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红安》是由路奇执导,赵文卓、李欣汝、刘名洋、周航、李呈媛、刘德凯等人出演,中央电视台、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长江华晟影视有限责任公司等联合出品的近代革命题材电视剧。
该剧讲述了红安娃子刘铜锣带领弟兄加入工农红军,在革命队伍中锻炼成长的故事。
该剧已于2014年11月9日20:00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
剧情简介
刘铜锣,是与方杠子、戴慧平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黄安(红军时期改县名红安)三兄弟。在一起念私塾、斗军阀的少年时代义结金兰,成为生死兄弟。长大后,参加了黄麻起义的刘铜锣、方杠子逐渐成长为骁勇善战的红军年轻将领,而戴慧平则成为备受器重的国民党青年军官。在鄂豫皖苏区“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中,三兄弟战场上是对手,私底下却依然是兄弟。方蕾、曹丽君则作为三兄弟青梅竹马的伙伴,在共同的革命历程中结下了可歌可泣的友情加爱情。
红军时期,刘铜锣从黄麻起义第一个杀进黄安城的大英雄,到私自动用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血战红安,再到与左倾冒险思想作斗争,直至发明“水牛阵”成功突围渡江,一代战将性格鲜明,战功赫赫。
演职员表
演员 | 角色 | 配音/备注 |
赵文卓 | 刘铜锣 | 栾力胜 |
李欣汝 | 方蕾 | 路海燕 |
周航 | 戴慧平 | 陈光 |
李呈媛 | 曹丽君 | 徐晓青 |
刘名洋 | 方扛子 | 李宇峰 |
马晓伟 | 李坪山 | 张闻天/新四军独立师师长 |
刘德凯 | 刘玉民 | 陆揆 |
储智博 | 刘继安 | – |
高兰村 | 戴县长 | 陆揆 |
王绘春 | 方状元 | 齐杰 |
尚铁龙 | 狗蛋爹 | – |
计春华 | 王南宣 | 陆揆 |
田少军 | 韩松 | 田波 |
巴赫 | 韩石 | – |
李云博 | 小老大 | – |
李嘉明 | 安娃子 | 陈麒 |
答有为 | 哑巴 | – |
战卫华 | 薛以诚 | 孟宇 |
李健 | 二当家 | – |
刘子天 | 三当家 | – |
杨晓丹 | 夏道君 | 齐杰 |
栾浚威 | 刘金山 | 田波 |
樊晓洋 | 王汉江 | – |
李沁谣 | 藤井宽子 | – |
包雪松 | 青木晋二 | – |
平田康之 | 小岛君山 | – |
杨猛 | 翟业兵 | – |
黄志恒 | 山本 | – |
蔡亦明 | 板垣 | – |
文俊珽 | 慧副官 | – |
王健 | 戴慧平副官 | – |
杨君昊 | 刘金山副官 | – |
小叮咚 | 刘铜锣少年 | – |
韩梓庭 | 方杠子少年 | – |
谷麒麟 | 戴慧平少年 | – |
杨志雯 | 方蕾少年 | – |
王可昕 | 曹丽君少年 | 徐晓青 |
杨帆 | 刘副排长 | – |
陈亦飞 | 林小山 | -/日军奸细 |
万昌皓 | 狗蛋 | – |
徐望 | 红苕 | – |
谢力亚 | 吴国忠 | – |
逯长恩 | 徐政委 | 陆揆 |
孙嘉麟 | 青年吴玄 | – |
赵梓冲 | 黄副团长 | – |
霍军锋 | 程德才 | – |
贾军纲 | 翻译官 | – |
池东 | 张参谋 | – |
李道君 | 长谷川 | – |
李思遥 | 吴秀芹 | – |
李超 | 传令兵 | – |
马彬茵 | 小莲 | – |
李沁谣 | 方小蕾 | -/方杠子的独生女儿 |
出品人 | 胡占凡(总出品人)、彭健明 |
制作人 | 秦振贵(总制片人)、孟凡耀(总制作人)、张洁(制片人)、王浩(制片人)、刘焱(责任制片)、李小东(责任制片) |
监制 | 张子扬(总监制)、汪恒、申积军(策划) |
导演 | 路奇(总导演) |
编剧 | 朱苏进(总编剧) |
摄影 | 于琪(摄影指导)、张建雄(摄影指导) |
剪辑 | 洪梅 |
道具 | 吕光 |
选角导演 | 赵晓明 |
配音导演 | 齐杰 |
美术设计 | 刘作会、崔志 |
造型设计 | 王西桥 |
服装设计 | 于洋 |
视觉特效 | 陈伟良 |
灯光 | 曹东蕾 |
剧务 | 李军民 |
场记 | 王盈心 |
角色介绍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自
获奖记录
时间 | 奖项 | 备注 |
2015年12月23日 | 第三十届电视剧飞天奖“剧目奖 | 入围 |
幕后花絮
①《铁血红安》于2013年夏天在湖北红安拍摄,正值红安最热的季节,“每天都是37度以上的高温,片场几乎天天都有人中暑,这也是我拍的最辛苦的一部戏。”回忆起《铁血红安》的拍摄过程,李呈媛记忆犹新。她解释,因为抗战剧中不能有电线杆等现代建筑物,拍摄地点选择在最偏远的山区,“现场也没有什么遮阳的地方,穿着厚厚的高领‘风纪扣’军装,在近40度的高温下拍打仗的戏,焐了一身的痱子。”不仅要忍受着装的闷热难受,化妆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拍摄老年的戏,每天光化妆就要用4个小时,厚厚的硅胶贴在脸上不透气,还要在上面描上鱼尾纹等,热气被憋在里面出不来,到晚上卸了妆,脸上都是红点点。
②李呈媛此次是首次接拍战争题材电视剧,这与她熟悉的广告拍摄环境大相近庭,再加上炎炎烈日,让生长在湖北的李呈媛都难以适应。在一次跑炸点的戏份当中,由于身着厚重的军装,又连续跑了几次,李呈媛当场中暑晕倒在地,这一情形吓坏了片场所有人,经过短暂的休息,李呈媛便又整装上阵。
③拍摄期间演员之间还成立了一个“不倒会”,就是比赛谁又顺利地坚持了一天没有中暑,先倒下的就要请其他人吃饭,最后演员们依次不敌酷暑,只有赵文卓凭过硬的身体素质和高度敬业的毅力,一次都没有热倒,大伙都对赵文卓钦佩不已,纷纷直竖大拇指,五体投地地高呼其为“不倒男神”。
④为了拍摄“刘铜锣”的老年阶段,赵文卓为此可少吃苦头。要做出皱纹的效果,脸上必须涂满乳胶,光化一个老年妆就要三个小时。而且拍摄阶段赶上红安连日酷暑,38度高温难耐,因天气缘故整个妆只能保持四个小时,所以拍摄时间变得非常紧张,不仅要迅速且高质量地完成表演,即便休息的时候也不能卸妆。高强度的拍摄和艰苦的环境,包括赵文卓在内的一些老妆演员,皮肤贴着乳胶还是难逃过敏起大泡。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该剧以“共和国第一将军县”红安为创作背景,目的是为了发掘红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将军文化品牌,提升红安文化、旅游及多种产业链的全面快速发展,其剧组都是一流人士。
为了《铁血红安》剧本创作,朱苏进多次深入红安采风,深入研究将军事迹,从红安两百多个将军的鲜活故事中凝炼出“刘铜锣”这一全新的荧屏艺术形象。他说刘铜锣身上集中体现着红安人的野性、勇敢、牺牲。
拍摄地点
为电视剧《铁血红安》拍摄取景,该制作组重点走访了龙王山村大岔塆村、龙王湖平顶山塆村、八里湾村叶家河、陡山古村陈家下屋等古村落,重点挖掘红安城中古村落遗迹。拍摄组一行对红安保存如此完好的古村落遗址赞不绝口,表示电视剧的拍摄一定会选取合适的镜头,全方位多角度地载现红安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真实写照。
而为了还原红安真实的场景,使画面更符合红安的历史风貌与人物特征,剧组刻意远离非严肃题材创作的重灾区,在红安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红安县专门搭建了一座典型的长江流域大别山区徽派建筑风格的影视城,使剧组得以全程扎根红安完成拍摄。
播出信息
时间/频道 | 时段 | 接档剧目/被接档剧目 |
2014年11月11日/黄金档剧场,周六停播 | 黄金档剧场,周六停播 | 《开国元勋朱德》/《清网行动》 |
2014年12月起/第一情感剧场 | 第一情感剧场 | 《步步惊情》/《因为爱情有奇迹》 |
2015年1月22日/热血剧场 | 热血剧场 | 《东江英雄刘黑仔》/《绝地枪王》 |
2019年12月2日/浪漫剧场 | 浪漫剧场 | 《女不强大天不容》 |
剧集评价
正面评价
该剧以全景式的宏大视野、多维度的生活画面,深刻反映了红安人民敢于征战、不胜不休的抗争历史。而相关的故事及情节,又紧紧围绕男主角刘铜锣打土豪、分田地、保卫家乡红安、抗击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解放等奋战过程分阶段描述,使得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充满了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戏剧性和崇高感,将无数观众的思绪吸引到当年的历史风云变幻之中(腾讯娱乐评)。
负面评价
不难发现,《铁血红安》是想把刘铜锣塑造成“李云龙”似的人物,观众们对李云龙负伤的印象莫过于一次重伤住院结识田雨的情节。但是在《铁血红安》里,十集之内,刘铜锣便数次遍体鳞伤,在县大牢被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法场被劫出来之后便立即生龙活虎、谈笑风生;被炮弹炸到本已经没有了心跳,葬入时却被抢救了回来;两次死里逃生让观众感叹其生命力顽强之后,还没等观众缓过神来,刘铜锣又出现在了飞机上,且不说空中气流没有吹走他,上天入地的一场坠机事故居然再次令其死里逃生。这不是打不死的“李云龙”,活生生是“打不死的小强”。不仅刘铜锣个人开挂,剧中集体“大刀战机枪”也是打得精彩,即使在大雾中,敌人看不见我,我们依旧能够大刀向国军脑袋砍去,这集体开挂的水平也是相当高了(新浪娱乐评)。
该文章由作者:【爱与生的苦恼】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