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汉字一级字,形声字,读作yíng。此字始见于篆文,从玉,荧省声。本义是指玉色光洁,又可指似玉美石,引申义表示光洁像玉的石头。
字源演变
此字始见于篆文。篆文作如图一,由“玉”、“荧”(省体)二字构成。形声字。从玉,荧省声。本义是指玉色光洁。《说文》:“莹,玉色。……《逸论语》曰:“如玉之莹。”段玉裁注:“莹,谓玉光明之貌。”又可指似玉美石。《说文》:莹,一日石之次玉者。”《诗·齐风·著》:“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毛传:“琼、莹,石似玉,卿大夫之服也。”隶书、楷书承之篆文,楷书所从玉,著一小点而定体。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兼会意。规范字作“莹”。
现代释义
词性 | 释义 | 例句 |
名词 | 珠光的光彩 | “莹,玉色。一曰石之次玉者。”——《说文》 “如玉之莹。”——《逸论语》 “良珠度寸,虽有白仞之水,不能掩其莹。”——《韩诗外传》 |
似玉的宝石 | “尚之以琼莹乎而。”——《诗·齐风·著》 | |
通“荧”。微光 | “烟榻上,那莹然一点的烟灯,相形之下,好像就要灭寂似的。”——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四 | |
形容词 | 光洁透明 | “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晋书·乐广传》 “色泽莹润“”——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
心底纯净 | “心莹红莲水,言忘绿茗杯。 ”——唐钱起《山斋独坐喜玄上人夕至》诗 | |
通“荧”。眩惑 | “其谈说足以饰邪莹众。”——《孔子家语·始诛》 “莹,惑也。”——王肃注 | |
动词 | 使明洁;使生光泽 | “夫良玉未剖,与百石相类;名骥未弛,与驽马相杂。乃其剖而莹之,弛而试之,玉石驽骥然后始分。”——《周书·苏绰传》 |
明白;觉悟 | “其论尚多未莹者。”——梁启超语 | |
装饰 | “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 “文彩莹丹漆,四璧金焜煌。”——宋欧阳修《送慧勤归余杭》诗 | |
磨治 | “道德仁义,天性也。织之以成其物,炼之以致其精,莹之以发其光。”——马总《意林》卷五引汉仲长统《昌言》 “夫良玉未刻,与瓦石相类;名骥未驰,与驽马相杂。及其刻而莹之,驰而试之,玉石驽骥,然后始分。”——《周书·苏绰传》 “又有笔工名铁头,能莹管如玉。”——前蜀潘远《记文谭》 | |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广韵》永兵切。《集韵》《正韵》于平切。《韵会》于营切。亚音荣。《广韵》玉色。
又《集韵》:石似玉。《诗·衞风》:充耳琇莹。傅:琇莹,美石也。《诗·齐风》:尚之以琼莹乎而。傅:琼莹,石似玉。《韵会》:《诗诂》曰:《淇奥》诗:充耳琇莹。注:毛云:琇莹,美石也。《诗》尚之以琼华,尚之以琼英,尚之以琼莹。注:毛云:琼英,石似玉。郑云:石似琼似莹。今详琇莹与琇实同文,琼莹与琼英琼华同文,则莹非玉石矣。毛说非也。况琼旣为玉之美,莹又为次玉之石,则一瑱乃似二物,郑说非也。凡玉之生以及其成,有荣,有英,有华,有实,犹草木也。莹卽荣也,谓玉之始生,如草木之荣也。英,谓一玉之中最美者,如草木之英华。谓玉之方成,如草木之英华。实谓玉之旣成,如草木之实,皆可用之玉也。
又明也。扬子《太玄经》:一生一死,性命莹矣。注:莹,明也。
又六莹,乐名。《列子·周穆王篇》:奏《承云》《六莹》《九韶》《晨露》以乐之。
又人名。《前汉·功臣表》:祝兹侯吕莹。注:师古曰:莹,音荣。又乌暝反。
又凋也。《楚辞·九思》;堇荼茂兮扶疎,蘅芷雕兮莹嫇。
又《集韵》《韵会》维倾切.音营。玉似石。
又《唐韵》乌定切.《集韵》《韵会》《正韵》萦定切.音滢。玉色光洁也。《逸论语》:如玉之莹。
又《正字通》;镜莹。《晋书·乐广传》:此人水镜,见之莹然。《隋书·高熲传》:独孤公犹镜也。每被磨莹,皎然益明。
又心精明亦曰莹。江淹《杂体诗》:开袠莹所疑。韩愈《寄孟诗》:抱照莹疑怪。
又《集韵》《韵会》《正韵》乌迥切。音濙。《集韵》:听莹,惑也。《正韵》引《庄子》,是黄帝之所听莹,谓闻之而惑也。◎按《庄子·齐物论》本作荧。
说文解字
玉色。从玉,荧省声。一曰石之次玉者。《逸论语》曰:“如玉之莹。”乌定切。
说文解字注
玉色也。
谓玉光明之儿。引伸为磨。莹亦作蓥。
从王。荧省声。
李善引说文乌明切。唐韵乌定切。十一部。
一曰石之次玉者。
此字义之别说也。齐风传曰。莹,石似玉也。衞风传曰。莹,美玉也。
《逸论语》曰。如玉之莹。
此葢引证玉色之义。
该文章由作者:【被遗忘的国度】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