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雕书法和田玉(和田玉微雕大师有哪些)

和田玉的价值体现在哪里的?

(一)和田玉的美观性

和田玉非常美,美的程度可以用超凡脱俗来概括,这是和田玉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如果不美,历代帝王,皇公贵族,文人墨客能喜欢吗?要知道这些群体的人士,个个都不是一般凡夫俗子。如果不美,也不会受到众多和田玉爱好者们的追捧。和田玉中的羊脂玉洁白细腻,温润厚重,精光内敛的美要用心去体验。与翡翠不同,翡翠有着耀眼的光泽,美在色上,而羊脂玉美在质上。羊脂玉不张扬,不耀眼,不浓艳,不媚俗,是一种含蓄的美,一种超凡脱俗的美。这种美不仅完全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同时也完全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羊脂玉那种柔美能给人一种安宁,平和,长绵,恒久,耐人寻味的美感。羊脂玉的这种美感,你必须要静下心来,细心品味。古人把羊脂玉比为君子,说羊脂玉具有“五德”,“十一德”等等,把羊脂玉的优美的质地同君子的品德情操联系起来,这种美是其他玉种无法相比的。

什么是羊脂玉的气质,或者说羊脂玉应具备什么样的气质呢?孔子论玉讲的玉有“十一德”是最权威,也是最全面的诠释。孔子不愧是文化宗师,赏玉第一高人,他总结的“十一德”里面的“温润而泽,仁也”;就是把羊脂玉视觉和触觉美感比作一位有仁爱之心,恩泽天下的君子,比作一位友爱和善的仁人,可以想象这是多么高尚人格或气度。“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这更是直接讲玉的气质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羊脂玉的大气,羊脂玉的浑厚,象孔子这样的描绘,谁人能比?“圭璋特达,德也”;圭璋是古代两种珍贵的玉器,也是礼器,古人在行聘礼时,手执圭璋,不需通报,能独行通达,试想手执圭璋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风度?就是现在,戴一只比较好的和田玉手镯(如羊脂玉,好的碧玉,墨玉)的女士,无论在任何场合,只要是懂行的都会高看你一眼。圭璋特达还寓意有德行的君子可以自我推荐,通行天下,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备受欢迎,而无德之辈则寸步难行。直到今天,也不能不把君子人格不当回事,想想我们身边的人和事,难道还看不出君子人格的重要吗?“天下莫不贵者,道也”;“君子贵玉”,“天下贵玉”,说明玉的珍贵以及受欢迎和普及程度,孔子的这个“道”,是一个历史里程碑,从此,玉的历史走出神玉,王玉阶段,进入民玉阶段。最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既是玉道,也是君子之道。仅这几项,只有羊脂玉才能达标”。这是我在“论羊脂玉的气质”博文里,一段对“孔子论玉”中有关羊脂玉的气质的部分内容的解释。“孔子论玉”应该是古人对美玉的最权威的评论。

其实,和田玉从色泽上讲也是很美的,在现代色彩学中,白色也是永远流行的主色调,羊脂玉的白本身就不是那种苍白,干白,而是一种具有油润感的脂白,白得有底蕴,有内涵,非常耐看。包括西方人也非常喜欢白色,他们也视白色为高贵.圣洁.静雅.纯真的象征。正是这种独特的美才使得羊脂玉举世闻名。

(二)和田玉的耐久性

评价宝玉石的质量时,耐久性是非常重要的,其抗击打,耐磨擦的能力是必须考虑的基本条件。好多喜爱玉器的女士反映她戴的手镯一碰就碎,再也不敢买了,其实那主要是玉种韧性差或玉石质量差的原因。和田玉是世界上柔韧性最好的玉种,其相对硬度略低于翡翠(摩氏6-6.5比6.5-7),而绝对硬度即抗压强度和抗击打能力仅次于黑金刚石,位居天然宝石第二,是钻石的10倍,岫玉的4倍,翡翠得2倍。2008年奥运奖牌镶嵌的和田玉,具有从2米的高度落地不损毁的抗冲击能力,除工艺设计巧妙外,和田玉独特的柔韧性和抗冲击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和田玉的柔韧性决定其饰品在佩戴过程中不易损毁外,还为玉雕大师们展现技艺和才华提供了良好条件,我们看看近几年国内玉雕作品最高奖项的“天工奖”及“百花奖”,获奖作品中和田玉作品占的比重非常大。这就使和田玉除了自然美外,又增添了一种艺术美,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完整美,更加提高了和田玉的收藏价值。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天人合一的美,在所有的收藏品中,和田玉是独具特色的。

(三)和田玉中的极品羊脂玉的稀有性

和田玉价格昂贵的主要是羊脂玉,其原因就是材料稀有,物以稀为贵,市场需求量在不断增大,而资源是不会再生的,只能是越来越少,因此价格自然就会上涨。你到玉器市场上看看,卖和田玉的商家不少,但有羊脂玉的商家并不多。当然,羊脂玉这种稀有并不是绝无仅有,而是恰如其分的稀有,比钻石还要稀有,但目前价位没钻石昂贵,所以有人预测,羊脂玉的价格将来要超过钻石。

(四)和田玉具有良好的保存性

和田玉体积小,价格高,便于携带和收藏,既可随身佩戴,又可以秘密保存,更重要的是能大幅升值,符合自古以来人们收藏金银财宝的基本特征,而且不占空间,不用担心氧化霉变,虫咬鼠啃,在所有收藏品中和田玉是最容易保存的珍宝。比如,买一块羊脂玉手把件,价值几万,十几万,甚至好几十万,你可以把它放在箱子里,也可以把它摆在博古架上,最好是经常把它握在手中把玩,既可以养神健身,愉悦心境,陶冶情操,还可以保值增值,越玩越值钱,所以,有人称之为“投资性消费”,这一点也是其它收藏品无法相比的。因此收藏和田玉的人士越来越多,这也促使和田玉的价格一路攀升。

(五)和田玉的历史文化价值

和田玉是中国三千年的帝王用玉,是中国玉文化的代表,在王权社会里,玉是皇权的象征,比如我们知道的传国玉玺,只有得到传国玉玺及老皇上的诏书,才是名正言顺的当朝天子。由于这些重器都是由和田玉制作,所以说和田玉是中国玉文化的代表;在现代社会和田玉是“国玉”。好多重器如奥运会徽,会章,奥运奖牌,上海世博会的会徽,会章等等,都是由和田玉制作,所以说和田玉的历史文化价值也非常巨大,这也是其它玉种无法相比的。

和田玉的历史文化价值还在于它与儒家文化的完美结合。可以说和田玉一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人格精神,体现了物质美与精神美的高度统一,宛如一部美轮美奂的儒家典籍,和田玉镌刻了人类的道德诉求。不论是管子的“九德”论,还是孔子的“十一德论”,以及许慎概括的“五德”论,都是儒家学者借玉载德的完美体现。

儒家学者赋予了和田玉堪称完美的精神实质。事实上儒家学者也在借玉喻己,寄托自己的追求,并要求人们都做玉一样的人。玉就是君子,是君子仁人的完美化身,是立身社会的标准。在古代中国文人“比德如玉”形成社会风范,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古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比喻自己的清正廉洁。

(六)和田玉还会继续升值

和田玉和翡翠的价格差距,这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的,所谓历史的原因,就是大家知道从清晚期开始,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步沦为一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外强侵略,内部动荡不安,战乱不断,乱世当中谁还顾上玩玉?包括新中国政府成立后,毛泽东时代把玩玉视为资产阶级所为,无产阶级穷的连肚子都填不饱,你还有玩玉这个雅兴?同时,在计划经济时代,和田玉也是由国家控制开采,统购统销的物资,所以,和田玉的价格一直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没有体现其实际价值。翡翠的处境要比和田玉好的多,二战结束后,东南亚包括港澳台迅速崛起,在先富起来的东南亚,在爱玉的华人群体中,翡翠一枝独秀,其价格必然走高。和田玉中的羊脂玉价位本应和高档翡翠在同一水平,但这一点直到目前仍然没被人们所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国力强盛,民族的珍宝理应重放异彩,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羊脂玉的价格开始“回升”,这是太平盛世的写照,也是民族振兴的缩影。一个真正喜爱和田玉的人才能认识到和田玉的珍贵。一个了解中国历史的人就会觉得和田玉的价格上涨非常自然,理所应当。如果一定要找和田玉价格上涨的理由的话,最根本的应该是如今的社会富裕了,人们口袋里的钱多了。有了钱后,投资收藏和田玉,把玩佩戴和田玉,才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玉雕大师中有没有刘培阳?

貌似没有,以下是中国玉雕大师名录上的:

上海

洪新华:

入行三十几年,擅长雕琢人物作品,同时,创作的题材又十分宽泛,花卉、动物、山水、器皿等等,中国玉雕的传统题材无所不通,其作品形象传神、线条流畅,取材精纯、雕工精润。产品多次在全国获奖,被国家轻工部评为工艺美术大师。

崔磊:

上海玉雕名家,籍贯天津,1993年师从洪新华大师,2007年,成立青藤玉舍工作室,现任上海盛世玉文化协会副会长。作品《达摩》获第二届中国玉雕作品“天工奖”银奖,2006年,作品《妙笔生花》获“天工奖”银奖,作品《弥勒》获“天工奖”铜奖,作品《成功》获“天工奖”优秀作品奖。

吴德升:

上海玉雕大师吴德升是玉雕界公认的顶尖大家,一直以来以人物和立体件见长,近年来,他的作品更是注重创新与探索。一块块美玉在他的雕琢下,有了时代的脉搏。2004年,被评为全国玉石雕刻艺术大师,2006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代表作有《十八罗汉》、《济公》、《妙趣横生》等。

易少勇:

易少勇是上海近几年来涌现出的玉雕名家,他是一位以刀代笔,把书法刻在玉上的玉雕书法家,堪称中国玉雕书法第一刀!他的作品无论从玉牌的形状构思,到画面的构图,再到雕工的细腻,都可以说是玉牌雕刻的上乘之品。2004年,荣获“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称号,在历年的“天工奖”评比中,他的作品多次获奖。

翟依卫:

海派玉雕新生代中坚力量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构图新颖,精致素雅,很好地将中国古老的玉雕技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独具匠心,意境高远,颇受人们的喜爱。翟倚卫擅长玉牌的雕刻,虽形制简约却刻画凌厉,薄浮雕、浅浮雕以及阳刻、阴刻等不同组合透射立体感与空间感,刚柔相济,深浅互倚,层次丰富,展现出白玉独有的令人折服的气韵与生命力。

瞿惠中:

瞿惠中是我国著名器皿件雕刻专家,毕业于上海玉石雕刻专科学校。他为人谦虚热忱,将南方人的精细与北方人的粗旷融于一身,其所雕刻器皿件“雍容华贵中显淡雅,玲珑秀丽中藏老辣”,实属“金屋藏娇”之藏品。作品《中华九龙翡翠玉笔》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性收藏,白玉作品《玉宝壶》、《青玉祝福壶》相继在2006年、2007年获得了“天工奖”金、银奖,2008年,《虎耳双环瓶》又获得了中国玉器“百花奖”金奖。

彭正和:

海派玉雕师彭正和在玉雕业已经奋斗了36年,36年的积累,让他在玉雕创作中长袖善舞,自由驰骋。无论是花鸟还是动物,都得心应手,妙笔生花。业内人士认为,他的作品雕工细腻,清新淡雅,充满了情趣,海派风格浓郁。他所擅长的螃蟹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令人称绝。

于雪涛:

上海玉雕名家,其在创作上一直追求讨喜、自然的风格,作品并不抽象,观赏性很强。他的作品集形、神、巧于一体,融合了古典美与现代美,令人耳目一新。《寿公寿婆》摆件获2005年天工奖“银奖”,《和合二仙》、《钟馗》获2007年天工奖“优秀作品奖”,《财神》获2008年上海首届神工奖“金奖”。

颜桂明:

在上海玉雕界中,颜桂明被尊誉为“四大天王”之一。他的玉雕作品以传统人物创作为主脉,兼有花鸟、山水作品。他的人物创作风格源于传统.又有创新,而他的仿古玉雕则忠实地继承了清代玉雕山石、人物、松柏的表现手法,古韵悠长。2006年《菩提佛祖》获“天工奖”金奖,2007年《祥云如意自在观音》获得“天工奖”金奖,2008年《事事如意》获得“百花奖”金奖。

王金忠:

海派玉雕大师王金忠擅长花鸟、人物的雕刻,他的作品大多选择带皮色的和田子玉,通过对皮色的巧妙处理和运用,既体现出了材质本身的特质,也让作品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业内人士评价说,王金忠的作品素雅、灵巧,把艺术的美感和精致的雕琢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吴灶发:

上海玉雕大师吴灶发今年只有37岁,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在上海玉雕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的每件作品都犹如小品风景画,于简洁、明快中蕴含诗情画意,让观者仿佛闻到到大自然的气息,生动的花鸟经过他的再创作,流露出独具匠心的韵味,让人爱不释手。2004年,吴灶发成立了自己的个人工作室——博艺堂。

郭万龙:

郭万龙作为“上海九小龙”之一,师从国家级玉雕大师刘忠荣,在玉雕工艺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且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特有的悟性,开创出了自己的工艺特色,现在已经成为海派玉雕的栋梁。郭万龙擅长花鸟、动物题材的雕刻,他的作品简单、洗练,充满了生活的情趣。2000年,他成立了郭万龙工作室。

曹国斌:

在十几年的玉雕创作中,海派玉雕大师曹国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个人的风格,他的作品线条流畅,构思巧妙,将写实与写意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现代的表现手法,给观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曹国斌对自身的定位和方向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在创作中实践着对玉雕的理解。

万伟:

辞掉稳定的工作,毅然来到上海发展,上海玉雕师万伟所走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努力和思索,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完成了从稚嫩到成熟的蜕变,并成就了一番自己的事业。创作中,万伟从寿山石和田黄石的薄意创作中吸收灵感,作品将艺与画理融为一体,构图巧妙,层次丰富,清新隽永,给人以深刻印象。

徐志浩:

经过十几年的勤奋耕耘,徐志浩在上海已经小有名气,并和崔磊、尤之光、于雪涛、黄罕勇等大师被誉为“上海九小龙”。作为倪伟滨大师的高徒,在创作中,他追求写实的风格,而在表现手法上,则注重虚实对比,作品风格可爱,文化气息浓郁。

孙光海:

上海玉雕师孙光海在观音和仕女的处理上,以深浮雕表现丰富的层次,配以简洁的线条,突出人物的饱满,抓住一个细部精雕细琢,其它部分则着重“留白”,这种疏与密的对比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表现力。

张合冰:

经过不断摸索,张合冰在玉器打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在他的妙手之下,一件件粗糙、不完美的玉器焕发出了耀眼的光彩,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张合冰不仅得到了玉雕师的肯定和赞许,也收获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王平:

海派玉雕大师王平的观音风格主要以唐朝观音为范本,在传统题材上出新意。他对观音的要求是要福态,线条简洁流畅,体态丰腴,整体造型柔美。唐朝观音最显著特点就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创作构图上,主次分明,主体突出:作品主体多用西洋雕塑的写实手法,精细立体;陪衬部分,则力求线条简、捷、柔、顺,突出主体。

黄罕勇:

黄罕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打破玉雕的固有审美范式,让理念直接呈现出来,引发观者的思考。这样的处理手法,在思想的表达上对整个行业都有示范意义。正如他所说,打破固有的审美范式,表达情感,寄托思想,使作品成为独一无二的当下表达,会是玉雕艺术的将来方向。

苏州

蒋喜:

作为苏州玉雕技艺的领军人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蒋喜雕琢的作品形神兼备,精美绝伦,被海内外许多玉器收藏家收藏。他在继承苏州传统玉雕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愧是“苏帮”玉雕的传承者。作品《辟邪》获2008年“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白玉《望天吼》获2008中国玉器百花奖(广州)金奖。

杨曦:

杨曦先生的作品,均以造型简约、线条流畅、主题鲜明为特点,充分地把东西方艺术文化完美结合,对传统玉文化及苏帮玉器作了一个时代的延伸及发展。他所开创的“虚实结合”的新技法,丰富了玉雕的内在韵致,赋予了苏州玉雕崭新的艺术生命。

吴金星:

作为苏作玉雕界代表人物之一——吴金星的创作擅长仿古、动物、花草,作品造型生动,尤以貔貅、马等动物件为特长,神态憨态可掬,趣味浑然天成,广为玉石爱好者及收藏家的追捧。他的动物件是活的,是有气韵的,作品中充盈动感,流淌着韵律和节拍。

葛洪:

葛洪的风格是把仿古和现代相结合,题材还是传统的,但是布局、设计现代化。他广泛吸收西方雕塑技法、布局,灵活运用,强调国画底蕴、文化底蕴。不惟古,也不一味求新。他的设计巧妙,不惜料而惜美,不惟料而惟艺,并广泛吸收西方雕塑技法。常会让人眼前一亮。

俞艇:

苏州玉雕大师俞艇创作擅长器皿,动物,花草,作品以工整秀雅著称,他潜心研究,大胆创新,把瓷器的造型运用到玉器上,形成独特的、富于自己特色的玉雕精品,其设计创作的玉雕器皿类作品风格独特,曾在多次国家级博览会上荣获大奖,作品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与业界人士认同。

扬州

顾永俊:

他在继承中创新,又在创新中继承,恢复了失传200年的“山子雕”。2002年,他创作的《潮音洞》获首届中国玉雕作品“天工奖”金奖,2003年,《汉柏图》获“天工奖”金奖,2004年,《童子观音》获“天工奖”优秀作品奖,被誉为中国“山子雕”第一人

高毅进: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雕大师。出生于扬州,擅长玉雕器皿件的制作和设计

冯钤:

2003年成立了自己的玉雕工作室《天时水晶加工厂》从事杂件、动物类玉雕作品的创作。2006年在扬州举办的“百花玉缘杯”玉雕大赛中,作品水晶的《合家欢》获得了玉雕类银奖。2007年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国际“东方金钰杯”玉石雕大赛中,作品和田青花籽玉的《合家欢》获优秀作品奖。2008年在扬州举办的“百花玉缘杯”玉雕大赛中,作品和田黑白青花籽玉《海阔天空》获得银奖。

顾铭:

扬州工艺美术师顾铭在继承传统山子雕技艺的同时,对山子雕又进行了发扬和创新,作品构图简洁、层次分明、主题突出、意境悠远、视觉效果强烈,将艺术的美感和材质的特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既具有浓郁的个人风格,也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余勇:

在雕刻大师顾永骏、薛春梅、颜桂明的悉心指点下,他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作品在扬州及全国性的玉雕评比中屡获佳绩。在创作中,余勇将扬州山水与海派玉雕的处理手法结合在一起,收到了耳目一新的效果。

朱逸坤:

扬州玉雕师朱逸坤不善言谈,做事低调。从水晶转而攻玉雕,他的转型之走路得比较顺畅,但他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不断尝试和改变着。在创作中,他把俏色运用于创意和设计中,并贯穿于整个环节,注意发挥材质的特点,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雕细琢的工艺,赋予作品强烈的视觉表现力。这种以“巧”取胜的思路让他的作品更具特色。

郭忠广:

扬州玉雕师郭忠广既有巧妙的设计能力,又具有娴熟的雕刻功底,作品构图层次分明,雕琢玲珑剔透,意境悠远,具有很强观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他的山子雕也如他的人品,处处透露着大气和质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杨光:

作为在扬州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的器皿件高手,扬州工艺美术师杨光执著于炉瓶器皿的雕琢,他在继承青铜器、古玉等传统造型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了端庄、大气、典雅、细腻的创作风格,作品造型新颖、题材别致,颇具功力。

黄斌荣:

作为出道较早的的玉雕师,黄斌荣的低调是出了名的。不事张扬,为人随和是大家对他的评价。而他自己也说,随遇而安是自己的处世原则。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心态,他的作品总能给人以恬淡、素雅之感,在细细的品味中,总会读出一份宁静和悠远。

陈大军:陈义才,

扬州玉雕师陈义才陈大军父子以炉瓶器皿见长,他们制作的器皿仿古味道很浓,深受藏家的青睐。业内人士说,他们制作的炉瓶料型完整、干净,很显工艺,尤其是薄胎瓶,在保有传统风韵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在扬州很少见。陈氏父子获奖作品:2006年,《南瓜雕花大罐》获“天工奖”金奖,2007年,青玉《三足炉》获“天工奖”优秀作品奖,2008年,青玉《风亭秋景图》插屏获“天工奖”优秀作品奖,2006年,白玉《观音》获“百花玉缘奖”银奖2008年,白玉《晴川揽胜》插屏获“百花玉缘奖”金奖。

汪德海: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汪德海继承和发扬了“扬州山子雕”技法,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利用浮雕的技法,形成了儒雅大气、意境清秀的玉雕风格。其作品中人物造型优美、制作精巧、秀丽文雅萧洒,在题材内容上比较广泛,打破了单纯的古代仕女形象和单调的构图,创造了主题与景物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画面。烘托了人物的内在情感,使人物更加栩栩如生。其山子雕巧妙利用玉石自然优美的形态,因色设物、随形施艺,把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珍禽异兽、亭台楼阁统一在一个画面上,层次无穷,意境深远。

薛春梅:

薛春梅近三十年从事玉雕创作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春梅在题材、表现技法等方面,秉承傅承、善于创新,融合“南秀北雄”的艺术之长,形成了“清新婉约、细腻隽秀”的个人艺术风格。所创作品充分展现了构思新颖,布局精巧,意境含蓄、深邃,人物刻画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艺术特色。

孔祥军:

秉承扬州玉雕的传统,多年来潜心于创作,专事人物、观音、山子,其以情带意,出古入新,将艺术之工巧与美玉之天成融为一体,风格空明淡远,作品往往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痕迹,人物指画纤纤,飘逸俊朗;观音造像,如理如法,庄严慈善;山子蕴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颇具诗画意境。

新疆

马进贵:

中国玉雕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乌鲁木齐玉沅珠宝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业41年。擅长炉瓶、人物等设计制作,近年在继承开发“金银错”工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其设计制作的《白玉错金嵌宝石西番壶》获“天工奖”银奖,《墨玉错银嵌宝石壶》获“天工奖”优秀奖,《白玉错嵌宝石寿字壶》等三件作品获首届国石和田玉玉雕作品展示会优秀作品奖,《青玉压银丝碗》等两件作品获最佳工艺奖。

马学武:

新疆白玉城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从业33年,擅长炉瓶及其他玉器的设计和制作,其作品多次在国内行业评比中获奖。近年来大力倡导创立具有新疆民族风格的玉雕作品,创办玉雕学校和研究所为培养新疆的玉雕人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4年获中国宝玉石协会认定的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荣誉称号。

郭海军:

中国玉雕大师,乌市瑞玉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业20年。擅长薰炉、链瓶等大中型器皿的设计制作,他的作品风格浑厚,简洁明快,具有深厚的中国玉器传统文化底蕴。白玉《人生如意》和《白玉壶》分获“天工奖”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工艺奖。《达摩》(白玉仔)和《四世同堂》(墨玉)获首届国石和田玉玉雕作品展优秀作品奖。

樊军民:

新疆玉雕大师,从业18年,其作品将南方灵动与北方粗犷大气的风格结合了起来,因材施艺,生动活泼,线条流畅优美,简洁明快,造型精美。《碧玉瓶》、《白玉如意瓶》、《仔玉和合二仙》等4件作品分获“天工奖”优秀作品奖和最佳工艺奖。《仔玉和合二仙》获首届国石和田玉玉雕作品展优秀作品奖;《僧帽壶摆件(白玉)》《白玉摆件》、《大肚佛手把件》获最佳创意奖。

周雁明:

新疆玉雕大师,从业22年。其创作以北派风格为主,以明清工艺为代表,量料取材,因材施艺,创作了大量瓶素、人物、走兽等作品。白玉《半个月亮爬上来》获“天工奖”优秀作品奖。白玉《喜上眉梢》和《祝寿平安瓶》两件作品获首届和田玉玉雕作品展示会“最佳工艺奖”。

陶虎:

陶虎,1962年生,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现任新疆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新疆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新疆工艺美术大师,新疆品玉轩珠宝店总经理。陶虎擅长器皿和山子雕的设计和制作,他继承我国北派玉雕技法,并根据地域特点探索创作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的作品,为新疆玉雕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邵飞:

新疆玉雕界新生代的代表人物之一,1992年,跟随中国玉雕大师马学武前往上海学习,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2001年,回疆创业,开办玉无双玉器店,并成立了个人工作室,专心玉雕作品的创作。邵飞擅长人物摆件,其作品创意巧妙,造型生动,雕法精细,富有灵气。作品多次在国石玉雕评选中获奖。

陈曙明:

新疆玉雕大师陈曙明在艺术创作上继承发扬了前人的精髓,同时又融入了个人的风格。他集中国文化艺术及绘画传统与雕刻艺术为一体,以玉雕琢磨工具代替了画笔、雕塑刀,结合平深浅浮雕、圆雕、镂空雕等技艺,倾注创作激情,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作品思想。他的“俏色微雕”作品精妙绝伦、美不胜收,被新疆文化界及新闻媒体称为“和田玉微雕第一人”。

吴健:

作为新疆玉雕界中生代的代表之一,20多年来,吴健虽然短暂离开过这个行业,但他对美玉的喜爱、对玉雕的痴迷却从来没有减弱,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开辟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吴健在乌鲁木齐玉雕圈子里可以算是比较另类的。他很少参与应酬,大多数时间,他都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构思创意、设计作品。在他看来,能够知足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就够了……

北京

姜文斌:

在北京玉雕界,姜文斌被大家“怪才”,自80年代初开始进入玉雕行业以来,他已经在这一领域奋斗了30多年。姜文斌是一个功底深厚、思路敏捷、涉猎广泛、技艺全面的玉雕大师。2005年,他所创作的和田白玉《华夏雄风图》被评为当代玉雕珍品,这几年,他连续创作了《华夏雄风图》、《炎黄之根》、《群仙祝寿》、《钱塘江的传说》等作品,深受市场青睐。

苏然:

中国玉雕大师,其作品在设计上延续了宫廷玉器的大器风格,并巧妙运用各个历史时期的图纹花样,融入其他姊妹艺术,在意境上追求文人的闲情逸致和诗情画意。2004年,作品白玉《双龙牌》获天工奖铜奖,2005年,白玉《咏梅牌》获天工奖银奖,白玉《桃园结义》、《煮酒论英雄》获优秀作品奖,2007年,《高山仰止》、《释道儒》获天工奖银奖,《玉璞神刀》、《江山永固镇》、《九思铭》、《岁寒三友》等作品获优秀作品奖。

宋建国:

在中国玉雕艺术家中,擅长绘画、艺通丹青的人不在少数,这不足奇,绘画本是玉雕的基础,造型设计,描样画活,没有过硬的美术功底,遑论玉雕创作?但从画家转身成为玉雕艺术家的人却不多,成为玉雕大师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宋建国是这其中的一位,而且是一位成就斐然、风范卓立的玉雕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李东

李东的玉雕创作近年来呈现出锐意进取的态势,这种进取,即表现于他从牌饰把件人物山子到大型玉雕的广泛涉猎,也表现为对玉雕文化含量的潜心求索。他勤思、善学,心游万仞,精骛八极,常有灵光乍现的奇思秒想。但以巧取胜并非他所长,他的事业起步和发展于皇城根,传统的文化基因融注于他的血脉之中,加之凭借京城人文荟萃之地的优势,丰厚的文化资源成为他成长的有益滋养,由此形成了沉浑、大气、健朗、阳刚的艺术风格,在玉雕艺术实践中,大步迈上一条致力开掘国学资源传统文化的皈依与创新之路。

如何更好展现和田玉的美与艺术价值

和田玉在新疆的昆仑山腹中孕育了亿万年,直到与人类相遇,人们赋予她灵魂,开始了她的新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审美情趣、欣赏品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和田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田玉雕如何在继承历史传统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已成为新的课题。怎样运用当今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艺术理念去挖掘和田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把更高质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奉献给人们,现已成为我们玉雕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两年来,我们的和田玉艺术文化研究院经过研究,在和田玉的创作和雕琢上形成了一些不太成熟的理念,目前正在修改中,在日后将奉献给各位读者。另外,我们的玉雕艺术培训学校将把新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培养更多的玉雕人才。本人希望为和田玉的发展尽微薄之力,如果我的理论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并对和田玉的发展有所帮助,我将会感到万分欣慰。

一、从和田玉的天然质地和特色出发,树立和田玉雕的创作理念。

和田玉产生于火山喷发,从地质学角度来讲,属透闪石质,呈毛毡状,如人体肌肉的纤维,和田玉是世界上柔韧性和油润性最好的玉种。钻石的韧性是她的1/10,翡翠是她的1/2,岫玉是她的1/4。

和田玉质地细腻油润,光泽滋润柔和,当你用心去“品”时,她已不再是块石头,而是一个有骨、有肉又有脉的生命,石质是她的骨,油脂是她的肌肤,灵气是她的脉。

早在很久以前,行里的老玉人中就流传着和田玉是“长”出来的说法,称其玉料为“肉”。

玉的种类很多,为何古人又偏偏把和田玉称为“真玉”?这是因为那时候,古人就已经发现和田玉是有生命的。

千种玛瑙万种玉,唯有和田玉和其它有色玉种从根本上不同,其他玉种或色彩斑斓,或晶盈剔透,均是以“色”为美,而和田玉没有丰富的色彩,她天然的质地之中透出的油润性、柔韧性和肌肤感是任何有色玉种都不具备的。

所以说,和田玉是以“脂”为美。正因为和田玉具备以上的天然特质,因此,以她来创作艺术品,其表现力就强于其它任何有色玉种。而且有色玉种是赏雕为主,而和田玉是赏玉为主。有色玉种美在形式,而和田玉美在内在。有色玉种是用来观的,而和田玉是用来品的。此外,俄罗斯白玉无凝脂的感觉,活性差;而青海白玉发暗,有脱脂的感觉,她们与和田玉是无法媲美的。

二、运用多种创作手法,赋予和田玉玉雕作品强烈的生命感。

在尊重自然创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和田玉天然的质美,尽力突出其柔韧性和油润性,通过艺术加工得以有效升华,既不失和田玉天然魅力和神韵,又使其增添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件真正成功的作品应当看不出任何“雕琢”的痕迹,似乎是天然长成之物,这是和田玉艺术的最高境界。和田玉的雕琢手法要遵照因料施艺,挖脏去绺,俏色巧作,化瑕为美的原则,尽量突出和田玉的美,雕物而现意,显示大气而刚劲有力之感,雕形而见神韵,使和田玉雕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创造出传世精品,让古老的和田玉雕得以“苏醒”!

和田玉究竟是重在赏玉脂还是赏雕工?

自古至今,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是直接影响和支配创作理念的根本问题。我认为微雕工艺并不适合用在和田玉体上,而适合用在有色玉种上,并且在玉体上过多的突出形象和复杂、烦琐的刀工也是不太妥当的。这是因为和田玉是单色的,微雕的层次感和线条的错落感无法在玉体表面得以鲜明的体现。如果在玉的身上做微雕,既损坏和田玉的肌肤质感,也无法显示出精湛的微雕工艺,必然会造成既无法赏“雕”,也无法赏“玉”的结果,也更不能很好的展现和田玉的美了。

用和田玉去雕琢富有生命感、动感和力量感的艺术作品是最理想的,也是独一无二的。和田玉体如凝脂,质地坚韧细腻,刚柔并剂。假如用和田玉塑造人物的话,她既能表现男性的阳刚之气,展现出男性坚毅顽强、豪放的精神气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女性的阴柔之美,给人以既高贵、典雅、娓婉细腻之感。

总之,和田玉主要是用来展现内在的和精神方面的东西。和田玉的肉质象青年的肌肤,饱满有光泽,富有弹性,透出油脂,充满青春气息和旺盛的生命活力!

这里要注意,只要雕的是活物,就要让她动起来,有生命感。再者,即便是雕无生命的东西,也要刻划出动感。作品并非一定达到惟妙惟肖之程度,但一定是传神之物,要有灵魂,在和田玉的雕琢方法上要突出一个“美”字和“灵”字,不能过多的表现象形的东西,正所谓“不像没有意,太像没有艺”。

和田玉籽玉的各种皮色是从河床里面互相撞击磨出来的,是亿年中地质运动的化学反应中形成的,他们都是和田玉的保护层。玉是体,皮是衣,先有体后有衣,皮可以作为鉴别和田玉是籽料还是山料的凭证,其中红皮是美化和田玉的装饰品。

一件玉雕作品完成以后,往往要对她进行“抛光”,不少的作品被“抛光”后,显得光滑铮亮,有那种“玻璃亮”之感。其实,这种“抛光”破坏了和田玉本身柔和温润的油脂感,使和田玉的美感大为逊色!

“抛光”要本着玉质的天然“肤色”不受损害的原则进行,要突出和田玉本身未加修饰和“化妆”的自然光泽。

三、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好的展现和田玉的美

我认为和田玉在雕琢手法上要“讲究”而不能“将就”。“琢”其灵魂,“雕”其玉体,“雕”是手段,是物质的表象,而“琢”是挖掘精神层面的东西。“玉不琢不成器”,只有细细“琢”出来的玉雕作品,才有灵魂,才有生命力,才能称其为艺术品。

我将和田玉的创作思维上归纳成三种理念:(1)继承发扬化(2)形象艺术化(3)生命动感化

四、玉雕作品的寓意要有时代感。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生活的提炼和升华,任何时代的艺术作品无不打上那一时代的烙印,无不承载那一时代的文化。

我们知道,传统的玉雕作品的寓意有不少:“年年有余”、“马上封候”等等,这些寓意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生活和文化。

如今,时间的老人已把我们带入了21世纪,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较之古代已不知提升了多少倍。因此,玉雕创作思维和观念也应与日俱进,在继承传统中开拓创新、不断发展。玉雕作品的寓意也应有新意,有强烈时代气息。玉雕作品表现形式与包含的精神文化内容要相得益彰。

微雕书法和田玉(和田玉微雕大师有哪些)

该文章由作者:【齐羽】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