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汉语词语)

鹬蚌是汉语词汇,读音为yù bànɡ,比喻两相对峙的人和物。

释义

比喻两相对峙的人和物。

词语分解

鹬:一种长嘴灰背栖息于水泽间的爱吃小鱼的鸟。

蚌:生活在淡水里的贝壳软体动物,有两片椭圆的外壳。

出处

唐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得入关,据蒲津而屯永丰,阻崤函而临伊洛,东看羣贼鷸蚌之势,吾然后为秦人之渔父矣。”

清 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使我驾驭得宜,操纵有法,则彼且为我用,使为鷸蚌可也,使为冰炭可也。”参见“鷸蚌相持,渔人得利”。/n

造句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故事,我们应该牢记在心。

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鹬蚌相争,铜琶铁板的事情时有发生。

3.我们内部你争我夺,煮豆燃萁,结果让别人得了好处,这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4.敌人内部倾轧,真是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我军很快解放了黑石寨。

该文章由作者:【过火石灰】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