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magnifier],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视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移近物体可增大视角,但受到眼睛调焦能力的限制。使用放大镜,令其紧靠眼睛,并把物放在它的焦点以内,成一正立虚像。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视角。
历史
基本上,没有一个明确的资料显示放大镜是何时发明的,但可以肯定是不晚于十三世纪末发明的。早于千多年前,人们已把透明水晶或宝石磨成“透镜”,这些透镜可放大影像。
有传闻这项杰作是某些人于13世纪末发明的。1260年,马可波罗曾描述过中国老人家们看字时,戴着眼镜加大字体,大椭圆形,把水晶石、石英、黄玉、紫晶磨制成镜片,并镶在龟壳内作镜框,眼镜脚一用铜制卡在鬓角上,二把细绳栓在耳朵上,三将镜脚固定在帽子上。这种放大镜造价不斐,身份地位的象征,曾有记载一乡绅用一匹马换一副眼镜。
基本构造
透镜
一整块的透明或半透明物体。
镜面为半弧形。
摸上去非常平滑,不会凹凸不平。
通常周围有物料围绕着。
镜柄
连着透镜。
样子并有没模限,最普遍的是柱状。
制作材料
透镜
最主要的还是玻璃,十分合乎经济原则,既便宜又美观,商人们的良好选择。较贵重的可以是些稀有矿石,例如:红宝石、玛瑙、水晶等。
镜柄
只要是固态物品,几乎都可以作为镜柄的原料,例如:玻璃、塑胶、金属(金、银、铜、铁、锡等)、木、贝壳、硬纸、石头
成像原理
表面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透镜可以使物体放大成像。放大镜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
放大倍数
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的一种使用,它是使物距小于焦距,就得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当物距变时,像距也跟着变,规律是:1/物距+1/像距=1/焦距。
对于放大镜使用又规定:使像成在明视距离处(25厘米)时的放大率为本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所以能推导出以下公式:放大倍数=1+25/f。其中f是焦距,单位是厘米。
与焦距的关系
用以上公式可以算出:
1)30倍的放大镜,焦距f=0.86厘米;
2)焦距2cm的放大镜,倍数是13.5倍。
用途
放大镜是用来对细小物体的放大以观察、识别、鉴定等最普通而方便、有效的仪器,有台式、夹台式、便携式、带光源等多种选择,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于农牧、轻工、机械、电子、冶金、医疗、化工等行业、卫生、教育、国防等部门及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
适用者:集邮者;医务室;美容院;读者;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
第一种:将需要进行观察的物体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再将放大镜靠近物体一侧,然后沿着肉眼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移动放大镜,直至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
第二种:将放大镜放置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再将需要观察的物体放置在放大镜下(靠近放大镜),然后沿着肉眼与放大镜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移动物体,直至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
该文章由作者:【好听的用户名】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