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区是赤峰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位于华北和东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距北京、天津、沈阳和渤海湾口岸城市均在500公里左右,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东北、华北和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区总面积506平方公里。辖2镇、11个街道,27个行政村、55个社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红山区常住人口为469079人。
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6亿元,同比增长6%,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00%。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4.1亿元,非税收入完成4.5亿元,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5.6%。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6亿元,上级补助收入28.2亿元,债务转贷收入5.1亿元,上年结余0.2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6亿元,调入资金2.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5亿元,上解上级支出24.3亿元,债务还本支出2.8亿元;收支相抵后,年终结余2.86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万元。
建制沿革
汉代为匈奴左地,唐代属饶乐都督府,金代属中京,元、明代为蒙古属地。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建城,清政府在此设乌兰哈达理事通判厅。后设通判厅(隶属承德府)。
1778年改为赤峰县。
1903年改为赤峰直隶州。
1940年改为翁牛特右旗,1945年分设赤峰市、赤峰县。以后市、县时分时合。
1955年热河省撤销,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62年复分设赤峰市、赤峰县。
1969年至1979年划归辽宁省辖。
1983年10月10日,撤销昭乌达盟公署,设立地级赤峰市,原县级赤峰市改建置红山区。
1996年,红山区辖7街道2镇1乡:站前街道、西屯街道、三中街街道、永巨街道、东城街道、铁南街道、南新街街道、桥北镇、红庙子镇、城郊乡。区政府驻城区中心。2000年末,全区辖9个街道、2个镇、1个乡。
2002年,全区辖9个街道、2个镇、1个乡,18个行政村、98个居委会。
2005年,赤峰市松山区文钟镇划归赤峰市红山区管辖。
2006年,红山区将4个乡镇调整为2个镇:撤销城郊乡,并入文钟镇;撤销桥北镇,并入红庙子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红山区辖文钟镇、红庙子镇和西屯、三中、永巨、站前、铁南、长青、东城、哈达、南新9个街道。
2009年末,辖11个街道、2个镇,27个行政村、67个社区。
行政区划
红山区辖11个街道、2个镇:西屯街道、三中街街道、永巨街道、东城街道、南新街街道、站前街道、铁南街道、长青街道、哈达街道、西城街道、桥北街道、红庙子镇、文钟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红山区位于赤峰市南部。区境以赤峰市区为中心,分别向东、西北、西南三侧凸出,呈似横卧“Y”形版图。四周与松山区、元宝山区、喀喇沁旗毗邻。全区总面积506平方公里。
气候
气候红山区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严寒少雪,多西北风,夏季雨量集中,多西南风,年均气温6.7℃,最冷1月平均气温-11.7℃,最热7月平均气温23.3℃,年平均降水量370毫米,雨季集中在7、8月份,全年降水68%,无霜期135~145天,年日照在3000小时左右,夏秋昼夜温差大。9月22日左右出现初霜,伴有大风天气。
地形地貌
红山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北部为大兴安岭西南段山地,燕山山系的七老图山屏于西部,努鲁尔虎山呈于东南侧,构成了三面环山的半环形,地势西高东低,海拔一般在500~1500米之间,海拔最高为2067米。地貌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平原、熔岩台地、低山丘陵、沙丘平原。其中山地面积占17.74%;高平原占5.72%;低山丘陵占19.44%;沙地占21%。
交通运输
红山区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比邻东北、华北两大经济区。交通便利,是四条主要高速公路中心,距北京、天津、沈阳均为400多公里,机场就与市区相连,铁路横穿于市区内,可直达大连、北京、呼和浩特等城市。周边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油、金、银、铜、铁、硒、叶腊石、萤石等矿产资源。全区电力、水资源充足,临近元宝山发电厂和平庄煤业集团,锡泊河从区内流过。
矿产资源
红山区主要有煤、石油、金、银、铜、铁、硒、叶腊石、萤石等矿产资源。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红山区常住人口为469079人。
经济
综述
2013年红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36.99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125.87亿元,增长8.2%。
2013年红山区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6:52.6:44.8调整为2.7:50.7:46.6,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10.3%,分别高于一、三产业5.9和2.1个百分点,居三次产业之首。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59.2%和39.8%,第二产业较上年下降了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了3.7个百分点;从拉动经济增长情况看,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5.5和3.7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高于第一产业5.4和1.8个百分点。
2020年,红山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8.2亿元,增长1.9%;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1.1亿元,增长1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6亿元,增长6%;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959元和23148元,分别增长2%和8.6%。
第一产业
2013年红山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3062公顷,比上年下降4.7%。其中,粮食作物11388公顷,下降1.1%;经济作物1674公顷,下降23.3%。红山区粮食产量5.35万吨,下降17.7%。其中谷物5.31万吨,下降17.9%;豆类318吨,增长17.3%。经济作物产量有升有降,其中,油料产量549吨,增长1.1%;蔬菜12.35万吨,下降22.4%;瓜类1304吨,增长123.7%。
2013年红山区花卉、特色水果种植园区11处,总面积1037亩;新建设施农业园区2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落实完成17万亩;完成建设小型联户沼气7处;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85万元;机播、机耕作业分别达到了14万亩、17.5万亩;完成机械深施化肥5万亩;完成机械精少量播种8万亩;完成免耕播种5万亩;完成玉米膜下滴灌播种1.5万亩。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7%,比上年增加3.3个百分点。红山区农机总动力9.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
2013年红山区有龙头企业73家,自治区级17家,市级10家。其中加工型龙头企业48家,流通型企业25家,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辐射带动周边旗县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
2013年牲畜存栏5.58万头只,比上年下降2.3%。其中大牲畜1.68万头只,下降4.8%;小牲畜2.57万头只,下降0.03%。生猪1.34万口,下降3.4%。2013年肉类总产量4849吨,下降4.4%。牛奶5439吨,下降15.7%;禽蛋3500吨,下降3.2%。
第二产业
2013年红山区全部工业增加值122.26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67家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4%;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8.83亿元,增长7.2%。按企业规模分,大中型工业增长7.8%;按企业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长1.1%,其他类型企业增长9.6%;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长4.2%,重工业增长8.2%。从主要增长因素看,重点行业成为带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冶金行业实现产值322.91亿元,增长6.7%。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3.46亿元,增长5.3%;实现利税48.74亿元,增长22.7%;实现利润43.22亿元,增长30.5%;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9.6%,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8家,亏损企业亏损额1.14亿元,比上年下降43.3%。
2013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4.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占GDP总量的5.5%。红山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2家,实现利润1.96亿元,下降17.7%;实现税金1.4亿元,增长21.9%。
第三产业
2013年红山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业92.35亿元,增长13.3%;住宿餐饮业12.72亿元,增长14.5%。2013年商品销售(营业)额30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187.47亿元,增长16.1%;零售业销售额100.53亿元,增长15.3%;住宿业营业额4.75亿元,增长13.2%;餐饮业营业额13.44亿元,增长18.5%。年末我区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4家,实现成交额38.4亿元,比上年下降4.5%。
2013年末红山区公路里程达429.84公里,比上年增长4.3%。其中国道10.9公里,省道16.75公里,县道28.9公里,乡道125.22公里,村道248.08公里。2013年公路货运量完成668万吨,增长2.4%;货运周转量89530万吨公里,增长2%。公路客运量136.36万人次,增长1.7%;客运周转量8120万人公里,增长1.7%。
2013年红山区共有星级宾馆7家,有旅游团队接待能力的餐厅和特色餐饮企业186家。2013年共接待旅游人数1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旅游收入实现17.8亿元,增长7%。
社会
科技事业
2013年共安排1700多万元作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重点支持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和农畜产品产业加工园区建设。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科技项目6项,总计获得上级科技项目资金290万元;有3项科技成果通过市级鉴定;2013年申请专利95项,授权55项,其中外观设计9个,实用新型46个。2013年红山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考核,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
教育事业
2013年红山区共有各类学校134所。其中,小学38所,初中11所,普通高中5所,职业高中7所,学前教育72所,特殊教育1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共64138人,其中小学25154人,初中12510人,普通高中7731人,职业高中6100人,学前教育在校(园)生数12493人,特殊教育150人。各类学校共有有专任教师4724人,高考录取人数3936人。红山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100%,初中升高中入学率95.5%。
文化事业
2013年末红山区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2个,乡镇文化站4个,草原书屋28个,美术馆1个。
医疗事业
2013年末红山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30个,其中医院26个,卫生院3个,妇幼保健机构2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个。年末红山区医疗卫生单位实有病床7262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002人,其中医生2890人。卫生防疫、地方病、流行病、床染病防治等工作不断加强。
体育事业
2013年红山在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了12项群众体育赛事,参与人数达万人以上。红山共举办各项体育赛事27项,参赛人数2000人次。其中区体委系统举办21次,参赛人数1500人次。2013年参加市级比赛3次,荣获2个第一名,1个第二名;参加自治区级以上比赛6次,荣获18个第一名,13个第二名,14个第三名成绩。红山区老年体协组织已发展到78个,有2.65万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0%。
婚俗改革
2021年9月,红山区被民政部确认为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实验时间为期三年,自2021年9月起至2024年9月止。
旅游景点
鲁班庙
赤峰鲁班庙建于2006年左右,位于赤峰红山区一道街老爷庙院子,是在清朝所建的旧鲁班庙原址建设的。
清真北大寺
清真北大寺建于1739年,历经200余年不衰,保留了原有的古朴风格,这里是穆斯林聚礼朝拜之处。寺院的建筑由正殿、配殿、望月亭、沐浴室等组成。正殿又分为宝刹、大殿、瑶殿3部分。其中宝刹是教徒礼拜时整衣、脱鞋处;大殿是礼拜场所;瑶殿则直通望月亭。望月亭高30米,顶部为铜质,俗称金宝顶。每年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夜节,寺院里都彩灯高悬,钟声不绝,人流如潮,热闹非凡。
天主教堂
位于红山区二道街东段路北,1939年开工,堂宽12米,38.5米、计11间,能容纳800人,该堂为署式建筑,中有14根圆柱,棚起圆旋,门窗亦同,外有钟楼两座。曾为天主教奉天总教区赤峰教区主教教座所在。
红山
红山,蒙语称:乌兰哈达,意为红色的山峰。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郊的英金河畔。传说内蒙赤峰的红山,原名叫九女山。远古时,有九个仙女犯了天规,西王母大怒,这几个仙女惊慌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胭脂撒在了山上,因而出现了九个红色的山峰,所以,人们后来都叫它“红山”。
地方荣誉
专项工作名称或荣誉称号 | 批准机关及文号 | 命名时间 |
内蒙古自治区双拥模范城 | 2020.12. | |
自治区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内科发社字[2012]1号 | 2012.1 |
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 | 国家科技部 | 2008.1 |
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 |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 2009.5 |
国家级卫生城 | 全国爱卫会 | 2007.1 |
全国双拥模范城 | 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 2007.11 |
自治区文明城区 |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 | 2011.8 |
自治区文化先进旗县 |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 2006.11 |
自治区科普示范城区 |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 2001.9 |
2006年度自治区平安稳定创建先进旗县 | 内蒙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纪检委、内蒙古党委组织部、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厅、内蒙古自治区监察厅 | 2007.3 |
该文章由作者:【明治安田生命】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