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法语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法语的词汇、语法、口笔头理解与表达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全面了解法国的历史、文化,熟悉当代法国在社会、教育、经济、外贸、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现状;要求学生备法语听、说、读、写、译五种实际应用能力、中法跨文化交际工作能力,具备扎实的人文素养和开阔的当代国际视野;能熟练地运用法语,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咨询、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

法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中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

培养规格

学制与学位

法语专业本科学制一般为4年,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3~6年内完成学业。法语专业本科学位为文学学士学位,对按规定修满学分并符合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素质要求

法语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

知识要求

法语专业学生应掌握外国语言知识、外国文学知识、国别与区域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现专业特色。

能力要求

法语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法语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设计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培养方向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五个部分。

课程设置应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教学、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外语专业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突出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构建,特别应突出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课程调整机制。

课程总学分一般为150~180学分,总学时为2400~2900学时。各高校法语专业应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合理比例。

理论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校级通识教育课程两类。公共基础课程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军事理论与训练、创新创业教育、第二外语等课程;校级通识教育课程一般包括提升学生知识素养、道德品质与身心素质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各高校法语专业应根据培养规格,有计划地充分利用学校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帮助学生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分为外语技能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应占专业总课时的50%~85%。外语技能课程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包括外国语言学、翻译学、外国文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基础课程,以及论文写作与基本研究方法课程。翻译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可设置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

法语专业核心课程:法语语音、基础法语、高级法语、法国与法语国家和地区概况、法国文学概论、新闻法语、笔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概论、法语视听说、法语阅读、法语写作、法语计算机处理、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等。

培养方向课程

培养方向课程可包括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翻译学、外语教育、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专门用途外语以及相关培养方向等类别,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各高校法语专业可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自主设置培养方向课程。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 。

专业实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法语专业应根据培养方案制订实习计划,确保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详细的内容和步骤、专业的指导和考查。

创新创业实践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法语专业应制订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实践计划,开展学科竞赛、学习兴趣小组、学术社团、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民情和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法语专业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制订社会实践计划,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

国际交流活动旨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能力。法语专业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和自身条件,有计划地开展国际夏令营、短期留学、国内外联合培养等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旨在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写作应符合学术规范,可采用学术论文、翻译作品、实践报告、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除翻译作品外,一般应使用所学外语撰写。法语专业应制定毕业论文选题、开题、写作、指导和答辩等相关规定,明确指导教师职责、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和质量规范,指导过程应以适当形式记录 。

教学条件

教师队伍

师资结构

法语专业应有一支合格的专任教师队伍,形成教研团队。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应合理。有条件的高校应聘请外籍教师。应用型专业应聘请行业指导教师。法语专业专任教师应不少于6人,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非通用语种专业专任教师不少于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不低于30%。法语专业生师比不高于18:1。

教师素质

专任教师应:①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资格和条件,履行相关义务;②具有外国语言文学类学科或相关学科研究生学历;③具有丰厚的专业知识,熟悉外语教学与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有一定了解;④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以及教学反思和改革能力;⑤具有明确的学术研究方向和研究能力。外籍教师的聘任应根据岗位需要,达到上述条款中所有适用标准。

教师发展

各高校应制定科学的教师发展规划与制度,通过学历教育、在岗培养、国内外进修与学术交流、行业实践等方式,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与教学和研究能力。

教师应树立终身发展的观念,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设备资源

教学设施

教学场地和实践场所在数量和功能上应满足教学需要,并配备专职人员对教学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根据国家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设置的要求,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一般不小于9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3000元;每百名学生教学用计算机不少于10台,每百名学生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不少于7个。

信息资源

图书资料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所需;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生均图书不少于100册,并有一定比例的外文图书和报刊;生均年进书量不少于4册。拥有本专业相关的电子资源;拥有覆盖学习及生活场所的网络系统;具备开发和运行网络课程的基础条件。

实践教学

各高校应具有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条件;应根据专业特点和需要建设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教学经费

教学和科研经费有保障,总量能满足教学需要。根据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设置的要求,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1000元,并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提高教学经费的投入。

质量保障

教学要求

教学应:①遵循各专业教学大纲;②融合语言学习与知识学习,以能力培养为导向,重视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③因材施教,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重视启发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方法的使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④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教学效果。

评价要求

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根据培养方案确定评价内容和标准,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方法,合理使用评价结果,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评价应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质量保障体系

(1)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

应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定期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评价。

(2)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要求

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方案是否有效达到培养目标进行定期评价。

(3)持续改进机制要求

应建立完善的持续改进机制,确保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结果、毕业生跟踪反馈结果和社会评价结果及时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

数据统计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普通高校法语专业毕业生规模为5000-6000人。

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全国普通高校法语专业毕业生的考研方向有法律(非法学)、汉语国际教育、外国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等。

就业方向

全国普通高校法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有法语翻译、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销售代表、大学教师、外贸/贸易专员/助理、项目专员/助理、行政专员/助理等。

开设院校

地区

院校名录

北京

北京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外交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城市学院

天津

南开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上海

复旦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大学

重庆

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河北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大学

燕山大学

河北外国语学院

河北地质大学

河南

河南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山东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山东财经大学

潍坊学院

青岛大学

鲁东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济南大学

青岛城市学院

山西

山西大学

安徽

安徽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外国语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

池州学院

安庆师范大学

江西

宜春学院

南昌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南昌工程学院

南昌航空大学

江苏

南京大学

苏州大学

扬州大学

河海大学

盐城师范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浙江

浙江大学

浙江外国语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大学

三峡大学

湖北工程学院

江汉大学

湖北师范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文理学院

武汉东湖学院

湖南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工商大学

湘潭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广东

中山大学

广州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深圳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西

桂林旅游学院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外国语学院

云南

云南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四川

四川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旅游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

乐山师范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翻译学院

西安外事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黑龙江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牡丹江师范学院

吉林

北华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

辽宁

辽宁大学

渤海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大连外国语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福建

厦门大学

福建江夏学院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甘肃

兰州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城市学院

(资料来源:中国高校之窗;摘录日期:2021年10月30日)

该文章由作者:【极乐】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