,抗倭献身的义士张德、陈椿,有被誉为“百粤文宗”的魏濬,著述十一部,其中研究《易》学巨著《易义古象通》,被收入《四库全书》。北宋神宗宰相王安石的父亲王益和南宋高宗宰相李纲的父亲李夔均在松溪任县尉。新中国成立,尤其改革开放后,松溪更是人才辈出。恢复高考以来,全县先后有6000多人考入全国各大专院校,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有18人、硕士学位的有39人。从1998年起,松溪连续9年高考万人上线率位居南平市第一名。松溪文化产业繁荣,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相继复原生产的湛卢宝剑、九龙窑瓷品和民间版画被誉为“松溪三绝”。

生态立县

生态立县又是松溪的一个特点。松溪县是福建省商品粮基地县、重点林业县和生态经济县。围绕生态立县,松溪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先后荣获福建“茶叶状元县”、“中国食用菌之乡”、“福建省灵芝城”等美称。烟、茶、竹、菜“四大产业”初具规模效益。其中,烤烟生产被列为中美技术合作优质烟生产基地和厦门卷烟厂厂办基地;毛竹林和小径竹面积22万亩,年加工清水笋罐头1.2万吨、竹材500多万根;茶园面积6.3万亩,年产茶叶2400吨,是全省最大的蒸青绿茶生产基地;蔬菜年复种面积5.7万亩,年产蔬菜80087吨。松溪还是福建中药材重点基地县,现有厚朴、杜仲、辛夷花、茯苓等珍贵中药材种植面积18600多亩,其中厚朴就达1万亩。立足资源发展起来的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等产业已成为当地支柱工业。有1家获“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家获“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称号。

全县有林地面积127.7万亩,其中天然林13.4万亩,木材蓄积量467.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2.1%,绿化程度达89.8%,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素有“绿色金库”、“笋竹之乡”的美称,是全国清水笋罐头出口基地、福建省最大的蒸青绿茶出口基地。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种,珍稀野生动物7种。是省重点林业县、生态农业试点县、商品粮基地县和革命老区县。

经济发展

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2.8亿元,增长13.2%;财政总收入1.5亿元,增长29.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1亿元,增长35.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亿元,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4961元,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1元,增长8.8%;城镇登记失业率3.5%;人口自然增长率7.41‰。

2010年“6.18”洪灾,全县及时转移疏散危险地带群众8735人,无一群众因灾伤亡。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完成洗苗扶苗3.2万亩,改种农作物4.48万亩,补栏增养牲畜2000头、禽兔3.1万只,修复鱼塘1460亩,恢复花卉苗木50万株,涉及公路、农田、水利等方面188个水毁项目基本修复。积极运作,筹划的23个灾后重建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总投资约3.9亿元。重建家园扎实推进,全县共有重建户624户,其中,50户以上集中重建点4个,茶平上铁岭过重洋重建分点元旦前建成并于1月8日开始入住,溪东周墩、郑墩明德集中重建点春节前建成,茶平上铁岭金厝垅重建分点春节前建成一层;分散重建户326户,春节前可搬入新居。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先进典型、积累的重要经验、展示的精神风貌,成为我们推动跨越发展的宝贵财富。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预计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0.2亿元,增长3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62家,新增9家,实现产值15.4亿元,增长3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为185,比上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上缴税收5052万元,增长18.9%。地方财政税性收入达85.8%。出台了加快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机电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从供地、融资、税收、品牌奖励等方面扶优扶强食品加工和机械电子两大产业,规模以上食品、机电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6%。亚达集团登陆美国股票交易市场。省级工业园区正待省政府批准。品牌建设有效推进,“金色年华”和“绿龙”商标获得省著名商标,“亚达”商标获准延续省著名商标,日丰、双龙茶叶公司分别获松溪绿茶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论证。对外开放取得成效,预计全县合同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增长6倍,增幅全市第一;实际利用外资461万美元,增长8.2倍,增幅全市第一;外贸出口1622万美元,增长37.4%。

三是“三农”工作扎实有效。继续深化以“两改两建两转移两增长”为载体的农村工作机制,“三农”工作取得成效,预计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2.5亿元,增长4%。加大农业“五新”推广力度,扶持特色产业发展,茶、竹、烟、菜四大产业喜获丰收,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2.7%,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成立1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信息服务网点20家、乡镇“三农服务中心”2个。

关于经济工作: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融入海西绿色腹地发展大局,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1、全力实施“五大战役”,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县实施在建重点项目14个,总投资30.52亿元,当年计划投资8.13亿元,完成投资8.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0.7%;城市建设战役项目18个,总投资1.42亿元,完成投资1.4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0.6%。通过全力实施“五大战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8.77亿元,增长12.3%,超过全省平均增长水平,增幅排名进至全市第六名;工业总产值27.18亿元,增长22.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2.17亿元,增长22.6%;农业总产值16.13亿元,增长5.7%;财政总收入2.08亿元,增长39%,增幅排名居全市第二;地方级财政收入1.46亿元,增长35.9%,增幅排名居全市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4亿元,增长46%,增幅排名居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9亿元,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27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5546元,增长13.5%。三次产业结构从33.9:32.3:33.8调整为33.2:35.5:31.3,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努力破解发展难题,重点建设得到保障。着力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瓶颈,多方拓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作用,积极盘活国有存量资产,激活用好闲置资金,支持企业发展;改进征地拆迁工作方法,把维护群众合法利益放在首位,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依法依规推进和谐征迁,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开展。一批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城乡宜居综合体项目加快建设,松建高速公路开始路面工程建设,X831旧溪线改造基本完成;110KV松源变电站扩建及35KV郑墩、旧县变电站建设全面完成;来龙山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工程建成,大街改造基本结束,开辟了城乡一体化公交线路等。县委、县政府确定的9个为民办实事项目超过或按序时进度推进。

3、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产业支撑作用增强。食品加工、机械电子、竹木加工等传统产业进一步整合提升,生物医药、光电等新兴产业正在兴起。亚达食品、湛卢精铸、隆达竹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增资扩产、做强做大,全县产值超5000万元企业10家,其中有2家超亿元企业,1家超5亿元企业。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96.2%;民营工业企业上缴税收超100万元以上的达9家,共上缴税收8755万元,增长67.7%,占全县税收的47.1%;地方财政税性比重达82.11%。品牌建设取得突破,获中国驰名商标1件、福建著名商标3件、南平市知名商标8件、福建名牌产品复评1件。松溪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城东、旧县、三和三个园区建设步伐加快,49家入驻企业产值超过8亿元。

4、持续夯实“三农”基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水稻种植保险完成13.4万亩,参保率达94.1%,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全面落实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器具补贴等惠农政策,共发放补贴1620多万元。大力培育茶叶、蔬菜、竹笋业等规模特色优势产业,现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1家。除险加固水库7座,新增农村饮水安全人口2.06万人,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720口。完成旧宅基地复垦55片,新增耕地并产生增减挂钩指标601亩。完成造林绿化面积5.5万亩,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全县120多万亩林地全部投保,解决了林农的后顾之忧。抓好农村住房灾后集中重建点的小区管理、景观绿化,一批集中重建点成为中心村镇建设的样板。

5、积极拓展工作渠道,招商选资取得成效。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提升行政服务中心,办事效率不断提高,投资软环境进一步优化。实施“北联南接”战略及“回归工程”,积极参加“5·13”武夷旅洽会、“6·18”项目成果推介会、“9·8”投洽会及民企产业项目洽谈会等招商引资平台,拓宽与晋江市、集美区山海协作领域,选资工作取得新成效。计划投资15亿元的三一光电节能项目签订了投资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投资2.6亿元的福建致和制造装备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进入深入洽谈。

6、注重加快社会建设,民生水平不断提高。加快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全国科技进步县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普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率先在全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被省卫生厅确定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省级重点联系县。与南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订了“共建药品安全示范县合作备忘录”,进一步确保了全县人民群众用药安全。11个村级综合服务场所建设全面完成。改造3个乡镇文化站,建成20个农家书屋、19个农民体育健身点,农村文体设施不断完善。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溪东乡、祖墩乡“环境优美乡镇”通过市里预验收。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通过省里验收。第六次人口普查基本完成。中央苏区县申报请示已上报中央党史研究室。违法建房专项整治“叫停”阶段工作成效显著,“处纠”阶段工作有序推进。废旧塑料加工企业全面取缔,污染环境问题得到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99.5%,居全市第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大项目、好项目不多,发展后劲仍显不足;农民持续增收渠道不够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还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社会事业和改善群众生活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城市规范还需进一步完善,建设和管理问题仍然不少;政府管理社会和公共服务职能有待加强,机关干部服务意识不够强、效率不够高的问题仍然存在。下一阶段,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2012年,总的来看,国内外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严峻,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蔓延扩大之势,我国金融环境仍然偏紧,但在大背景下对我县的经济影响远小于全国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影响,而且在一些领域还有优势。我们要增强信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第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委四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的部署,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牢牢把握中央支持海西建设、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省委、省政府扶持闽北发展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我县生态、空间、资源优势,全力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各项工作,加快建设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安康、幸福美好的松溪。

201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力争突破32.51亿元,增长13%;农业总产值增长6%以上,力争突破17.42亿元,增长8%;工业总产值增长19%以上,力争突破33.16亿元,增长22%;财政总收入增长17.5%以上,力争完成2.49亿元,增长20%;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8%以上,力争完成1.75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以上,力争增长2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以上,力争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度减排任务。上述预期目标是经过反复研究确定的,体现了速度与质量的统一、富民与强县的统一,体现了“稳中求进”总基调和在“稳”的基础上更多地着眼于“进”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精心组织落实,齐心协力确保预期目标的完成。

基础设施改善

松溪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特别是交通事业的发展取得历史性的突破,省道302线、县道830线二级路改造全面完成,贯通了松溪连接浙东南和江西的主通道;国高网长深线松溪至建瓯高速公路于2009年全线动工,将于2012年竣工通车,这条高速公路与在建的宁武高速互通;衢宁铁路正进行规划论证,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届时,由松溪2小时内即可抵达温州和宁德港;距武夷山机场158公里,横南铁路火车站94公里,赛岐港162公里;松溪境内将有3个高速公路互通口,高速公路里程达57公里,南下北上和东出沿海极为便捷,松溪将成为海西前锋推进北联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杭广高速铁路线路也已确定将经过松溪。届时松溪的对外交通将更加便捷。能源方面,松溪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新建110千伏松源变电站1座,线路72km,新建35千伏变电站2座,改变了电网落后的局面,实现与华东电网联网。等级层次分明、运行调度灵活、安全可靠稳定的现代化电网基本形成。通讯方面,已形成覆盖全县、连接全省、通达全国及世界各地,集数字传输、程控交换、多媒体通信和光纤接入为一体的现代通信网络。全县现有中学1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小学55所,幼儿园47所,校舍总面积24.6万平方米,教职员工2136人,在校学生3.86万人,其中省二级达标中学1所,三级达标中学2所,省级示范小学1 所。有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1所,中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所,卫生防疫站1 所,乡(镇)卫生院6个。四星级宾馆正在规划建设中。

历史沿革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东平县,宋开宝八年(975)改名松溪县。历属永安军、建州、建宁路、建宁府、建安道。1949年5月14日解放,历属建瓯专区、建阳专区、南平专区、福安专区、南平地区、建阳地区、南平地区、南平市。1960年2月至1962年8月、1970年7月至1975年3月两度与政和县合并为松政县。

风景名胜

奎光塔

高高屹立在城关西门虎头山,建于清道光五年。塔为六角形,分七层,中空。循腹壁石级左旋而上,直升塔顶。各层原有楼层,各面有门窗、佛龛等。奎光塔雄踞松溪河深潭之旁,遥对湛卢之峰,落日夕辉,余光掠影,令人流连。塔的各层有回廊环护,任尔南北西东,放眼远眺,低首俯瞰,尽览松城景象。

松溪县

松溪县博物馆于2000年7月成立,与县文化馆合置办公。现有文物展厅90平方米,文物库房20平方米,馆藏文物1000多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400多件,馆藏文物中包括从商周时代至近现代的石器、陶器、瓷器、铜器、铁器、银器、木雕、帛、纸书籍、墓砖等。县博物馆除担负全县的文物征集、收藏、展览、研究等任务外,还负责县境内文物古迹的保护管理,维修开发和文物普查、考古发掘工作。

行政区划

邮编:353500 代码:350724 区号:0599 拼音:Songxi Xian

县人民政府驻松源街道。全县辖1个街道、2个镇、6个乡:松源街道、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茶平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

管理2008年,松溪县辖1个街道、2个镇、6个乡:松源街道、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茶平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42453人,其中: 松源街道 33201 郑墩镇 16891 渭田镇 22038 河东乡 13512 茶平乡 13109 旧县乡 13450 溪东乡 11136 花桥乡 10944人、祖墩乡 8172人 2003年,松溪县辖3个镇、6个乡:松源镇、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茶平乡。2003年末,户籍人口15.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7万人。

具体资料

松源街道 代码350724100

辖6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001_东门居委会、~002_南门居委会、~003_西门居委会、~004_北门居委会、~005_水南居委会、~城东居委会、~201_东门村、~202_南门村、~203_西门村、~204_北门村、~205_水南村、~206_钱园桥村。

郑墩镇 代码350724101

辖15个村委会:~201_郑墩村、~202_洋墩村、~203_黄沙村、~204_青山村、~205_九龙村、~206_双源村、~207_南坑村、~208_新甫村、~209_梅口村、~210_万前村、~211_前进村、~212_夙屯村、~213_张屯村、~214_杉溪村、~215_林屯村。

渭田镇 代码350724102

辖19个村委会:~201_吴村村、~202_溪尾村、~203_源头村、~204_株林村、~205_杉坑村、~206_小黄沙村、~207_竹贤村、~208_角岐村、~209_木丘村、~210_东边村、~211_仙槎村、~212_山镇村、~213_潘墩村、~214_项溪村、~215_渡头村、~216_巨口村、~217_董坑村、~218_上塘村、~219_渭田村。

河东乡 代码350724200

辖1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001_水东居委会、~201_河东村、~202_长巷村、~203_长江村、~204_大布村、~205_横垅村、~206_岩后村。

茶平乡 代码350724201

辖10个村委会:~201_茶平村、~202_林下村、~203_山头村、~204_前坑村、~205_吴屯村、~206_刘屯村、~207_黄屯村、~208_高洋村、~209_官路村、~210_铁岭村。

旧县乡 代码350724202

辖12个村委会:~201_大黄沙村、~202_船坑村、~203_东厝村、~204_游墩村、~205_马坪村、~206_旧县村、~207_岩下村、~208_六墩村、~209_李墩村、~210_下段村、~211_官村村、~212_洋前村。

溪东乡 代码350724203

辖11个村委会:~201_东源村、~202_雷畲村、~203_朱源村、~204_溪东村、~205_西边村、~206_举上村、~207_古弄村、~208_西洋村、~209_周墩村、~210_竹洋村、~溪源村。

花桥乡 代码350724204

辖12个村委会:~201_花桥村、~202_车上村、~203_长衍村、~204_官后村、~205_村头村、~206_招沙甲村、~207_源尾村、~208_九蓬村、~209_大浦村、~210_寺坑村、~211_路桥村、~212_塘边村。

祖墩乡 代码350724205

辖11个村委会:~201_刘源村、~202_登山村、~203_下店村、~204_上店村、~205_严地村、~206_溪后村、~207_山源村、~208_坑口村、~209_溪畔村、~210_岭完村、~211_甫场村

湛庐悲风

谨以此文纪念松溪人民抗击倭寇胜利440周年,彰扬先贤英烈们保家卫国的伟大壮举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告慰他们不死的英灵。 ──题记

游历初始

晚秋的黄昏天色斑斓辉煌,艳丽的夕阳晚晖笼罩着湛卢山下秀美的小山城,空气里充溢着清神沁脾的凉爽。每每这时分我总要信步走出城外,望着峰山即将日落放射出一片辉煌的晚霞,直等到苍茫的暮霭渐渐围拢而来,心境被浸染得格外的舒坦惬意,这才踏着轻捷的步子返回,这是我多年来已养成的习惯了。

这天我仍不例外地走出城墙外东门头,在记忆里依稀记得这里的五显祠旧址,有一片明嘉靖年间建立的松溪人民抗倭纪念牌坊。此时,我当然是特意为它而来的,疾步前去,果真在五显祠旧址前立着十四块均好无损的石碑。

没有任何向导和讲解,一种奇特的神秘感交织着悲壮感徒然涌上心头。蓦然我庄严且屏气,轻步前移凑近细看,这是一组一米见方的青砖并成的牌坊,每块方砖上面刻着字迹端正遒劲的文字:

壬戌冬倭至东门,战兵数百名御敌,全城悉赖阴助,有感!共抽粮饷银一十两正,兼募添,建一座,伏愿。阵亡:张德、范隆、曹山、曹城、魏杭……伏愿早升天界……

立在最尾的一块青砖上面刻着“壬戌之役”时松溪县衙全体官员的名单,这时浓重的暮霭挤压而来,我借着迷朦的天光,读完这最后一块碑文:

松溪县县令 王 宾

县丞 陈文明

主簿 邓 锡

典史 区 亮

教谕 潘 宁

督兵 吴 养

曹 淳

曹 球

江 宝

嘉靖已丑年岁季

春 吉旦建立

守东门

我沿着静静的城墙外的河岸边走去,凉爽的秋风夹着浓浓古意悲风,迎面阵阵吹来,眼前浮现出当年松溪人民冒死拒敌的搏杀——刀光剑影、火铳交射、炮火连天、云梯强架、云车冲城、死肉模糊的悲壮场面……

回到家,我一头栽进书斋,找出一些地方旧志,包括明代采九德撰写的《倭变事略》。史料记叙了14-16世纪劫持中国沿海的日本海商与海盗集团。14世纪日本南北朝时,在混战中失败的武士、流浪为人,与海盗勾结,活跃于九洲、四国间,在中国沿海进行大事走私、掠劫杀戮。15世纪后期日本进入战国时代,一部分封建主与寺院大地主,支持海盗活动,倭寇又趋于活跃。嘉靖二年(公元1523)日本封建主大内氏与细川氏的贡使在宁波发生冲突,乘机大肆焚掠。此后倭寇见沿海防务空虚便勾结土豪、奸商、海盗进行疯狂的走私劫掠和屠城杀戮,明朝廷腐朽没落,没有及时驱除倭患,使之倭患愈演愈烈。江、浙、闽受害最深重。山东、广东等地也遭波及。经过爱国名将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征战多年,到了16世纪60年代,才逐渐解决。

猛然间,我才憬悟到是松溪人民抗击倭寇胜利440周年。

联想历史

明朝历史留在我的印象里,几乎只是个强梁霸气的朱元璋和他的阴森可怖明故宫。说实话,对明太祖我向来没有多少好感,他不仅是一个集三教九流、鸡鸣狗盗为一身的暴君;还和他有着一副阴险毒辣、残酷无情的政治流氓习性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在位的三十多年间,不论是谁对他构成威胁,哪怕一句微词,一点违抗,或稍为看不顺眼就起了杀人的萌心。只要他把玉带揿摔下龙案上,那便是他大开杀戒的信号。他疯狂地“钦此”在多少杀人的红头文件上,无数文武臣僚、文人志士纷纷成了他的刀下之鬼。据史料统计,被太祖诛杀者不下五万人,仅此文人就超过半数,甚至一些大师级的文化名人也未能逃脱他血淋淋的屠刀。所以明故宫总是给我一种因杀人无数而浸漫血泊、充满着阴森恐怖的古墓印象。要说更糟的印象便是:朱棣的抽筋、剥皮、阉割、凌迟的酷刑;朱厚燳导演出一幕空前绝后、很有观赏价值的“献俘阙下”的闹剧;嘉靖长年荒废朝政,心理变态躲在深宫里玩方术;隆庆朝政败坏荒淫误国、草菅人命、滥杀无辜,宫城内终日充塞着令人窒息阴森的肃杀和弥漫着柔靡陈腐的气息;万历亲政四十八年竟有二十八年躺在烟榻上吸鸦片;号称“蛤蟆天子”的弘光,用蛤蟆配制春药纵使自己放荡无度的玩女人,闹得整个宫城内外鸡犬不宁、怨声载道,林林总总不堪谛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朽落没、残酷暴戾的朝代。

这是一个天崩地解、风雨飘摇的朝代,稍有点历史常识的读者,都知道当时的倭寇是怎样无所顾忌疯狂地侵扰我沿海城市以及部分腹地县邑,倭寇所流窜过的地方几乎不堪一击无一幸免。内乱外患的年头,皇上干什么去了,前面讲过,干皇上自己爱干的“正事”去了,国家总还有军队吧,军队怎么了?那可是咱朱家王朝的别动队,戍守京师才是他们的正务,根本别指望派上保家卫国的用场。

粗粗翻阅明史,不难发现明代中期到后期的各朝皇帝无论从体魄强健方面,还是人格精神方面,都不及他们的祖辈,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朱元璋和他的儿子朱标、朱棣个个都是骁勇善战的猛将。只要有较大的战事,他们便能戎装罩甲、骑着烈马操起长戈亲自征战,在血雨腥风的搏杀中捍卫和巩固自己的政权。即便是以玩家称著频频制造出风流韵事的朱厚照,还能导演出一场午朝门外“献俘阙下”的闹剧,还懂得借助这种虚张声势的表演,来掩饰自己脆弱阴虚的心理。可到了嘉靖年间,也就是倭寇最为猖獗的时候,无庸置疑,这时期的朱明王朝已经十分疲惫慵怠了,开国初的那种叱咤风云、强梁霸气和雄心勃发的强悍早已消解得无影无踪了。国家处在内忧外患、危机四伏、风雨飘摇的境地,而这个萎靡不振、心理变态的自虐者嘉靖,别说理政就连他的身影也难得在金銮宝殿上出现。成年躲在深宫里,身边围着一群怪声怪气充分女性化的太监和脂香粉腻的宫女嫔妃,没日没夜津津乐道地玩着方术,最后连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搭了进去。你想凭他这么一副病恹恹嘴脸、人格精神溃泄的皇帝,怎能率兵抗击一个个肌体强劲、持着毛色兼黄黑以锋利称著倭刀的倭寇。要是换成当年英姿勃发、强梁霸气的明太祖,他能袖手旁观漠视那一小撮区区倭寇吗?

倭寇一次次明火执杖、无恶不作侵扰我沿海一带,直到流窜内地破城而入屠城洗劫,这些状况朝廷居然没有太大的震动。为什么一份份十万火急的军情和层层官府送上的奏折都没能触动皇帝的龙颜,可见朱明朝廷的精神状态是多么的萎顿麻木。皇上总算开了皇恩,嘉靖伸出苍白无力的手在杏黄色的桑皮纸上龙蛇速草几个字:“各邑倭患由民军抵御,衙府命官与城死守。钦此!”好了,尔等去办吧,怎么还不退下,看着朕干嘛,这可是朕二十多年来头回理政呢。朕还要继续玩方术,青楼上那位妖冶的歌妓还等朕去泡呢。由民军去抵御倭寇?大臣们苦苦等来的却是皇帝的一句大废话。所谓民军充其量不过是当地未经正规训练的、最多相当于现今的民兵而已;地方民兵如何抵挡得住训练有术、兵强马壮、来势汹汹的倭寇。写到这里,我不由记起朱元璋刚称帝时充满一股霸王之气、只有粗蛮到布满血丝的眼睛才能吼出来的一首打油诗: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杀尽江南百万兵,瞬间宝剑血犹腥。

瞧瞧,一个活脱脱杀人不眨眼的霸王形象凸现在钟山之巅。说真的,我是怀着一种很不是滋味的心态,记录下这首血淋淋、阴森可怖的打油诗。前面说过,我一向对明太祖没有好印象,他太过于野蛮,太过于杀戮,然而面对穷凶极恶的倭寇,还真希望太祖的凤子龙孙能承继祖辈那么一点 “血淋淋”的粗豪血性。怎么到了朱皇氏族第八代竟然找不到一点祖宗血统勇猛豪迈的影子,腐朽没落到没有一点雄性的阳刚之气。

对历史的抱怨只能是抱怨。我们还是来看看松溪人民是怎样取得440前惊天地泣鬼神抗倭胜利的全过程吧。

回顾历史

嘉靖二十一年冬(公元1562),一队浩浩荡荡的海船驶近浙江宁波海岸,一千多名倭寇纷拥登上陆地,一路打家劫舍,大肆杀戮、满目疮痍、哀鸿遍野。倭寇很快由浙江转入闽东,不费实力攻陷福安、宁德,接着向闽北推进,屠城洗劫了寿宁和政和两县城,于十二月初逼临松城。

雄奇巍峨的湛卢山,这座诞生中国历史上第一把锋利无比、素有天下第一剑之誉───湛卢宝剑名山;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创立闽学摇篮之地──湛卢书院;松溪历史文化的渊薮地,在它的脚下有一片开阔的谷地,湛蓝清碧的松溪河自东西绕蜿蜒而过,松城踞河谷之中,四周城垛森卫,北面倚靠来龙山,南面临水石碧潭,西郊虎山头屹立着一座雄伟的七级奎光塔,默默地俯瞰着即将遭受外来侵扰厄运的千年古城。

松邑虽小,但城墙坚固,它初建于明弘治二年(公元1498),城墙有八门六炮台,城堞通道宽畅,便于攻守,城楼悬拱翘檐威严壮观。

倭寇正在政和穷凶极恶屠城洗劫时,松溪县令王宾惊恐万状,惶惶不可终日。危难之际,起初他还抱着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倭寇到了政和屠城之后就会退回沿海,并尽可能封锁消息不让松人知晓,生怕人心惶恐引发城内动荡。不料倭寇扬言不日就要攻打松邑,这下可急坏了王县令,急忙招集手下官吏商议如何对策,结果多数者主张迎战,可是王县令仍抱侥幸心理,听从污吏陈旦奸言:议和,立马派人下书求和。所谓议和就是屈尊弯膝,送些钱财犒师倭寇。这个书生气十足的县令以为给一点钱财就能打发走这群狼子野心,然而等信使捎回来的消息,却是责限松人在次年元月初八日之前,献交白银两万两,良马二百匹,如果延期,破城之后必将斩尽杀绝。在倭寇的眼里,松溪只是一弹丸之地,不必费多大劲便能唾手可得。

我查过松溪旧志明朝赋税史料。明洪武十四年,官府经过普查户口和丈量田亩的数据,编造黄册和金鳞图册。黄册以户为主,以人为经,以土田为纬,载明各户人丁,田产情况,作为摊派赋役根据。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全县男子14564丁,每丁派银8分,共征银1165两。也就是全县的财政年收入全部交出也只是个半数,还有半数的银子和两百匹良驹好马上哪儿去找。

倭寇把松溪逼入绝境,事情倒也好办。自古受湛卢之剑气锤毓的松溪人民,岂畏强暴,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令松人大怒。在松城危在旦夕的时刻,众多奇人杰士纷纷挺身而出,“不惜顶踵为家乡卫灾捍患!”以张德为代表的仁人志士激昂陈词于县衙,说服县令王宾,王大人原先充满恐惧和侥幸的心理,已荡然无存了。他很清楚衙府里的兵丁充其就那么几十号人,城里能拿动武器作战的男丁也不过千余人,这是一场力量悬殊根本无法打赢的恶战。问题的实质性在于,倭寇已经兵临城下,求援朝廷的军队又迟迟未到,王县令深刻地省悟到,与其被倭寇破城横戮,倒不如破釜沉舟奋起反抗,反正都是一死,死也死得光明磊落,留下英名免遭后人唾骂,于是发下了“献议和者斩”的军令。

感受一

城楼上民军旗帜猎猎,随风招展。王县令率领主簿邓锡、县丞陈文明、典史区亮、教谕潘宇、巡检范洵、生员范茂生、陈椿等全体官员以及几十名兵丁急匆匆地登上堞楼城壕,查巡八门六炮台,部署兵力准备与倭敌决于死战。

这时宽畅的城头通道上,迎王县令的面,跪着一位约莫三十开外血气方刚的请战青年,在他身后站着一队虎虎生气的人群,全是自愿要求参加民军的家丁后生,他们发下誓死抗敌与松城共存亡的誓言。此时县令大人觉得眼睛有点湿润,他被子民们群情愤慨、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严阵以待的场面感动了,他不再对朝廷抱任何幻想了。说来天府在南京,离闽地不外只有千余之距,早早发出的援兵奏章如石沉大海,一切都得靠自己救自己。他为有这么一批敢于冒死的子民而信心百倍,他前去扶起那勇士,询问几句便得知他就是闻名远近、长年为湛卢书院挑粮送衣的大力士张德,此人豪爽仗义见路不平拔刀相助的大名几乎家喻户晓,王县令当即命张德为民军联队队长。

尽管张德出生家境贫寒,为人勇武讲义气,胆略过人,应该说算是个粗人。所幸的是,他曾多年在为湛卢书院莘莘学子们服务的那段日子里,耳濡目染受到些许纲常、忠诚、义节、明理、情操的影响,他珍视忠诚英烈的气概,憧憬报效国家的千秋名节。他庆幸自己这十多年来在这座大山上下穿梭中炼就一身强健体魄,忙里偷闲摆弄枪棒刀剑,身怀几下绝技,湛卢山给予他的恩泽派上用场了。

倭寇兵逼城墙下,摇旗呐喊,气势汹汹,八门城墙负载着全城万人的悲愤与怆然。

坚固的城墙上沸沸扬扬的守军形成的众志成城之势,倭寇见势不敢轻易大规模攻战,只是放些火铳试探我方动静。我军不急于应战,倭寇殊不知我方在采用拖疲战术,等待战机一举反攻。

倭寇小打小闹围城三昼夜,没有丝毫的战果,你就围吧,我军不予理采。有我城民做为坚实后盾,有充足的粮饷,拖疲倭寇是不成问题的。

感受二

敌我交战一月有余,倭寇死伤惨重,退缩河东不敢轻易出战。一日,张德带上一把古剑前往县衙拜见王县令,请求由他率兵过河“宜将剩勇追穷寇”。王县令的确很欣赏张德的果敢和勇猛,然而在两军对峙力量上还有一定的悬殊,我方短刀短棒、弓箭石块,而敌寇倭刀火铳、云车云梯,短兵相接对我方不利。王县令犹豫不决,只见张德刷地抽出一把锋芒毕露、寒气逼人的宝剑,说有这把剑就能无所不胜。王县令糊涂了,一把剑能起到什么大作用。张德说这就是当年欧治子在湛卢山铸炼的采“五山之精、六气之英”可断金切玉,威动三军的湛卢宝剑。王县令说湛卢剑不是早就失传了吗?怎么会在你手上。张德说是我祖上传下的,我上上祖父是南宋武举人,当年跟随岳飞抗金,岳飞遇害前将此剑留给我上上祖父,我们张氏宗族将这传家之宝整整珍藏了三百余年了。今天我父亲慎重将它交给我,要我用它去斩除倭贼,否则就别回见他老人家。今天我是冒死来请战的,不除倭贼我决不回返,请大人允应。只要稍为涉及春秋战国史的读者,都会略知一点湛卢剑在历史上传奇经历和具有神化色彩意味的故事。关于湛卢剑的神奇与威力,在这里有必要向读者交代一下。春秋时期诸侯混战,闽越山多林密,水网纵横,不宜车战,而刀剑适用于短兵相接,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武器。征战双方为了增强战斗力,自然就要选派能工巧匠,研制锋利兵器。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命著名铸剑师加紧制研利剑,欧治子奉命之后,携妻子朱氏和女儿莫邪,从浙江宁波出发抵达丽水瓯江,紧接着顺瓯江而下到了松溪考察,又从松溪下到福州上鼓山,只觉得此山并非理想的铸剑之地,又从福州逆闽江而上来到松溪。几经反复比较――湛卢山高林密,薪炭易得,周围矿藏丰富,且山泉凛冽,淬剑独特,是造炉铸剑的理想之地,于是欧治子选中此山,开始了他石破惊天的伟大壮举。欧冶子历经三年披星戴月、风餐露宿之艰辛,终于铸成锋芒盖世号称天下第一剑的湛卢宝剑。《越绝书》载“于其麓之尤胜且绝者设炉焉。取锡于赤谨之山,致铜于若耶之溪……剑之成也,精光贯天,日月争耀,星斗避彩,鬼神悲号……”越王有了这把王者剑就用它惩凶除暴,打败了侵略者吴王,保住了越国,从此不再遭受邻国侵略之辱。

起先王县令还有些狐疑,神剑怎会落入一介草民手中。张德为了让他信服,并从头上拔下一撮发毛置于剑刃上,运气轻轻一吹,发毛即断。又从衣袋里掏一串铜钱放在铁砧上,挥剑轻轻一剁,二十枚叠沓一起的铜钱裂成两半,飞洒一地。王县令见状不由拍案叫绝,他毕竟是个读书人,当然知道湛卢剑是把镇妖祛邪的神威之剑。早年在湛卢书院读书时,他沉迷着汉代哲学家恒谭对湛卢剑高度称赞:“利剑十把,不如湛卢一把;好马十匹,不如良驹一匹”。和唐代大诗人杜甫对湛卢剑。“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的传神之笔。兴奋不已的王县令连连赞不绝口,神剑也,天助我也。他急忙问张义士有何谋策,张德说守城一月有余,倭寇锐气挫伤大半,粮饷也将尽,关键的是我民军个个斗志昂扬,士气愈来愈高涨,另有神剑助我,还有什么可耽心。现在是反攻的最好时机,望大人准予今晚打开城门,由我率全兵出城杀敌。只要我高举这把剑,在月光下它定能射出闪闪寒光,发出尖厉叫声,倭寇见状定会吓破胆,我军即可一举歼灭。王县令听了张德一番陈述,当机立断发下反攻军令。张德退出县衙后,立即动员了城内敢于拼死的六百多名青年组成敢死队。他们会集在东门头菩萨庙前,昂首对苍天,每人喝下一碗鸡血酒,摔破酒碗,立下“为保家卫国,不杀退倭寇决不回城”旦旦誓言。

当晚三更,万籁俱静,皎洁的月亮当空高悬,城下四野一片朦胧银色。子夜时分,突然东门头城楼大门打开,城头响起一阵愤怒的炮声;这一声炮响,可谓是石破惊天揭开了整个明朝全面抗倭的序幕。张德高擎湛卢剑第一个冲出城门,顿时湛卢剑光芒四射,一道惊天动地的霹雳,如五条金蛇从天而降,窜入湛卢峰。在张德的身后紧跟着一批像脱缰的骏马──慷慨赴死的敢死队,冲出城门,踏过浮桥,杀向倭寇。

倭寇被突如其来的五道霹雳和民军这股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惊吓得乱了阵脚,迷迷糊糊前来应战。张德挥舞着锋利无比熠熠发出寒光的湛卢剑冲向倭寇,左一挥一片倭头落地,右一舞又一片贼头搬家,算得上锋利的倭刀,只要碰撞在湛卢剑刃上就即刻脆断。忽然在倭军中有人绝望的叫喊:这可是湛卢剑,难道欧治子又再生了?弟兄们赶快逃命吧。这倭寇大概是位略通中国历史与中国兵器的军师吧,倭寇们闻声纷纷溃逃,民军乘胜追击,一路砍杀数百名倭寇。在追杀肉博中,张德突然中弹,临死前他靠在一棵松树下高擎着湛卢剑,身体和膝盖仍然保持着挺立,咽气之后,剑与人已形成了一樽雕塑仍然挺立着。这种悲剧性的死法归结于神剑湛卢造型附于特殊人格意味的内涵,归结于浩然正气的民族精神;这归结性的悲壮意义足以让我们窥视一斑中国历史的悲怆历程。

经过一夜的殊死拼杀,直把倭寇驱出县境,松溪人民终于打败了倭寇,取得最后胜利。在这场战斗中,我守城军民死殒百人,千名倭寇死伤过半。在殉难的英烈中,张德死得最悲壮,战功最显赫,名垂青史。

感受历三

我不明白,厚厚的几十本《明史》对松溪人民抗倭胜利,居然吝啬到一字未提及,只能留在松溪地方志上,这太不公平了。我想,清代那拨子把持着修撰《明史》的文臣和文人,大抵多半是些在精神取向过于萎弱颓驰的人。往往历史上最值得树碑立传的是那些民间草野的小人物,他们生前从未考虑过死后的气节、忠义、壮举是否被历史铭记、让后人颂扬。他们只知道,如何殊死地去保卫自己足下的土地,不受外来势力的侵略蹂躏。为了保家卫国,他们可以抛头颅洒热血献出生命,这是千年来华夏民族最为可贵、最为神圣的精神。由于他们是小人物,所以在史家的笔下永远不能够写进正史,至多被一些有良知的文人写进野史,这种不公平的青史之遗憾,常使我扼腕叹息。还好建宁府推官、著名学士郭子章闻知张德以身殉国,当即挥毫写下一篇祭文《张德传》,这篇祭文后来作为史料永久留在地方志上,勉强弥补了这一遗之青史的空白。到了翌年清明时节,郭子章率官员专程赶赴张德墓前致祭,四乡的百姓也纷纷赶来祭吊这位民族英雄。

这是个春风温煦的时节,漫山杜鹃啼血绽放得格外的耀眼,张德墓碑前摆满丰盛的牲醴品,墓地四周香烟缭绕,松涛阵阵。王县令献香醴酒之后,顿然鼓号哀乐一齐鸣奏,悲戚的乐声在山涧峡谷悠扬回荡,乡民们此起彼伏的悲痛饮泣声一阵高过一阵。徐徐的春风掀动着郭子章手中的祭文,他泣不成声地吟诵“……张德者,松之死义士也。予入松,登城四眺或语予曰……德死,倭败逃,城全其功信矣,呜呼!英魂归来兮。煌煌俎豆,享之千秋。”

二十年后,万历重臣御史中丞魏浚省归故里时,前往张德墓地祭吊,他跪拜在张德的墓前号啕大哭。他感慨张义士曾为他们这批在湛卢书院读书的学子们充当挑夫,在多少风霜雨雪中为他们送去多少的粮食和衣服,长年累月结下的深厚友谊。昔日张德的吃苦耐劳、见路不平拔刀相助的仗义品格、凛然大义的英雄气概的影像一一展现在他的眼前。而今故人却默默长眠在寂灭的地穴里,怎不叫他伤感悲戚,他边抽泣边吩咐书童磨墨备纸笔,在张德的墓前酣畅淋漓地写下《御倭纪事》和《书张德传后》二文,热情颂扬了松溪人民抗倭胜利和张德显赫战功,文笔沉雄豪放、情深意切:

嘉靖壬戌冬十二月,倭夷屠寿宁、政和,杀戮大惨。松人逐为严备,团结守死……

云梯云车至矣,方数贼飞梯而上,舞双剑入垛子内,守兵惧而避,众且望溃乱,独勇士张德奋力当前,挥阔斧斫一渠魁落城。李仕清、朱蓬毛同时挥斧,各斫数贼落城,人心遂定。复拥而前,则垛上之大石下矣,云梯并贼成粉毁矣。

是役也,县令王宾主兵务,能慰劳士卒,曲意从计,县丞陈文明心雄气壮,总督八门,能振士气,攻守得宜,挥霍晓兵;主簿邓锡,典史区亮,教谕潘宁、卢永皆深沉有谋,效死守城,冒雪不倦,巡检范洵、张相领兵巡哨,出敌,而洵尤有斩首或之功。以上官员,俱蒙军门游分别给奖外,仍行保荐超升,其余士民有功者皆分次第赏恤。──《御倭纪事》

……是役也,摧锋却敌败张义士德,筹策战守则茂才椿……张君一斧合城数万口得以保其首领,厥功懋矣……郭先生以德当万春,夫德夫万春之主,而松溪以完;则抱东海之志,而出安平之奇者,殆非一人,而君其功之最哉……──《书张德传后》

这些文字,维妙维肖地描绘了松溪人民顽强抗击倭寇的悲壮场面。这本是一场力量悬殊、几乎没有希望打赢的战争,悲剧性的结局本来一开始就已注定。孤城碧血四十一天,战打到这份上,胜败的结局尽管在松人面前显然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松人奋力抗击的全过程;过程于义民们团结一致,誓死如归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民族内聚力的深刻体现;过程于张德那一斧那一剑的英勇神威、汪洋恣肆发挥到一种气吞山河的极致,瞬间使战争发生质的逆转,从败局走向胜局。这在明朝抗倭史里可谓是浓墨重彩、特别响亮的一笔;响亮在于一百多位英烈和张德用自己强悍的生命,喷涌的热血,换取了城内万人的生命;响亮在于“张君一斧合城数万口得以保其首领”,一个挑夫出身的民族英雄形象怆然傲岸凸现,他那不死的英灵超然高飘在湛卢山上空。

也是这个时节,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行武出身兼容诗人气质的徐肖剑刚到松溪担任县委书记时,就把历代各种版本的松溪旧志详细翻阅了一遍。在一次全县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他深切地说:松溪历史上有三处值得大书特书的内容,一是欧冶子的湛卢剑,二是朱熹的湛卢书院,三是明嘉靖年间松溪人民抗倭史。那一战不仅保住了松溪城和闽北一方的安宁,也为我国抗倭史写下一页光辉的篇章。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倭寇流窜到闽东北连续攻破和屠城了好几个县城,而唯一松城没被攻破,并且取得最后的胜利。除了当时坚固的城墙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外,更重要的是有像张德这一批与城共存亡的爱国爱家乡的义士。发掘历史文化内涵,弘扬民族气节,铸造湛卢精神,是我们文化人义不容辞的职责。

总结历史

我记住这番话,在相当长的日子里,我一直在研读这段历史。前些年我以散文的笔触,创作发表了欧冶子的湛卢宝剑与朱熹的湛卢书院等系列历史文化散文,为弘扬湛卢文化作了一点铺垫,已完成这篇抗倭文字。平心而论,我写过不少历史文化散文,旨在发掘和探求历史与地域文化之灵根,深切地感触到从湛卢文化底蕴中渗透出一种松溪人民自强不息、负重拼搏的悲壮之风。为此,写作的心绪是轻松欢愉的,然而,这篇文字却给我一种从未有过的如此沉重感。在写作此文的过程中,才使得我处处感到格外的逼仄、拘谨、艰难。写写停停,边写边思考,尽管写得很累,终究现在总算完成了松溪历史最值得书写的三笔的最后一笔。这些以史料为底基,以历史人物事件为框架,凭借历史沧桑变迁为线索,融贯现代意识、价值取向、审美判断、人生感悟为色调的文章。它归结于浑厚、深邃、博大的湛卢文化的总体构造;归结于旷久、苍凉、悲壮的湮没了的历史辉煌。

自松溪历史有县官以来,诗人徐肖剑为松溪父母官不知已是第几任了。尽管历史上有许多身为文人的松溪县官曾为欧冶子、朱熹、湛卢剑、湛卢山写过不少诗文,有的诗文还是相当精彩的,然而传诵至今的佳作为数不多,能真正体现出湛卢文化底蕴和湛卢风骨的千古绝唱更是凤毛麟角。徐肖剑毕竟是个诗人,在他荣调离松溪之前,那天,他怀着在松为官几年用自己的心智和汗水浇铸而成的“湛卢情结”,又一次虔诚地登上湛卢山。他高大的身躯站立在湛云峰之巅,眺望山脚下悠远苍茫的松城,如血的残阳余晖映红了诗人神采奕奕的脸庞,此时一股不可抑制的诗情在他内心深处翻腾波涌,进而喷发出万千的感慨,诗人带着一种穿透力极强的历史沧桑感低声吟哦:

兀立三峰紫翠堆,欧师奉命剑炉开。

湛卢自此君王气,斯启人间唱几回。

……

有惊无险上湛卢,直指白云俗虑虚。

吴越英雄欧冶剑,探奇吊古任君书。

是的,先贤留给我们的辉煌需要“探奇”,从而弘扬光大,英烈为国捐躯的历史壮举需要“吊古君书”,铭记彰扬他们。欧冶子励精图治、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湛卢书院朱熹扬儒传理的教学遗风;松溪人民誓死守城抗击倭寇爱国爱家乡的崇高民族气节,融贯了湛卢文化与湛卢风骨的整体意义。它从古老的湛卢山淌下涓涓细流,沿途汇纳百川,历经坎坷,奔涌到近代终成磅礴之势,形成一种松溪特质的精神内涵,这正是当今松溪人所倡导的“湛卢精神”,她永远成为激励松溪儿女奋力拼搏、摧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写作此文,正距松溪人民抗倭胜利440周年,以文祭之。

湛卢宝剑

据汉代袁康《越绝书》记载,春秋时,造剑大师欧冶子奉献王允常之命,携妻朱俊(小名翠凤)、女儿莫邪和同门师弟干将(女婿),由浙江宁波出发,从丽水瓯江顺流而下,不辞艰苦,跋山涉水,选中湛卢山麓安家造剑。湛卢山(原名锟吾山)巍峨壮丽,三峰插天,四季雾凝,林海茫茫。海拔达1230米,广袤数十里,储藏着大量金铁,山中炭源充足,清泉涌流,水质极佳,气温适度。一家人披星戴月,风餐露宿,采集金铁精华,侯天时,选吉日,待阴阳交会,百神临观之时开炉铸剑,铸好剑坯,吩咐徒儿拉起风箱,装上特制木炭(用黄土水浸泡晾干),而后把剑坯投到炉中,风劲火猛,待一阵青烟冒过以后,炉心开始冒出一丛丛红色的、蓝色的、紫色的、银色的、淡黄色的….火舌,那剑坯原来的形状不见了,已经和那火焰混成一色,取出剑坯用清泉淬火,最后用仙姑洞的白玉石磨剑。就这样苦造三年,造成了三把大剑,两把小剑。大剑取名为《湛卢剑》、《纯钧剑》、《胜邪剑》。小剑取名为《鱼藏剑》、《巨阙剑》。湛卢剑射出一股冷森森的光华,剑刃锋利万分,合抱的大树一挥就断,坚硬的岩石一劈就开,斩铁如泥,风吹发断,剑锋既不卷刃,又不缺口,刚柔并兼,能伸能曲,可舞可刺,造型十分雅观。允常之子勾践请著名宝剑鉴赏家薛烛到宫中鉴定,薛烛一看到湛卢剑,就连声叫好,定为诸剑之首。至今在湛卢山胜境中还留存断碑、欧冶祠、欧冶洞、仙姑洞、炉坪、剑池、试剑石、铁岭(挑采铁矿的山岭)等遗迹。

欧冶子在湛卢山炼造出世界第一剑—-湛卢宝剑,历代史籍都广为颂扬,备极赞誉。《山海经》载:此山有积石、冶为炼成铁,铸出宝剑光如水晶,削铁如泥,名锟吾剑。“晋人左思在《三都赋.吴都赋》中有云:吴钧越棘,纯钧湛卢,天下之名剑”。东晋《拾遗记》说:“湛卢山为湛王铸剑之所,炉冶遗迹犹存”

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强调湛卢剑是“以剂钢为刃,柔铁为基干”》的钢剑。明朝冯梦龙所编《东周列国志》写道:“湛卢乃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修订本《中国通史简编》中也指出,吴越是最先发现炼铁的地方,铸铁成功的人在越有欧冶子,吴有干将、莫邪。如今湛卢宝剑已被作为一种象征—–艰苦奋斗,勇于探索,敢为天下先的湛卢精神,为人们所景仰,所效法。

松溪小吃

光饼

面团裹以葱花、韭菜末、肉末压成小饼,贴置炭炉内壁烤熟。脆酥可口。

薄饼

即春卷,面搓揉醒发后手工摊于热鏊上,熟之揭起的薄片面饼,卷以豆芽、肉丝、笋丝、菇丝等熟莱,成卷筒状。亦有将卷筒入油烹炸后食用,香酥绵脆,别具风味。

小角

小角是松溪独有的名食。其配料需肥肉白一斤,精面粉半斤,白砂糖三点七五两,鸭蛋三个。做法是先将肉白用双刀剁成肉浆,然后将面粉、白糖和肉浆拌匀。再将鸭蛋烙成蛋皮,薄如春饼。最后将拌好的肉馅装入蛋皮卷成的圆筒里,一条一条放入以纱布垫底的蒸笼蒸热,即可成为金灿灿、色香味俱佳的佳肴。吃时切成小段块,它既是是平日老幼皆宜的名点,也是酒席上的必备食品。

面茶

用面粉和砂糖温火炒匀,熟后再加油,有的捏成丸,有的散装在玻璃瓶里,随时都可以吃。

馄饨

本地人称“扁食”。用瘦肉杵成浆,加蛏干、猪油渣,拌均匀为馅,用薄面皮包上,煮熟食之,既滑又香。如用油炸,再加冬笋、包菜、木耳、香菇、肉丁、葱、蒜等佐料煮之,更是味美可口。

蒙丸

不知何故取以此名。山粉、白砂糖、猪油搅拌后捏成龙眼大小丸子,蒸熟上盘,清香甜腻,亦为家宴点心,也是酒席上的必备食品。

社饼

春分前后采摘山野一种荆棘植物盛开的肉质白花瓣,拌入米浆,油锅煎摊成饼,别有风味,是历代先民结社祭拜土神时的祭品,俗称社饼。

艾粿

初春采摘田野新发的艾草嫩叶,捣烂拌以米浆搓成扁园饼状,蒸熟食用,有特殊清香之气。

七层糕

浸水磨浆,淋浇在铜铁方形容器,置沸水上烫熟凝固再浇一层,往复七层,熟后倒扣,切成棱形块。

油煎盏

带把铁盏先淋一层米浆作外皮,上置拌制的罗卜丝、木耳丝、香菇丝、辣椒末馅,再浇覆一层米浆。浸入热油煎炸,香酥麻辣,街头小摊即炸即食。

台北市

松溪位于台湾北部,属于淡水河水系,为磺溪的支流,河长2.93公里,流域面积4.5平方公里,分布于台北市士林区、北投区山区交界处。其源头为七星山南侧标高约1,100米处,约在阳明山中山楼附近,往西南流经纱帽山与华冈之间,续流经半岭于猴洞附近注入磺溪。

松溪水源来自山壁涌出的温泉,靠近溪边还能够闻到淡淡的硫磺味。

该文章由作者:【南中国海】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