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拼音:dān,shàn,chán)是汉语常用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长柄、两角缚有石块和绳索的古代狩猎工具,此义现不常用。用这种工具捕鸟兽,一般每次只能捕到一只,所以“单”有“一个,单独”的意思,引申指不复杂、少变化,由此又引申指只有一层的,以上音读为dān。用于纪年用名“单阏”中,读chán。用作姓氏,读shàn。
字源演变
象形字。甲骨文(图1-3)的“单”字像带杈的木棍,在丫杈两端和分杈处,各捆绑着石头(一说中间部分是捆绑的绳索),以增加袭击的力量,用来击伤野兽,捕猎食物。这是最原始的狩猎工具,后来变成了战斗的武器。也有人认为,甲骨文的“单”字像一把捕鸟的拍子,上边是网,下边是手柄,指“捕鸟的工具”。由捕鸟工具演变成狩猎捕获野兽的工具,由此又变成杀敌的武器。
图4-6是金文的字形,与甲骨文大致相同,只是有的在中间的石头下增添一横,如图5。小篆承接了金文的字形,并使之整齐化,上面改为两个并排的“口”,中间部分统一作“田”字形,并由此发展为隶书(图10-12)和楷书。在一些古代书法作品中,偶见将上面写作两个“厶”的。简化字“单”源于草书,将上部写作两点。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单字骨刻文演变:
引自,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单dān
1.种类少,不复杂:简~;~纯;~式簿记。引:只、仅:做事~靠热情不够;不提别的,~说这件事。单位:①计算物体轻重、长短及数量的标准;
②指机关、团体或属于一个机关、团体的各个部门:那里有五个直属单位。
2.独,一:~身;~打一;~枪匹马;~数(跟“复数”相对)
3.奇(jī)数的:~日;~号;~数(一、三、五、七等,跟“双数”相对)
单薄(bó):①薄,少:穿得很单薄;②弱:他身子骨很单薄;人力单薄
4.(~子、~儿)记载事物用的纸片:~据;传~;账~儿;清~;药~
5.衣服、被褥等只有一层的:~衣;~裤
6.覆盖用的布:被~;床~;褥~。
7.和尚称禅堂的坐床曰“单”。方岳《古岩诗》:“廿年前此借僧单,留得松声入梦寒。”
8.只,单。鲁迅《故乡》:“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9.尽。《荀子·富国》:“事之以货宝,则货宝单而交不结”,杨倞注:单,尽也。
●单shànㄕㄢˋ
◎姓。
●单chánㄔㄢˊ
1.〔~于〕中国古代匈奴君主的称号。
2.(單)[1]
单shàn
1.姓
2、地名
单县,在山东省西南部。
3、村落名
单庄村,坐落在江苏省泰州市。这个村被一条曾经的大河一分为二,分别称之为前单庄、后单庄。其中,前单庄属于泰州市泰兴市,而后单庄属于泰州市姜堰市。
单chán
单于(chányú)
[chiefoftheXiongnuinancientChina]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称呼。泛指外族首领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唐·卢纶《塞下曲》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汉书·李广苏建传》
详细释义
◎单
單chán
另见dān;shàn
◎单
單dān
〈形〉
(本义:大)
同本义[great]
單,大也。——《说文》。段注:「当为大言也,浅人删言字。如誣加言也,浅人亦删言字。」
明清于单辞。——《书·吕刑》。按,夸诞之辞。
夏禹能单平水土。——《国语•郑语》
王之威亦单矣。——《史记•春申君传》
单埢垣兮。——扬雄《甘泉赋》。注:「大貌。」
单独[single]
单足以喻则单。——《荀子•正名》。注:单,物之单名也。”
又如:单幅门(独扇的门);单跪(弯屈一膝,行半跪之礼。也叫「打千」);单绪(只有一个儿子传宗接代。即单传)
一个[one]
单,一也。——《汉书•枚乘传》注
今单车来代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单介(一人;一个);单味(一味菜肴);单民(只身);单幅(单条;条幅)
孤独;孤立[solitary;isolated]
令母在后单。——《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孤单(单身无靠;感到寂寞);单孑(只身;个人);单己(只身;个人);单老(孤独无依的老人);单然(孤单的样子);单雄(孤单的雄鸟)
衣物等单层[unlined]
庶人单衣。——《礼记•儒行》注
晚成单罗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单绞(苍黄色的单衣);单账(单层的账子);单席(一重坐席)
衣物单薄[thin]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单复(单薄的衣服和厚重的衣服);单虚(单薄空虚);单衾(薄被);单轻(单薄)
衰弱[weak]。如:单慧(小有才慧);单寒(身体瘦弱;因衣单而受寒);势单力薄
简单;单纯[simple]。如:单陋(简陋);单议(简单的议论);单调
奇数[odd]。如:单日;单只袜子;单号;单牌(标志五里数的路牌)
词性变化
◎单
單dān
〈名〉
记事纸条[bill]。如:菜单;清单
名册[list]。如:名单
一大块布,通常是长方形或椭圆形的棉布或麻布,作为床上用品使用[sheet]。如:床单
打横格的、上面记载关于某项交易的记录、保证或指示的条子、散页或卡片[ticket]。如:某种设备的保修单
◎单
單dān
〈副〉
仅,仅仅[only]。如:单则(只;而);不单
◎唻冄頭樤单
單dān
<连>
放在两个数量中间,表示较大的量下附有较小的量,用同「零」[and]。如:一百单八将;二百单九年
另见chán;shàn
基本词义
◎单
單Shàn
〈名〉
地名。单县[Shan county],在山东省西南部
姓(春秋有单豹)
另见chán;dān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上】【吅部】都寒切(dān)
大也。从吅、﹝⿱田十﹞,吅亦声。阙。
〖注释〗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言大则吅,吅即喧也。”﹝⿱田十﹞:钮树玉《校録》:“《说文》无﹝⿱田十﹞,故云阙也。”
说文解字注
【卷二上】【吅部】
大也。
注:当为大言也,浅人删言字,如诬加言也。浅人亦删言字。《尔雅》《广雅》说大皆无单,引伸为双之反对。《大雅》:其军三单。毛云:三单,相袭也。郑云:丁夫适满三军之数,无羡卒也。
从吅?。
注:大言故从吅。
吅亦声。
注:都寒切。十四部。
阙。
注:当云⿱田十阙。谓⿱田十形未闻也。
广韵
都寒切,平寒端‖单声元1部
单,单复也。又大也。亦虏姓,可单氏后改为单氏。都寒切,又常演切。十。
校释:可单氏,《魏书·官氏志》改为单氏者有“阿单氏”和“渴单氏”,“可单氏”盖当为“阿单氏”。
市连切,平仙常‖单声元1部
单,单于。又丹、善二音。
常演切,上狝常‖单声元1部
单,单父,县名。亦姓,出周?(卿)士单襄公之后。又丹、禅二音。
时战切,去线常‖单声元1部
单,单父县。亦姓。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部】单·康熙笔画:12·部外笔画:9
《唐韵》都寒切。《集韵》《韵会》多寒切,竝(并)音丹。《说文》:大也。
又《书·洛诰》:乃单文祖德。传:单,尽也。《诗·小雅》:俾尔单厚。笺:单,尽也。《礼·郊特牲》:惟为社事单出里。《郑语》:夏禹能单平水土。《晋语》:单善而内辱之。
又扬雄《甘泉赋》:单埢垣兮。注:单,周也。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牂牁郡母单县。
又《广韵》:单复也。《正字通》:单者,复之对也。《杜甫诗》:岁暮衣裳单。
又《玉篇》:一也,只也。《诗·大雅》:其军三单。笺:大国之制,三军以其馀卒为羡,单者无羡卒也。《礼·礼器》:鬼神之祭单席。《史记·信陵君传》:今单车来代之。《后汉·耿恭传》:以单兵固守孤城。
又《高彪传》:家传单寒。
又姓。《广韵》:可单氏,后攺为单氏。
又《集韵》:唐干切,音坛。亦姓也。郑有栎邑大夫单伯。通作檀。
又《广韵》市连切。《集韵》《韵会》时连切,竝音蝉。《广韵》:单于。《前汉·匈奴传》:单于者,广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单于然也。
又《尔雅·释天》:太岁在卯曰单阏。《释文》:单音蝉,又音丹,或音善。
又《广韵》《韵会》常演切。《集韵》《正韵》上演切,竝音善。《玉篇》:大也。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山阳郡单父县。注:师古曰:音善甫。
又姓。《广韵》:单襄公之后。《史记·儒林传》:桓生单次。注:单音善,单姓,次名。
又人名。《书序》:咎单作明居。传:咎单,臣名,主土地之官。注:单音善。
又《集韵》齿善切,音阐。与嘽同。详后嘽字注:。
又《集韵》党旱切。《正韵》多简切,竝音狚。《集韵》:本作亶,多谷也。一曰诚也,厚也。《书·洛诰》:乃单文祖德。《释文》:单音丹,又丁但反,信也。《诗·小雅》:俾尔单厚。传:单,信也,或曰厚也。《释文》:单,毛音都但反,郑音丹。
又《周颂》:单厥心。传:单,厚也。《释文》:都但反。
又通亶。《史记·历书》:端蒙单阏二年。注:单阏,一作亶安。
又《集韵》徒案切,音惮。与?同,?狐,邑名。
又《集韵》《正韵》竝之膳切,音战。单至,轻发之貌。
又《集韵》《韵会》竝时战切,音缮。单父,邑名。
亦姓。
该文章由作者:【雪剑】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