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良堡位于福建三明大田桃源东坂村,依山建造,远望形似一座“小布达拉宫”。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历时5年建成,是一座防御设施独特、居住形式别致的村中堡垒性建筑。
结构特点
安良堡南北横40米,东西纵35米,占地面积近1500平方米,沿山势所建;围墙上建有48间房间,高达14米的落差使错落有致、逐渐递增的堂屋更显气势非凡,形成了一座小型的“布达拉宫”。
主要功能
安良堡是一座防御设施独特、居住形式别致的村中堡垒性建筑,呈不规则半圆形,正门左右墙体上分别建有15栋悬山式顶结构的木质廊屋,自上而下似鱼鳞般重叠,平时用来储存粮食,战时可做“避难所”。
安良堡内的走马廊。这是土堡的典型特征之一,所有的土堡几乎都有畅通式走马廊,可以在堡墙上自由穿行。
安良堡内注水孔却暗藏玄,如果遇到土匪,堡内的人们从楼上顺着注水孔,将滚烫的热水、热油往下倒,便可烫伤土匪。注水孔的另一功能是,如果土匪用火烧大门,注水孔就起到消防栓的作用。
从安良堡的最高处的瞭望堂看出去,堡外的情形一览无遗。前低后高的结构使土堡很立体,便于观察防御。安良堡由低而高阶梯式依山势而建,整座土堡前低后高,前后落差达14米,蔚为壮观。安良堡是典型的依山而建的防御性土堡,土堡墙体周边布设射击孔,可四面御敌,不留死角。
保护价值
福建土堡区别于福建土楼、江西围屋、广东广西围拢屋、广东开平的碉楼,是土生土长、独一无二的乡土性建筑,数量少,建筑形式、立面效果比土楼生动活泼,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近年来,海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纷纷慕名至福建土堡发现地大田等地实地考察,为构筑奇特、防御性强烈的土堡而震撼。
民俗文化
安良堡建成至今的200多年,每年3月都在桃源镇东坂村开闻殿隆重举行民俗文化庙会活动,这已成为当地一大习俗。这一天,吃的是竹林宴,看的是土堡,听的是大腔戏,跳的是畲族舞。数百村民锣鼓喧天,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修缮维护
福建省大田县拥有为数众多的明清时期土堡,这些以砌石为基座、以生土夯就的乡土性建筑集合了防御、居住、储存等多种功能,建筑形式多样,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2018年9月,福建省大田县启动了土堡保护修缮工程,投入440万元对安良堡、泰安堡、广崇堂等三处土堡进行修缮维护。
旅游信息
交通:东坂村到大田县城50公里,到桃源镇6公里。公共交通只能到达桃源镇,可从桃源租车前往东坂村。
该文章由作者:【不流泪的机场】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