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省芜湖市公办大学)

AnhuiPolytechnicUniversity

安徽工程大学(AnhuiPolytechnicUniversity),简称安工程(AHPU),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省属多科性高等院校和安徽省重点建设院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建设高校、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院校、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高校创新自主权改革试点单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教育部高教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会员单位、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学校办学历史始于1935年创设的安徽私立内思高级工校,历经芜湖电机制造学校(隶属于原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芜湖机械学校、安徽机电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等办学阶段,2010年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

截至2021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17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65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98亿元;设有15个二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开办有60个本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方面,有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000余人,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

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省芜湖市公办大学)

历史沿革

芜湖机械学校

1935年9月,由西班牙天主教耶稣会创设安徽私立内思高级工校。

1938年9月,更名为芜湖市私立内思中学,在抗日战争中停办。

1945年,学校复校。

1946年2月,更名为芜湖市私立内思工业职业学校。

1949年4月,更名为皖南区芜湖市私立内思工业职业学校。

1951年2月,芜湖市立高级职业学校(工科)并入学校,更名为皖南区芜湖工业学校。

1952年10月,芜湖市工业职工学校安庆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机械部分并入学校,成立安徽省芜湖工业职业学校,隶属原安徽省工业厅领导。

1955年10月,更名为芜湖电力学校。

1958年8月,学校机械科分出与安徽行政学院合并成立安徽工业专科学校(后更名为安徽工学院);支持建立合肥化工学校、淮南化工学校。

1959年3月,更名为芜湖电机制造学校。

1960年7月,更名为芜湖电机制造专科学校,招收工业企业电器装备专业专科1个班。

1961年8月,大专班并入安徽工学院,学校更名为芜湖电机制造学校。9月,合肥无线电学校、芜湖地区当涂化校1个班并入学校。

1962年7月,学校改属原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更名为一机部芜湖电机制造学校。9月,航校部分学生并入学校。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止招生。

1969年3月,学校下放给芜湖市,隶属原芜湖市机械电子工业局领导。11月,学校改办为东方红电机厂,并附设电机制造学校。

1971年,恢复招收中专生。

1972年9月,东方红电机厂附属电机制造学校更名为芜湖机械学校。

1973年7月,东方红电机厂重新改为芜湖电机制造学校,隶属原安徽省机械厅领导。

1977年,作为合肥工业大学教学点,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

安徽机电学院

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更名为安徽机电学院。

1984年5月19日,经国家经委批准成立中国标准化管理干部学院,隶属原国家标准局领导,与安徽机电学院联合办学,统一领导,共同承担二年制干部专修科和单科短期培训任务、短期单科培训任务、组织标准化教学和科研活动,从1985年始招收攻读标准化学科的大学专修科和双学士本科生。

1986年,安徽机电学院迁至赭山东路。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址恢复芜湖机械学校(2003年6月,更名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996年,安徽机电学院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

2001年12月,更名为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2007年底,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安徽工程大学

2010年3月,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

2013年1月,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4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5年,获批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院校。

2016年,获批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高校创新自主权改革试点单位。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6月,学校获批为“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同年,正式获批“安徽省2019年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0年8月27日,加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8月,学校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开办有7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文、管、经、法、艺等门类。

安徽工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所在学院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年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四年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四年

车辆工程

四年

测控技术与仪器

四年

金属材料工程

四年

机械工程

四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

四年

机械电子工程

四年

机器人工程

四年

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四年

电子信息工程

四年

通信工程

四年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四年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四年

自动化

四年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四年

纺织服装学院

纺织工程

四年

服装设计与工程

四年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四年

轻化工程

四年

表演(服装表演方向)

四年

服装与服饰设计

四年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

四年

生物技术

四年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四年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年

环境工程

四年

食品科学与工程

四年

生物工程

四年

生物制药

四年

经济与管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四年

工商管理

四年

市场营销

四年

人力资源管理

四年

物流管理

四年

物流工程

四年

工业工程

四年

质量管理工程

四年

艺术学院

广告学

四年

工业设计

四年

动画

四年

艺术设计学

四年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环境设计

四年

产品设计

四年

数字媒体艺术

四年

工艺美术

四年

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

四年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软件工程

四年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四年

物联网工程

四年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四年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四年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四年

建筑学

五年

工程管理

四年

数理与金融学院

金融工程

四年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

统计学

四年

金融工程(中外合作)

四年

外国语学院

英语

四年

日语

四年

人文学院

法学

四年

社会工作

四年

行政管理

四年

电子商务及法律

四年

体育学院

表演

四年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8月,学校共有12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24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5个、安徽省重大建设学科1个、安徽省重点学科6个。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美术学、设计学、化学、生物工程、软件工程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产业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体育人文社会学、应用数学、微生物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技术、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应用力学与工程结构、金融工程、创意产业与社会管理、中外设计文化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公共管理、艺术、金融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机械工程、材料工程、控制工程、纺织工程、生物工程

安徽省重大建设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安徽省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纺织工程、发酵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艺术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8月,学校共有教职工近1300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学校聘请一批包括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学者担任兼职教授,50余人被选拔为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拔尖人才、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拥有8个安徽省教学团队。

安徽省教坛新秀:龚本刚、瞿成明、储长流、董金权、桂云苗、高建纲、王勇、杨仁春、魏利胜、王雷、陈善群、吴小太、朱贤东、刘峰、张明、任一鸣、陶旭晨、张云丰、王翠娥

安徽省教学名师:周鸣争、干洪、张光胜、费为银、许德生、吴之传、李震、凌有铸、陈跃东、陶庭先、邬红芳、刘军、唐铃凤、杨会成、许德章、汪张林、周晓宏、陶玉贵、王淮梁

安徽工程大学省级教学团队一览表

立项年份

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

2008

工科化学课程建设教学团队

吴之传

2010

力学系列课程建设教学团队

干洪

2010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陈其工

201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许德章

2014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教学团队

陶庭先

201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

周鸣争

2016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叶常林

2017

信息处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杨会成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8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安徽省特色专业13个、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5个、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8个、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0个、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安徽省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点9个、安徽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3个、安徽省精品课程42门;建有省级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和省级专业学位案例库、教学案例推广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艺术设计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自动化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安徽工程大学-安徽鑫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安徽省特色专业:纺织工程、艺术设计、应用化学、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行政管理、测控技术与仪器、轻化工程、工业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服装设计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生物工程、英语、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环境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生物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管理学科实践教学基地、纺织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安徽工程大学—奇瑞迪凯重科安徽工业车辆有限公司管理学科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服装设计与工程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安徽工程大学达内软件技术(杭州)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安徽工程大学安徽佑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化工与环境类专业教学实习中心、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实习和实训基地、机械基础实验室、机械与材料工程实习实训基地、工程训练中心、纺织工程专业实训实习中心、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创新与实践实训中心、汽车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纺织技术实验中心

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电气与智能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安徽省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软件工程、土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金融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建筑学、机械工程、数字媒体艺术、物联网工程

安徽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安徽工程大学省级精品课程一览表

立项年份

课程名称

负责人

2004

工科高等数学系列课程

费为银

2004

电子技术基础系列课程

吕虹

2004

工程图学

李震、秦耘

2004

无机及分析化学

丁纯梅、陶庭先

2005

有机化学

吴之传

2005

控制理论

田丽

2005

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

周鸣争

2005

机械原理与设计

王立涛、喻全余

2006

纺织材料学

许德生

2006

社会心理学

苏国红

2007

材料科学基础

朱协彬

2007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江明

2007

纺纱学

毕松梅

2007

数控机床

许徳章

2009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

陈跃东

2009

软件工程

王忠群

2009

展示设计

陆峰

2012

服饰配套艺术(视频公开)

邬红芳

2012

中华酒文化(视频公开)

陶玉贵

2012

行政管理学(资源共享)

叶常林

2012

生物化学(资源共享)

薛正莲

2012

线性代数(资源共享)

王传玉

2012

染整工艺原理(资源共享)

黄小华

2012

管理学(资源共享,三本)

周晓宏

2013

大学英语(资源共享)

刘进

2013

织造学(资源共享)

侯大寅

2013

机械制造学(资源共享)

王幼民

2013

服装面料的认识与鉴别(视频公开)

闫琳

2014

电子政务(资源共享)

叶常林

2014

控制工程基础(资源共享)

王海

2014

数据结构(资源共享)

汪军

2015

数字信号处理(资源共享)

葛愿

2015

仪器分析(资源共享)

高建纲

2015

MIS(管理信息系统)(资源共享)

陶皖

2016

光电技术(资源共享)

裴九芳

2016

C语言程序设计(资源共享)

刘涛

2016

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

严楠

2016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资源共享)

周伟

2017

人力资源管理(资源共享)

谢荣见

201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源共享)

卜晓勇

2017

棉纺质量控制(资源共享)

储长流

2017

服装CAD(资源共享)

袁惠芬

学校荣誉

2017年6月20日,获得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十一届安徽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截至2018年8月,学校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连续8年获得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表彰,其中连续5年为标兵单位。

2021年12月,入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公示名单。

2022年2月,安徽工程大学被评选为2021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8月,学校共有15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创新服务中心1个、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个、安徽省实验室2个、安徽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个、安徽省技术转移中心1个;获得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学校分析与测试中心具有省级食品检验机构资质。

安徽工程大学省级科研创新平台

平台类型

平台名称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与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共建)

国家级创新服务中心

国家级纺织行业创新服务中心

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

皖江高端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设计艺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先进数控和伺服驱动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微生物发酵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汽车新技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纺织面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电气传动与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实验室

安徽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省级实验室

安徽检测技术与节能装置省级实验室

安徽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安徽省纺织行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安徽省生物制品与食品检测检验及其标准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安徽省技术转移中心

安徽工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研究成果

截至2018年8月,学校近三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0余项;省科学技术奖5项,省社会科学奖2项,获专利授权1178件,其中发明专利312件。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18年12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图书160.99万册、纸质期刊1275余种,有中外文数据库59个、电子图书47.45万册、电子期刊66.76万册。

学术期刊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创刊于1986年,是以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电气工程、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工程、信息技术、化学工程、食品工程、纺织工程、生物工程为主,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政治与哲学、法律与社会、语言与文学、经济与管理、艺术与文化、体育与教育,兼顾经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被美国的《化学文摘》(CA)、俄罗斯的《文摘杂志》、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华艺公司CEPS数据库等收录。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8月,学校与芜湖市共建安徽工程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打造“国际化、工程化、企业化、多元化”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区、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孵化基地;与芜湖市共建安普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并获批安徽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与地方共建宣城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意产业研究院、增材制造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院;承担安徽省、芜湖市决策咨询项目30余项;与芜湖市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与安徽叉车、奇瑞汽车、大富科技、埃夫特智能装备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与美、英、法、德、意、韩、泰等国和台湾地区的近20所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校徽主体图形采用三角形金字塔造型,基本结构是英文校名中的“A”、“u”和汉字“工”字笔画的组合。

校徽顶端是一个汉字“人”字,下端是个“工”字,图中的“1935”字样为学校的创办年号。

整体为圆形,周围采用“安徽工程大学“汉英文字环绕,外圈采用富有层次的双线装饰。

校旗

校旗由红、白、红三个宽度不等的平行长方形组成,在白色长方形中央有安徽工程大学校徽与规范字体的中文校名和英文校名的横向组合。

精神文化

校训:尚德敏学、唯实惟新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张志宏

党委副书记、校长

王绍武

党委副书记

苏国红

副校长

叶常林

党委常委、副校长

郭兴众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王红月

党委常委、副校长

费为银

党委常委、副校长

郑健

该文章由作者:【平凡人生】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