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风(台罗:Bāng tshun-hong,台通:Bhâng cūn-hong,白话字:Bāng chhun-hong,闽拼:Bbangx cun-hongv)首度传唱于1933年的日据时期台湾,歌曲作曲者为知名作曲家邓雨贤,作词者为李临秋,而原唱者为1930年代的古伦美亚唱片当红歌星纯纯(本名:刘清香)。从1930年代初问世以来,望春风一直是台湾最受欢迎的台语流行歌曲、台湾歌谣之一。2000年,一项由台湾官方与民间媒体举办,超过220,000人参与的《歌谣百年台湾》活动中,该曲获得最受欢迎老歌的第一名。另外,该曲使用传统五声音阶结合而成的特殊独有优美旋律,亦为许多国家普遍认为是极具特色的“台湾调”。
背景
1930年代之前,台湾虽有唱片与流行歌曲的出版,但品质与普及化都不怎理想。究其因,无非是流行歌曲与民谣、南北管曲、歌仔戏调、客家山歌等台湾传统民间歌曲的难以划分,如1920年代的《雪梅思君》《五更思君》《乌猫行进曲》或《集英北管》、《共乐北管》或《李连生与白玉枝》歌仔戏调。《乌猫行进曲》是台湾第一首流行歌。
1930年代,台湾电影与广播事业快速发展。因应这两项新兴媒体的产生,不同于传统歌谣与乐曲的台湾流行歌曲或唱片业不但随之出现,亦在短时间内有长足发展。
台湾最早开始流行歌曲就是搭配中国电影的《桃花泣血记》。1932年,由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制作,阮玲玉主演的电影《桃花泣血记》来台放映。片商为了招揽台湾观众,委由詹天马、王云峰作成的同名宣传曲意外走红、担任主唱的是当时古伦美亚唱片会社当红的歌手纯纯(刘清香)。不只此,该曲在随后的单曲黑胶唱片发行上,更有一定的唱片销售成绩。于是,台湾流行歌曲或“曲盘”(即台语的唱片)借由电影的影像化而起步。
沿革
1933年,出版桃花泣血记唱片大发利市的古伦美亚唱片负责人柏野政次郎,决定继续朝台语流行歌曲发展。于是委由邓雨贤作曲、李临秋作词的望春风问世。也因为柏野相当重视该曲,不仅将此曲交由新文学运动的陈君玉负责宣传,并商请旗下歌手,也是桃花泣血记的主唱者纯纯(本名:刘清香(1914-1943))负责演唱录制该曲。
特色
以台语作词,旋律为传统五声音阶“宫”调式作曲的望春风,歌词如下:
望春風–純純
词:李临秋
曲:邓雨贤
午夜无伴守灯下
春风对面吹
十七八岁未出嫁
见着少年家
果然标致面肉白
谁家人子弟
想要问伊惊歹势
哎呀心里弹琵琶
想要郎君做枉婿
意爱在心内
等待何时君来采
青春花富开
听见外面有人来
我开门该看觅
月亮笑阮憨大呆
被风骗不知
在歌词方面,该描写少女思春的歌曲,据作词者李临秋晚年回忆与学者考据,应是源自《西厢记》中,“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而另外在歌曲方面,其歌曲七音程中忽略两音程的传统谱曲方法,不但与其他流行曲调比较起来,毫不逊色,且更加意境优美。也因此,曲调上具有台语特殊高平调,高下调,低短调,等八音的望春风台湾小调常被外国音乐家视为台湾歌曲的最佳典范。
望春风自1933年(昭和8年)出版后,就普遍为台湾民众传唱。而之后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台湾总督府为了广征军夫,该曲由越路诗郎改填为日语歌词《大地は招く(大地在召唤)》、由雾岛升主唱。于是《大地在召唤(大地は招く)》就成为宣扬所谓伟大的“大东亚共荣圈”急就章日语版的纳粹德国装甲兵进行曲。
该文章由作者:【周克】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