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古生物学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地质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主要研究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化石,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掌握地质学、古生物学、演化生物学和化石能源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博物馆学、化石保护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和化石修复技能。

发展历程

1986年,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及毕业生使用方向介绍》中,设置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代码为理科0604。     

1993年7月,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1993年7月颁布)》中,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名称不变,专业代码变更为070603,属地质学类。     

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1998年颁布)》,将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代码070603)合并至地质学专业(专业代码070601),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属地质学类。     

2020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将古生物学从地质学中分离出来,单设为一个专业,为理学门类专业,专业代码为070904T,属地质学类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为四年。     

培养目标

古生物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系统地掌握古生物学、生物学和地质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能够在古生物学、地质学和生物学领域继续深造,或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博物馆以及能源、地质矿产、环境、海洋等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科研、技术研发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培养规格

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参考总学时或学分:参考总学分为140~180学分     

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和德育

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业务方面

.

掌握与古生物学专业相关的地质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

.

.

系统掌握古生物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

.

系统掌握化石的采集、处理、观察,化石及其保存信息的获取与表达(照相、描述与统计),以及地层剖面的测制与描述等的基本技能与方法。

.

.

初步掌握古生物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古生物学及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

.

了解古生物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认识古生物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

.

掌握该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等的基本内容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够获取、加工和应用古生物学及相关信息。

.

除此之外,还需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表达、交流和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初步具备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科学和经济社会发展。     

体育方面

具有健康的体魄,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管控与社会适应能力,自信、乐观、豁达、合群,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涨的热情。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古生物学专业知识体系整体框架包括通识类知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等。

四年制古生物学专业,可参照以下原则构建课程体系:

通识类课程约占20%;基础知识类课程中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类课程约占15%;专业类课程中,地质学及生物学类课程约占45%。其中,地质学、生物学、古生物学专业的选修课程总计约占25%。古生物学专业课程约400学时,其中实践教学所占比例不低于25%。

各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将上述核心知识领域和学科基础知识的内容组合成核心课程,并根据这些核心课程根据学科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形成的规律,适当增加本校研究或应用特色内容,形成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核心课程的名称、学分、学时和教学要求以及课程顺序等由各高校自主确定。     

理论课程

通识类知识

除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外,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内容由各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和生物学。其中,地质学、生物学是古生物学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

数学主要包括微积分、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础知识。物理学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基础知识。化学主要包括普通化学等基础知识。数学、物理学、化学的教学内容应不低于教育部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基本要求。各高校可根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提高数学、物理学(含实验)和化学(含实验)的教学要求,以加强学生的数学、物理学和化学基础。

地质学知识主要包括矿物学、沉积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学、地球化学和历史地质学等知识。生物学知识主要包括生物学基础(如普通生物学等课程)、普通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以及进化生物学等知识。地质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应不低于教育部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基本要求。各高校可根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提高地质学(含实验)和生物学(含实验)的教学要求,以加强学生的地质学、生物学基础。     

专业知识

1核心知识领域

包括古生物系统学、古生态学、演化古生物学等的基本知识,以及化石的采集、处理、观察和化石及其保存信息的获取与表达(照相、描述与统计)等的基本技能与方法。

2理论教学基本内容

包括化石的形成、保存与埋葬学,分类、命名与系统学,古原核生物与原生生物学,古动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与古脊椎动物学),古植物学,生命起源与演化及其历史,古生物与古环境(气候、地理、水文、沉积等)的相互关系等。     

古生物学专业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一览表

实践教学

实验教学基本内容

包括常用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化石的处理方法、化石的类型与保存、主要古生物类群(藻类、原生动物、海绵、珊瑚、三叶虫、甲壳动物、昆虫、腹足动物、双壳动物、头足动物、腕足动物、笔石、鱼形动物、四足动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的形态学基本特征和代表属及其地质时代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包括专业类室内实验与课间实习、野外实习、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设计)等, 各高校可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进行安排和调整,更具体的实践安排可参考古生物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图。     

古生物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条件

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新开办专业准入要求)

.

古生物学专业应有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规模适当、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专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承担该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应符合教育部要求的岗位资格,主要课程的主讲教师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

.

古生物学专业专任全职教师应不少于6人;在20名学生基础上,每增加10名学生,须增加1名专业教师。

.

.

教师队伍中应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或者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须通过岗前培训。兼职教师人数不超过专任全职教师总数的1/4。35岁以下实验技术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

.

实验教学中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数和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人数应在合理范围内。     

.

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

.

具有高度的师德学风,爱岗敬业。

.

.

具有接受过古生物学学科教育的背景,熟练掌握古生物学以及地质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熟练地开展课程教学。

.

.

忠实履行教书育人职责,主动承担教学任务;关心学生成长,对学生的学涯、生涯规划提供必要的指导;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

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能够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注重实效。

.

.

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古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研究、开发与应用的最新进展与动态,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更新教学内容,积极用科研带动教学。

.

.

主动参与教师发展,接受教学检查与评估。积极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

教师发展环境

.

应具备基层教学组织,以及教学研讨、老教师传帮带、集体备课和教学难点重点研讨等机制。

.

.

应实施教师上岗资格、岗前培训制度、青年教师助教制度、青年教师任课试讲制度。

.

.

应具备教师教学基本规范、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办法和教学检查制度。明确教师上岗资格和考核标准。

.

.

应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教学导师制度,建立高效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与技能,传承学校优良教学传统。

.

.

应加强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培训,提高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

设备资源

教学设施要求(新开办专业准入要求)

基本办学条件

古生物学专业的基本办学条件参照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     

专业教学实验室

.

专业教学实验室人均面积不小于8平方米。

.

.

具备充足而典型的各大类化石教学标本,包括原生生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植物等化石标本及薄片,具备的生物显微镜、体视镜和化石处理设备的数量不低于每次实验的学生人数。具备专用的化石标本、显微镜储藏柜和化石处理、标本观察台。实验设备完备、充足,性能优良,满足各类课程教学实验的需求。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以保障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

.

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充足,能够熟练地管理、配置、维护实验标本与设备,保证实验环境的有效利用,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

.

实验室照明、通风设施良好,水、电、气管道及网络走线等布局安全、合理,符合国家标准。实验室消防安全符合国家标准,具有应急处理预案。     

.

专业教学实践基地

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相对稳定的野外实习基地及化石标本处理实践基地。应根据学科特色,与科研院所、学校、行业、企业加强合作,建立具有特色的野外教学与专业实践基地,满足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信息资源要求(新开办专业准入要求)

基本信息资源

通过手册或者网站等形式,提供古生物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考核要求,毕业审核要求等基本教学信息。     

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和必要的教学参考资料。专业基础课程中2/3以上的课程应采用正式出版的教材,其余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如无正式出版教材,应提供符合教学大纲的课程讲义。     

图书信息资源

提供必要的古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图书资料,生均专业图书量不少于50册,生均年专业图书进书量不少于2册。每种电子图书按1册图书计算。

提供主要的数字化专业文献资源、数据库以及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并提供使用指导。

建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课程网站,提供一定数最的网络教学资源。     

教学经费

生均年教学运行费

教学经费(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与维护、教学标本补充、教学实验与野外实习、图书资料购置、教学研究差旅和网站建设与维护等费用)投入能够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生均年教学运行费不低于教育部相关要求,且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稳步增长。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与维护费用

平均每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总值不低于设备总值的20%。新开办的古生物学专业,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教育部相关规定。专业年均仪器设备维护费不低于仪器设备总值的1%,或总额不低于2万元。     

野外实习和教学标本及图书资料补充费用

生年均野外实习费不低于4000元。年均教学标本及图书资料补充费总额不低于2万元,且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而提高。     

质量保障

应在学校和学院相关规章制度、质量监控体制机制建设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建立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和学生发展跟踪机制。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

各高校应始终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定和完善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实施校、院、系三级教学督导制。教学管理队伍稳定,结构合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合理,运行有效。

1教学管理决策体系

该专业所在院校必须建立由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委员会和院(系)本科教育教学委员会构成的管理决策体系,负责决策重大教学工作并审议重要教学文件。

2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该专业所在院校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该体系主要由各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及教学规章制度构成。学校就课堂教学、实验、实习训练、毕业论文(设计)、 考试考核等主要教学环节制定质量标准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教务处及教学单位负责质量标准和规章制度的执行。

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该专业所在院校必须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该体系实施全面、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管理,以达到教学质量动态监控的目标。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不仅包括教学质量,还包括学生工作质量和后勤服务保障质量等方面;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管理包括课堂教学质量、实验教学质量、实习实践教学质量、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质量等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4信息反馈体系

该专业所在院校必须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信息反馈体系。该体系应由教学督导、学生信息员、教学工作例会、教学督导座谈会、毕业生用人或深造单位调查、学年教学工作考核及总结等内容组成。通过对教学情况的通报,将教学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学一线的教 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及时处理和整改问题。另外将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反馈到管理决策系统,使决策部门及时评价、修订教学目标和质量标准,达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5教学质量改进体系

该专业所在院校必须建立教学质量改进体系。该体系主要对信息反馈系统提供的教学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自我评估和第三方评估。自我评估主要是完成学校年度质量报告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审核评估的自评报告;第三方评估主要包括本科数学工作审核评估、用人单位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以及各类大学排行榜的学校综合评价。通过解决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优化人才培养过程,达到教学质量改进的目标,实现数学质量的持续改善和稳步提升。

6教学质量激励体系

该专业所在院校应逐步建立教学质量激励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教学质量奖励和惩罚两个方面。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奖惩制度,对教学成果、优秀教师、各级各类比赛获奖等进行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良性循环;通过对教学事故处理、教师晋升职称采取一票否决等措施,使教学过程更加规范,确保教学质量。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要求

该专业所在院校必须建立有效的毕业生就业、升学后跟踪调查体系和信息反馈机制。采用多种途径定期或不定期跟踪调查毕业生工作情况及升学后的学习情况,广泛收集信息,并以此作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招生计划等的参考依据。     

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要求

该专业所在院校应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当代教育办学基本方针。在严格执行该专业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身办学条件,提出高于国家标准的该专业建设发展和持续改进计划和方案,及时跟踪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根据古生物学的内涵和功能变化及社会、学科需求变化,及时修改、调整和提高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与其他学科专业间的交叉培养新机制的建立,健全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推动专业建设的持续稳步发展。     

培养模式

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

营造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人文环境

.

.

教学科研相辅相成

.

.

倡导国际合作,鼓励和而不同

.

高层次科学研究

.

学科交叉

.

.

国际合作

.

高水平系列课程、教材建设

.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挂图教学相结合

.

.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英语水平,稳妥推进双语教学

.

.

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倡导研究型学习

.

.

改革考试和作业方式

.

强调基础理论教学;强调科学体系教学;强调研究方法教学;强调科学应用教学;强调与科学前沿和学科发展结合。

高档次系列支撑平台基地建设

.

着眼前沿与兼顾基础

.

.

立足特色与资源共享     

.

“4合1”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发展前景

人才需求

古生物学培养能够从事古生物学与生物进化学、古地理与古环境学、化石能源、化石保护与自然类博物馆及相关领域研究或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考研方向

古生物学本科专业学生,可报考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法律(非法学)、文物与博物馆等硕士专业。     

就业方向

古生物学本科专业毕业人员从业方向包括考古及文物保护专业人员、初中教师、环保技术工程师等岗位。 [

开设院校

地区

院校

北京

北京大学

河北

河北地质大学

辽宁

沈阳师范大学

该文章由作者:【萨尔那加】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