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LCA轻型战斗机(印度超音速战斗攻击机)

印度LCA轻型战斗机是单座单发轻型全天候超音速战斗攻击机,主要任务是争夺制空权、近距支援,是印度自行研制的第一种高性能战斗机。

印度LCA轻型战斗机(印度超音速战斗攻击机)

历史背景

1995年11月17日首架技术验证机TD-1出厂,首飞原定于96年7月,后推迟到99年中,96年底完成第二架验证机TD-2的制造。由于技术和管理的问题,LCA计划进度不断延迟,进展缓慢。1998年印度接连试验核武器,美国停止了对印度的帮助,同年5月印度不得不将自行开发的GTRE发动机交给俄罗斯进行为期两年的测试工作。

LCA从70年代提出设想,到2001年1月5日的试飞,整个研发过程历经了近18年,已耗资数百亿卢比。在此过程中遭受过国人的严厉批评和外界的冷嘲热讽。另外印度搞核试验遭到美国制裁使其受到很大影响,因为两架验证机采用的是美国GE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发动机。经过了这些曲折之后试飞成功,自然是一个鼓舞。LCA的试飞的消息传出,印度全国反应强烈,总理瓦杰帕伊向参加试验的全体人员表示热烈祝贺。1月5日,当地各大报纸也都报道了该机试飞成功的消息。难怪印度政要如此高兴,因为它确实来之不易,1983年由印度政府提出的,作为米格-21和Ajeet的后继机,1988年底完成任务规划,90年完成初始设计。

飞机的研制工作由航空发展局划分为600个工作单元,由全国50家公司与机构分工完成,如国防材料研究室研制发动机用超合金,国家物理试验室研制碳纤维,国家航空试验室作疲劳试验,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作静力试验,印度技术学院研究复合材料结构,作系统模拟试验。可谓印度航空工业整体的结晶。但实际上LCA的研制最终还是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特别是美英的技术力量才能进行下去,如以1000万美元合同从达索公司聘请30名工程师进行技术援助,并向美国提出引进技术的申请。

1987年已提出采用美国莫格公司电传操纵系统用零件,利尔·西格勒公司的电传操纵系统技术,霍尼韦尔公司的任务计算机、导航设备,本迪克斯公司的座舱显示、刹车、液压技术,诺斯罗普公司F-20上的电子综合化技术,通用电气公司的F404发动机。

发展沿革

2002年6月5日LCA第二次试飞,飞行了大约30分钟。令外界惊讶的是该机于2001年1月完成了首飞,直到目前才第二次试飞,进度非常缓慢。印度国防部称已经制定了2008年将LCA引入空军服役的战机发展目标。

随后,几经计划延期和技术延误之后,第二架LCA原型机在班加罗尔进行了飞行试验。目前看来,在2010年前该战斗机服役的可能性不大。最近有媒体称,印政府正在从国外寻找适当的替换机种。这表明LCA计划的前景潜伏着危机。印度工业界部分人士认为,LCA的拖延,主要是政治而非设计上的原因。一位工业界人士说:“LCA计划受政治驱动,它将继续为政府官员提供就业机会,并将无限期地继续下去。”2002年底,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LCA将在3年内投产。他说等原型机完成一系列试验和测试飞行之后,印度将在3年时间内生产该型战斗机,用于海空军。费尔南德斯声称鉴于印度将在4到5年内实现俄罗斯苏-30MKI战斗机的国产化,和其他战斗机一起为印度构成一支强大的空军队伍。

性能数据

长度

13.20米

高度

4.40米

翼展

8.20米

机翼面积

37.5平方米

主轮距

2.20米

前后轮距

4.34米

空重

5.5吨

起飞重量

8.5吨

翼载荷

221.4千克/平方米

升限

15240米

最大平飞速度 

M1.6

总体评价

进入2003年后,印度军方一些好高骛远的研制计划开始暴露出其固有缺陷,例如自行研制的高性能反坦克导弹、空空导弹都遇到了无法自行解决的困难,这对LCA的进程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关键的数字飞行控制计算机设备上,2002年11月确定由英国BAE系统公司提供。该合同是由印度航空发展部ADE授予的。从事飞机飞控系统开发的BAE系统控制公司将提供6套激励器和传感器,每套包括28个可更换元件。

该公司同时在两架飞行中的LCA飞机上完成激励器硬件的性能测试。这项工作预计将花费2000万美元。作为主要分包商的Moog公司将生产系统激励设备部分。BAE系统控制公司与ADE在为轻型战斗机设计飞控系统方面具有建设性关系。实际上,随着关键的数字飞行控制技术的引进,LCA的国产化程度与印度官方的说法已经相去甚远了。

该文章由作者:【火星男】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