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石料理原为在日本茶道中,主人请客人品尝的饭菜。现已不限于茶道,成为日本常见的高档菜色。“怀石”指的是佛教僧人在坐禅时在腹上放上暖石以对抗饥饿的感觉。其形式为“一汁三菜”(也有一汁二菜)。怀石料理极端讲求精致,无论餐具还是食物的摆放都要求很高(但食物的份量却很少)而被一些人视为艺术品,高档怀石料理也耗费不菲。主要盛装食物的器具有陶器、瓷器、漆器等。知名的怀石料理店有京都三条的辻留、大阪高丽桥的吉兆、滋贺县东近江市的招福楼。
简要概述
怀石料理是指品茶时,在端出茶之前所准备的简单饭食。这是在安土桃山时代,茶道的创始人千利休确立茶道的时候,为了品味茶的美味而创立的规则。怀石料理的制作方法也根据茶道各流派的不同有着严格的规定。
据日本古老的传说“怀石”一词是由禅僧的“温石”而来,那时候,修行中的禅僧必须遵行戒律,只食用早餐和午餐,下午不可吃饭。可是年轻的僧侣耐不住饥饿和寒冷,将加热的石头包在碎布中,称为“温石”,揣在怀里。后来发展到少吃一些起到“温石”的作用。
怀石料理与茶道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客人来访时,主人会把珍藏的茶具拿出来泡茶,但因为空腹饮浓茶会使人感到不舒服,所以为了达到愉快的饮茶,需要在喝茶前吃一些简单的料理,适当地填饱肚子,这就是怀石料理。
怀石料理通常是三菜一汤,当然也有种类很丰富的时候。怀石料理的季节性强,每个季节的食品搭配都不一样。以春季怀石料理为例,包括生鱼片、大酱汤、白饭,用完后再端出的是煮菜、烤食。现在通常又多一道小菜叫“寄放钵”。用完了汤、饭,可饮一杯清酒,再进“寄放钵”。除材料外,怀石料理很讲究食器、座席、庭园、挂轴画、花瓶等所塑造的空间美。在各种日本传统料理中,怀石料理的品质,价格,地位均属高等级的,不少日本人认为,在品尝清淡可口的四季怀石料理的同时,更可获得超脱的心境空间。
怀石料理只限于一年四季应季的食材而做出菜单,重视季节感的同时,最大限度利用食材的色泽、香味和味道。哪怕是一条切下来的碎片,绝不浪费。适当地烫或冷却盛装的器皿,让客人热菜可以趁热吃,凉菜可以趁凉吃。非常重视这样的体贴关怀的提供方式,也非常珍惜菜上到客人那里之前的时间。做菜单时,注重尽量安排山珍和海味的排列,面对鱼刺较多的鱼也会剔得极为仔细。考虑用餐的方便,同时用的器皿之间的搭配问题,适当地对食材进行改刀。
起源故事
正如文字本身的意思,怀石料理起源于“怀中抱石”的故事。
原本禅僧在修行的时候,规定上午只能吃一顿饭。因此,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当然是腹中空空了,而且相应的体温也会下降。于是就怀抱加热过的石头,以此来抵御饥寒交迫的困境。怀石在这里表示“尽管不足挂齿,但是能勉强填饱空腹,温暖身体的简单食物”。
其后,在安土桃山时代,茶道与禅宗结合,正式确立了茶道的形式。其中,作为茶道创始人的千利休更加追求禅料理的精神,而将其引入茶道,确立了即使在狭窄的茶室中也能方便享用的怀石料理。
料理特点
怀石料理是基于日本古来的一汁三菜的饮食法做成的,通常在是品茗会上,在品茶之前食用。这是为了避免空腹品茶时浓茶的强烈刺激,即是为了让茶更加美味,而又不至于影响到品茶的和食料理。此外,诸如料亭和料理屋等提供怀石料理的日本料理餐馆增多,有的还会特地在品茗会的怀石上标示茶怀石,以示区别。怀石料理有着三大原则,即:“使用应时的材料”、“有效利用食材本身的味道”、“怀有热情和关切的心情来烹调”。这些原则也强烈反映着千利休那闲静的思想特色。
一汁三菜,以米饭、清汤(一汁)、三样菜、咸菜为基本的菜单。汁是指味增汤,三样菜是指醋拌生鱼丝(将生鱼切成丝并调上醋的菜)、煮菜和烤的菜三种。
烹饪风格
新一代的创意怀石,延续原味烹调的精神,却打破了过于讲究的传统怀石作风,首先在出菜顺序上,传统怀石必有的七点前菜(七种繁复做工的小菜)、碗盛(带有汤汁的手工料理)、生鱼片、扬物(炸的)、煮物、烧物及食事(饭或汤),过去一定得照顺序上菜,新派怀石料理则谨守先冷菜再热菜的顺序,不坚持何种料理先出菜,让师傅更能灵活调配菜色。
再来就是烹调上,也跳脱传统日式调味,加入欧式料理风格,如欧洲香料牛膝草,就可以运用在海胆泥的调味,以及牛肉、干贝的调味酱汁中;意大利白酒则可以加入梅子酱中,或加在枇杷中做成美味配菜;甚至直接以意大利红酒醋调味,呈现欧日结合的创意怀石新潮流。
相关礼仪
怀石料理对于主人(款待的人)和客人(接受款待的人)的礼仪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主人礼仪
只有应时的食材才能列入菜单,在重视季节感的同时,还要最大限度的展现食材的色、香、味等特点。
即便是从食材上切下来不要的东西也决不能浪费。
要重视端上菜肴之前的准备,热菜就要是热的,冷盘就连盛菜的盘子也要保持冷的,才能端上给客人,这是必须重视的地方。
在配菜单时,要注意其中出现的海产、野味和家常菜的组合不要有重复。
不方便食用的东西要先切上斜十字纹,这样比较容易入味,也更方便吃,骨头多的东西要先把骨头剔除干净再端出来给客人。
关于盛装食物的餐具的配置组合也要多多费心。
客人礼仪
烤鱼
整条的鱼要从后脊部开始吃。在吃完了正面的部分之后,也不要整个翻过来,而要保持原样将骨头的部分取下,然后再吃下面的身体部分。
刺身
芥末不能溶在酱油里,而应放在刺身的单侧,而另一侧蘸上酱油来吃。
煮菜
像芋头这种滑滑的菜,要用一支筷子刺进去,另一支筷子夹着来吃。
串物
串成串的食物,不能直接拿着一串来吃。首先应该把食物从串上取下,切成适当的大小之后再用筷子夹来吃。
进食步骤
先付け(Sakizuke,さきづけ)
开胃用的小菜,调味轻盈和质感清新。
八寸(Hassun,はっすん)
以季节性主题的菜色,通常为一种寿司与几道较小份的小菜组合。
向付け(Mukouduke,むこうづけ)
季节性的生鱼片。
炊き合わせ(Takiawase,たきあわせ)
蔬菜、肉、鱼、豆腐……等食材切小块闷煮。
盖物(Futamono,ふたもの)
有盖食器装盛的食物,通常为汤,或茶碗蒸。
焼物(Yakimono,やきもの)
季节性的鱼类烧烤。
酢肴(Su-zakana,す ざかな)
以醋腌渍的小菜。
冷钵(Hiyashi-bachi,ひやし ばち)
用冰镇过的食器来盛放熟食,可有面条、凉拌时蔬、虾蟹肉等等。
中猪口(Naka-choko,なか ちょこ)
酸味的汤。
强肴(Shii-zakana,しい ざかな)
主菜,一般为烤制或煮制的牛肉、禽肉、鱼等等。
御饭(Gohan,ごはん)
以米饭为主要食材的菜。
香物(Kou no mono,こう の もの)
季节性的腌制蔬菜。
止碗(Tome-wan,とめ わん)
酱汤,以大酱为主料的汤,会放入豆腐、葱花,有时候还有海鲜、菌类等等。
水物(Mizumono,みずもの)
餐后甜点,蜜瓜、葡萄、桃等甜美多汁的传统高级水果。
相关信息
不少日本人认为,要品尝真正的日本传统美味,只有到京都的老店内,一边观赏美丽的庭院,一边享用怀石料理,才称得上地道。吸收茶道文化典雅的“怀石”料理,体现了日本食文化的美。
除了材料以外,怀石料理追求由食器、座席、庭园、挂轴画、花瓶所塑造的空间美,加之熟练的技术,才创造了日本人所说的“日本料理的神髓——怀石料理。”
春季怀石以“春季怀石”料理为例,包括生鱼片、大酱汤、白饭,用完后再端出的是煮菜、烤食。怀石料理是三菜一汤。现在通常又多了一道小菜叫“寄放钵”。用完了汤、饭,可饮一杯清酒。再进“寄放钵”,并以“洗筷”清口后再干一杯清酒。小菜“八寸”亦不可缺,“强肴”、“酒盗”等山珍海味更可助长劝酒风情。
然后是端上“汤斗”和香物配上泡饭结束饭局。之后进入主题“茶席”。主人将珍藏的茶具拿出来泡茶,客人边称赞茶具边进入话题。怀石料理是与茶道配套的。因为空腹饮浓茶会使人感到不舒服,所以为了达到愉快地饮茶需要适度地填饱肚子。
此外,茶道的礼仪“间歇”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茶怀石料理,将人们带入一种追求美的氛围,而茶道心境的舒畅,更增加了这种餐馆的味感。在各类日本传统料理中,怀石料理的品质、价格、地位均属最高等级。不少日本人认为,在品尝清淡可口的四季怀石料理的同时,更可获得超脱的心境空间。
怀石料理早期称之为会席料理,发展至后期以『怀石』取代『会席』一词,料理形式也逐渐与会席料理有所区别,并在不断的发展下,俨然成为高级日本料理的代名词,得到上层人士的熟悉和喜爱。
美食评价
怀石料理的“不以香气诱人,更以神思为境”,更加体现了日本料理的美轮美奂。
日本料理注重新鲜,其中更以怀石料理为上乘。其每一道菜都是在客人点餐后,才开始现制作的,更加体现了其料理的新鲜度和口感,因为是现制作,所以客人在点餐后一般需要等上一段时间(通常情况下,点餐后到第一道菜的上菜时间是10--15分钟;每类菜之间的过渡时间是5--10分钟)。因此,客人在等餐时需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勿以烦躁之心进食而败坏了怀石料理的神思之境。
由于怀石料理沿袭禅宗思想发展而成,也因此得来“净心料理”之美谓。
该文章由作者:【百里香煎鱼】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