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磁悬浮列车(中国磁浮线路)

上海磁悬浮列车,西起上海地铁2号线龙阳路站,东到浦东国际机场,线路全长30公里,单线运行时间仅为7分20秒。上海线路将最终延伸到杭州。并且直接为世博会服务。磁悬浮列车利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让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使车体完全脱离轨道,悬浮在距离轨道约1厘米处,腾空行驶,创造了近乎“零高度”空间飞行的奇迹。2002年12月31日全线试运行,2003年1月4日正式开始商业运营。是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专线。

上海磁悬浮列车(中国磁浮线路)

简介

上海磁悬浮列车设计时速430公里/小时,实际时速约380公里/小时,转弯处半径达8000米,肉眼观察几乎是一条直线,最小的半径也达1300米。乘客不会有不适感。轨道全线两边50米范围内装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隔离装置。磁悬浮列车的车窗是减速玻璃,乘客可以更好的观赏窗外的风景。减速玻璃在与车体接触的边缘处有弧度变形,正因为这个弧度可以使车外景物在透过弧度时发生变形,从而影响车内乘客的视觉,产生减速的效果。并且在挡风玻璃边缘都有渐淡的点状黑色装饰边,同样也起到一定效果。

磁悬浮列车上装有电磁体,铁路底部则安装线圈。通电后,地面线圈产生的磁场极性与列车上的电磁体极性总保持相同,两者“同性相斥”,排斥力使列车悬浮起来(上海磁悬浮是“异性相吸”原理)。铁轨两侧也装有线圈,交流电使线圈变为电磁体。它与列车上的电磁体相互作用,使列车前进。列车头的电磁体(N极)被轨道上靠前一点的电磁体(S极)所吸引,同时被轨道上稍后一点的电磁体(N极)所排斥——结果是一“推”一“拉”。

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保持一定的间隙(一般为1—10cm),因此运行安全、平稳舒适、无噪声,可以实现全自动化运行。磁悬浮列车的使用寿命可达35年,而普通轮轨列车只有20—25年。磁悬浮列车路轨的寿命是80年,普通路轨只有60年。此外,磁悬浮列车启动后39秒内即达到最高速度。目前的最高时速是日本磁浮火车在2003年达到的581公里/小时。据德国科学家预测,到2014年,磁悬浮列车采用新技术后,时速将达1000公里。而目前中国的轮轨列车运营速度最高时速为486公里 (2007年法国TGV试验电气火车在专用试验轨道上测试达到过574.8公里/小时的最高速度)。

上海磁悬浮列车是世界上第一段投入商业运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设计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430公里,仅次于飞机的飞行时速。 

立项背景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800~1500km中长距离的客运市场潜力巨大。21世纪,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飞速进步、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极大的高速客运交通需求。目前,我国大容量高速客运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迄今尚无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未来几年迫切需要建设、发展与高速客运交通需求相适应的高速轨道交通体系。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由于有着较高的经济运行速度,不仅适合于相距数百公里至一千多公里的交通枢纽之间的大运量快速客运交通,而且还适合于相距数十公里至数百公里的中心城市与附近重要城市之间的现代大容量高速客运交通系统,将是中国选择建设大容量客运体系时考虑的重要方案之一。

1999年,国家在进行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论证的过程中,部分专家提出:鉴于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具有无接触运行、速度高、启动快、能耗低、环境影响小等诸多优点,同时考虑安全运行历程超过60万km,而且德国政府也宣布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已经成熟等情况,认为要充分运用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后发效应,实现轨道交通跨越式发展,建议国家在京沪干线上采用高速磁浮技术。 

与此同时,大部分铁路专家则提出了相反的意见, 认为高速轮轨系统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已经完全成熟,我国国内对高速轮轨系统技术的开发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尽管高速磁浮技术拥有诸多优点,世界上不少国家也都在开展研究,但均停留在试验阶段,缺乏商业化运行实践,它的技术性、安全性经济性尚未进一步验证,相对于高速轮轨系统技术,在技术上经济上都存在着很大风险。 在论证过程中,两种意见一度相持不下。经过激烈侧争论,专家们最终形成共识,建议先建设一段商业化运行示范线,以验证高度磁浮交通系统的成熟性、可用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此建议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关注与支持,随即在对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地区进行比选后于2000年6月确定在上海建设。

国产列车

西南交通大学在2000年研制的世界第一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世纪号”以及后来研制的载人常温常导磁悬浮列车“未来号”等受到胡锦涛、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据介绍,早在1994年,西南交大就研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可载人常导低速磁浮列车,但那是在完全理想的实验室条件下运行成功的。

2003年,西南交大在四川成都青城山磁悬浮列车线完工,该磁悬浮试验轨道长420米,主要针对观光游客,票价低于出租轿车费。悬浮列车的原理并不深奥。它是运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使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悬浮”。科学家将“磁性悬浮”这种原理运用在铁路运输系统上,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而悬浮行驶,成为“无轮”列车,时速可达几百公里以上。这就是所谓的“磁悬浮列车”,亦称之为“磁垫车”。

优越性

由于磁悬浮列车是轨道上行驶,导轨与机车之间不存在任何实际的接触,成为“无轮”状态,故其几乎没有轮、轨之间的摩察,运行速度快,能超过500 千米/小时,运行平稳、舒适,易于实现自动控制;无噪音,不排出有害的废气,有利于环境保护;可节省建设经费;运营、维护和耗能费用低;磁悬浮列车可靠性大、维修简便、成本低,其能源消耗仅是汽车的一半、飞机的四分之一;噪音小,当磁悬浮列车时速达300公里以上时,噪声只有65分贝,仅相当于一个人大声地说话,比汽车驶过的声音还小;由于它以电为动力,在轨道沿线不会排放废气,无污染,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绿色交通工具。

交通

磁浮龙阳路站在龙阳路2100号(近白杨路,地铁2号线龙阳路站3、4号出口,983,976,大桥五线,大桥六线,申江线)。磁浮机场站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候机楼东侧(300米廊道直接连接)。

车票

票价

普通票单程50元,往返80元;贵宾票单程100元,往返160元。搭乘飞机的旅客凭本人当日机票八折(单程票),荣誉军人、离休干部、残疾人凭证购票八折,身高1.2米以下的儿童在成人陪同下免票。凭当日车票参观位于磁浮龙阳路车站底楼的磁浮科技展示厅需另付5元。刷上海公共交通卡乘坐,单程40元。

运行时间

龙阳路站至浦东机场站,始班车为6:45,末班车为21:40,其中6:45-17:00每15分钟一班,17:00-21:00每20分钟一班,21:00-21:40每40分钟一班。浦东机场站至龙阳路站,始班车为7:02,末班车为21:42。

原理

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上海磁悬浮列车,建成后,从浦东龙阳路站到浦东国际机场,三十多公里只需6~7分钟。上海磁悬浮列车是“常导磁吸型”(简称“常导型”)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异性相吸”原理设计,是一种吸力悬浮系统,利用安装在列车两侧转向架上的悬浮电磁铁,和铺设在轨道上的磁铁,在磁场作用下产生的吸力是车辆浮起来。 

列车底部及两侧转向架的顶部安装电磁铁,在“工”字轨的上方和上臂部分的下方分别设反作用板和感应钢板,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使电磁铁和轨道间保持1厘米的间隙,让转向架和列车间的吸引力与列车重力相互平衡,利用磁铁吸引力将列车浮起1厘米左右,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运行。这必须精确控制电磁铁的电流。 悬浮列车的驱动和同步直线电动机原理一模一样。通俗说,在位于轨道两侧的线圈里流动的交流电,能将线圈变成电磁体,由于它于列车上的电磁体的相互作用,使列车开动。 列车头部的电磁体N极被安装在靠前一点的轨道上的电磁体S极所吸引,同时又被安装在轨道上稍后一点的电磁体N极所排斥。列车前进时,线圈里流动的电流方向就反过来,即原来的S极变成N极,N极变成S极。循环交替,列车就向前奔驰。 

稳定性由导向系统来控制。“常导型磁吸式”导向系统,是在列车侧面安装一组专门用于导向的电磁铁。列车发生左右偏移时,列车上的导向电磁铁与导向轨的侧面相互作用,产生排斥力,使车辆恢复正常位置。列车如运行在曲线或坡道上时,控制系统通过对导向磁铁中的电流进行控制,达到控制运行目的。

“常导型”磁悬浮列车的构想由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于1922年提出。 “常导型”磁悬浮列车及轨道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只是把电动机的“转子”布置在列车上,将电动机的“定子”铺设在轨道上。通过“转子”,“定子”间的相互作用,将电能转化为前进的动能。我们知道,电动机的“定子”通电时,通过电磁感应就可以推动“转子”转动。当向轨道这个“定子”输电时,通过电磁感应作用,列车就像电动机的“转子”一样被推动着做直线运动。 

上海磁悬浮列车时速430公里,一个供电区内只能允许一辆列车运行,轨道两侧25米处有隔离网,上下两侧也有防护设备。转弯处半径达8000米,肉眼观察几乎是一条直线;最小的半径也达1300米。乘客不会有不适感。轨道全线两边50米范围内装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隔离装置。 它是21 世纪理想的超级特别快车,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磁悬浮列车。目前,我国和日本、德国、英国、美国都在积极研究这种车。日本的超导磁悬浮列车已经过载人试验,即将进入实用阶段,运行时速可达500 千米以上。 

历史

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交通,正是人们这种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直接产物。

自人类从猿进化能够直立行走后,人类的生活就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的视域范围变宽广了,从而可以更好的观察周边情况、体察危机。但是,原始时期生产力低下,人们受制于自然条件的束缚,通常只能利用自然界的个别要素,依赖在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猎获的动物或采集的植物,以维持生机,谈不上会有什么“农工商交易之路通”的交通之举。

不过,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生产活动中逐步通过多种形式的横向社会交往,慢慢扩大了地缘空间的视野,在被动的人地关系中注入了积极求取的因素。

逐渐的,人类学会了运用工具和其他物种为其服务,其中包括了马——一种改变人类运输速度的动物,马车行驶的速度约在10公里/小时左右,从此人类的地域范围随之改变,城与城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进而增强了各地的文化、文明的进步; 英国的工业革命动摇了几千年来的运输模式,汽车和火车的出现实现了动力革命,发动机使车的速度大大提高,从此也使速度与能源及效率联系在一起,至今汽车行驶速度已普遍达

到了为80~100公里/小时。而火车行驶速度从刚开始的低速、笨重的“铁家伙”演变为一种普及的陆上交通工具,时速可达150~200公里/小时;

速度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

如今在欧洲及日本,高速 列车以成为普及,时速超过200公里/小时的速度,同时进一步拉近了城市与城市、甚至国家与国家的距离,大力促进信息沟通和人才流动。

现代科技造所就的社会的特征之一是大信息量和信息广泛高速传输,在人们头脑中建立了全新的地域和速度概念,而且成为一种全球性文化越来越不可更改。

伴随着人类这种对高速的渴求,磁浮技术应运而生,在多个国家的实验室里,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力图将这种常规机电产品与现代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投入商业运用。 

引磁浮技术

电磁悬浮是对车载的悬浮电磁铁励磁而产生可控制的电磁场,电磁铁与轨道上长定子直线电机定子铁芯相互吸引,将列车向上吸起,并通过控制悬浮励磁电流来保证稳定的悬浮间隙。电磁铁与轨道之间的悬浮间隙一般控制在8~12mm。

高速磁浮铁路系统由线路、车辆、供电、运行控制系统等四个主要部分构成。

线路:线路引导列车前进方向,同时承受列车荷载并将之传至地基。线路上部结构为用于联结长定子的精密焊接的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支撑梁,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支墩和基础。

车辆:车辆是高速磁浮客运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悬浮架和其上安装的电磁铁、二次悬挂系统和车厢。此外还有车载蓄电池、应急制动系统和悬浮控制系统等电气设备。

供电:供电系统包括变电站、沿路供电电缆、开关站和其它供电设备。磁浮列车供电系统通过给地面长定子线圈供电提供列车运行所需的电能。首先,从110kV的公用电网引入交流高压电,通过降压变电器降至20k

V和1.5kV,然后整流成为直流电,再由逆变器变成0~300Hz交流电,升压后通过线路电缆和开关站供给线路上的长定子线圈,在定子和车载电磁铁之间形成牵引力。磁浮列车系统的整流、变流及电机定子等设备均在地面,对设备的体积和重量以及抗振性能没有严格要求。

运行控制系统:运行控制系统是整个磁浮交通系统正常运转的根本保障。它包括所有用于安全保护、控制、执行和计划的设备,还包括用于设备之间相互通讯的设备。运行控制系统由运行控制中心、通讯系统、分散控制系统和车载控制系统组成。 

磁浮发展

德国磁浮交通发展历程

1922年,德国人赫尔曼肯佩尔提出了电磁浮原理,并在1934年获得世界上第一项有关磁浮技术的专利。 德国真正开展磁浮交通的研究却是始于1968年。之前之所以没有系统的研究是因为那段时期的技术以及工艺条件都比较低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磁浮技术的发展。

从1968年开始,德国因环境和能源问题迫切要求开发新的高速交通体系。

1969年,德国联邦交通部、联邦铁路公司和德国工业界参与了“高运力快速铁路的研究”,其中,就涉及到了磁悬浮高速铁路。在此基础上,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工业界开始了磁浮铁路的开发工作。

研究初期常导技术和超导技术是并重的:

1971年,德国第一辆磁浮原理车在一段660米长的试验线路上进行试验运行,原理车采用车辆侧的短定子直线电机驱动。

1975年,Thyssen Henschel公司在卡塞尔(Kassel)的工厂中的HMB1号试验线上率先实现了线路侧长定子直线同步电机驱动的磁浮车运行。

1976年,Thyssen Henschel公司在HMB2号试验线上进行了载人长定子试验车的运行。

1977年,德国联邦技术研究与技术部(BMFT)经过系统地分析认为,超导磁浮铁路所需的技术水平太高,短期内难以取得较大进展,遂决定集中力量发展长定子直线同步电机驱动的常导交通系统。

1978年,德国政府决定在埃姆斯兰德修建一条磁浮试验线。

1979年,汉堡国际交通博览会,展出了一段900米长的TR磁浮铁路示范线。人们真正意义上地接触、关注磁浮列车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汉堡市民对以75km/h速度运行的磁浮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次磁浮车的成功展出,促进了磁浮高速铁路的发展进程;更是促成了德国建造大型试验设施的决定。

1980年,埃姆斯兰德的磁浮试验线正式开工。为了建造第一段线路,德国工业界组成了磁浮铁路联合体(KMT)。第一期工程包括21.5公里长的试验线路、试验中心和试验车TR06,该线路于1982年开始进行不载人试验,并于1983年6月30日投入试验运行。同年年底达到每小时300公里。为了提高试验速度,1984年决定扩建南环线。南环线1987年建成。至此,TVE的试验线总长达到31.5公里,速度增至400km/h。

1991年12月以前,在德国联邦铁路中心局的领导下,用了近两年时间由联邦路和重要高校研究所的专家组成的一个工作组对磁浮高速铁路Transrapid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和评估,专家组得出该系统在"技术应用上已完全成熟"的结论.至此,Transrapid成为世界上首次进入技术应用成熟阶段的磁浮高速铁路系统。

1993年,TR07型磁浮列车在TVE试验最高速度达到450km/h。

1996年5月9日到6月14日,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制订出了“磁浮需求法规”。

1997年4月,德国决定在柏林和汉堡之间建一条全长292公里的磁浮线,原计划1998年下半年动工,2005年投入商业运行。为此开发了拟用于柏林至汉堡线的TR08型磁浮列车。该车于1999年10月开始在TVE上进行试验。后来由于新的预测表明建设新线将面临亏损的危险,遂于2000年2月取消建设计划。 

中德双方合作建设磁浮线

2000年6月,中国上海市与德国磁浮国际公司合作进行中国高速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可行性研究。同年12月,中国决定建设上海浦东龙阳路地铁站至浦东国际机场高速磁浮交通示范运营线。2001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

2002年12月31日,经过中德两国专家两年多的设计、建设、调试,上海磁浮运营线终于呈现在世界的面前。而她正式开始试运行的第一批客人就是中国国家政府上一届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德国现任总理施罗得先生。两位总理稳稳地乘坐在世界上唯一的磁浮运营线上,透过窗外,看着远远落在后面的汽车,享受着430km/h速度带来的快感,他们都点头笑了。

其他国家的磁浮交通发展历程

磁浮交通不仅在德国、中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展,从二十世纪70年代起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相继进行了磁浮运输系统的开发。

在英国就曾有一条连接伯明翰机场和英特纳雄纳尔火车站的磁浮线路,600米长的距离,旅客只需90秒就能到达目的地。虽然这条磁浮线已经不再继续运营,但是她带来的磁浮冲击波无疑是震撼的。

在日本,早在1962年就开始研究常导磁浮技术。随着超导技术的迅速发展,从70年代初,日本开始转而研究超导磁浮技术。

1972年首次成功地进行了2.2吨重的超导磁浮列车试验,该车在480米长的试验线路上达到了每小时60公里。

1977年12月在宫崎磁浮试验线上,最高速度达到了每小时204公里。

1979年12月又将不载人运行的速度提高到了517km/h。

1982年11月,磁浮列车的载人试验获得成功。

1989年,不载人试验速度达到了每小时494公里。

1994年,不载人运行最高速度达到431km/h;载人磁浮列车试验时的最高速度达到411km/h。

日本目前还在进行运行试验,进行改造空气动力学特性、减少噪声、降低造价的研究。拟于2004年进行商业应用。

结论

好多人羡慕上海,因为上海拥有世界上唯一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浮线,因为有那么多的国家都参与了磁浮技术的研究,而只有上海建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磁浮运营线。她的成功再次证明了磁浮技术的安全性、经济性、先进性;当然,其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和政治效应更是无法估计的。

有人说:“磁浮列车是自大约200年前斯蒂芬森的“火箭”号蒸汽机车问世以来铁路技术最根本的突破。”这是一点都不为过的。应该说磁浮列车不仅仅是铁路技术的根本突破,更是现代交通工具的典范。

我们回首磁浮列车发展史的目的很明确:在纪念过去80多年历史的同时,更是为了迎接磁浮交通再造辉煌的到来。 

技术系统

磁悬浮列车主要由悬浮系统、推进系统和导向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尽管可以使用与磁力无关的推进系统,但在目前的绝大部分设计中,这三部分的功能均由磁力来完成。下面分别对这三部分所采用的技术进行介绍。

悬浮系统:目前悬浮系统的设计,可以分为两个方向,分别是德国所采用的常导型和日本所采用的超导型。从悬浮技术上讲就是电磁悬浮系统(EMS)和电力悬浮系统(EDS)。给出了两种系统的结构差别。

电磁悬浮系统(EMS)是一种吸力悬浮系统,是结合在机车上的电磁铁和导轨上的铁磁轨道相互吸引产生悬浮。常导磁悬浮列车工作时,首先调整车辆下部的悬浮和导向电磁铁的电磁吸力,与地面轨道两侧的绕组发生磁铁反作用将列车浮起。在车辆下部的导向电磁铁与轨道磁铁的反作用下,使车轮与轨道保持一定的侧向距离,实现轮轨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无接触支撑和无接触导向。车辆与行车轨道之间的悬浮间隙为10毫米,是通过一套高精度电子调整系统得以保证的。此外由于悬浮和导向实际上与列车运行速度无关,所以即使在停车状态下列车仍然可以进入悬浮状态。

电力悬浮系统(EDS)将磁铁使用在运动的机车上以在导轨上产生电流。由于机车和导轨的缝隙减少时电磁斥力会增大,从而产生的电磁斥力提供了稳定的机车的支撑和导向。然而机车必须安装类似车轮一样的装置对机车在“起飞”和“着陆”时进行有效支撑,这是因为EDS在机车速度低于大约25英里/小时无法保证悬浮。EDS系统在低温超导技术下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超导磁悬浮列车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其超导元件在相当低的温度下所具有的完全导电性和完全抗磁性。超导磁铁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超导线圈构成,它不仅电流阻力为零,而且可以传导普通导线根本无法比拟的强大电流,这种特性使其能够制成体积小功率强大的电磁铁。

超导磁悬浮列车的车辆上装有车载超导磁体并构成感应动力集成设备,而列车的驱动绕组和悬浮导向绕组均安装在地面导轨两侧,车辆上的感应动力集成设备由动力集成绕组、感应动力集成超导磁铁和悬浮导向超导磁铁三部分组成。当向轨道两侧的驱动绕组提供与车辆速度频率相一致的三相交流电时,就会产生一个移动的电磁场,因而在列车导轨上产生磁波,这时列车上的车载超导磁体就会受到一个与移动磁场相同步的推力,正是这种推力推动列车前进。其原理就像冲浪运动一样,冲浪者是站在波浪的顶峰并由波浪推动他快速前进的。与冲浪者所面对的难题相同,超导磁悬浮列车要处理的也是如何才能准确地驾驭在移动电磁波的顶峰运动的问题。为此,在地面导轨上安装有探测车辆位置的高精度仪器,根据探测仪传来的信息调整三相交流电的供流方式,精确地控制电磁波形以使列车能良好地运行。

推进系统

磁悬浮列车的驱动运用同步直线电动机的原理。车辆下部支撑电磁铁线圈的作用就像是同步直线电动机的励磁线圈,地面轨道内侧的三相移动磁场驱动绕组起到电枢的作用,它就像同步直线电动机的长定子绕组。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知道,当作为定子的电枢线圈有电时,由于电磁感应而推动电机的转子转动。同样,当沿线布置的变电所向轨道内侧的驱动绕组提供三相调频调幅电力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承载系统连同列车一起就像电机的“转子”一样被推动做直线运动。从而在悬浮状态下,列车可以完全实现非接触的牵引和制动。

列车指南

龙阳路站至浦东机场站,始班车为6:45,末班车为21:40;

浦东机场站至龙阳路站,始班车为7:02,末班车为21:42。

龙阳路站

运行时间 Operation Time 6:45–21:40

首班车First Train 龙阳路站Longyang Rd. Station 6:45 机场站Airport Station 7:02

末班车Last Train 龙阳路站Longyang Rd. Station 21:40 机场站Airport Station 21:42

发车间隔Interva l6:45-17:00 15 mins. 17:00-21:40 20 mins.

最高速度Max Speed 6:45-8:45 300km/h 9:00-10:45 430km/h 11:00-12:45 300km/h 13:00-16:45 430km/h 17:00-21:40 300km/h

机场站

运行时间Operation Time 7:02–21:42

首班车First Train 龙阳路站Longyang Rd. Station 6:45 机场站Airport Station 7:02

末班车Last Train 龙阳路站Longyang Rd. Station 21:40 机场站Airport Station 21:42

发车间隔 Interva l7:02-17:02 15 mins. 17:02-21:42 20 mins.

最高速度Max Speed 7:02-8:47 300km/h 9:02-10:47 430km/h 11:02-12:47 300km/h 13:02-16:47 430km/h 17:02-21:42 300km/h

1.运行时间 龙阳路站至浦东机场站,始班车为6:45,末班车为21:40;

浦东机场站至龙阳路站,始班车为7:02,末班车为21:42。

2.票务

2.1购票时间:同运行时间。乘车当天至票务中心可现场购买当日车票。

2.2购票地点:上海龙阳路2100号磁浮列车龙阳路站二楼或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磁浮列车浦东机场站二楼的上海磁浮票务中心。

2.3票价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所售车票包括单程票、往返票。

购买单程票的乘客可由磁浮龙阳路站或浦东机场站上车,运行至磁浮浦东机场站或龙阳路站下车。 购买往返票的乘客可由磁浮龙阳路站或浦东机场站上车,运行至磁浮浦东机场站或龙阳路站下客出站后重新检票进站。往返票售出7日内有效,过期作废。 乘客可凭本人当日飞机票以八折的价格购买磁浮单程票,每张飞机票限购一张单程票。 荣誉军人、离休干部、残疾人凭本人荣誉军人证、离休干部证或残疾人证购买单程或往返票可享受八折优惠,每证限享受一张购票优惠。 每位成人乘客可免费携带身高120cm(含)以下的儿童一名,身高超过120cm的儿童需购买全额车票;身高120cm(含)以下的儿童不得单独乘车。刷上海公交卡乘坐,单程40元。

2.4车票使用 检票进站后请保留车票供出站验票使用。往返票去程出站时,请取回车票供返程进站使用。车票末次出站时回收。

2.5车票遗失及损毁 车票不记名销售,请乘客妥善保管车票,车票一旦遗失,将视作无票处理。 乘客应保持票面清洁,严禁折叠、弯曲、涂改、打孔车票,车票一旦损毁,将视作无效票处理。

3.乘车

3.1乘车地点 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乘车地点为上海市龙阳路2100号磁浮列车龙阳路站或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磁浮列车浦东机场站。

3.2乘车时间 单程票当日有效,往返票售出7日内有效,过期作废。 列车发车前5分钟停止检票,为了确保您的乘车,请至少在你乘班次发车前5分钟到达乘车地点的检票口。

公司

2000年8月,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由上海申通集团有限公司、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强强联手,共同出资30亿元人民币组建,以企业化、市场化方式来实施上海磁浮项目的建设和运作。

重大记事

2000年

6月30日徐匡迪市长和德国磁浮铁路国际公司总经理WAHL 先生在德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磁浮国际公司(TRI)共同开展上海市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可行性研究协议书》。  

8月上海申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等6家公司联合出资20亿元人民币(后又增加上海浦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增资为30亿元人民币),注册成立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8月24日国家计委经国务院批准,批复了上海市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工程项目建议书。

10月上海市委、市府批准设立上海市磁浮快速列车工程指挥部,并任命吴祥明任总指挥,使项目启动得到有力的组织保障。

11月20日中德双方如期合作编制完成《上海市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经市计委上报国家计委审批。

12月17日-31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专家对工可报告进行评审。

2001年

1月23日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蒂森公司和磁浮国际公司组成的联合体签署了《上海磁浮快速列车项目设备供货及服务合同》,合同总金额为12.93亿德国马克。科技部徐冠华副部长、徐匡迪市长等领导参加签字仪式。

1月26日公司与德国轨道梁技术联合体签署了《磁浮快速列车混凝土复合轨道梁系统技术转让合同》,合同金额为1亿德国马克。 

2月28日国务院办公会议审议批准了项目的工可报告和开工报告;随后,市计委、建委批准了工程扩大初步设计。

3月1日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工程举行开工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黄菊按动开工电钮,徐匡迪市长等领导参加仪式。

7月21日磁浮列车工程首根中心受压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浇捣完成,制梁基地开始逐渐形成轨道梁生产能力。

8月29日“上海磁浮列车轨道梁数控铣镗加工机床完工仪式”在沈阳中捷友谊厂加工现场隆重举行,辽宁省省长薄熙来等领导出席了完工仪式。 

11月2日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首根轨道梁启运仪式在制梁基地隆重举行。朱镕基总理和德国施罗德总理携夫人参加仪式,并亲自为轨道梁启运揭幕。 

2002年 

12月31日上海磁浮列车举行隆重的通车典礼,德国施罗德总理和我国朱镕基总理亲临磁浮龙阳路车站为上海磁浮列车首次通车剪彩。

2003年

1月14日我公司会同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在龙阳路车站二楼会议室举行了首列磁浮列车冠名权拍卖新闻发布会,公司副总经理宋孝鋆出席了发布会,各大媒体记者也参加了发布会。

3月5日在磁浮龙阳路车站,经过激烈的角逐,上海新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最终以209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得首列上海磁浮列车两年冠名权。(见图 2-1)

6月27日浦东新区科普旅游热线启动仪式暨上海磁浮科普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龙阳路车站隆重举行。

7月14日磁浮列车首次成功实现双线两列车以860公里/小时的最高相对速度相会。

8月16日磁浮三列车首次进行双线循环运行调试。

10月11日上海磁浮列车在对外开放运行中首次正式实现浦东机场站上、下客。

11月12日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磁浮列车进行无荷载最高运行速度测试,5节编组列车最高试验运行速度达501公里/小时。

12月10日吉尼斯世界纪录颁证典礼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新闻发布厅隆重举行。上海磁浮列车以“投入商业运营的最快的列车”被收入吉尼斯世界大全。

12月29日上海磁浮列车开始每天上午半天对外试运行。

2004年

1月29日上海磁浮列车开始全天对外试运行,每天从上午8:30到下午5:30,运行9个小时。

5月15日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龙阳路车站被评为“市级科普教育基地”。 

7月3日?世界第一条磁浮商业示范运营线在申城成功运行了八十三万公里,安全运送了一百万名乘客。

2005年

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参观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

5月8日中国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的中国亲民党大陆访问团参观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 

9月25日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顺利实现安全运行1000天,未发生一起运行安全事故、列车清客或运行大间隔事件。

12月1日为满足广大乘客的要求,充分发挥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的交通功能,上海磁浮列车的运营时间由每天9小时(8:30-17:30)延长到14小时(7:00—21:00),发车间隔为15分钟,延长时段内的最高运营时速改为300公里。

2006年

1月20日公司与市台办、中华航空公司联合组织了“磁浮列车喜迎台胞回家过年”主题公关活动。首班包机有100余名台胞免费乘坐了磁浮列车。 

4月26日经过几年的商业试运营,磁浮上海示范运营线在经历台风、暴雨、大雪等各种因素的考验后,工程正式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4月27日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2007年

8月16日上海磁浮交通科技馆正式揭牌开馆,市府副秘书长、市科委主任李逸平到场祝贺。同时,上海磁浮交通科技馆被市科委和市旅委命名为“科普旅游示范基地”。

10月28日上海磁浮交通科技馆举行“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揭牌仪式,上海磁浮交通科技馆正式成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少年报社少年新闻学院上海分院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该文章由作者:【林德洛夫】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