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武陵山脉和秦巴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上控巴蜀,下引荆襄”。地跨北纬29°56'~31°34'、东经110°15'~112°04'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74.08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80.6千米。东邻荆州市和荆门市,南抵湖南省石门县,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连神农架林区和襄阳市。
2020年11月1日零时宜昌市常住人口4017607人。
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4261.4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均为2015年的1.4倍;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232元、18515元,是2015年的1.37倍、1.43倍。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51位。宜都、枝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全国文明城市。
建制沿革
宜昌历史悠久,在宜昌境内的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的活动。境内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宜昌远古属西陵部落,据《宜昌府志》记载:夏、商、周三代,夷陵为古荆州地,“春秋战国时为楚国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郡县,改夷陵置巫县。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属南郡。“汉承秦制”,西汉时夷陵属荆州南郡,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改夷陵为临江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又改临江郡为宜都郡,领宜都(今宜昌)、秭归、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县。
三国时,吴黄武元年(222年),改夷陵为西陵郡,也称宜都郡。晋太康年间(280—289年),改置为夷陵县。东晋分夷陵西境(在长江南岸的黄牛岩至黑岩之间)另置一县时命名“宜昌”,寓意在于祈福分境置县宜于国运昌盛,“宜昌”之名便始见于史。
南北朝时宋、齐皆与晋同。梁改宜都郡为宜州,西魏改为拓州,北周改为硖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硖州为夷陵郡,辖夷陵、夷道、长杨、远安四县,夷陵县为郡治,隶属荆州都督府。唐初,改夷陵郡为硖州,领上述四县,属山南东道。天宝初又改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硖州,辖原四县,仍属山南东道。
五代时,硖州与荆州、归州为南平国。北宋复称硖州,属荆湖北路,仍辖原夷陵四县。元丰年间(1078—1085年),改“硖”为“峡”。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峡州为峡州路,领原四县,属河南行省荆湖北道。明初,改峡州路为峡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峡州为夷陵州,领宜都、长阳、远安三县,治所夷陵,隶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上荆南道。
清顺治四年(1647年),夷陵州隶属荆州府。顺治五年,改“夷陵”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为宜昌府,改彝陵县为东湖县并为宜昌府治所,领东湖、兴山、巴东、长阳、长乐5县及归州、鹤峰2州,隶属荆宜施道。宜都、枝江、当阳、远安4县属荆州府。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设立海关,正式对外开放。
中华民国初年废府、州建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制。民国元年(1912年),改东湖县为宜昌县,与兴山、秭归、巴东、长阳、五峰、鹤峰县属荆南道。当阳、远安属襄南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宜昌属荆宜道。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宜昌、宜都、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八县先后属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宜昌县城。枝江县先后隶属于湖北省第七、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中共江汉区委决定正式成立第四专员公署(亦称襄西专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改为当阳专署。5月20日,在当阳成立宜昌专员公署,同月在当阳组建宜昌市党政领导班子。6月11日,在当阳芦家湾正式成立中共宜昌市委员会、宜昌市人民政府。7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宜昌。中共宜昌专署机关和宜昌市党政机关随即从当阳迁驻宜昌城。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分设八个行政区。其中有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辖宜昌、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九个县。同时划出原宜昌县城区和近郊农村置宜昌市,直属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辖。1951年,改湖北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为湖北省宜昌专员公署。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属宜昌专署领导。此时,宜昌专署辖9县1市。此时宜昌专员公署辖8县1市。1958年12月,撤销宜昌专员公署,建立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1961年5月,撤销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设立宜昌专员公署。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8月,撤销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设立宜昌地区行政公署。1979年6月,宜昌市复为省辖市。1992年3月,为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经中央批准,宜昌地区和宜昌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省辖行政区专署建制时,辖宜昌、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九个县,另建省辖宜昌市。
1955年7月,撤枝江县,将其辖区并入宜都县。1962年6月,复置枝江县,仍为宜昌专署所辖。至此,宜昌专员公署辖9县1市。
1971年1月,神农架林区划归宜昌地区领导,1972年3月复为省属。
1984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长阳县和五峰县,分别成立长阳和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86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准宜昌市设置西陵、伍家岗、点军3个县级行政区。
1987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建立枝城市(1998年6月11日更名为宜都市)。
1988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当阳县撤县设市。
1992年3月始,宜昌市辖7县(宜昌县、枝江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7个县)、2市(枝城市、当阳市)和3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
1995年3月21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宜昌市猇亭区。
1996年7月30日,国务院批准枝江县撤县设市。
2001年3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昌县,设立夷陵区。至此,宜昌市辖5区5县3市。
2017年12月12日,中共西陵区窑湾街道工作委员会、西陵区窑湾街道办事处等揭牌,窑湾街道办事处正式成立。
区划详情
宜昌市辖13个县级行政区,包括5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3个县、2个自治县,分别是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夷陵区、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昌市人民政府驻西陵区沿江大道102号。
政区名称 | 驻地 | 街道 | 镇 | 乡 | 民族乡 | 面积(平方千米) | 行政区划代码 | 邮政编码 |
宜昌市 | 西陵区 | 24 | 67 | 18 | 1 | 21081 | 420500 | 443000 |
西陵区 | 西陵街道 | 10 | – | – | – | 90 | 420502 | 443000 |
伍家岗区 | 伍家岗街道 | 4 | – | 1 | – | 69 | 420503 | 443000 |
点军区 | 点军街道 | 1 | 2 | 2 | – | 546 | 420504 | 443004 |
猇亭区 | 古老背街道 | 3 | – | – | – | 118 | 420505 | 443007 |
夷陵区 | 小溪塔街道 | 1 | 9 | 2 | – | 3424 | 420506 | 443100 |
宜都市 | 陆城街道 | 1 | 8 | – | 1 | 1357 | 420581 | 443300 |
当阳市 | 玉阳街道 | 3 | 7 | – | – | 2159 | 420582 | 444100 |
枝江市 | 马家店街道 | 1 | 8 | – | – | 1310 | 420583 | 443200 |
远安县 | 鸣凤镇 | – | 6 | 1 | – | 1752 | 420525 | 444299 |
兴山县 | 古夫镇 | – | 6 | 2 | – | 2327 | 420526 | 443799 |
秭归县 | 茅坪镇 | – | 8 | 4 | – | 2427 | 420527 | 443600 |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 龙舟坪镇 | – | 8 | 3 | – | 3430 | 420528 | 443500 |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 渔洋关镇 | – | 5 | 3 | – | 2072 | 420529 | 443400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武陵山脉和秦巴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上控巴蜀,下引荆襄”。地跨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74.08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80.6千米。东邻荆州市和荆门市,南抵湖南省石门县,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靠神农架林区和襄阳市。总面积2.1万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宜昌市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在地质构造上处于新华夏系一级构造第三隆起带南段与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在前震旦纪,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形成多种岩浆岩,从酸性到超基性,从侵入体到喷出岩都有存在,并形成一系列变质岩系。自震旦纪到三叠纪,又长期受海水入侵,形成以浅海相沉积为主的各时代地层,其发育非常完备,总厚度可达3000米以上,其中震旦—寒武纪是中国南方标准地层之一。三叠纪末,经燕山运动,境内形成内陆盆地,又发育侏罗纪、白垩纪及第三纪陆相沉积。区内各时代地层依次出露,加之构造活动强烈,决定宜昌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特征。
宜昌地形比较复杂,高低相差悬殊,海拔从2427米(兴山县仙女山)至35米(枝江市杨林湖),垂直高差达2392米,呈现出自西向东逐级下降的态势,平均坡降14.5‰,形成山地(高山、半高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三大基该地貌类型。其中,西部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69%,中部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21%,东部平原占全市总面积的10%,俗称“七山二丘一分平”。山地(海拔大于500米的高山、中山、低山)是全境地貌的主体,主要分布在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及夷陵区北部和西部,主要由石灰岩、紫色砂岩、深灰色长英质变质岩和少量的火山岩组成,是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地区。丘陵(海拔100~500米,坡度5~25度)由砂页岩、黄色黏土和石灰岩组成,属江汉盆地的“镶边构造”,分布于远安县、夷陵区、宜都市东部和当阳市北部。平原(海拔在100米以下,相对高差小于20米,坡度在5度以下)属江汉平原的西侧组成部分,分布在枝江市、当阳市东南部、宜昌城区东南部、远安县中部等沿长江、清江下游,沮漳河流域谷地两侧,是农耕作业之地。
气候
宜昌位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四季分明,水热同季,寒旱同季的气候特征。多年平均降水量1215.6毫米。平均气温16.9摄氏度,极端最高温度41.4摄氏度(7月),极端最低温度零下9.8摄氏度(元月)。年平均大于10度的活动积温5200摄氏度以上,持续天数达250天。无霜期250~300天,年平均辐射量100.7千卡每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538~1883小时,日照率40%。
水文
宜昌市河流均属长江流域的长江上游干流水系、长江中游干流水系、清江水系、洞庭湖区的四口水系及澧水水系等五大水系。以长江干流为主脉,河流多、密度大、水量丰富。据全国水利普查调查,宜昌市集水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135条,在境内的集水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1.5%,河网密度0.24千米/平方千米。河流集水面积大于1000平方千米,长度大于100千米以上河流主要有长江、清江、沮漳河、黄柏河、渔洋河等。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宜昌市水资源总量166.2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1.3%,比常年偏多20.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65.39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775.1毫米,比上年增长61.7%,比常年偏多20.4%;地下水资源量46.84亿立方米,地表与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45.95亿立方米。全市入境水量4377.1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8.6%,比常年偏少4.3%;全市出境水量4535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9.9%,比常年偏少3.5%。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026立方米,居全省第四位;亩均水资源占有量4093立方米,居全省第六位。
矿产资源
宜昌市共发现矿产地1000多处,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地230处。发现矿种88种,占中国已发现矿种的51.2%、全省的62%。已探明工业储量的矿产48种,有13种矿产列全省第一。发现矿床397处,其中大型矿床17个,中型矿床58个,小型及以下矿床322个。宜昌市磷矿列全国八大磷矿区第一位,是省内富磷矿石主要产区,累计查明磷储量42.4亿吨,保有储量39.3亿吨。全市磷矿年产量1300万吨左右。石墨矿是中南地区唯一的鳞片石墨大矿,在全国五大鳞片石墨矿中品位居第一位,储量居第三位。玻璃用砂岩矿为全国四大优质硅砂矿之一。水泥用灰岩在全省占有重要位置。以宜昌市石材为原料生产的三峡红、西陵红、三峡浪等饰面石材是全国知名的品牌。矿产资源分布面广,优势矿种产地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全市各县市均有矿产分布,但地域差异明显。主要矿产相对集中,形成12个矿产集中区。全市有矿山506家,其中煤矿140家,磷矿49家,石墨、锰、金、铜、铅锌、采石场等317家,年产固体矿石3100万吨,从业人员3万余人,实现矿业总产值43亿元,矿产采选业及深加工产值约800亿元。全市年检探矿权66个,其中磷矿33个,煤矿7个,黑金属矿产6个,有色金属矿产6个,贵金属矿11个,非金属矿3个。
生物资源
宜昌市有种子植物5582种,物种数量占全国种子植物的七分之一,其中1630种为中国特有。全市已知陆生脊椎动物610种,其中国家、省级保护动物177种。
宜昌市森林资源丰富,生物种类呈多样性。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203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0%,森林覆盖率(不含灌木林)达到55.3%,活立木蓄积量3986万立方米。全市有森林公园11个(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后河国家森林公园、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等),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3个、市级2个,面积75万亩。全市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后河国家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小区34个、市级自然保护小区3个,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3个,保护面积273万亩,占全市森林面积的16%。
人口民族
202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389.9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45万人,出生率为6.3‰;死亡人口2.65万人,死亡率为6.8‰;自然增长率为-0.5‰。
根据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为4017607人。
宜昌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城市第51位,下辖的宜都、枝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和全国文明城市。
政治
职务 | 姓名 |
中共宜昌市委书记 | 王立 |
中共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 | 马泽江 |
经济
综述
截至2020年末,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261.42亿元,比上年下降4.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59.68亿元,比上年增长2.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28.46亿元,比上年下降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73.28亿元,比上年下降2.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3:46.1:44.6调整为10.8:42.9:46.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截至2020年末,全市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3%。
截至2020年末,全市市场主体存量单位44.07万户,比上年增长10.1%,市场主体新设立单位6.32万户,比上年下降12.1%,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1.54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66万户。
第一产业
截至2020年末,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9.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8%。全年粮食产量151.08万吨,与上年持平。棉花产量0.52万吨,比上年减产36.4%。油料产量22.11万吨,比上年增产5.1%。茶叶产量9.50万吨,比上年增产1.8%。园林水果产量397.83万吨,比上年增产5.5%;其中柑橘产量386.39万吨,比上年增产5.7%。蔬菜产量502.53万吨,比上年增产3.1%。水产品产量18.11万吨,比上年增产1.9%。牲猪出栏355.95万头,比上年减产16.3%;牛出栏4.24万头,比上年减产10.3%;羊出栏113.23万头,比上年减产8.2%。
第二产业
截至2020年末,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84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6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5.0%,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化工、食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7.7%,其中化工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2%;食品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6.9%;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3.0%;新材料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9.9%。四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7.6%。
截至2020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10.3%;税金总额比上年下降2.1%;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6.3%。
截至2020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914.1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1.0%;原煤消费量1022.13万吨,比上年下降17.1%。
截至2020年末,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完成产值1148.91亿元,比上年下降11.3%;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58.47亿元,比上年下降14.0%。
第三产业
2019年,宜昌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2.9%。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758.61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1431.7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80.4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2.2%;其中,商品住宅160.1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2.8%。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含现房和期房)519.81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499.3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361.44亿元;其中,商品住宅343.51亿元。
2019年,宜昌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分行业看,限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264.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比上年增长32.6%,通讯器材类增长62.9%,家具类增长19.5%,饮料类增长23.3%,烟酒类增长21.1%,粮油、食品类增长32.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3.3%,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9.3%,中西药品类增长12.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7.5%,化妆品类增长74.6%,日用品类增长17.9%。全年实现商品网上零售额29.33亿元,比上年增长43.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2019年,宜昌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20.60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进口额25.60亿元,比上年下降6.5%;出口额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7%。从出口产品看,农产品、电子及电器产品、机械设备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农产品出口3.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4%;电子及电器产品出口2.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2%;机械设备出口1.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家,合同外资金额266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2.3%。全市实际外商直接投资3019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0%。全市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完成营业额30.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0.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对外劳务合作完成36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3.0%。
2019年,宜昌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16.73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全年公路、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532.9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5%;旅客周转量52.41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7.4%。公路营运里程达33211公里,比上年增长4.8%;境内高速公路营运里程683公里,与上年持平。
2019年,宜昌市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6.23亿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邮政业务收入5.09亿元,比上年增长9.6%,电信业务收入31.14亿元,比上年下降1.6%。2019年末,全市共有固定电话用户35.7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36.61万户,比上年减少38.74万户;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357.10万户,比上年新增29.84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27.69万户,比上年新增12.29
2019年,宜昌市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8900.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0%。国内旅游人数8852.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1%;入境旅游人数47.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其中外国人36.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6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8.5%。实现旅游总收入98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国内旅游收入97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截至2019年底,宜昌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为7434.75亿元,增长9.4%,全市存贷款余额贷存比为90.7%,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898.77亿元,增加207.3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257.47亿元,增加254.5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535.98亿元,增加413.14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896.39亿元,增加128.77亿元。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23.20亿元,增长11.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1.79亿元,增长7.6%;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20.32亿元,增长29.4%;寿险保费收入71.09亿元,增长9.6%。全年支付各类赔付36.26亿元,下降4.3%;其中财产险赔付17.43亿元,增长13.7%;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5.09亿元,增长7.4%;寿险赔付13.74亿元,比上年下降22.9%。
交通运输
市内交通
宜昌市交通,原以内河航运和铁路为主,到2010年,宜昌市形成了1条黄金水道(长江)、3条铁路(焦柳、宜万、汉宜)、5条高速(沪渝、荆宜、三峡翻坝、宜巴、保宜)和1个区域性机场(三峡机场)在宜昌交汇,水公铁空立体交通网络。
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布通知,公布“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第一批创建城市名单,包括湖北宜昌市、襄阳市在内的25个省(区、市)50个城市入选。这也是继武汉市入选第一批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后,湖北省入选的国家第三批创建城市。创建工作将在2020年底前完成。
截至2019年底,宜昌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69.9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0.3%,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65.2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0.9%。
2020年,宜昌获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
类型 | 运输站(单位)名称 | 地址 |
机场 | 三峡机场 | 宜昌市猇亭区机场路 |
城市机场候车厅(直达天河、三峡机场) | 葛洲坝宾馆院内 | |
火车站 | 宜昌站 | 西陵区东山大道107号 |
宜昌东站 | 伍家岗区 | |
当阳站 | 当阳市 | |
枝江北站 | 枝江市 | |
枝城站 | 宜都市枝城镇 | |
长阳站 | 长阳县贺家坪镇三友坪村 | |
宜昌南站(货运) | 点军区桥边镇黄家棚村 | |
枝江站(货运) | 枝江市安福寺镇紫荆岭社区 | |
兴山站(郑渝铁路、十宜铁路待建) | 兴山县 | |
宜昌北站(待建) | 夷陵区 | |
公交 | 宜昌交运集团 | 夷陵大道83号 |
长途客运 | 宜昌市长途汽车客运站(已停运) | 西陵区东山大道126号 |
宜昌市汽车客运中心站 | 伍家岗区 | |
宜昌市宜港汽车客运站 | 伍家岗区沿江大道142号 | |
港口 | 宜昌港 |
内河航运
宜昌水运源远流长,河流众多,有着天然的航运条件,自古江河便为宜昌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三峡大坝建成后,宜昌黄金水道成为一条连接重庆、湖北的水上高速公路,昔日的川鄂咽喉,成为承东启西,国家东、西部交通的重要枢纽和通道。2003年,三峡库区蓄水成库后,川江航道进一步向支流延伸,支流航道条件改善,高速客运范围不断扩大。长江高速客轮公司推出了宜昌至重庆、成都车船联营“一票通程”业务,缩短旅客在途时间,开办高速客船货运业务,将宜万线调整为每日3个航班。
宜昌的港口航道范围涉及一干(长江)、二支(清江、香溪河)、四库(三峡水库、葛洲坝水库、隔河岩水库和高坝洲水库),宜昌市境内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香溪河、黄柏河、清江等共规划港口岸线72段,总长104.8千米,其中已利用港口岸线32.96千米,规划利用54.78千米,规划预留17.04千米。到2008年,宜昌港共有生产性泊位354个,非生产性泊位18个。清江和香溪河航道通过大规模的整治,以长江干线为主线,以清江、香溪河为两翼的宜昌水运网络初步形成。长江上游航道拓展,加上分道航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化的通航管理方法及设施设备的采用,通航能力大大提高,水上高速公路初步形成。长江及清江库区内因水位抬升,众多支流河汊部分航段恢复通航,新增多条优良等级的支流水运航道。清江航道在隔河岩、高坝洲水利枢纽建成后,通过恢复性疏通和整治,可通航300吨级船队。
公交网络
截至2019年9月,宜昌公交营运车辆846标台,BRT走廊1条,公交营运线路94条,公交线路总长度1033公里,年客运量1.5亿人次,年营运里程4300万公里。
铁路
“十二五”以来,宜昌铁路建设提速,宜万铁路和汉宜铁路建成通车,汉宜铁路从“十三五”规划提前到“十二五”实施。宜昌是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铁路枢纽之一。境内拥有焦柳铁路、宜万铁路、汉宜铁路、鸦宜铁路,形成南北畅连、东西贯通的铁路枢纽格局。汉宜客运专线、紫云铁路、翻坝铁路,使宜昌成为纵横铁路大动脉上的交通节点。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19年,宜昌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44.65亿元,增长12.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4.5%,提高2.9个百分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21家,较上年增加81家。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96家,增加26家;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75家,增加12家。重点科技成果登记92项。全市专利受理量为9864件;专利授权量为7093件,其中发明专利694件。
2020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49.61亿元,比上年下降4.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5.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40家,比上年增加119家。
2020年,全市重要科技成果登记98项,比上年增加6项;工程技术中心212家,比上年增加16家;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86家,比上年增加11家。全市专利受理量为9600件;专利授权量为8245件,其中发明专利775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19年底,宜昌市共有幼儿园452所,在园儿童8.7万人;普通小学257所,在校学生17.28万人,毕业生2.72万人,专任教师1.02万人;普通中学170所,在校学生12.34万人,毕业生4.27万人,专任教师1.1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5所,在校学生2.56万人,毕业生0.87万人,专任教师1727人;普通高校5所,在校学生6万人,毕业生1.62万人,专任教师3156人。
2019年10月,宜昌被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验收通过。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2021年9月24日,教育部办公厅决定在湖北省宜昌市设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三峡大学 |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 |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 宜昌市广播电视大学 |
文化事业
截至2019年底,宜昌市拥有公共图书馆15个,总藏书量363.42万册。文化事业机构177个,艺术事业机构19个,艺术表演团体11个,艺术馆、文化馆121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7个,博物馆纪念馆18个。年末公共广播节目12套,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8%;公共电视节目16套,有线电视用户58.05万户,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8%。
医疗卫生
截至2019年底,宜昌市共有卫生机构2664个(含村卫生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9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0个。全市卫生机构人员39069人,比上年增加9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507人,比上年增加199人;注册护师、护士15100人,比上年增加285人。卫生机构床位数29122张,比上年减少109张。
2020年11月,入选国家医疗保障局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城市名单。
2019年,宜昌市共有体育场馆24个,专职体育人员82人。全市参加省以上运动会人数达615人,获得93枚金牌、70枚银牌和85枚铜牌。
社会保障
截至2019年底,宜昌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129.53万人,增加5.31万人,其中职工89.56万人,离退休人员39.97万人;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49.90万人,增加4.0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381.22万人,减少5.8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58.65万人,增加3.1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63.91万人,增加0.9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50.92万人,增加2.85万人。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9%、98%、98%。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2.03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8.75万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39万人。全年资助13.50万人参保参合,直接医疗救助22.45万人次。年末共有社区服务机构2555个,养老服务机构160个,养老服务床位33131张。
水利建设
2019年,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给予4000万元奖励。
城市建设
2020年4月27日,国务院同意在宜昌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历史文化
宜昌曾经是楚文化和巴文化发展的地望。这里孕育出屈原、民族和亲使者王昭君以及学者杨守敬等诸多先贤名流,历代文人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陆游等,也多会于此。他们游览西陵山水所留下诗文,为宜昌增添了文化财富。
宜昌还以“三国故地”而著称,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三十六个故事发生在这里。这里还是埋葬关公正身的“五阳”之地,建有关帝陵。同时也是关公文化的考察研究之地。
被誉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王昭君都出生在古宜昌境内,境内还有屈原祠、昭君村、读书洞、娘娘井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
风景名胜
宜昌市境内有三游洞、白马洞、桃花村、黄陵庙、金狮洞、白果树瀑布、晓峰悬棺、猇亭古战场、高岚风光、葛洲坝工程、三国古战场、玉泉寺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
级别 | 名称 | 数量 |
国家级AAAAA级景区 | 三峡大坝旅游区、三峡人家风景区、清江画廊度假风景区 | 3处 |
国家级AAAA级景区 | 百里荒高山草原旅游区、清江天龙湾旅游度假区、西陵峡口风景区、九畹溪风景区、后河天门峡景区、三峡大瀑布旅游区、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三游洞景区、石牌要塞旅游区、昭君村古汉文化旅游区、清江方山风景区、高岚朝天吼漂流景区、三峡竹海生态风景区、车溪土家民俗风景区、三峡九凤谷景区、鸣凤山景区、三峡湿地·杨守敬书院、武陵峡口生态旅游区、玉泉山风景名胜区、金狮洞景区 | 20处 |
国家AAA级景区 | 蓝之美童梦小镇、长生洞景区、向王寨生态观光园、三峡奇潭景区、大宋山森林公园、鸣翠谷风景区、情人泉风景区、嫘祖纪念馆、金狮洞风景区、链子崖风景区、古潮音洞度假山寨、奥陶纪石林、中武当·天柱山、当阳关陵、回龙湾风景区、西塞国旅游度假区、麻池古寨旅游区、青龙峡漂流景区、关雎河畔旅游区、步步升布鞋文化村、西河大峡谷景区、月亮花谷景区、三峡富裕山景区 | 24处 |
国家AA级景区 | 潘家湾土家民俗文化博物馆、枝江市博物馆 | 2处主要景点 |
名优特产
凉虾
凉虾以大米、玉米等为原料,以红糖水为调料,清凉解渴,夏季勾兑冰红糖水后饮用,风味更佳,是深受宜昌居民喜爱的饮品。由路边小贩经营,多为家庭自制。
萝卜饺子
萝卜饺子虽然也叫饺子,但其制作原料以及制作方法却与北方水饺大相径庭。北方水饺主要原料为面粉、瘦肉和蔬菜,而萝卜饺子主要原料为大米、黄豆和萝卜。北方水饺多为下水煮熟,而萝卜饺子则非下油锅炸不可,否则就不能成形。所以吃起来的时候,水饺要输萝卜饺子一段香脆。
凉拌鱼腥草
鱼腥草,又名节节根、节儿根,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茎叶有鱼腥味而得名,全草可入中药。宜昌市境内均有生长,多为野生,还有人工载植。一年四季都有上市(春季最多),以茎肥嫩者为佳。配姜、蒜泥、酱油、醋、葱段、味精、麻油等即成,此菜脆嫩、清香、爽口,有清热、解毒、消炎之功效。
香辣虾
香辣虾是一道汁浓、麻辣味浓,肉质紧韧爽脆的名菜。
合渣
合渣又名懒豆花,是土家族的传统小吃。合渣的制作比较简单,只是在开头“推”的阶段稍辛苦些,因此人们称制作合渣为推合渣,其制作程序是:将黄豆洗净用水泡胀后,连豆带水在石磨上一转一转地磨成浆,架火煮开,然后放入切好的新鲜萝卜菜叶,再煮开,就制成了一锅乳白带绿的合渣。
远安西河鱼
西河鱼出自宜昌远安县的西河中,此河河水清澈,天然鱼类资源丰富,有很多少见的鱼类珍品。西河鱼味道醇美,西河鱼多肉少刺,甚至被外地人称为“无刺”,价格在该地鱼类中也是最昂贵的,高出其他河流中鱼价格2到3倍。
百里洲砂梨
砂梨是宜昌市下属百里洲镇特产,“大如拳、甘如蜜、脆如菱”。
柑桔
2018年12月,宜昌蜜桔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第二批)。
宜昌出产柑桔,历史悠久,屈原的《桔颂》,证明至少两千多年前,宜昌就已栽培柑桔。其中,秭归县的脐橙和桃叶橙、夷陵区蜜橘、宜都市甜柚、当阳市金水柑、兴山县锦橙、窑湾乡蜜橘、清江椪柑等一批特色产品荣获国家和省优质果品称号。精品名牌有秭归长红脐橙、秭归桃叶橙、秭归橘橙、秭归纽荷尔脐橙、秭归夏橙、秭归锦橙、秭归罗伯逊脐橙、秭归血橙、秭归朋娜脐橙、宜都甜柚、宜都光明柑、宜昌柑、宜昌蜜柑、窑湾蜜桔、南丰蜜桔、华农少核该地枣。
三峡苕酥
三峡苕酥是以三峡地区土家民间传统食品“苕丝糖”为基础,精选三峡地区沙土鲜红苕(又名番薯、甘薯或地瓜)、优质鲜糯米、鸡蛋为主要原料,采用土家民间传统工艺精制而成。
土家腊肉
先将花椒、八角香、山胡椒等佐料合盐炒香磨研成粉,待猪羊修净破腹后即砍下头、腿、前胛,腌好入缸,所余按五、六斤一块砍成条形,逐块腌好,依层而放,每层再撒上盐和佐料,如此腌制十日左右即取出上炕。
著名人物
屈原 | 嫘祖 | 王昭君 | 杨守敬 | 吕紫剑 | 王强 |
陈瑞 | 邰丽华 | 向松祚 | 邹沂含 | 黄平 | 金波 |
赵芸蕾 | 李呈媛 | 朱光亚 | 史可 | 赵晃 | 祝家家 |
熊传刚 | 胡春华 | 蔡文静 | 简自豪 | 孙华 | 猫腻 |
石悦 |
城市荣誉
全国文明城市 |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 国家园林城市 | 国家卫生城市 |
国家森林城市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全国见义勇为城市奖 | 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 |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 中国最佳投资城市 | 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 |
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 |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 201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强 |
国家节水型城市 | 全国平安农机市 |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 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区) |
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 2019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第62 | 中国地级市百强第15名 | 2019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
2019中国城市品牌评价百强榜(地级市)第15 | 2019年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50强第21位 |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排名第71 | 2018年度湖北省健康城市建设排名第一位 |
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 第二批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 | 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 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
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 | 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 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城 |
2020年“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先进市 | 2020年-2021年度获得中国十大秀美之城 | 中国地级市百强品牌城市 |
该文章由作者:【火星男】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