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拼音:róng)是汉语常用字,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由用于进攻的“戈”和用于防御的“甲”构成,本义是兵器的总称,引申指兵器的使用者——兵士、军人,又引申指与军事有关的事情。戎在上古时期又指称中国西部的少数民族。
字形信息
会意字。“戎”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图1、2),甲骨文由“戈”和一个十字符号构成,“戈”本义是古兵器;十字符号是“甲”字,意为铠甲,用于防御。也有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他们提出“戎”下的“十”字是“毌(guàn)”字的简化写法,模拟的是盾牌。其实,无论是“甲”还是“毌”,都是用于防御的。“戎”字中既有用于进攻的兵器,也有用于防御的兵器,这个字的本义就是兵器的总称。图3、4的金文,“十”字符号中间变为一圆点,更像“盾”形了。图13是小篆的形体,发生了讹变,将“盾牌”形变为小篆“甲”字。隶书、楷书又将“甲”字改为“十”字,延续至今。
详细解释
读音 | 词性 | 释义 |
róng | 名词 | 古代兵器的总称。 |
〈文言〉兵车。 | ||
〈文言〉军队,军事。 | ||
〈文言〉寇敌。 | ||
(Róng)古代中国称西部民族。 | ||
(Róng)古国名。春秋时属曹地。在今山东省菏泽西南。 | ||
(Róng)姓氏用字。 | ||
动词 | 〈文言〉战争;征伐。 | |
〈文言〉拔除。 | ||
〈文言〉相助。 | ||
形容词 | 〈文言〉大。 | |
代词 | 〈文言〉你,你们。 | |
参考资料 |
方言集汇
1、粤语:jung4
2、客家话:[梅县腔] jung1 [东莞腔] jung2 [客语拼音字汇] yung2 [海陆丰腔] rung1 [客英字典] jung1 [台湾四县腔] jung1 [宝安腔] jung2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二下】【戈部】如融切(róng)
兵也。从戈从甲。
说文解字注
【卷十二下】【戈部】
兵也。
注:兵者,械也。《月令》:乃敎(教)于田猎,以习五戎。注:五戎谓五兵。弓矢、殳、矛、戈、戟也。按周礼司兵掌五兵。郑司农云:戈、殳、戟、酋矛、夷矛。后郑云:此车之五兵也。步卒之五兵,则无夷矛而有弓矢。兵之引申为车卒,步卒,故戎之引申亦为卒旅。兵可相助,故引申之义,小雅丞也无戎传曰戎,相也。又引申为戎狄之戎,又《民劳》传:戎,大也。《方言》:戎,大也。宋鲁陈卫之间语。又郑诗笺云:戎犹女也,犹之云者,以戎汝双声而通之也。戎有读若汝者,《常武》之诗是也。又有读若輮者,《常棣》之诗是也。
从戈甲。
注:【金部】曰:铠者,甲也。甲亦兵之类,故从戈甲会意。如融切。九部。
?,古文甲字。
注:【日部】早篆下及此,小徐皆有此五字,大徐皆删之,由古文甲,小篆甲所异甚微故也。汉隷(隶)书早字平头,如小篆本平头。古文乃出头作?,转写既久,惑不能别。于日部及此删去五字,于甲篆则用出头者为小篆,别取汗简所载异体为古文。皆非也。今一一正之。
广韵
如融切,平东日 ‖戎声终部
戎,戎狄。亦助也。《说文》作?,兵也。又姓,汉宣帝戎婕妤,生中山哀王竟。如融切。九。
如融切,平东日
戎,戎狄。亦助也。《说文》作?,兵也。又姓,汉宣帝戎婕妤,生中山哀王竟。
?,上同。
校释:《说文·戈部》:“?,兵也。从戈从甲。”
康熙字典
【卯集中】【戈字部】戎 ·康熙笔画:6 ·部外笔画:2
《唐韵》如融切。《集韵》《韵会》而融切。《正韵》:而中切,竝音绒。《说文》:兵也。《礼·月令》:以习五戎。注:五戎,弓殳矛戈戟也。《周礼·秋官·掌交》:九戎之威。注:九戎,九伐之戎也。
又兵车名。大曰元戎,小曰小戎。《诗·秦风》:小戎俴收。
又《小雅》:元戎十乗(乘)。
又《礼·王制》:西方曰戎。
又大也。《诗·周颂》:念兹戎功。笺:戎功,大功也。《书·盘庚》:乃不畏戎毒于远迩。注:戎毒,大毒也。《扬子·方言》:宋鲁陈卫谓大曰戎。
又汝也。《诗·大雅》:戎有良翰。又:戎虽小子。注:汝也。
又相也。《诗·小雅》:烝也无戎。传:戎,相也。
又拔也。扬子《方言》:江淮南楚之闲谓拔曰戎。
又姓。春秋戎律,汉戎赐,明戎廉。
又《集韵》:如蒸切,音仍。与扔通。《前汉·古今人表》:有扔君。或作?。亦省作戎。
又《韵补》:叶而主切,音汝。《诗·大雅》:南仲太祖,太师皇父,整我六师,以脩我戎。本作?。俗作⿰牛戎。
字形书法
【笔顺】
①一(横)②一(横)③丿(撇)④㇂(斜钩)⑤ノ(撇)⑥丶(点)
【写法】
“戈”从上、右包围“?”。
首笔横在横中线上方偏左。
“?”居左下格偏右上;横起笔偏左,右端抵田字格中心下侧;撇从横中线上侧起笔。
㇂(斜钩)起笔于竖中线上端左侧,向右下格斜行钩出;第五笔撇从右下格横中线上侧起笔,撇向“?”下侧。
韵书集成
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广韵 | 戎 | 通 | 平声 | 上平一东 | 日 | 合口呼 | 三等 | 次浊 | 如融切 | ȵjuŋ | |
集韵 | 戎 | 通 | 平声 | 上平一东 | 日 | 合口呼 | 三等 | 次浊 | 而融切 | nʑiuŋ | |
仍 | 曾 | 平声 | 下平十六蒸 | 日 | 开口呼 | 三等 | 次浊 | 如蒸切 | nʑieŋ | ||
中原音韵 | 戎 | 阳平 | 东锺 | 日 | 撮口呼 | 次浊 | ɽiuŋ | ||||
中州音韵 | 平声 | 东锺 | 而中切 | ||||||||
洪武正韵 | 戎 | 平声 | 一东 | 日 | 日 | 次浊 | 而中切 | ȵyuŋ | |||
分韵撮要 | 庸 | 阳平 | 第六东董冻笃 | 以 |
该文章由作者:【廖梦雪】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