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玩和田玉原石吗
有的。
玉文化在很早以前就兴起了,和田玉也有很悠久的历史了。春秋战国的时候,和田玉就被大量的开采出来,被王公贵族广泛使用。和田玉在古代的时候不是人人都可以佩戴的。和田玉一直以来都是价值比较高的一类宝石,在古代的时候更是宝贵。古代的时候,社会不是很稳定,百姓们的生活也没那么好,和田玉开采到加工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最后制作出来的和田玉商品的价格,对普通人来说就是天价,大部分人连基本的温饱都满足不了,更别说购买和田玉来佩戴了。
我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不同等级的人群身份地位有很大的差别,在古代的时候,和田玉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只有皇家或者达官贵族们才有资格佩戴,这跟古代的时候,平民只能穿粗布衣是一个道理。所以说,在古代的时候不是其他人不佩戴,而是除了皇家以及达官贵族们,其他的人都没有资格佩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趋于稳定,改革开放后,社会更加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思想不断解放,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和田玉以及佩戴和田玉。上面所讲的这些都是越来越多的人佩戴和田玉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人们的思想不断地解放。在古代的时候有一些商贾,他们可以说是家缠万贯了,他们当然是买得起和田玉的,但是他们却没有资格佩戴,只有在官场上有身份地位的人才有资格佩戴。所以说,古代不是所有人都能佩戴和田玉的原因主要还是受封建思想的影响。
和田玉是在哪个朝代流行起来并具有收藏价值的。
和田白玉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时期,作为贡品、礼器和政治地位的象征。也是从夏商时期开始,人们将和田玉视为珍宝上品,只有有权利地位的人才可以拥有。也就是说此时,和田玉就已经拥有了收藏价值。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目前故宫珍藏的勾连纹玉灯,是标准的和田玉,战国时期儒生们把礼学与和田玉结合起来研究,用和田玉来体现礼学思想。为适应统治者喜爱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学性能上的各种特点,随之“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也是中国人七千年爱玉风尚的精神支柱。
到了秦朝,著名的和氏璧,就是和田玉,它的价值可以让秦始皇用几座城池去交换,可见当时的和田玉价值究竟多高。自秦朝以后,和田玉作为上品礼物,是链接中原与西域各地的桥梁,与此同时,各路文人雅士都愿意佩戴玉器,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到了宋代更是由于手工业的发达玉佩种类样式变的多了起来,所以宋代是真正让玉佩流行来起的朝代。
到了近代,由于一些客观的战争原因,使得和田玉价值和品相有所落寞,直到近20年和田玉才又一次拥有了他的价值,人们也在不断地挖掘它更大的价值。
和田玉老玉有什么特征
从雕工上说,老玉雕琢时,现代工业水平尚未发展起来,因此老玉雕琢多以人力为主,其玉器雕工也烙上非常鲜明的人工印迹,比如说老玉在形状比例上无法控制得精确,在没有机器辅助下,凭人力自然无法做到太精确,老玉表面常常会有起伏,这同样是不精确的表现。当然老玉也有其优秀,多用手工完美,因而线条、打磨抛光等十分细腻,无死角,均匀整洁。而新玉,在现代化的机器帮助下,在控制玉器形状、比例时具有无比的优劣,但亦有其不足之处,比如说打磨抛光会比较粗糙,一些死角往往无法作用到。
从形状上说,老玉或会因年代久远,玉器表面有缺损,新玉则不会有。另外,老玉表面多会有一层“包浆”,这是在漫长岁月中,玉石氧化而形成的,新玉则没有。这是辨别二者的重要依据。
从题材上说,不同的年代玉器题材选择也不相同,老玉的题材多为花鸟、人物、龙凤等等,而新玉则一般以吉祥题材为主,甚至可能出现以当下社会热点为内容的玉器题材。
和田玉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从地质结构上,需要有开裂的结构,大的断裂带控制侵入体的散布,小的断裂层与矿化带有关,从而形成“三位一体”的重合面。
那么新疆在元古代末期震旦纪,塔里木运动造成全区强烈的褶皱断裂活动,从而最终形成了塔里木大陆。在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中,白云岩变质为白云石大理岩。
这就满足了第二个条件,围岩最好是白云石大理岩,这种岩石是由镁质或灰质石灰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而成。透镜体或捕掳体的白云石大理岩比较利于成矿。
那么新疆的地质环境是怎么构成的呢?在塔里木古陆南缘,也就是今天昆仑山脉北缘所在的位置,曾经是一片浅海地带,那里有大量的碳酸盐沉积,其中含镁质的白云岩为成玉的主要物质来源之一。
最后一点就是侵入岩了,要知道岩浆和热液对和田玉构成有着重要作用。侵入岩的含铁量低,有利于形成白玉,与成玉有紧密联系的是层状小岩脉,长度在几米到十几米之内。
“华力西运动”晚期,在新疆的塔里木大陆的南缘,古陆块的陆缘地块和活动带中间地块中有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沿断裂带有中酸性侵入岩侵入白云石大理岩,所以新疆多出产白玉。
并且还需要满足以下的条件,首先成矿温度在300摄氏度至380摄氏度,压力小于2.5千帕,介质为中性或弱碱性的情况下,以上的条件必须全部满足,才能形成和田玉。
扩展资料
和田玉的辩识
1、观察和田玉的颜色。和田玉的颜色分为白色、青色、黄色、墨色四种。也有传闻说有红色和田玉,但多数都是假的。且和田玉的颜色过渡都是由浅色到深色,例如白色的过渡是由白到青白,青色是由淡青色过渡到深色。因此,在选购和田玉石非白色、青色、黄色、墨色的和田玉都要慎重选择。
2、看和田玉的光泽。和田玉的质地温润、表面光泽上有明显的油脂光泽。与翡翠的玻璃光泽不同,和田玉的油脂光泽质感十分的柔和,看上去很自然。
3、用放大镜观察和田玉表面,能看到云絮状纹理的毡状结构。真正产自新疆的和田玉是有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如果和田玉的颜色若浮于裂缝或玉石表面的话,有可能会是赝品。
4、比较和田玉的价格。羊脂玉是白色和田玉中最好的品种,质地细腻白如凝脂,在新疆和田的产量是十分稀少的,因此价格都相对高昂。其次黄玉价格也相对较高,唯有和田青玉是广泛存在的,种类多,价格也比较普通。
5、和田玉是属于半透明的玉石,用灯光照射能透出光亮,但是看不清物像。用电筒照射和田玉时,手在和田玉下方晃动时能看到明显的黑影。和田玉少有十分透明的情况,多是半透明的。
6、和田玉质地厚实,结构致密。用金属棒敲击和田玉时,声音是比较清脆的,如果是声音低沉黯哑则有可能不是和田玉。将和田玉放在掌心掂量,比较同等的尺寸的石头,会明显发现和田玉会比一般的石头更在厚重。触摸时,和田玉入手也比较冰凉,加热快散热快。
7、看质检证书最准确。质检证书都会详细描述和田玉的相关成分,并指出和田玉的真假。因此,可以上网查询质检证书上的编号来辨别真假。
参考资料
和田玉 百度百科
一百多年前的和田玉老手镯籽料怎么保养
和田玉籽料材质的手镯由于外形的原因,经过多年以后是会出现一些结构老化现象的,这是由于和田玉虽然韧性很好,但是结构强度较低,所以更需要呵护。但是也适用于针对和田玉普遍性的保养方法,基本做到下面几点就可以了:
1、避免与硬物碰撞。玉石的硬度虽高,但是受碰撞后很容易裂,有时虽然用肉眼看不出裂纹,其实玉表层内的分子结构已受破坏,有暗裂纹,这就大大损害其完美度和经济价值了。
2、尽量避免灰尘的污染。日常玉器若有灰尘的话,可以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玉面,应以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冲净。切忌使用化学除油污剂液。
3、佩挂件不用时要妥善放置。最好是放进首饰袋或首饰盒内,以免擦花和磕碰。如是高档的翠玉首饰,更勿放置在柜面上,免积尘垢,影响透亮度。
4、尽量避免与香水、化学剂液、肥皂和人体汗液接触。众所周知,汗液带有盐分、挥发性脂肪酸及尿素等,玉器接触太多的汗液,佩戴后又不即刻抹拭干净,即会受到侵蚀,使外层受损,影响本有的鲜艳度。尤其是“玻璃地”翡翠、羊脂白玉,更忌汗和油脂。很多人以为翡翠愈多接触人体,用汗液等温润会愈好,其实这是一大误解。翡翠不同于古玉,古玉需要脱胎的过程,需人的体温帮助,而“玻璃地”翠玉本身已晶莹通透,不须再借助任何方法,也不可能有什么办法会使它更透亮。羊脂白玉若过多接触汗液,则容易变成淡黄色,不再纯白如脂。
5、避免阳光长期直射。玉器要避免阳光的曝晒,因为玉遇热膨胀,分子体积增大,会影响玉质。尤其是芙蓉玉、水晶、玛瑙等受到高热会发生爆裂,因此更忌接近热源。
6、佩挂件要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拭,不宜使用染色布、纤维质硬的布料。镶有钻石、红蓝宝、祖母绿等宝石的玉首饰,也只宜用干净的白布揩擦,将油脂、尘埃、杂质、湿气或汗液抹掉,这样有助保养和维持原质。
7、玉器要保持适宜的湿度。玉质要靠一定的湿度来维持,尤其是水胆玛瑙、水晶类的玉器。水胆玛瑙在形成时期,里面就存有天然水,若周围环境不保持一定的湿度,很干燥的话,里面的天然水就容易蒸发,从而失去其收藏的艺术和经济价值。
玉器保养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玉件的美容,给她涂上一层玉石养护液,目的是养玉护玉,玉的生存环境必须要有湿度,需要这样专用养护液来保持玉质的水润。
另外提一点,玉石养护液的选择非常重要,最好不要贪图便宜去选择一些低端产品,这些低端产品大多都会含有化学成分。最好是选择一些价格稍高但品质有保障的玉石养护液产品,例如多彩这样的牌子,和一些欧洲进口的产品,其他的最好不要选,因为其他国家基本也没有佩戴玉石或宝石的文化,自然也不会有多专业的产品,其实贵也贵不到哪里去,无非是多花二三十块钱这样,但是对于心爱的玉石还是非常值得的。
玉石需要长时间的呵护和保养,才能保持玉所特有的韵味,但是一定要科学保养,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和田玉的传说谁知道?????
和田玉从远古时就输入到内地。春秋战国的时候,就有”完璧归赵“的故事,和氏璧究竟是什么玉种,因为没有真品传下来,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但认为是和田玉的人比较多。因为书上有记载,和氏璧是块“璞玉”,璞玉是和田玉受风化、氧化后在玉表面生成的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古人以玉比人,以人比玉。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温润如玉,洁白如玉”之美谈。清朝也是白玉最鼎盛的时期。
有讲头的玉器
谈到和田玉就少不了说子冈牌。子冈是一个人的名字,姓陆名子冈,是明朝苏州人,他是个很好的玉雕师傅,喜欢在自己雕的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子冈”。据载因为他的玉雕在当时比较有名,所以皇上就让他为自己作一把玉壶但是不能在上面留名,陆子冈说不留名字就不雕。皇上说那就是抗旨要被砍头。无奈陆子冈接了圣旨。玉壶做好以后,呈给皇上看。皇上很仔细地看了一边,发现上面没有落款,而且做工非常精细非常满意,就随身带着。有一次皇上一时兴起非要自己来冲洗这把壶,皇上在洗的时候,摸到里面有一处感觉不平有点磨手,就拿到阳光下仔细观看,觉得磨手的地方像是有字,再仔细一看发现里面确有“子冈”的落款。皇上特别生气,就把陆子冈宣了来以欺君之罪将其推出斩首。一个玉雕大师就这样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后来清朝有一个如意馆是专做玉雕的,其中里面子冈款的玉坠最多,也是人们为了纪念陆子冈。
和田玉的“汉蝉”,它是来源于红山文化时期的器形。北方的女真满族老祖宗们盛行的“含蚕”。在满族数千年前的生活中,除游牧之外,蝉是唯一既能食用又能纺织的东西,可以说是衣食两全。故人死后,“在口中含蚕”,有保子孙丰衣足食之意。
板指,是游牧民族驰马拉弓的专用品。这样可以保护手指不会受伤。也是满族先人的生活习惯。板指源于长白山周围的民族。后来到了清朝,板指慢慢的变成了一种权贵和身份的象征。在清朝的时候,白玉做成的扳指最多,有全素工的也有在扳指上雕刻上吉祥意义图案的。
和田玉俏色巧雕,白玉中有白色、糖色也有皮,玉雕师傅们利用一块玉上的多种色彩来设计玉的图案,这样做不但显示工艺的精细,也不浪费天然的玉料。有的是利用色彩雕上莲叶或是雕成鲤鱼的图案;也有的雕刻上生动活泼的人物,让人不得不佩服中国玉雕师傅的奇思妙想。
该文章由作者:【虎步关右】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