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风铃木(紫葳科风铃木属植物)

紫葳科红花风铃木属落叶乔木,株高可达10多米,掌状复叶对生,小叶五片。花冠铃形,紫红、洋红、粉红三种颜色,小花多数聚生成团,开花时尚有叶片,花团锦簇,极为壮观。花风铃木果实成熟后易在树上开裂.种子飞散。刚上袋的营养袋曲用60%的遮光网遮荫15d后.撤去遮光网,置于全阳光下生长,培育2个月左右,当苗高30cm时即可进行大田种植。

简介

学名:Lapacho、Taheebo、Trumpet Tree、Pau d’arco(地方语直译)

别名:黄金风铃木

科名:紫葳科

属名:红风铃木属

原产地:原产热带南美州,是美洲热带有名的观赏树木

形态特征

花冠铃形,紫红,小花多数聚生成团,开花时尚有叶片,花团锦簇,极为壮观。花期在1至2月,早春开花。花大型淡粉红色,具观赏价值。总状花序,花冠钟形,径3~5公分,果实为蒴果。栽培土质以富含有机质之砂质壤土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成株秋末至春季花芽分化,忌修剪,以免影响开花。性喜高温,生育适温约23~32度C。适作庭院树、行道树等用途,分布于美洲的墨西哥、巴西、巴拉圭、玻利维亚等,在我国南方也有栽培。

习性

原产亚热带美洲墨西哥、阿根廷,是美洲热带有名的观赏树木。现我国已大量引进栽培。

繁殖

性喜高温,生育适温为20~30℃。冬季需温暖避风越冬。华南地区北部冬季低温,又多雨潮湿,需注意寒害。栽培土质以富含有机质之砂质壤土为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

红花风铃木可用种子、扦插和压条法进行繁殖。由于其种子容易发芽.因此生产上主要采用播种繁殖,种子应即采即播,从播种、开花到结果需2-3年。采用扦插、压条等方法繁殖的植株能够提早开花,但根系不发达,主干不明显。

播种繁殖技术:

红花风铃木果实成熟后易在树上开裂.种子飞散。用种子繁殖时,须在蒴果成熟后且未开裂的及时采收种子。播种时注意排水,播种苗床稍加抬高。因种子较细且轻,苗床须用细而疏松的园土或摹质,土壤弱酸性或中性。播种后用细土稍加复盖。保持湿润,10d左右即可发芽。种子发芽后,加强管理,薄施液肥,待其长出2—3片真叶(发芽后1个月)后进行营养袋培育。刚上袋的营养袋曲用60%的遮光网遮荫15d后.撤去遮光网,置于全阳光下生长,培育2个月左右,当苗高30cm时即可进行大田种植。

栽培

可用播种、扦插或高压繁殖,但以播种繁殖为主。春、秋两季为播种适期。种子发芽适温24~28℃;秋季播种成苗后,冬季需保温越冬,避免寒害。由于性喜高温,在华南地区以中、南部栽培生育较良好。栽培地点地势要高,日照需充足。春至夏季为生育盛期,每1~2个月少量施肥1次,每年施肥2~3次,并充分补给水分。成株秋末至春季花芽分化,忌修剪,以免影响开花。等花期过后进行修剪整枝,促使侧枝分生,多开花。

园林应用

红花风铃木是优良行道树,也可在庭院、校园、住宅区等种植,适合公园,绿地等路边,水岸边的栽培。

病虫害防治

锈病高湿可引发锈病,孢子随风传播,以冬孢子及冬孢子堆在病残体上越冬,春末夏初低温或中温而湿度较高时侵染叶面,引起叶片枯死。防治方法:用粉锈宁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2%~0.4%,清洁田园,集中烧毁病残体,实行2~3年以上轮作。发病初期及时喷施杀菌剂,7~10天喷1次,连喷2~3。

应用

园艺植物,做庭院树、行道树。

药用价值

其花大色艳,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木材是优等用材;树皮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在原产地用作草药有1000多年的历史。

该文章由作者:【沙文主义者】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