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汉语汉字)

暖,汉语常用字,读音nuǎn,纵横码是604,总笔画是13,原字为“煖”,火,代表火炉;爰,代表援助。造字本义,援用火盆或火炕加温御寒。后来用“日”取代“火”,表示借晒太阳来加温御寒。“温”指加热浴盆;“暖”指烤火或晒太阳。出自《辰集上》,《广韵》,《楚辞·天问》等。

1.温和,不冷:暖和、温暖、暖色、暖洋洋。

2.使温和:暖酒、暖一暖手。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nuǎnㄋㄨㄢˇ

温和,不冷:~和。温~。~色。~洋洋。

使温和:~酒。~一~手。

英汉互译

warmwarmup

详细解释

煖、餪、煗nuǎn

〈形〉

(形声。从日,爰(yuán)声。“煗”,从火,耎(ruǎn)声。本义:温度不冷也不热)同本义[warm]

煖,温也。——《说文》。字亦作煗、作暖。

海多大风,冬煗。——《国语·鲁语上》

孔席不煗。——《汉书·系传上》

七十非帛不煖。——《礼记·王制》

清暖寒热,不得不救。——《韩非子·有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早莺争暖树。——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狐裘不暖。——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歌台暖响。——唐·杜牧《阿房宫赋》

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又如:暖谷(冬温的山谷);暖阳阳(形容温暖宜人);暖景(春暖时的景色);暖丝(形容温暖的感觉);暖煦(温暖);暖意(温暖的意味;温暖的情味);暖炉(冬日御寒取暖的火炉);暖霁(雨止天气和暖)

词性变化

暖nuǎn

〈动〉

使温暖[warm]

到来日牵羊担酒,与叔父暖痛去。——李直夫《虎头牌》

又如:暖心话(使人心里感到温暖的话);暖耳(保暖耳朵的器物);暖酒(温酒);把手暖一暖;兄弟情谊暖胸怀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字部》·暖·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9

《廣韻》同。《禮·月令》行春令則暖風來至。《楚辭·天問》何所冬暖。又《集韻》許元切,音暄。柔貌。《莊子·徐無鬼》有暖姝者。《音義》吁爰反。柔貌。又《集韻》火遠切,音咺。義同。

该文章由作者:【先看】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