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寓言出自《庄子·应帝王》,庄子用这个故事来表明其“清净无为”、“顺物自然”的社会政治理想。故事本身启示人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只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意愿出发。
原文
选自《庄子·应帝王》
南海之帝为(①)倏(②),北海之帝为忽(③),中央之帝为浑沌(④)。倏与忽时相与(⑤)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⑥)。倏与忽谋(⑦)报浑沌之德(⑧),曰:“人皆有七窍(⑨),以视、听、食、息(⑩),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注释
①为:是。
②③④:倏、忽、浑沌,人名,具有寓言性质。倏和忽是短暂的意思。浑沌即纯朴自然之意。
⑤时相与:常常一起。
⑥善:好。
⑦谋:商量。
⑧报混沌之德:报答混沌的德行。
⑨七窍:指一口、两年、两目、两鼻孔。
⑩视听食息:看、听、吃、呼吸。
译文
南海的大帝名叫倏,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名叫浑沌。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对待他们十分殷切。倏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厚重的恩情,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看、听、吃及呼吸,惟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死了。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寓意
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体质与活动的条件,很难将其他人的条件硬套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同样地,每一个企业也有它不同的组织型态与资源,所有的管理制度、经营策略都是无法套用的,只能通过学习,由经营者谨慎地找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最佳经营方式。
生活的方式虽有多种,但智者只采取适合自己的一种。
该文章由作者:【羊驼绒】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