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教学方法)

正抛锚式教学有时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听这种经验的间接介绍和讲解。在实际情境中一旦确立一个问题,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行进程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抛锚式教学与情境地学习、情境认知以及认知的弹性理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只是该理论主要强调以技术学为基础的学习。约翰·布朗斯福特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对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作出了贡献。

模式简介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深受目前西方盛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以技术学为基础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范型。抛锚式教学与情境地学习、情境认知以及认知的弹性理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只是该理论主要强调以技术学为基础的学习。抛锚式教学模式是由温特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以下简称CTGV)在约翰·布朗斯福特(John Bransford)的领导下开发的。

教学目的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总之,抛描式教学是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设计原则

抛锚式教学有以下两条重要的设计原则:

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围绕某一“锚”来设计,所谓“锚”应该是某种类型的个杂研究或问题情境地。

课程的设计应允许学习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

抛锚式教学的设计原则依据的是杰布森有关“供给者”的解释。杰布森指出,环境的不同特征支持着各种特殊有机体的活动,同样,不同类型的教材也支持着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作为教学支撑物的“锚”的设计在于促进建构主义学习观所强调的学习活动类型。这种活动类型不同于由其它类型教材所促进的活动类型。

例如:在语言和阅读的传统教学中,学生通常从一个故事跳到另一个故事,却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对某一领域做进一步深入的探索。在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文字题通常提出目标和仅仅为解题所必需的数字,因此,除简单的计算外,学生无须作出任何努力。相比之下,《杰斯帕历险经历》则在解决问题时为学生提供了创建问题结构、探索问题解答的机会,并无形中导致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小组互动以支持生成性学习。

教学方法

搭建脚手架

抛描式教学并不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向他们提供援助和搭建脚手架。例如:当学生在解决某一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做加法、减速法或进行分与时的换算,此时,教师就会及时地参与教学:他首先鼓励学生运用他们的直觉接近问题,然后向他们提供获得进步所必需的援助。

这经常包括在课本和其它的信息源中发现相关的材料,或鼓励学生相互学习,以达到尽快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解决了一个杰斯帕的挑战、发现对新技能的需要并懂得何时应这样做以后,教师和学生常常共同提出超出杰斯帕背景的工作范围。如,当学生比较清晰地意识到需要更好地理解小数及其与摩擦力的关系后,他或她就可以提出把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新的学习目标。

许多从事杰斯帕系列教学的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处理成功应付各种挑战所必需的复杂概念,常常为学生搭建脚手架。例如,一些教师帮助学生制作和利用图表,以便使学生确定,如何将以“里/分钟”定义的速度转换为“里/小时”定义的速度。有的教师创造了易于操纵的测量工具,用以测量时间和距离。

镶嵌式教学

在两个新的杰斯帕的几何历险中,研究人员采用了“镶嵌式教学”的形式为学生搭建脚手架。通常,镶嵌式教学时段是历险故事的自然组成部分,它产生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随着,历险故事情节的展开,学生为解决问题必须获得一些辅助信息,如何使用指南针和指南手册,如何看地形图等。不熟悉这些信息就无法进一步探索,这时,教师就可以从学习的需要出发组织有关信息的“镶嵌式教学”,以排除学习中的障碍。研究人员主要是把镶嵌式片断作为与镶嵌式数据相类似的材料加以运用的。他们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需要理解镶嵌式教学时段所提供的概念和程序时,能善于回到相关的教学时段。

主动学习

有关研究发现,使学生理解问题解决和交际体验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们积极地参与由影像支持的各种活动。在抛锚式教学的夏洛克项目中,这些活动包括:1.注意影像中建议的有关进一步探索问题的提示部分;2.确认与这些问题相关的信息来源(通常主要是通过图书馆和数据库的搜寻);3.阅读相关信息并将其带回小组;4.与班级中其他成员交流小组工作的成果。在杰斯帕系列中包括的活动有:1.考虑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2.确定完成每项方案所必需的子目标;3.识别相关资料并将其与非相关的资料区分开来;4.核算相宜的答案,以便对多种解决方案进行评估;5.与同组或同班成员交流自己的推理。

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解答

在这种抛锚式或情境地性教学中,任何一个问题都存在着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多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往往产生于学生有趣而深入的讨论。在杰斯帕系列中,解决方案的多样性随问题难度的增加而增加。虽然每项一个杰斯帕的历险都包含一个基于影片的解决方案,以便炽影片提供一个结尾。

但是,研究人员向教师提供的教材则强调,每一个历险问题都存在着多种解决方案,而且影像中的解答并非是最好的。同样,在摄制的影片中,当赏提供解决方案时,总是特别强调,根据每个人独创的假设,可能存在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案并鼓励学生将他们自己的方案与影片中提供的方案进行比较,评价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在条件许可时,研究人员还可以将学生自已的解决方案制成录像带,将它们作为一种资源保存下来,供其他班级教学之用。

由学生担任教学的指导者

教师为增强家长和社区成员对抛锚式教学的理解,曾邀请他们来校上课,亲自解决一个历险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上,通常由学生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在家长们离解题思路太远时,学生会及时地给予他们帮助。CTGV的研究人员曾在包括企业领导、总裁、主管和其他教师在内的各种小组中使用这种方法。成果都十分显着。教学的真实性、问题的复杂性、解决问题所富有的挑战性以及作为指导者的学生所拥有的丰富知识,这一切都给成年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学生也在角色的置换中获得新的体验:成功有助于增强自信,激发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与成年人的交片以及被成年人的认同则有助于学生的社会成熟。

发展有关体验的表征

抛锚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发展对自己体验的表征,以便为正迁移创造条件。例如,在夏洛克项目中,学生不仅仅关注在“年轻的夏洛克”影像中所呈现的具体故事,而且还讨论撰写连贯而富有感染力的故事的一般原则。在杰斯帕系列中学生学习多种解决途径表征,总结数据并讨论各种题目的一般牲(如,旅行的策划、商务活动的策划、测量等)。

由于每一个题目都有两种历险,学生对它们的异与同的讨论有助于他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一般特征,而不是具体细节。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引起材料,它们能鼓励学生从新的观点出发重访最初的历险经历并参与对“如果…则怎样”(“what if”)的问题的思考,即思考历险中一些参数的变化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学生自己生成项目

抛锚式教学以专门设计的“锚”作为支撑物以启动教学,但这并非是教学的绺。抛锚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生成学生项目。例如:从事夏洛克面目的学生已经出版了定期刊物和深受学生喜爱的多媒体软件。同样,进行杰斯帕教学的学校也已经完成与学生在课堂上解决的历险问题有关的面目。其中有几个班级利用从先前学习中获得的旅行笄技能制定了一个教育旅行的计划,随后,又利用学到的商务笄的思想,制定了他们自己为旅行募集资金的商务计划。所以,研究人员主张先围绕作为支撑物的“锚”组织教学,然后过渡到围绕学生自己生成的真实项目组织教学。

智能模拟

CTGV认为智能模拟能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撑。目前,他们正在与具有计算机模拟专业知识的同事们合作,开展与杰斯帕系列每个故事配套的智能模拟实验。其中之一是让学生改变杰斯帕船的直径,以使其在航行比赛中战胜另一只船。在运行模拟软件前,学生必须预先说明他们将做的改变并说明原因。

显然,这种软件鼓励的首先是尝试一错误学习。第二个模拟软件的设计是帮助学生对杰斯帕历险中的种种营救方案作出量的预测。学生可以借助模拟程序尝试各种选择,比如选择多种交通方式(车行、步行、飞行等)。每种选择都能获得量与质的反馈信息,学生可据此信息充分考虑,然后再作尝试。这种技能模拟有以下好处: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机,积极进行“what if”问题的思考;2)有助于学生用系统方式组织自己的活动。

合作学习

抛锚式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有助于创设能导致合作学习的环境。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师对此都十分关注,这是因为:1)支撑物中描述的问题十分复杂,凭单个学生的力量是非曲直可能完全解决的,为此,合作学习必不可少;2)支撑物的视觉本质又使学生易于参与小组学习,即使们阅读欠佳也无妨。事实表明,抛锚式课程对于学业不够理想的学生无疑是一个福音,因为,该课程有助于此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作出自己的贡献,从而赢得同伴的尊重。

不过,实验研究也发现,有时,小组学习工不能象预期的那样总是发挥有效的作用。在有些场合,小组工作的机会确能导致较好的个人迁移,但有时效果则不佳。这一事实迫使研究人员进一步去认识抛锚式背景中小且形式的问题解决并力求从个人和小组两个方面对此类教学进行评价。CTGV现已开始与其他一引起研究者合作研究小组场景中由学生自发形成的讨论。该研究提示了小组互动对问题表征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有助于研究人员通过提供教学和帮助学生选择特定角色来促进合作学习。同时,CTGV还打算通过录象提供有效与无效小组互动模式的对照,以帮助学生改进他们合作学习的技能。

该文章由作者:【胡作非】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