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音乐学院(普通高等学校)

天津音乐学院(TianjinConservatoryOfMusic),位于天津市,是由天津市政府举办、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为天津市高校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1950年创办于天津的中央音乐学院。1959年7月,中央音乐学院(留津部分),同时将原河北艺术师范学院音乐系并入称师范系,而新建天津音乐学院。1973年,改称天津艺术学院。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音乐、美术独立分建,恢复天津音乐学院。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硕士授予单位。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分为南、北两个校区,占地148.71亩(99138.15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价值12244万元;设有13个教学系,开设11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有在职专任教师263人,全日制在校学生共3189人。其中,本科生2722人,研究生408人,留学生7人。

天津音乐学院(普通高等学校)

办学历史

创建阶段

1958年,在中央音乐学院迁京前夕,正值天津市划归河北省,省市有关领导即与中央音乐学院商定,由该院留下部分师生员工和设备,开始组建河北音乐学院。5月组成筹备组,负责接收和筹建工作。6月,中央音乐学院代河北音乐学院招收26名新生。10月正式宣告河北音乐学院成立。大学部设作曲系、声乐系、器乐系及业余部。

1959年7月,河北音乐学院大学部迁往河东区大王庄十一经路原中央音乐学院院址,同时参考世界各国音乐学院多以所在城市名称命名的习惯,更名为天津音乐学院。8月,原河北艺术师范学院音乐系并入称音乐师范系。 

1960年5月,将河北省文化学院歌舞班并入,建立附属歌舞学校。

1961年6月,河北省文化局根据八字方针,制定了天津音乐学院的调整方案。一批家在农村的干部和学生回到农业第一线,部分学生提前分配工作,附属歌舞学校停办。

1962年8月,师范系又调回河北艺术师范学院,成立天津音乐学院附属乐团(对外称天津乐团)。调整后的音乐学院设置作曲、声乐、民族声乐、民族器乐、键盘管弦五个系。整后本科学生122人,附中学生200人。

1965年底和1966年初,学校本科分两批到昌黎县五里营下乡办学。

1966年6月,下乡教学的全体师生员工,撤回天津,此后停止招生。

1970年,学院被强行解散,在原院址上建立了天津“五·七”艺术学校,设立音乐、美术、戏曲、舞蹈四个连队。按解放军体制实行校长政委制。

1972年7月,天津市文化局恢复天津戏曲学校,“五·七”艺校中的戏曲连转入天律戏曲学校;舞蹈连转入天津歌舞团多美术连迁到原河北艺术师范学院一河北区天纬路2号(现天津美术学院校址)上课。

恢复发展

1973年,天津“五·七”艺术学校改称天津艺术学院,包括音乐、美术两部分,并恢复附属中等艺术学校。

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硕士授予单位。

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恢复天津音乐学院,分出美术部分另立天津美术学院。同年,被批准为有权投予硕士和学士学位的院校之一。

2010年9月,学校成功申报艺术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2年3月,学校获得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资格。

2015年4月,学校获批天津市高校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单位。 

2018年11月,教育部发函同意设立天津音乐学院茱莉亚研究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设有13个教学系、基础课部、思政教学中心和继续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开设11个本科专业。

招生专业(方向)一览表

院系

专业(方向)

音乐学系

音乐学(音乐学理论)

音乐教育系

音乐学(音乐教育)

艺术管理系

音乐学(音乐商务与音乐传媒)、音乐学(音乐批评)

作曲系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作曲)、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指挥)、艺术与科技(电子音乐)、艺术与科技(音乐录音)

钢琴系

艺术与科技(钢琴调律与修复)

声乐系

音乐表演(美声)

民族声乐系

音乐表演(民族声乐)

民乐系

音乐表演(笛子)、音乐表演(笙)、音乐表演(唢呐)、音乐表演(二胡)、音乐表演(板胡)、音乐表演(民乐大提琴)、音乐表演(民乐低音提琴)、音乐表演(琵琶)、音乐表演(三弦)、音乐表演(扬琴)、音乐表演(古筝)、音乐表演(古琴)、音乐表演(阮)、音乐表演(柳琴)、音乐表演(民族打击乐)、音乐表演(管子)

管弦系

音乐表演(小提琴)、音乐表演(中提琴)、音乐表演(管弦大提琴)、音乐表演(管弦低音提琴)、音乐表演(竖琴)、音乐表演(长笛)、音乐表演(单簧管)、音乐表演(双簧管)、音乐表演(大管)、音乐表演(小号)、音乐表演(长号)、音乐表演(圆号)、音乐表演(大号)、音乐表演(西洋打击乐)、音乐表演(管弦萨克斯管)

钢琴系

音乐表演(钢琴)

手风琴键盘系

音乐表演(手风琴)、音乐表演(双排键电子琴)

现代音乐系

音乐表演(流行演唱)、音乐表演(爵士鼓)、音乐表演(古典吉他)、音乐表演(电吉他)、音乐表演(电贝司)、音乐表演(现代键盘)、音乐表演(电子手风琴)、音乐表演(现代萨克斯管)、音乐表演(爵士小号)、音乐表演(爵士长号)

戏剧影视系

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舞蹈系

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在职专任教师263人,返聘、外聘教师112人。在职和返聘教师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7人,天津市特聘教授2人,天津市级教学名师10人;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人,“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9人,“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2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才2人、第二层次人才16人;其他人才称号52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陈云仙、管文宁、陆金山等

天津市特聘教授:方建军、马梅

天津市级教学名师:张蓓荔、宋国生、赵振岭、陈锐、王建欣、周小静、刘文林、方建军、王建欣、杨海燕等

天津市“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李乐

天津市“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于萍丽、荀亮等

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才:方建军、王红艺

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才:于萍丽等

天津市级教学团队:艺术管理教学团队(2020年)、钢琴教学团队(2020年)、自弹自唱教学团队(2019年)、声乐教学与歌剧实践团队(2017年)、管弦教学团队(2015年)、手风琴教学团队(2013年)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天津市品牌专业5个,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3个,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天津市级精品课程6门,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音乐学、音乐表演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天津市品牌专业: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文化产业管理、舞蹈编导

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舞蹈表演、表演、艺术与科技

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舞蹈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精品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中国音乐史、声乐演唱(美声)

天津市级精品课程

西方音乐通史、西方音乐名作、中国音乐史、手风琴演奏、二胡演奏、小提琴演奏

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

中国传统音乐

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表演、手风琴合奏、弦乐室内乐

教学成果

2019-2020学年,学校各专业学生参加国际国内专业比赛共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157项,参与创作、表演的代表性作品15人次;入选天津市本科优秀毕业论文1篇,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篇。

2019-2020学年,学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1132人。其中,包括参加国家艺术基金项目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2项、市级立项4项,第五届互联网+大赛参赛项目29项。

2019-2020学年,学校教师编撰完成《音乐考古学通论》《津沽乐缘寻踪-天津近现代音乐史料研究》《广东音乐高胡曲选-余其伟演奏谱》《欧洲二重唱艺术歌曲选》《天津地区民间舞蹈探究》教材5部,7个项目获批2020年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其中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6项。 2021年,学校2个项目获批2021年天津市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项目名称

获奖类别

手风琴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声乐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原创歌剧<岳飞>

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创新型音乐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第七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基于项目实践的艺术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第七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音乐专业公共基础课“视唱练耳”分级制本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第七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音乐艺术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第六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音乐学写作课程分段式教学改革

第六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天津市级重点学科2个。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MFA)

天津市级重点学科: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

学术研究

研究平台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天津市级创新团队1个,省部共建实验室1个,天津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校级研究所1个,设有天津音乐学院茱莉亚研究院。  

省部共建实验室:田野考察试听数据实验室

天津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艺术创作与表演研究中心  

天津市级创新团队:音乐创作与研究创新团队(明言)

校级研究所:天津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  

科研创作

2019-2020学年,学校教师发表论文46篇,出版专著、译著15部,承担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十三五”重大项目,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歌剧重大问题研究》的子课题《中国歌剧批评研究》,完成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1项。  

艺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8月,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馆藏的乐谱、图书、视听资料及期刊等各种实体文献总量为341794册(盘),包含纸质图书278654册,其中,中文及英、俄、德、日、法等外文乐谱共68099册,中外文专业理论及普通图书210555册,唱片50532张,录音带12608盘,中外文期刊247种;有天津高校共享中外文数据库24个、使用数据库26个、引进数据库9个、自建数据库22个。  

艺术期刊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设有名家讲坛、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史学、传统音乐、音乐批评、音乐美学、音乐教育、音乐表演、舞蹈理论、戏剧理论、学术资讯等主要栏目,被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含扩展版)收录。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英国约克大学、美国摩海德大学、美国摩海德州立大学、奥地利安东布鲁克纳艺术大学、佩鲁贾音乐学院签署校际交流协议;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音乐舞蹈学院合作开展师生教学互访,与斯坦福大学合作开展美国现代舞体验课示范教学,与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密苏里大学及英国约克大学等院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实现学分互认;与柏林艺术大学共同合作参演第18届“欧洲青年古典音乐节”。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

校徽

学院校标为双圆环,圆环之间正上方嵌有学院中文名称“天津音乐学院”和英文名称“TianjinConservatoryofMusic”,圆环中心印有十一经路57号校区第一教学楼的艺术图案。

学院校徽为题有学院中文名称的长方形证章。  

校旗

学院校旗为红色长方形旗帜,居中印有郭沫若题写的学院中文名称。校色为“海洋蓝”,其色值分别是C=100、M=40、Y=0、K=0。  

精神文化

校训

追求完美、创造卓越

释义:追求艺术和人格的完美,创造卓越的艺术成就。  

校庆日

学院校庆日为10月4日。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索玉华

党委委员、副院长

王宏伟 

党委副书记

董洪霞

副院长

靳学东、唐悦奇、曹晓青

历任领导

时间

职务

姓名

1958年

党委书记

孙振

院长

缪天瑞

1962年

党委书记

吴兴

院长

缪天瑞

1973年

党委书记兼院长

李麦

1975年

党委书记兼院长

张森林

1978年

党委书记

孟挺

学院领导小组组长

高镜明

1980年

党委书记

黎砂

院长

缪天瑞

1981年

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张森林

1983年

党委书记

朱化民

代理院长

杨金豪

1990年

党委书记

张承德

院长

石惟正

1996年

党委书记

杜金岭

党委副书记兼院长

姚盛昌

1998年

党委书记

杜金岭

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姚盛昌

2000年

党委书记

陆丽琴

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姚盛昌

知名校友

施光南、阿拉腾奥勒、田青、梁大南、李恒、王振先、曹晓青、林金元、钟鸣达、曲比阿乌、腾格尔、黄北星等

该文章由作者:【挥泪斩马谡】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