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密度是多少
和田玉的密度为2.95—3.17,摩氏硬度在6.0—6.5之间。
拓展资料
和田玉(Nephrite),俗称真玉,软玉的一个品种,传统概念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和田玉是国内高端具有领创品牌的软玉,新国标泛指硬度在6.0至6.5之间玉石的名称。狭义上的讲的玉,一般指新疆和田玉。和田玉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我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也称为软玉、透闪石、透闪石加软玉、透闪石加和田玉。 狭义上讲的玉,一般指新疆和田玉。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Mgs(OH)z(Si4011)2。硬度为6~6.5,密度为2.95—3.17。
和田玉和湖北绿松石、河南南阳玉、辽宁岫岩玉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和田玉主要分为 白玉:颜色白中泛青,细腻,滋润,微透明,宛如羊脂者称羊脂玉;不透明,光泽较差者为白玉。 青玉和青白玉:色呈深灰绿至蓝绿色,不透明;青白玉是青玉与白玉之间的过渡类型,呈灰绿色。 碧玉:深绿色(菠菜绿色),质地较粗。碧玉除新疆所产外,我国玉器工艺界把台湾和国外所产的软玉也统称为碧玉。 黑玉:主要 含分散的碳质或石墨而呈灰黑色或灰黑与白色相间的条带。如果完全是黑色的,称墨玉。 黄玉:是地表水中褐铁矿渗入白玉中造成的,米黄至黄色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和田玉
人工合成的和田玉密度多少?
人工合成和田玉的密度为2.5g/cm³左右。
接近于真正的和田玉,这是和田玉的造假工艺不断提高的表现。人工合成和田玉的材料以树脂为主,其拥有天然大理石的优雅和花岗岩的坚硬,以及木材般的细腻温暖之感,具有耐磨、耐压、耐高温、抗腐蚀等特性。
这是因为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田玉的造假工艺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人工合成的和田玉具有极高的逼真度,有的人工合成和田玉甚至可以以假乱真,令人分不清真假。
介绍
人工合成和田玉的材料通常以树脂为主,因为树脂比较容易上色,看起来比较绚丽多彩,再加上无放射性,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更重要的是树脂拥有天然大理石的优雅和花岗岩的坚硬,以及木材般的细腻温暖之感,表面呈陶瓷光泽,韧性和硬度也比较高,有极强的可修复性。
和田玉的密度是多少?
和田玉的密度为2.66~2.976之间。
不同的和田玉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别:和田白玉为2.922;青白玉为2.976;墨玉为2.66。一般情况下,白玉体重小于青白玉或青玉,墨玉因含有较轻的石墨鳞片而体重较小。在进行玉石鉴定时,比重具有重要意义。
和田玉注意事项
值得选购的和田玉,一般都是质地细密,结构缜密,油脂光泽柔和温润,和田玉的糯性要好,油性要明显。精光内蕴,油脂滑腻,这是和田玉最显著的特征。像俄料、青海料等虽然都属于和田玉,但因为质地、油性、糯性、光泽上的不足,经济价值不如新疆料。
长期以来,人们重料不重工,雕工的价值也因此被低估,事实上雕工举足轻重,玉料的美丽能否展现出来,其人文内涵,美好寓意,皆是靠雕工才能体现出来。
我想请问一下,和田玉的碧玉密度在多少为好料,我那天看见一个密度为1.6的镯子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和田玉的密度是2.95—3.17克/cm3。
密度基本集中在2.9-3.1之间。只要是和田玉,密度基本就是这样。碧玉也不例外。
和田玉碧玉属于透闪石玉,是由蛇纹岩侵入基性火山岩等围岩后形成的软玉,不透明,颜色多呈暗红色、绿色或杂色。
你说的这个密度为1.6的,严重不靠谱,不是和田碧玉类材质。
和田玉的密度是多少呢?
和田玉的密度为2.95—3.17之间。
和田玉属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岩接触交代而形成的变质岩,内含透闪石、角闪石、阳起石等多矿物集合体,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密度为2.95—3.17,摩氏硬度在6.0—6.5之间。
和田玉的主要结构为变晶结构,包括毛毡状隐晶质变晶结构、显微纤维一隐晶质变晶结构、显微纤维变晶结构、显微片状一隐晶质变晶结构、显微片状变晶结构和显微放射状(帚状)变晶结构。其次还包括不常见的残缕结构和交代冠状结构。
和田玉光学效应
所谓的软玉猫眼,有时又称为阳起石猫眼,是一种由平行排列的纤维状的阳起石或作阳起石和透闪石的固溶体组成的集合体,具有较好的猫眼效应。
该文章由作者:【星群】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