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艺术学院(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

云南艺术学院(Yunnan Arts University),简称“云艺”,坐落于春城—云南省昆明市,中国六大艺术学院之一,是西南地区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云南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

学院办学最早可追溯于1938年的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主体始建于1959年的云南艺术学院,1963年,撤消云南艺术学院及将该学院转入昆明师范学院艺术系。1980年,云南艺术学院正式脱离了昆明师范学院,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办学机构。

根据2021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2个校区:呈贡校区、麻园校区,校园占地800亩,有11个教学单位,共有本科专业39个,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8个艺术硕士专业领域学位授予权,以及工业设计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教职工797人,专任教师595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0926人,硕士研究生960人。 

自2022年3月14日0时起,将云南艺术学院呈贡校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云南艺术学院(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

历史沿革

西南联大师范学院时期

1938年8月,西南联大遵照教育部命令,增设成立西南联大师范学院。

1946年5月,“西南联大师范学院”正式更名为“国立昆明师范学院”。

1950年,国立昆明师范学院开设了音乐选修课,传承联大时期精神,组织歌咏队。次年,国立昆师设立艺术部。

1952年,由于师资力量欠缺,后改艺术部为艺术科。

1957年,艺术科被迫停止招生。

云南艺术学院创立

1958年,由中共云南省省委批准建立云南艺术学院。

1959年8月,云艺正式成立,次年(1960年)成立云南艺术学院附中。

在1959年至1961年期间,云南艺术学院先后开设音乐、美术、戏剧和舞蹈四个学科。除舞蹈系外,其他三门学科均同期开展了招生工作。

昆明师范学院艺术系时期

1962年8月,撤消云南艺术学院及将该学院转入昆明师范学院艺术系的工作。

1963年春,昆明师范学院就自身原有艺术系及归并后的云南艺术学院原艺术系的工作做出调整。将原音乐、美术两系,改为音乐、美术两个专业,实行轮换招生制。

文革时期(1966年),部分学生返回昆明师院本部,个别师生留守麻园,目的在于保护院内财产。

1968年至1971年期间,院内67、68届学生被迫下放到各部门接受再教育,教师队伍则被列为审查对象,接受“斗、批、审”教育。导致教学工作陷入停滞阶段。

1971年4月,开始了接受工农兵学员的工作。

云南艺术学院

1980年8月1日,云南艺术学院正式脱离了昆明师范学院,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办学机构。同年9月5日学院宣布恢复开学,并开始部署进行教学工作。

1996年,云南艺术学院获批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

2002年1月24日,由云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2003年,云南艺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4年,云南艺术学院获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评估“良好”等级。

2008年,经云南省政府批准,云南艺术学院成为云南省民族艺术国际人才培养基地。

2009年,经云南省政府批准,云南艺术学院成为云南省招收周边国家留学生政府奖学金院校。

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云南艺术学院成为云南省招收港澳台学生院校。

2019年,云南艺术学院获批艺术学理论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20年10月,云南艺术学院加入“中国舞台美术教育联盟”。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根据2021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797人,专任教师595人,外聘教师479人,全校整体生师比为15.29。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89人,占专任教师的14.96%;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有217人,占专任教师的36.47%;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有397人,占专任教师的66.72%。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名;教育部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6名;云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7名;教师享受国贴专家4人、省突、省贴专家20人;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7人;二级教授7人,入选中宣部青年英才1人,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入选文化名家4人、入选青年拔尖人才2人。云南省级教学名师:宋杰、申波、森文、潘红、朱红 、吴卫民、陈勇、何永坤

云南省级教学团队:音乐学教学团队、艺术设计教学团队、绘画教学团队、舞蹈表演教学团队等/n

学院

专业

音乐学院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音乐学(专业类、师范类)

设计学院

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动画、设计学、建筑学、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工艺美术 

美术学院

绘画

舞蹈学院

舞蹈学、舞蹈表演、舞蹈理论

戏剧学院

戏剧影视文学、导演、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戏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时装设计与广告模特表演

艺术文化学院、社科部

公共事业管理、(艺术管理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电影电视学院

编导、摄影

院系设置

根据2021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11个教学单位,1个附属艺术学校,本科专业39个。

专业设置

学院

专业

音乐学院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音乐学(专业类、师范类)

设计学院

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动画、设计学、建筑学、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工艺美术

美术学院

绘画

舞蹈学院

舞蹈学、舞蹈表演、舞蹈理论

戏剧学院

戏剧影视文学、导演、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戏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时装设计与广告模特表演

艺术文化学院、社科部

公共事业管理、(艺术管理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电影电视学院

编导、摄影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根据2021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获得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近200项,其中国家级49项;有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9个本科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本科专业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引领品牌专业建设项目,1个云南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3个云南省重点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云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1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个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建设项目,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4个;有5部云南省高等院校优秀教材;有1个省级艺术师资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表演(舞蹈表演)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舞蹈表演、戏剧影视文学、绘画、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广播电视编导、美术学、雕塑、视觉传达设计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产品设计

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引领品牌专业建设项目:音乐表演

云南省特色专业:绘画、艺术设计、音乐表演、美术、音乐学(教师教育)

云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广播电视编导、音乐学、舞蹈学、戏剧学、数字媒体艺术

云南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产品设计学

云南省重点专业:绘画、戏剧影视文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云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艺术设计、绘画、舞蹈表演

云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艺术设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云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音乐教学与展演试验中心、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造型艺术与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舞蹈教学与展演实验中心

云南省级精品课程:绝版套色木刻、视听语言、戏剧概论、和声、图形创意、普通艺术学、云南少数民族代表性民间舞蹈、演唱、云南特色民间工艺、音乐美学等

精品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云南少数民族代表性民间舞蹈、舞蹈剧目排练、视听语言1、版种研修—1(绝版套色木刻)、水彩基础、云南特色民间工艺

云南省级精品课程

绝版套色木刻、视听语言、戏剧概论、和声、图形创意、普通艺术学、云南少数民族代表性民间舞蹈、演唱、云南特色民间工艺、音乐美学等

  • 教学成果

根据2021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3项。

部分教学成果获奖

项目名称

获奖类别

基于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与设计服务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改革

云南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民族地区“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云南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影视专业毕业联合创作实践与展映

云南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科建设

现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云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在26个招生专业中占比57.7%。2020年,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中,有6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10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位列云南省第三,全国艺术类院校排名第一。

学位授予

云南省级培育建设学术博士学位授权点:艺术学理论

硕士学位授予点(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民族学

硕士学位授予点(专业硕士领域学位):艺术(音乐、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舞蹈、美术、艺术设计)、工程(工业设计)

重点学科

云南省级重点学科: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云南省级特色优势学科: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

云南省级A类高原学科: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设计学

学科评估

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美术学获得B档进入前30%,戏剧与影视学获得B档进入前30%,音乐与舞蹈学获得B-档进入前40%,设计学获得C档进入前60%,艺术学理论获得C-档进入前70%。

艺术研究

研究平台

根据2021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云南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2011”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

“2011”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民族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同创新中心

云南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民族文化数字媒体与动漫创意设计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云南戏剧发展对策研究团队/n/n

科研创作

根据2021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及国家艺术基金项目35项(其中国家社科艺术学重点项目1项)、承担省级项目200余项。

艺术资源

  • 馆藏图书

截至2020年9月,云南艺术学院图书馆有纸质图书78.80万册,当年新增24400册,生均纸质图书61.77册;拥有电子期刊191.84万册,学位论文149.59万册,音视频3200.0小时。2019年图书流通量达到1.77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29.89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48.85万篇次。

  • 艺术期刊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是创办于1989年,曾用名《艺舟》,1995年更名为《云南艺术学院学报》,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艺术学院主办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

主要栏目:艺术学、民族艺术考察与研究、戏剧戏曲学、音乐学、舞蹈学、影视艺术学、艺术设计学、美术学等。该刊被以下中国国内重要检索系统及数据库收录: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类)、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文化传统

校训

“务实、求新、尚美”

释义:务实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中国文化较早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孔子不谈“怪、力、乱、神”,把目光聚焦在社会生活上。王符的《潜夫论》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王守仁的《传习录》说:“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体现中国文化注重现实、崇尚实干精神的体现。排斥虚妄,拒绝空想,鄙视华而不实,追求充实而有活力的人生。

“尚”,即尊崇、注重、追求之意。“美”即好、善,既指艺术之美,也包含心灵之美、道德之美和情操之美。“尚美”就是指对艺术之美以及心灵、道德、情操之美的崇尚与追求,也正是古人所说的“见贤思齐,见智思学,见美思从”。这既是学院确立的美育的出发点,又是学院美育的终极目标。

”求新“,就是追求创新,教师应该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积极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引进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方法,进行大胆探索,注重在教育教学及研究中传达新思想,给人以创新的启迪,不断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不断将学院的教育推向新的高度。

校徽

设计说明:云南艺术学院标志色彩为经典的红黑搭配,红与黑色彩极端对立,却又有难以言状的共性,红与黑历来在中国传统用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红色使人兴奋,象征阳光和火,黑色象征她是、刚健、沉默,二者结合既有欢乐色彩又有适度的沉稳掺杂其中,具有明显的民族色彩,是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云南的抽象象征,是云南艺术学院色彩的凝聚。

红色与黑色两个同心圆比例接近黄金比例,符合审美标准,给人留下良好的视觉印象。

标志中心图案添加白色图形,白色与红、黑两色一起搭配,个性十足,经久不衰。图形有三部分组成,分别代表学校“教学”、“研究”、“创作”的办学模式。整个图案造型像是一只昂首翘尾、姿态优美的凤凰,象征着智慧、辉煌,寓意云南艺术学院学子能开启智慧之门、成功之门。凤凰为百鸟之首,寓意云南艺术学院将在众多艺术学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红黑白三色都是极具象征性的色彩,在中国戏剧脸谱中是性格鲜明的色彩,色彩元素的运用为了突出点明学校重点学科之一——“戏剧戏曲学”;整款标志色彩浓郁、浑厚、鲜明,极像是油画用色,也代表了学校“油画学”这一重点学科;标志中凤凰造型别致、如同随着音律翩翩起舞,象征学校另一重点学科“音乐学”;而标志包含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和传统艺术,也象征着学校另一重点学科——“艺术学”。

标志整体为圆形造型,象征圆满、至善,寓意学子学业圆满和学校至善至美的良好愿景。/n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党政领导班子名录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黄雁玲

 党委书记

 2016.04–

郭浩

 党委副书记/院长

 2016.04–

李从熙

 党委副书记

 2016.11–

杨国良

 党委副书记

 2020.06–

陈艳萍

 党委委员/副院长

 2001.11–2018.12

潘红

 副院长

 2005.11–2018.01

卢宇辉

 党委委员/副院长

 2011.01–

姜玉海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2016.11–

赵波

 党委委员/副院长

 2018.11–

陈劲松

 副院长

 2018.11–

欧阳俊虎

 党委委员/副院长

 2020.02–

傅永寿

 党委委员/发展规划处处长

 2016.12–

张勇

 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2016.12–

张国岗

 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

 2016.12–2020.06

 党委委员/戏剧学院党委书记

 2020.06–

历任领导

历任党政领导班子名录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陆万美

 院长

 1960.05–1960.09

董学艺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1960.12

靳古纯

 党委副书记

 1961–1962.11

张振军

 筹备领导小组组长

 1977.12

郭绍义

 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

 1977.12

李坚

 筹备领导小组成员

 1977.12

 副院长

 1980.01–1980.07

王家德

 筹备领导小组成员

 1977.12

王憨生

 筹备领导小组成员

 1977.12

 副院长

 1980.07–1987.04

肖肃

 筹备领导小组成员

 1978–1980.01

 副院长

 1980.01–1980.07

朱荣辉

 筹备领导小组成员

 1978–1980.01

范诗

 筹备领导小组成员

 1978–1979.01

 党委副书记

 1979.01–1983.01

 副院长

 1983.11–1986.08

郑均

 党委书记

 1980.10–1984.01

袁晓岑

 副院长

 1980.01–1987.07

黄荣婧

 副院长

 1981.04–1983.11

万仲德

 党委书记

 1983.11–1987.04

倪之栋

 党委常委

 1983.12–1987.02

 副厅级调研员

 1987.02–1991.03

叶公贤

 院长

 1985.11–1993.03

 党委常委

 1987.06–1993.03

西竞强

 党委书记

 1987.02–1993.03

卜降奇

 党委副书记

 1987.06–1990.07

王福玲

 副院长

 1987.02–1996.05

陈坚

 副院长

 1987.12–1994.05

 党委副书记

 1994.06–2000.09

 党委书记

 2000.09–2005.12

纳世华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1990.09–1993.01

 党委书记

 1993.02–2000.03

张建中

 副院长

 1993.03–1994.05

 院长

 1994.06–1999.04

 党委副书记

 1996.04–1999.04

李全泽

 副院长

 1993.03–1998.09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1998.09–2002.09

 巡视员

 2002.09–2003.05

杜世贵

 纪委书记

 1994.06–2002.09

 副院长

 1998.09–2002.09

 巡视员

 2002.09–2003.12

袁  斌

 党委书记

 2006.06–2016.04

吴卫民

 党委副书记

 2000.09–2016.03

 院长

 2000.10–2016.02

袁晓林

 党委副书记

 2000.09–2013.08

李小明

 副院长

 1996.11–2011.04

陈勇

 副院长

 1996.11–2011.01

陈艳萍

 副院长

 2001.12–2018.12

李从熙

 纪委书记

 2002.12–2011.09

 党委副书记

 2016.11–

潘红

 副院长

 2005.11–2018.01

卢宇辉

 副院长

 2011.01–

郭浩

 副院长

 2011.07–2016.04

刘泉

 纪委书记

 2011.09–2016.11

王江红

 党委副书记

 2013.08–2016.04

苏常青

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公共教学部主任

2016.12—2021.12

以上参考资料:

该文章由作者:【李长印】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