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巴乌又称双眼巴乌。彝族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蒙自、建水等地。
基本资料
管身竹制,由两支形制、音高完全相同的竖吹单管巴乌并排绑扎而成。管身多用较细的无节青竹管制作,管长20厘米、内径1厘米,管体修削成方筷形或将两管相邻处的管壁削平。正面开有六对圆形按音孔,孔距均等。在上端管口各插入一截竹管作为簧管。簧管长4厘米、外径1厘米,上留竹节,下口与管身相通,将簧管正面竹皮削平,在节下刻出一个长3.5厘米、宽0.3厘米的竹制簧片,簧舌朝上。将两管的上、中、下三处用细线绑扎牢固。
也有管身用鹰腿骨、雁腿骨或银制的双管巴乌。其中鹰腿骨制的双管巴乌(图),管长17厘米,上开六对圆形按音孔,上口各插入一截长3.7厘米的青竹制簧管,上刻竹簧,簧舌朝上。骨制或银制的双管巴乌多属礼器,为博物馆或民间收藏家所珍藏。
演奏时,管身竖置,将两个簧管含入口中,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横按两管上三孔,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横按两管下三孔,吹气鼓簧按孔发音,音域c1—c2,为一个八度。一般不能超吹。双管巴乌音色清脆明亮,音量较大。常用于独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乐曲有《宰节莫》等。
异调双管巴乌
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音乐学院吴爱国和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沈钰青二人合作,共同改革研制成功竖式异调双管巴乌,改变传统的两支同调巴乌为两支异调巴乌,在保持原有音色特点和没有增加一个按键的情况下,使音域扩展到近两个八度,可以演奏双音和复调,并可转调,显着地提高了巴乌音乐的表现力。
这种异调双管巴乌,由吹头插座、管身、簧片和牛角垫构成。吹头插座为两个独立的铜制吹管,上端为弯形吹口,下端设有安置管身的插座,吹头里面置有铜制簧片,为避免吹奏双管时漏气,在两个吹口之间夹有牛角垫。两支管身均由内径较细的竹管制作,上端插在吹头插座内,一支为G调巴乌,音域b—e2;另一支为高四度的C调巴乌,音域g1—a2,其间有宽达大六度的迭加音区,重复音达五个之多。
哪个民族乐器
双管巴乌又称双眼巴乌。彝族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蒙自、建水等地。
双管巴乌是在传统巴乌的基础上,通过两支巴乌的组合,在不破坏巴乌天然最美音段的基础上,对巴乌音域及演奏进行扩展。
双管巴乌从形状上看酷似两支巴乌捆绑,有两支主管,因此形象的称之为双管巴乌。从单支主管的音域及演奏方法上看,也和传统巴乌一样。其创新在于两支主管上运用的手指法不同,从而使得巴乌音域扩展3个音。
这种异调双管巴乌,由吹头插座、管身、簧片和牛角垫构成。吹头插座为两个独立的铜制吹管,上端为弯形吹口,下端设有安置管身的插座,吹头里面置有铜制簧片,为避免吹奏双管时漏气,在两个吹口之间夹有牛角垫。
两支管身均由内径较细的竹管制作,上端插在吹头插座内,一支为G调巴乌,音域b—e2;另一支为高四度的C调巴乌,音域g1—a2,其间有宽达大六度的迭加音区,重复音达五个之多。
演奏时,管身竖置,嘴含吹口,气流通过吹头振动簧片按孔发音。音域b—a2,近两个八度。既可演奏单音旋律,又能吹奏丰满的二至八度双音和双音旋律,并可转五声音阶的D、G、C三个调。在音色上保持了传统巴乌淳厚、浓郁的音色。
由于簧片置于吹头内,演奏时不致舌碰簧片,使口腔技巧得以发挥。吹奏中,只要把原来的旋律转换到另一支巴乌上演奏,就可达到音色上的变化和调性上的对比,从而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吴爱国创作的独奏曲有:《金达莱》、《凯螺》等。
该文章由作者:【可盈】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