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汉语汉字)

向(拼音:xià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汉字简化之前,简体“向”和繁体“向”是两个不同的字。简体“向”本义是回响,后被假借为朝北的窗户,本义由“响”来表示。繁体“向”由乡分化出来,由此引申出朝着、对着、方向等义。

向(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简体“向”为会意字。从宀,从口。像一个人张嘴在室内说话产生回响。按照隶变的一般规律,“向”字应写作“A”。但是为了字形的美观,汉代隶书没有把“宀”两端的笔画变短。到了楷书中,又把隶书“向”字上边的竖起的点变形为“撇”,以适应楷书的特点。本义是回响。但在古书中“向”被假借表示朝北的窗户。“向”既有此假借义,它的本义就用“响”字表示。《诗·豳风·七月》:“塞向墐户。”

繁体“向”为形声字。其隶书、楷书字形皆从向、乡声。从向,指朝向、趋向而言;从乡,声兼义,甲骨文作“B”,像两人相向对食,引申为朝着、对着、方向等义。乡为向字的初文,乡字引申为面向、朝向、趋向之后,才分化出从向、乡声的繁体“向”字。

详细释义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名词

朝北的窗。

Northfacingwindow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泛指窗户。

Window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紫草》:“入五月,内着屋中,闭户塞向,密泥,勿使风入漏气。”

方向,方位。

Direction

《孙子·九地》:“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

方向

古国名,姜姓,在今山东莒县西南,春秋初为莒所并。

《左传·隐公二年》:“莒子娶于向,向姜不安莒而归。夏,莒人入向,以姜氏还。”

(Xiàng)姓。

动词

面对,朝着。

Face

《庄子·秋水》:“(河伯)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面向

去,前往。

Goto

《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师之攸向,无不靡披。”

所向披靡

面临,将近。

Nearly

《后汉书·段颎传》:“余寇残烬,将向殄灭。”

仰慕,归向。

Admire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今西伯昌,人臣也,修义而人向之。”

向仰

指迎合。

Cater

汉袁康《越绝书·请籴内传》:“吴王曰:嚭止,子无乃向寡人之欲乎,此非忠臣之道。”

爱,偏爱,偏袒。

Takesideswith

唐刘禹锡《秋中暑退赠乐天》诗:「人情皆向菊,风意欲摧兰。」

向着

形容词

指旧。

Old

《文明小史》第三二回:“那些半向不新的学生,如果请他来是来的,要他出修缮费是不来的,这事恐怕要散场哩!”

副词

从前,原先。

Previously

《谷梁传·成公二年》:“今之屈,向之骄也。”

刚才。

Justnow

《庄子·庚桑楚》:“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吾因以得汝矣,今汝又言而信之。”

向来,一向。

Always

《三国演义》第十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向来

大约,大约有。

About

唐杜甫《蚕谷行》:“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连词

假设,如果。

If

《史记·伍子胥列传》:“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

介词

表示动作的方向。

To

《后汉书·段颎传》:“余虏走向落川,复相屯结。”

走向,趋向

表示动作的起点,犹从,由。

From

《西游记》第七一回:“日期满足才开鼎,我向当中跳出来。”

表示动作的地点,犹在。

In

唐崔曙《登水门楼见亡友题黄河诗因以感兴》:“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向壁虚造

表示动作的对象,对,与。

To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后有人向庾道此。”

向他开枪

介词,以。与“前”、“后”等组合,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

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向前

介词,表示动作的时间,犹至。

To

唐陈玄佑《离魂记》:“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胡颜独存也?”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北出牖也。从宀从口。《诗》曰:“塞向墐户。”许谅切〖注〗徐锴曰:“牖所以通人气,故从口。”

说文解字注

北出牖也。

豳风。塞向墐戸。毛曰:向北出牖也。按士虞礼。祝启牖乡。注云:乡、牖一名。明堂位达乡注云:乡、牖属。是浑言不别。毛公以在冬曰可塞。故定为北出者。引伸为向背字。经传皆假乡为之。

从宀,从囗。

囗旧作口。按㐭下曰。从囗。中有戸牖。是皆从囗象形也。今正。许谅切。十部。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许亮切,音蠁。《说文》:北出牖也,从宀从口。注:牖所以通人气,故从口。《玉篇》:窻也。《诗·豳风》:塞向墐戸。传:北出牖也。疏:士虞礼注云:向、牖一名也。北为寒之备,不塞南窻,故云北出牖也。《广韵》:向与向通用。《集韵》:亦作?。《正韵》:亦作鄕。《礼·明堂位》:刮楹达鄕。◎按明堂位注鄕,谓夹戸窻也。每室八窻,为四达,则凡牖皆名鄕,不独北出牖矣。

又《广韵》对也。《战国策》:西向事秦。《庄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叹。

又或作向。《易·说卦》:向明而治。亦作鄕。《礼·明堂位》:南鄕而立。

又《集韵》:趣也。

又《韵会》:救也。

又昔也。《庄子·寓言篇》:若向也俯,而今也仰。亦通作鄕。《论语》:鄕也,吾见於夫子而问知。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式亮切,音饷。《广韵》:姓也。《左传·成五年》:诸侯谋复会,宋公使向为人辞以子灵之难。《释文》:向,舒亮反。

又《玉篇》:地名。《诗·小雅》: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注:向在东都畿内,今孟州河阳县。《左传·隐十一年》:王与郑人向。注:轵县西有地,名向上。《襄十一年》:诸侯会于北林师于向。注:在?川长社县东北。《後汉·郡国志》:?川郡有向鄕。

又《集韵》:国名。《春秋·隐二年》:莒人入向。注:向,小国也。谯国龙亢县东南有向城。《史记》褚少孙补《三皇纪》:怡向申莒,皆姜姓之後,汉为县。《前汉·地理志》:沛郡向县。注:向,故国,姜姓,炎帝後。

又《集韵》《正韵》?许两切,音向。《集韵》:人字。《左传·襄十一年》:晋侯使叔肸告于诸侯。注:叔肸,叔向也。《释文》:向,许丈反。《前汉·?法志》作叔向,颜师古音许两反。

又《正韵》:古文向字。注详十六画。

书法字形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字头

小韵

反切

声母

韵母

韵目

韵部

声调

四呼

韵摄

上古音系

广韵

式亮

阳开

三等

去声

开口

许亮

阳开

三等

去声

开口

中原音韵

江阳齐

江阳

去声

齐齿呼

洪武正韵

许两

十七养

上声

式亮

十七漾

去声

许亮

十七漾

去声

分韵撮要

第九张掌帐着

阴去

该文章由作者:【甘茶度】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