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是一个汉字,读音是hé、gě,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为盖合,后引申为闭合、聚合、结合、符合等义,2021“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合”字成为2021“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候选汉字。
字源演变
“合”,一说象形字、一说会意字。持象形字观点的学者认为合是由“亼”合“口”组成,就形体上来看,像一个器皿,与它上面的盖子刚好相合,另有学者认为这个器皿就是煮饭用的锅,下面的“口”为锅,上面的“亼”为锅盖,而这锅盖正好与锅相合,故认为“合”为象形字。持会意字观点的许慎认为“合”从“亼”,从“口”,会意字。“亼”有人认为就是古“集”字,有集合之意。所以,许慎将“合”解释为“合口”(把口闭起来)。
《说文·亼部》:“合,合口也。”本义为闭合、合拢,如合眼、合抱。将“口”视作一个较小的范围或区域。来自于不同地方、不同方向的事物聚集在一起为“合”,此为聚集之意。如合资、合作、合力、联合、聚合等。意料之外的聚于一点,则为巧合。“口”指出入口,是出入通过的地方,是极有限的范田。
“合”也可视为“人”“一”“口”,意为:大家同吃一碗饭,是合作;人人发出一个声音,是合心。“人”、“一”、“口”为“合”还可理解为:少开口,不言是非为“合”;少开口,不染病菌为“合”。“合”由本义引申,表示结合、联络、聚合、合并等。除此之外“合”还可以引申为符合、不违背,如合法、合格等。
金文和小篆都与甲骨文的形体相类似。楷书也是与前面的形体一脉相承,基本字形古今一贯,只有笔势方面的微小变化。但在战国时期,主要在楚系文字中有增从“甘”或“口”的写法,这种形式也见于以“合”为构件的合体字。
详细释义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hé | 动词 | 闭;合拢。与“开”相对 |
引申为开合之称 | 《庄子·达生》:“合则成体。” | |
聚合,聚集 | 《论语·宪问》:“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 |
联合;联络 | 《战国策·秦策二》:“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 | |
结合 | 《老子》第五十五章:“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 |
合并 | 《史记·张仪列传》:“秦之所以不出兵函谷十五年以攻齐、赵者,阴谋有合天下之心。” | |
符合,不违背 | 《荀子·性恶》:“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 |
适合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 |
覆盖;笼罩 | 《齐民要术·漆》:“世人见漆器暂在日中,恐其炙坏,合著阴润之地,虽欲爱慎,朽败更速矣。” | |
匹配;配偶 | 《尔雅·释诂上》:“仇、偶、妃、匹、会、合也。” | |
对,对照 | 《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馀里;世之相后也,千有馀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 | |
交锋 | 《孙子·行军》:“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比谨察之。” | |
答,回答 | 《尔雅·释诂上》:“妃、合、会,对也。” | |
应该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然则受命之符,合在于此矣。” | |
配制 | 唐·张籍《夏日门居》:“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 |
制作(棺材) | 《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差人去叫匠人合一箇龕子,将玉通和尚盛了。” | |
算;折算 | 《红楼梦》第十七回:“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 | |
重合 | 《梦溪笔谈·象数一》:“日月之行,日一合一对,而有蚀不蚀,何也?” | |
吵架 | ||
合掌 | ||
交媾。雌雄交尾,男女性交 | ||
通“洽” | 《周礼·考工记·弓人》:“春液角则合。” | |
形容词 | 全,整个 | 唐·元稹《上阳白发人》:“御马南奔胡马蹙,宫女三千合宫弃。” |
和睦;融洽 | 《诗·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 | |
给,足够 |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得合而欲多者危,养欲而意骄者困。” | |
坚密 | 《周礼·考工记·弓人》:“秋合三材则合。” | |
名词 | 盒子。后作“盒” |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迂腐部·茶具》:“范蜀公与温公游嵩山,以黑木合盛茶。” |
中医穴位名称。泛指位于肘关节或膝关节部位的穴位。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合穴” | 《素问·水热穴论》:“阳气始衰,故取于合。” | |
宫尺谱记音符号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 《辽史·乐志》:“各调之中,度曲协音,其声凡十,曰: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 | |
旧时诗文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指结语 |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 | |
姓氏用字,详参:合姓 | 《古今姓氏书辩证·合韵》:“宋向戎为左师,食采于合,谓之合左师,后世氏焉。” | |
副词 | 一起,共同 | 《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那人道:‘不拘那一位。我小弟有二三百银子,要选一部文章。烦先生替我寻一位来,我同他好合选。’” |
通“盍”。何,何不 | 《晏子春秋·外篇下十二》:“公曰:‘合色寡人也?’” | |
介词 | 同 | 唐·李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
与;向 | 《红楼梦》第六十回:“(那玫瑰露)他爱的什么儿似的,又不好合你再要。” | |
和 | 《红楼梦》第六十六回:“(尤三姐)说着,将一根玉簪,敲作两段,‘一句不真,就合这簪子一样!’” | |
量词 | 指事情、动作的次数。相当于“回”、“次” | 《史记·项羽本纪》:“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 |
古代打斗时双方一次攻防动作叫一合,也叫回合 |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不到十合,又被南宫列一刀挫折费颜项骨。” | |
gě | 名词 | 旧容量单位,为市制一升的十分之一,约一百立方厘米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五】【亼部】合
合口也。从亼从口。候閤切
说文解字注
(合)亼口也。各本亼作合。误。此以其形释其义也。三口相同是为合。十口相传是为古。引伸为几会合之偁。释诂曰。㪉郃盍翕仇偶妃匹会合也。妃合会对也。从亼口。侯閤切。七部。
康熙字典
《唐韵》閤切《集韵》《韵会》曷閤切《正韵》胡阁切,音盒。《说文》合口也。
又《玉篇》同也。《易·乾卦》保合太和。《诗·小雅》妻子好合。
又配也。《诗·大雅》天作之合。《前汉·货殖传》蘗麴盐豉千合。《注》师古曰:蘗麴以斤石称之,轻重齐则为合。盐豉以斗斛量之,多少等亦为合。合者,相配耦之言耳。
又会也。《礼·王制》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注》合,会也。
又聚也。《论语》始有曰:苟合矣。《注》合,聚也。
又答也。《左传·宣二年》旣合而来奔。《注》合,答也。
又闭也。《前汉·儿宽传》封禅告成,合祛于天地神明。《注》李奇曰:祛,开散。合,闭也。
又六合。《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梁元帝·纂要》天地四方曰六合。
又鯠洎頭樤黍名。《礼·曲礼》黍曰芗合。
又《文中子·问易篇》黄帝有合宫之听。
又合黎,地名。《书·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
又州名。《广韵》秦为巴郡,宋为宕渠郡,後魏置合州,盖涪汉二水合流之处,因以名之。
又参合,代地。《史记·韩王信传》入居参合。
又钜合在平原,合骑在高城,汉侯国。见《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
又重合县属勃海郡,合鄕县属东海郡。
又合浦,郡名。见《前汉·地理志》。
又《广韵》器名。《正韵》合子,盛物器。
又《广韵》姓也。《左传》宋大夫合左师。
又子合,西域国名。《前汉·西域传》西夜国王,号子合王。《後汉·西域传》子合国,去疏勒千里。
又通作阖。《战国策》意者,臣愚而不阖於王心耶。《注》阖合同。
又与郃通。《史记·魏世家》筑雒隂合阳。《注》郃水之北。
又《高祖功臣侯表》高祖兄仲废为合阳侯。
又《唐韵》《正韵》古沓切《集韵》《韵会》葛合切,音閤。《广韵》合,集也。
又《集韵》两龠为合。《前汉·律历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
又合龠为合,十合为升。《注》合龠一作十龠,又合者,合龠之量也。
又叶许及切,音翕。《张衡·思赋》何孤行之焭焭兮,孑不羣而介立。感鸾鷖之特栖兮,悲淑人之希合。
音韵方言
韵书集成
韵书 | 小韵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广韵 | 合 | 咸 | 入声 | 合 | 匣 | 开口呼 | 一 | 全浊 | 侯合切/音合 | ɣAp | |
閤 | 咸 | 入声 | 合 | 见 | 开口呼 | 一 | 全清 | 古沓切/音䢔 | kAp | ||
集韵 | 咸 | 入声 | 合 | 匣 | 开口呼 | 一 | 全浊 | 曷合切 | ɣɒp | ||
咸 | 入声 | 合 | 见 | 开口呼 | 一 | 全清 | 葛合切 | kɒp | |||
韵略 | 入声 | 合 | 曷合切 | ||||||||
入声 | 合 | 葛合切 | |||||||||
增韵 | 入声 | 合 | 曷合切 | ||||||||
入声 | 合 | 古沓切 | |||||||||
中原 | 合 | 入平 | 歌戈 | 晓 | 全清 | xɔ | |||||
中州 | 入作平声 | 歌戈 | 叶何 | ||||||||
入作上声 | 歌戈 | 叶哥上声 | |||||||||
洪武 | 合 | 入平 | 合 | 匣 | 胡 | 全浊 | 胡合切 | ɣap | |||
閤 | 入平 | 合 | 见 | 古 | 全清 | 古沓切 | kap |
上中古音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
上古音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ɡʰ | əp | |
王力系统 | 缉 | ɣ | əp | ||
董同龢系统 | 缉 | ɣ | ə̂p | ||
周法高系统 | 缉 | ɡ | əp | ||
李方桂系统 | 缉 | ɡ | əp | ||
两汉 | 西汉 | 缉 | |||
东汉 | 缉 | ||||
中古音 | 魏 | 缉 | əp | ||
晋 | 缉 | əp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合 | əp | ||
北魏后期北齐 | 合 | əp | |||
齐梁陈北周隋 | 合 | əp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ɣ | ɑ̆p | ||
拟音/王力系统 | ɣ | ɒp |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ɣ | Ap |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ɣ | əp |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ɣ | əp |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ɣ | əp |
该文章由作者:【余弦】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