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汉语常用字,读音是qiào、ké。即坚硬的外皮,当壳的厚度与其曲面率半径的比值小于0.5时,称为“薄壳”,反之称为“厚壳”。
字源演变
会意字。甲骨文是手持槌击“南”(一钟形陶制乐器)的形象。钟里面是空的,外层是硬的,故产生坚硬外皮的含义。壳的本义为敲击,凡可以敲击出声的东西,多内空而外有硬皮,故壳引申为坚硬的外皮。
壳有文、白两读,文读读“qiào”,白读读“ké”。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坚硬的外皮:鸡蛋壳儿。
壳(殻)qiàoㄑㄧㄠˋ
义同(一):甲壳。地壳。金蝉脱壳。
详细释义
壳
殻
ké
【名】
〖口〗∶物的坚硬外皮〖shell〗。如:壳儿;贝壳儿;脑壳;驳壳枪;壳子(外壳);壳族(贝类、介类等有壳动物);壳菜(称有壳的海贝);壳果(带硬壳的果品)
另见qiào
壳郎猪
kélángzhū
〖feederpig〗[方言]∶体形长大但还未上膘的猪。又称“架子猪”
壳
殼
qiào
【名】
〖文〗∶坚硬的外皮〖shell;hardsurface〗
蠃蚌脱壳。——〖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又如:躯壳;甲壳;地壳;金蝉脱壳;介壳;外壳;躯壳;枳壳
另见ké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壳【补遗·丑集】【士部】康熙笔画:7画部外笔画:4画。
《字汇补》壳字省文。《冯仲好集序》人之所以有生者,躯壳也。壳字中从一从几。(壳)与㱿同。
说文解字
㱿【卷三】【殳部】
从上击下也。一曰素也。从殳声。苦角切。,苦江切。
该文章由作者:【陈思卉】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