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速路(英文:urban expressway),即快速路。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的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车辆以较高的速度行驶的道路。
城市道路分四个等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主要的区别是速度,以及涉及的车速和断面的布置。快速路,涉及车速80公里到100公里/小时,城市主干道60到80公里/小时,逐级往下降。快速路占地的红线,一般是80米,充分布置下主路、辅路。主干道则控制在60公里/小时,次干道40公里/小时。
特征
1.车行道间设中央分隔带,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进入快速车道
2.全部控制出入且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以实现交通连续通行
3.与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相交采用立体交叉;与交通量较小的次干路相交可采用平面交叉;过路行人集中设置过街人行天桥或地道
4.设计车速为60km/h~100km/h。
5.快速路,对人口在50万以下的城市,其用地一般在7km*8km以下,市民活动基本是在骑三十分钟自行车范围内,没有必要设置快速路;对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用地的长边常在20km以上,尤其在用地向外延伸的交通发展轴上,十分需要有快速路呈“井”字形或“甘”字形切入城市,将城市各主要组团,与郊区的卫星城镇、机场、工业区、仓储库区和货物流通中心快速联系起来,缩短期间的时空。
简介
设有中间带,双向四车道以上,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车辆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
相关条目
快速路-介绍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交通是指所有用交通工具(火车、汽车、管道、轮船、飞机等)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及语言和图文传递的行业。包括运输和邮电两个方面,在国民经济中属于第三产业。运输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方式,邮电包括邮政和电信两方面内容。
交通简介
交通运输在社会生产中分为生产过程的运输和流通过程的运输。交通的生产活动是实现人和物的位移及信息传输,运输产品是以人公里和吨公里计量,邮电产品是以信息量和距离计量。交通生产设施有固定设施和流动设施之分。固定设施有线路、港、站、场、台等,流动设施指车、船、飞机等。
世界各种运输方式线路总长3000多万千米,其中铁路130多万千米,公路2000多万千米,内河航道50多万千米,管道150多万千米,航空线路530多万千米。随着现代技术与经济发展,铁路行车时速可达300~400千米,高速公路的汽车时速可达200千米,船舶出现50万吨以上的巨型油船。
运输工具向高速、大型化方向发展,运输线路逐步构成合理化的运输网、发展联运。邮电则向快速与综合业务数字化方向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各有自己的优势与特点:铁路运输能力较大,速度较快,成本较低,适于中长距离货运;公路运输投资相对为小,机动灵活,可实现门到门的运输,适于短途客货运输。
水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能耗少、成本低,以及基建设施投资少的优点,但速度慢,适于大宗散货运输;管道成本低,可连续输送,适于流体和其他散粒状某些货物运输;航空则速度快,但成本高,适于中、长距离的客运与邮件运输。在世界范围内,公路运输的客、货运量居各种运输方式之首。
历史起源
交通是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古代,人们为了生存,尽量沿河生活,水上交通就成为最早产生的运输方式。“伏羲氏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说明独木舟早已在中国出现。在陆上交通方面驯马牛以为陆运工具出现得最早,此后出现马牛拉车而促进了道路的人工修筑,直至出现丝绸之路。古代地中海的腓尼基人和濒临地中海的希腊人在造船、航海方面均较领先。
11世纪中国将指南针用于航海,促进了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都推动了水上运输的进步。公元前480年中国开凿了古老的运河邗沟,至秦朝又为粮运连通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成为水路自身联运的创举。
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产业革命,促进了机动船和机车的出现,从此开始了近代运输业。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首次将蒸汽机用于克莱蒙脱号明轮上。1825年英国发明家斯蒂芬森制造的蒸汽机车在英国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上运行成功。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汽车、飞机相继问世。1885年德国人本茨制成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第一架内燃机推动的双翼飞机。管道运输在20世纪50年代后,伴随石油和煤炭的大量输送而发展起来。
古代的信息传送主要靠人力进行,用以传达军、政命令,设有邮驿。中世纪出现过私营邮递组织。17世纪后,英、法等国出现专门的邮政,同时为官为民通信服务。1840年英国人希尔提出发行邮票,采用均一邮资制,是近代邮政的开端。中国于1896年建立了近代邮政。近代电信始于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机。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国人波波夫都发明了无线电报。这些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世纪50年代后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出现,形成大规模的现代化通信。
中国古代交通
古代驿站东周时期,大国争霸,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需要,在商、西周交通干线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地将道路扩展到更为遥远险绝的地方,因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交通的发展。东周的丝绸西传路线甚至横贯欧亚大陆。
当时马车的使用已很普遍。春秋、战国的墓葬出土众多的车马遗迹和遗物。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车马饰尤具地方特色。东周的水路交通十分发达。为争夺水路交通的控制权而引发的战争非常激烈。此外,东周的地图以及符、节等交通凭证也有出土,使我们对东周的交通状况得以全面了解。
湖北荆门包山出土。战国中期。画面用土黄、桔红、海蓝、棕四色绘于漆奁之上,有人物26个,骖车(三马驾车)、骈车(二马驾车)各两乘,大雁9只,狗2只,猪1头,树5棵,构成一幅聘礼行迎图。画面用树木分隔为5段,又以犬为间隔,按其情节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以奔驰的车马、冕冠垂缨的乘人、襦衣青帻的随从及拜接者组成,表现的是一派聘问出行途中的景象。另一部分则由气宇轩昂的褒衣博带者与待发的骈车为主体,表现的是一幅主国出使迎宾的场面。此画绘于漆奁盖部的外壁,出土后与夹纻胎分离。画中的骖车和胼车为研究战国的马车型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大事记载
公元前5000年
公元前5000年北欧人已有鹿拉雪橇
公元前35世纪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已有牛拉橇、苏美尔人创造车
公元前3000年埃及出现有桨和帆的船、埃及已有通行车辆的道路
约公元前2700年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兴建了西顿港和提尔港(在今黎巴嫩)
公元前2700年中国长江流域出现用木桨的船
约公元前26世纪相传中国人在黄帝时代创造了车
公元前2500年埃及出现匙形船,尾部两侧有橹
约公元前2180年巴比伦人修建了穿越幼发拉底河的砖衬砌人行通道。
约公元前21~中国奚仲任夏的车正。《墨子》、《荀子》、《吕氏春秋》都记述了奚仲造车
前17世纪初
公元前17~中国商代已掌握造船技术,并使用风帆
公元前16世纪埃及底比斯墓画绘有制造精巧的双轮马车
公元前16~中国已能制造有辐车轮的轻便两轮车
前11世纪
公元前11世纪汉《尚书大传》有周成王时“越裳献雉,倭人贡畅”的记载,表明当时中国同越裳、日本已有海上交通
公元前10世纪亚述修筑石砌驿道
公元前8~中国修筑烽火台用于报警和传递信息
公元前7世纪
公前7元前660年小亚细亚西北部特洛伊地方筑起最早的灯塔
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居鲁士时期开始由士兵传递政令
相传当时作者为希腊人的《西氏航海指南》是最早的航路指南
公元前486年中国开凿邗沟──大运河的最早一段。邗沟自扬州经射阳湖到淮安,沟通了长江与淮河
约公元前280年埃及亚历山大港建成灯塔,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公元前3世纪中国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有度》有关于司南的记述
公元前221年中国秦始皇颁“车同轨”令,修驰道
公元前214年中国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修成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灵渠长33公里,设有陡门
公元前3世纪中国留存在四川的“汉代盐井画像砖”上,绘制有竹筒制成的管道输送卤水的图案
罗马执政官恺撒颁布交通法令,规定白天不准马车进入城堡中心
公元前140年中国汉代已能建造大型船舶──楼船
中国汉武帝时已开始进行海上贸易,海船远航至印度洋沿岸一些国家
公元前118年中国汉代修筑贯通秦岭南北的褒斜道五百余里
公元前2世纪中国西汉时利用观测北极星辨明航海方向
公元前2~丝绸之路成为古代横贯亚洲的陆路交通干线
公元后-14世纪
公元9~22年中国有人取鸟羽制作两翼进行滑翔试验
公元66年中国建成古褒斜道上的石门隧道。这是中国最早用于交通的隧道
公元2世纪中国张衡发明指南车
中国出土的东汉陶模船中已有锚
公元220~265年中国已有独轮车
公元223~271年中国《禹贡地域图》,是现存最早交通图
公元605~617年中国在今河北省赵县建成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桥为敞肩式单孔圆弧石拱桥
公元7世纪经历代开凿,建成以洛阳为中心、南通杭州、北通北京的大运河。运河全长2700公里
公元10世纪中国运河上建有复式船闸
公元819年中国在江苏省苏州市建成宝带桥。桥为联拱石桥,全长317米
公元976~997年中国张平用“穿池引水,再系其中”的方法建造船坞
公元1056~1063年中国宋仁宗赵祯颁布邮驿专门法律《嘉祐驿令》74条
公元11世纪中国造船已采用水密隔舱结构
公元1119年中国宋朱彧《萍洲可谈》载舟师“夜则观星、昼则观日,晦阴观指南针”,表明指南针已用于航海
公元1170年中国潮州建成升关式石砌桥──广济桥
公元1192年中国在北京西南宛平县建成跨永定河的芦沟桥。桥全长212.2米
公元12世纪初北宋末年《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似航路指南的着作
公元1206年中国金章宗设快邮驿站“急递铺”,元明继之
公元1275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到中国,留居17年后返威尼斯,撰《马可·波罗行记》
公元13世纪大运河经改建,基本形成今天的路线和走向。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
公元15-17世纪
约公元1403~1424年中国设民信局,专为民间传递信件、物品和办理汇款
公元1405~1433年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到达西亚和东非
公元1477年法国路易十一世建立皇家邮政
公元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第一次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公元1492~1504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四次率领船队远航,发现他当时认为是亚洲的美洲大陆,开辟了欧洲去美洲的航线
公元1497~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伽马发现从欧洲绕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
公元1519~1521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公元1569年地理学家墨卡托发表了按等角正圆柱投影原理制作的世界图。他被尊为现代海图之父
公元1661年英国邮件开始使用日戳
公元1679年法国开始出版称为《关于时间和天体运动的知识》的天文历,其中包括供航海使用的年历
公元1681年法国建造第一座通航隧道
18世纪
公元1706年中国在四川省泸定县建成大渡河铁索桥──泸定桥
公元1730年英国人J.哈德利发明双反射八分仪。后将刻度弧加长为60°,成为六分仪
公元1732年英国在泰晤士河口设置第一艘灯船
公元1760年世界上成立最早、目前规模最大的船级社──英国劳氏船级社成立,总部设在伦敦
公元1769年法国人N.J.居纽制成一辆前轮驱动的三轮蒸汽机车
公元1779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铸铁桥塞文河桥
公元1783年法国人蒙特戈菲尔兄弟制成载人的热空气气球,并进行人类第一次气球飞行
公元1790年美国成立世界上最早的海上安全机构。1915年改为现名──美国海岸警卫队
19世纪
公元1804年英国人R.特里维西克制成矿山运煤用的蒸汽机车
公元1807年美国人R.富尔顿首次在“克莱蒙脱”号船上用蒸汽机推动两舷明轮
公元1815年苏格兰人J.L.马克当铺筑碎石路面成功
公元1817年法国创办邮政汇兑
公元1818年美国“黑球”轮船公司首先开辟了纽约-利物浦之间的定期班轮航线
公元1819年美国人M.罗杰斯建造蒸汽机帆船“萨凡纳”号横渡大西洋成功
法国巴黎街道上出现公共马车,这是建立城市公共交通的里程碑
公元1821年英国建成第一艘铁壳船“阿隆·孟比”号
公元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
公元1831年英国人皮斯库航海探险发现南极大陆
美国首先在铁路客车上采用二轴转向架
公元1832年瑞典凿通联接北海和波罗的海的约塔运河
公元1835年美国人S.F.B.莫尔斯创造了电报通信用的莫尔斯电码
公元1837年美国人S.F.B.莫尔斯在机械师A.L.维尔的帮助下发明电磁式电报机
法国铁路部门首先采用列车运行图
公元1839年第一艘装螺旋桨推进器的“阿基米德”号船建成
英国开始在伦敦附近的铁路车站和车站间用电报传送列车出发和到达的信息
公元1840年英国开始实行均一邮资制,并发行世界上第一种邮票──“黑便士”
公元1841年英国在铁路上装设世界上第一架臂板信号机公元
公元1842年中国潘世荣制成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小火轮
公元1843年英国建成穿越泰晤士河的水下人行隧道,隧道长1200英尺。1865年隧道改建为水下铁路隧道
英国首先在铁路车站采用机械集中联锁
公元1844年美国建成最早的实用的长距离明线线路──华盛顿至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全长64公里
公元1848年法国人J.L.兰波特用钢丝和水泥砂浆制成小型水泥船
公元1849年德国从柏林至法兰克福敷设第一条长距离陆上电报线路
公元1850年英国在英吉利海峡敷设了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但因为没有铠装保护而于第二天被损坏。
英国建成跨越梅奈海峡的布列坦尼亚桥。桥全长460米,为世界上第一座用熟铁板铆接的铁路箱形梁桥
公元1854年英国人G.摩逊提出按辛普森积分法则计算船舶容积的丈量方法
法国在巴黎首次修筑沥青路面
英国人汤姆生发明潜水电报,提出信号传递的衰减理论
公元1855年中国在长江口设置了最早的灯船──铜沙灯船
公元1857年美国人M.莫里绘制成最早的北大西洋海图
第一个《国际信号规则》出版
公元1858年英国开始使用铁路区间闭塞
公元1860年欧洲的航运、保险、贸易和理算界人士制定了格拉斯哥决议
公元1861年英国创办邮政储蓄·法国出版第一本邮票目录《邮票》,载有邮票约500种
公元1862年英国出版第一种集邮杂志《新知月刊》
公元1863年英国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线路长约6.4公里
公元1865年美国人S.V.西克尔在宾夕法尼亚州用熟铁管敷设一条长9756米的输油管道
英国在因佛内斯首次修筑水泥混凝土路面
国际电报联盟宣告成立
公元1866年英国敷设横渡大西洋的海底电缆成功,实现了越洋电报通信
中国创办福建马尾船政局(造船厂)
公元1868年英国在伦敦首先设置交通信号灯
公元1869年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建成通航。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长173公里
大西洋航线上出现专门运煤的散货船
美国横贯大陆铁路通车
奥地利最先发行明信片
公元1870年美国人E.詹内发明铁路车辆的自动车钩
英国伦敦出现了轨道马车
公元1871年外商在中国开办有线电报
美国人W.鲁宾逊研究成功直流电闭路式轨道电路
公元1873年英国制成船舶导航仪器磁罗经
英国人R.戴维森制成第一辆有实用价值的电动机车
英国在利物浦建成世界上第一个驼峰调车场
公元1874年德、法、英等22国签署《伯尔尼条约》,成立邮政总联盟
英国人H.J.劳森制成基本是现代形式的自行车
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的钢拱桥──圣路易斯桥
公元1875年苏格兰-美利坚科学家A.G.贝尔在T.华生的帮助下发明复式电报
奥地利人S.马尔库斯制成装有两冲程内燃机的汽车。此车现存维也纳博物馆
联合王国-加尔各答班轮公会成立公元1876年
苏格兰-美利坚科学家A.G.贝尔发明电话
德国在斯毕道夫铁路编组站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简易驼峰
德国人N.奥托制成四冲程内燃机
中国出现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铁路长约14.5公里,由外商私自修筑
公元1877年出现磁石电话交换机
美国在波士顿创建第一个电话局
公元1878年中国开始由海关兼办邮政,首次发行邮票。第一套邮票通称为大龙邮票
邮政总联盟举行第二届代表大会,修订《伯尔尼条约》,改名为万国邮政公约》
法国研制成功第一套列车自动停车装置
管理部门
2008年3月1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讨论设立交通运输部。是政府大部制改革的一个步骤。2008年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在北京建国门内大街11号挂牌。
为优化交通运输布局,发挥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加快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组建交通运输部。将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职责,建设部的指导城市客运的职责,整合划入该部。
交通运输部的主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公路、水陆、民航行业规划、政策和标准,承担涉及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工作,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等。同时,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为加强邮政与交通运输统筹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交通部职责:
一、拟定公路、水路交通行业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法规并监督执行。
二、拟定公路、水路交通行业的发展规划、中长期计划并监督实施;负责交通行业统计和信息引导。
三、对国家重点物资运输和紧急客货运输进行调控;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公路、水路交通工程建设。
四、指导交通行业体制改革;维护公路、水路交通行业的平等竞争秩序;引导交通运输行业优化结构、协调发展。
五、组织公路及其设施的建设、维护、规费稽征;负责汽车维修市场、汽车驾驶学校和驾驶员培训工作的行业管理。
六、组织水运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规费稽征;负责水上交通安全监督、船舶及海上设施检验和防止船舶污染、航海保障、救助打捞、通信导航工作;实施船舶代理、外轮理货、航道疏浚、港口及港航设施建设使用岸线布局的行业管理。
七、制定交通行业科技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组织重大科技开发,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指导交通行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以及职业技术教育。
八、负责部机关、部直属单位的人事、劳动工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按规定管理部直属单位主要领导干部;指导交通行业职工队伍建设。
九、负责政府间交通行业的涉外工作,指导利用外资工作;管理公路、水路交通与国际组织有关事宜,开展国际交通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十、管理和指导港口、航运公安工作。
十一、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相关法规
快速路上遇交通拥堵占用应急车道行驶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二条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不得有下列行为:(四)非紧急情况时在应急车道行驶或者停车;第八十五条城市快速路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参照本节的规定执行。
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指定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承担。
该文章由作者:【张思成】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