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省略。句子和句子中间有较大停顿。它的结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省略号或感叹号。
句子分类概说
分类
从语法结构的角度上,句子可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和主从复合句。从修辞角度上,句子可分为松散句(loose sentence)、圆周句(periodic sentence)和平衡句(balancedsentence):
(1)松散句在英语句子中占很大比例。一般说来松散句适用于描写几个同等重要的观点和事实。松散句中没有跌宕起伏,全是平铺直叙,句子简单,意思直截了当,便于理解和使用。
(2)圆周句主要意思在后,不读到句末,就不可能了解句子的全部意思。圆周句中的高潮一般出现在句子的末尾,可以用这种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如果使用得好,可以收到一种特殊和效果。
(3)平衡句是指结构相同而意思相反的句子的组合。平衡句属正式英语文体,常用在说明文或议论文中,对其中的观点加以比较或对比,从而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鲜明突出,以加强读者的印象。
(一)陈述句:
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叫陈述句。陈述句句末可以带上“的、了、呢、罢了”等语气词。“的—了”:“的”表示本来如此,“了”表示有了变化。“呢—罢了”:同样表示肯定,但“呢”稍带夸张和强调,而“罢了”却把事情往小里说。陈述句可用肯定形式,也可用否定形式。
特点:a、有时可带语气词“了、的、呢、罢了、嘛、啊”等。b、常用的标点符号:句末用“句号”。
陈述句是思维的最一般的表现形式,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句子。例如:
①明天要下雨。
②我紧张得心都要蹦出来了。
③您今天精神挺好的呢。
④他说了不回家的。
⑤事情本不是这样嘛。
否定句常用“不、非、没有、无、莫、否、句、勿、未”等。但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常用的否定词“不…不…”“没有……不……”“非…不…”等。双重否定句跟相应的单纯的肯定句意思并不完全一样。
口语中还有“非得去”、“非要做”等说法,这种说法就是从“非……不可……”变来的,这种用法的“非”不再是否定副词,而是语气副词。在书面语言中常见“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说法。
(二)疑问句:
具有疑问语调的句子叫疑问句。其中有疑而问的叫询问句,无疑而问的叫反问句。提问手段有以下几种:疑问语调、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疑问格式等,疑问语调不可或缺。根据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分: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
1、是非问
陈述句加疑问语调或兼用语气词“吗”、“吧”等构成,一般是对整个命题的疑问,回答也是对整个命题的简单的肯定和否定。例如:
①你明天会来吗?
②这件事你知道吧?
③这事你真的不管?
④你昨天迟到了,是吗?
这些句子可以用“是、对、嗯”或“不、没有”等作答,或用点头、摇头回答。
2、特指问
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怎么做”等)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例如:
①今天谁值日?
②你怎么不去图书馆呢?
③什么事不能好好商量的?
常用语气词“呢、啊”、不用“吗”。
3、选择问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用“是、还是”连接分句。常用语气词“呢、啊”,不用“吗”。例如:
①是早上锻炼好,还是下午锻炼好?
②喝水还是喝茶?
4、正反问
由谓语动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构成。A、V不V(来不来)B、V不(来不)C、全句+V不V。常用语气词“呢、啊”。例如:
①昨天玩得高兴不高兴?
②你买的东西便宜不?
③你根本就没看过书,是不是?
反诘问句,即反问句,也有上述四种格式,只是多用是非问和特指问格式,选择问和正反问用得少。例如:
①我不是已经跟你说过了吗?(=不用说了——是非问)
②十二点了,怎么还看电视?(=不要看电视了——特指问)
③你是来帮我呢,还是来拆台呢?(=老拆台——选择问)
④他们这么不讲理你说对不对?(=不对——正反问)
(三)祈使句要求对方做或不做某事的句子叫祈使句(降调)。
1、表示命令、禁止
带有强制性,常不用主语、语气词,结构简短、语调急降而且很短促,否定句用“不准、不许、别”等。例如:
①禁止吸烟。
②不许乱说乱动。
③快去做作业。
2、表示请求、劝阻,包括请求、敦促、商量、建议、劝阻等。例如:
①大爷,您请进来坐吧。
②快说呀,为什么不说呢?说吧。
③快点!你可以再快一点吗?
请求或敦促人家做事,总有商量余地,因此宜于使用重叠形式的动词,常用敬词“请”,例如:“您说说。|您请坐。|您帮帮忙吧。|请喝茶。
(四)感叹句
带有浓厚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它表示快乐、惊讶、悲伤、愤怒、恐惧等浓厚的感情。一般用降调。1、由叹词构成(从叹词辨别感情)。例如:①哇!这衣服真漂亮!(惊叹)②哎哟!你还真自以为是!(讥讽)③唉,真没办法呀!(叹息)④哼,等着瞧吧!(愤怒)2、“名词+啊”表感叹。例如:①天哪!这可怎么办啦!②我的上帝呀!③我的妈呀!
3、口号、祝词。例如:
①共产党万岁!
②为幸福的明天干杯!
③明天会更美!
4、更多的感叹句里有“多、多么、好、真”等副词,句尾有语气词。例如:“那该有多好哇!好热的天气呀!多么可爱的小孩呀!多好的想法呀!”
句型
按照结构分,句子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依据谓语的性质,主谓句可分为动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名词性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非主谓句分为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非主谓句、拟声词非主谓句。复句详见第八节。下面着重分析主谓谓语句和几种较特殊的动词性谓语句。
(一)主谓谓语句
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这是汉语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句子。为了便于说明,我们把全句的主语称为大主语,把作谓语的主谓短语中的主语称为小主语,把主谓短语中的谓语称为小谓语。例如:
这部电影‖我看过。(大主语)(小主语)(小谓语)
主谓短语作谓语的情形比较复杂,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大主语同小主语有施受关系。
1、受事‖施事+小谓语:大主语是受事,在意念上受小谓语支配;小主语是施事。例如:
①这件事‖我知道。
②那本书‖我看完了。
③这个道理‖任何人都能讲得清清楚楚。
④任何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⑤一口水‖他都不喝。
这类句子一般都可以转换成“主—动—宾”格式的动宾谓语句。
2、施事‖受事+小谓语: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在意念上是受小谓语支配的。例如:
①我们‖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②我‖什么事也不知道。
③他‖一口水都不喝。
这类句子也往往可以转换成“主—动—宾”格式的动宾谓语句。另外,这类句子中的小主语在语义上往往表示周遍性,遍指一切,有夸张或强调的意味(小主语中有任指性词语,后面有“都”或“也”相呼应,有往大里夸张的意味;主谓短语里有“一……不〔没有〕” 这种格式,有往小里夸张的意味)。
第二种:大主语同小主语有领属关系。
小主语代表的事物隶属于大主语,是大主语的一部分。例如:
①他‖身体健康。
②山里人‖胆子本来就小。
③这些战士‖眼睛熬红了。
这类句子的小谓语大多是形容词性词语;但也有非形容词性的,如例③。
第三种:大主语是全句谓语关涉的对象。
①那个地方,‖他并不陌生
②这类事,‖我们的经验很丰富。
③这个问题,‖研究的人太多了。
④新的操作方法,‖现在能掌握的人很少。
这类句子的特点是:1、大主语前一般都能加上“对于”“关于”一类的介词,当然,一旦加上介词,句子的结构就变了。2、大主语前边往往有“这、那”一类的词;如果不带这类词,也要有修饰语,多多少少起点区别的作用;但专用名词作大主语,前边可以不带“这、那”或修饰语,如“炒股,我一窍不通。”3、大主语和后面部分往往用逗号隔开,大主语有提示作用。
第四种:作谓语的主谓短语是主宾同形结构。
①他们俩‖手拉着手。
②全世界人民‖心连心。
③咱们‖谁也别忘了谁。
④生产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
⑤他们‖你帮我,我帮你。
这类句子的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也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或领属和被领属的关系,只不过格式上有点特殊。例①至例④的主谓短语是主宾同形结构;例⑤中“你帮我,我帮你”,是两个主谓短语回环的形式,一般不单用一个。
第五种:大主语同谓语中的某一词语(常常是代词)有复指关系。
①这盆水,‖你把它倒了。
②坐车买票‖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③这个孩子,‖我也疼他。
④猫头鹰‖乡间人叫它夜猫子。
⑤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⑥这位从教五十年的老教师,‖他的教学经验十分丰富。
下面的句子也可归入这一类型:
⑦他的两个妹妹,‖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
⑧他们‖有的讲故事,有的发议论,有的兴冲冲地作补充。
例⑦、⑧中的大主语分别同谓语里的有关词语有复指关系,它们的谓语都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联合短语充当的。
第六种:大主语是时间或处所词语,谓语对大主语进行描写或说明。
①江南的夏夜,‖蛙声如潮。
②天安门前,‖灯火辉煌。
③湖面上,‖波光粼粼。
④江岸上,‖厂房巍峨。
⑤那边山坳里,‖枫树的叶子全红了。
⑥那个地方,‖风景优美。
这类句子的特点是,时间、处所词语前面一般不能加介词“在”,大主语也不能够移到小主语后面去。
第七种:大主语是一种商品,作谓语的主谓短语说明或询问这种商品的价格、数量。小谓语是名词性词语。
①这书‖一本两块钱。
②这书‖两块钱一本。
③这种塑料花‖多少钱一把?
这种名词性主谓谓语句比较少见,多见于口语。
(二)几种动词谓语句
1、“把”字句
定义:用介词“把”或“将”,把动词支配的成分,提到动词前来表示的一种句式我们称为“把”字句。/n基本结构:名(施事)+把+名(受事)+动+其它。
“把”字句有以下一些特点:
(1)在主谓句中,由“把”构成的介宾短语所修饰的动词往往是表示强烈动作的及物动词,这个动词在意念上要能管得着“把”后边的词语,并对它有一种处置的意味。例如“把杯子打破了”中,“打”是及物动词,且表示强烈动作,在意念上它管得着“把”后边的“杯子”(“打”的是“杯子”);“打”的结果是杯子“破了”,这就是处置的意义,“杯子”则是被处置的事物。但少数非处置性的动词也可以构成把字句,如:只把目录看了一遍|把牙磕了|把脸一红|把他忘得一干二净。
非主谓句中,“把”用在句子的开头,“把”后面的宾语(指介词的宾语而不是整个句子的宾语)是施事,“把”后面的动词常是不及物动词,如“把你急的”、“把他热得”。
(2)动词前后通常总有一些别的词语,一般不能只用一个动词,尤其不能是个光杆的单音节动词(韵文不受这个限制,如“夫妻双双把家还”)。如:把茶喝了(带动态助词)|把他拉起来(带趋向动词)|把头发理理(动词重叠)|把敌人彻底消灭”(带状语)|把信给他”(带宾语)|把菜洗干净(带补语)。有些动补式合成词,可以不再带其他词语,如“把直线延长”、“把桌子推翻”。
(3)“把”字句中如果用了否定词或能愿动词,一般应放在“把”字前面。如不能说“把话没有说清楚|我把衣服没有弄坏|把字应该写端正”。只是在一些熟语性的例子里,“不”才可前可后,如“不把它当作一回事儿”也可说成“把它不当作一回事儿”。
(4)“把”后面的宾语(即介宾短语中的宾语)一般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而不能是无定的。前面常带上“这、纳”一类修饰语。如果用无定的、泛指的词语,厂是泛指一般的道理,如:不能把整理看成谬误|把一天当作两天用。
把字句中“把”介引的成分不一定就是动词的受事,也可以是处所、工具,还可以跟动词无语义联系,而跟动补短语有联系,动词只是使介词宾语达到补语所表示的那种结果的手段而已。例如“把手绢儿哭湿了|把腿坐麻了|把眼睛哭肿了”。
2、“被”字句
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
“被”字句有以下一些特点:
(1)谓语动词一般是表示动作意义的及物动词,一般要有处置性。一些非动作性动词或有些趋向动词、心理活动动词,就不能构成“被”字句。例如不能说“书被我们有|北京被他去|这一意见被他赞成”等。
(2)谓语动词的前后往往有一些别的词语,而不能是一个光杆的单音节动词。动词前后一般要有其他词语。例如“杯子叫我弟弟打〈破〉了|夜空被焰火照得〈光彩夺目〉|小鸡被黄鼠狼叼〈去〉了一只|这句话[可能]被人误解”。
(3)时间副词、否定词或能愿动词,一般应放在“被”字前边。如不能说“这件事被人已经传出去了|我们被困难决不能吓倒|自行车被他没有骑走”。在一些熟语性的句子里,否定词可以用在“被”字后边,如“他一向被人瞧不起”,其中的“瞧不起”是熟语,结合得很紧,不能拆开。
(4)主语表示的受事一般是确定的人或事物。如果没有特定的语境,就不能说“一本书被同学借走了”。当然,例外的情况也有,如“一个人如果没有缺点,是不会被人批评的”中的“一个人”表示泛指。但一般说来,“被”字句中的主语常常是确定的。也正因为如此,“被”字句中都有主语,没有非主谓句的“被”字句。
3、连谓句
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或者是由连谓短语直接构成的非主谓句。连谓句的主要特点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性词语连用,中间没有语音停顿,也没有关联词语,它们在意义上都能与同一主语发生主谓关系,即都是陈述同一主语的。连谓短语的各项之间往往有时间先后、目的、方式、手段等关系。例如:
①他‖爬上树摘果子。(动作之间有先后关系)
②他‖绕着场子跑了好几圈。(前一动作表示后一动作的方式)
③我们‖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前一动词是“有”或“没有”,表示后一动作的条件霍原因)
④总理抓住她的手不放。(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同一动作,相互补充)
⑤大家听了很高兴。(后一性状表示前一动作的结果)
连谓句有的是由连谓短语直接构成的非主谓句。例如:
上车买票!
排队上车!
连谓句同联合短语作谓语、谓词性词语作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包含有能愿动词或趋向动词的句子和紧缩复句等有些相似,因此要注意辨认,不能混淆。例如:
①他看书写字。(这是联合短语作谓语。一般来说,联合短语中的几个部分位置可以对调,连谓短语中的几项是不能调换位置的)
②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这是动词作宾语)
③她们一点也不知道疲倦。(这是形容词作宾语)
⑧他一来就走。(这是紧缩复句,有“一……就……”之类的关联词语,连动短语的几项之间没有关联词语)
4、兼语句
兼语句是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或者是由兼语短语直接构成的非主谓句。
兼语句的主要特点是:包含有“兼语”成分,“兼语”成分对前边的动词说来是宾语,对后边的词语说来是主语。作谓语的兼语短语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接而成的,动宾短语中的动词通常是使令性动词(如“叫”“让”“派”“使”“请”“命令”“禁止”“任命”“号召”“选举”等),也可以是“有”、“陪”等动词。兼语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前面的成分表示使令,后面的成分表示使令的结果或目的。例如:
①张老师请同学们发表意见。
②多次反复的实践使人们的认识不断提高和深化。
③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前一个动词用“有”(包括“没有”“没”“无”),兼语表示存在的事物,兼语后面的部分是用来说明或叙述兼语的。例如:
①他‖有个妹妹是画家。
②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灭。
③我国‖有广袤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
④那个地方‖没有人去过。
⑤这件事‖无人过问。
(3)前一个动词一般是“称”“认”“叫”“选”“骂”等表示称谓或认定意义的动词,兼语后面常用“是”“做”“当”“为”之类的动词。例如:
①大家‖称他是“小神童”。
②他‖认白茹当干女儿。
③一些外国朋友‖视中国为他的第二故乡。
要注意的是:现在一般把“大家叫她祥林嫂”归入了双宾语句,而把“大家叫她为祥林嫂”看作是兼语句。应注意区分,不能混淆。
兼语句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十分相似。它们的结构顺序一致,但表示的意义关系不同,要注意分辨,不能混淆。下面介绍几种辨认的方法:
第一,第一个动词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兼语句里的第一个动词多为使令性动词,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里,主要动词常常是表示心理活动或知觉、感觉等意义的动词。因此,凡是“使、请、派、让、叫、催、逼、劝、托、教、留、命令、任命、禁止、要求、请求、吩咐、动员、阻止、发动、组织、号召、引导、指示、鼓励、培养、选举”等一类动词,一般是构成兼语句;凡 是“想、怕、相信、希望、知道、赞成、反对、记得、以为、认为、了解、表示、担心、打算、感到、看见、听见、证明、反映、标志、指出、说”等一类动词,后边的主谓短语一律作宾语。
第二,第一个动词支配的对象不同。兼语句里前面动词涉及的对象只是兼语(即涉及的只是某人或某物),不包括兼语的陈说部分。例如“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其中“打发”涉及的对象只限于“我们”其发问的方式是:“母亲打发谁?”“母亲打发我们做什么?”必须这样加两问才能把后边的内容问出来。
第三,从能否变换语序来看。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结构关系不像兼语句那么紧密,作宾语的主谓短语往往可以移到句首,如可以说“他回来了,我猜想”;兼语句不能这样变换语序,如不能说“他回来,你叫”。
第四,从语义关系来看。兼语句中前一个动词与兼语陈说部分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你叫他回来”中的“回来”是“叫”的结果,因为“叫”了,所以才“回来”。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主要动词与主谓短语里的动词没有这种因果关系,因为“他回来”并不是“我猜想”的结果。
第五,兼语句里的前一个动词同兼语本来就有动宾关系,因此去掉兼语的陈说部分,句子一般能够成立,并且主要意思不变,如“你叫他回来”、“我邀请他们来”,说成“你叫他”、“我邀请他们”是可以成立的;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不能把主谓短语里的谓语去掉,如“我猜想他回来了”,说成“我猜想他”,就不能成立。
5、双宾句
动词之后先后出现近宾语、远宾语两层宾语的句子叫双宾句。
①我也赠送他一两次东西。(鲁迅《故乡》)
②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朱德《母亲》)
③王老师教我们语文。
④我问他该怎么办。
⑤大家称他为“活雷锋”。
双宾语的特点:
(1)表“给予”、“接受”、“询问”、“称说”、“谁给谁什么”。
(2)近宾指人或人的等价物,中间无语音间歇,常由简短的代词、名词充当。远宾多数指物,也可指人,远离动词,一般较复杂,可由词、短语、复句形式充当。
(3)双宾句有的可变换为非双宾句同义句,多数用介词将远宾语或近宾语提前。
兼语句和双宾句要注意区分,试比较下面句子:
(1)领导通知老王晚上看电影。
(2)舅舅请我和妹妹晚上看电影。
(3)我教大家学唱歌。
(4)我领大家学唱歌。
应从两个方面辨别:1、从第一个动词辨认。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常常有使令意义,而双宾句的第一个动词常是表示“交与、告知和称叫”意义的动词。2、从后面部分回答内容看。兼语句中兼语后面的部分回答“干什么”或“怎么样”,双宾句中的远宾语是回答“什么”的。据此分辨出例(1)(3)是双宾句,例(2)(4)是兼语句。
6、存现句
表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事物的一种句型,句首有处所词作主语(也可隐去),宾语表存现的主体。这种句子的特点是:主语是表处所的词语;谓语动词是表示存在、出现、消失的动词。表示存在的句子中,动词后边常带“着”,表示出现或消失的句子中,动词后边常带“了”或趋向动词;宾语表示存在、出现或消失的事物,而且大多是不确定的,宾语里常含有数量定语,有时即使宾语是专用名称,也要带上“一群”“一个”之类的数量定语,宾语往往是施事。例如:
①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表存在)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表存在)
③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表出现)
④河上‖架起一座赵州桥。(表出现)
⑤放假那天,班里‖走了十几个同学。(表消失)
存现句往往可以变换成一般主谓句,如“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可以变换成“一轮金黄的圆月挂在深蓝的天空中”,或变换成“一轮金黄的圆月在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存现句侧重于说明某一处所存在着或出现、消失了什么事物,这种句式多用于环境或景物的描写、说明,例如文学作品中的写景部分,剧本中的舞台布景说明,说明文中有关建筑物的布局和陈设的说明等,都经常使用存现句。
三、变式句和省略句
(一)变式句
根据句子成分是否按正常顺序排列,句子可以分为常式句和变式句两种。句子各个成分处于通常位置上的是常式句,为了强调、突出等语用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是变式句。(也叫倒装句)。常见的变式句有以下几种:
1、主谓易位。这种句子往往是为了强调谓语,或者是说话急促而先把重点说出来,然后追加主语。例如:
(1)多美啊,北京的初冬!
(2)出来吧,你们!
(3)来了吧,你哥哥?
2、定语、状语后置。这种句子有的用于抒情或描写,有的用于补充。例如:
(1)无数双眼睛——金黄的、碧蓝的,同时注视着那条受伤的手臂。
(2)她是文工团的演员,跳芭蕾舞的。
(3)月亮升起来了,静静地、悄悄地。
(4)你干什么去了,昨天晚上?
(二)省略句
句子成分完全的叫完全句,句子成分有所省略的叫省略句。省略句一般都是主谓句的省略形式。它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省略句必须有一定的语言环境。省略句是完全主谓句在一定语言环境里对句子成分的有意识省略,不是句子成分的残缺不全。第二,省略句中被省略的成分是显而易见的可以确定无疑地补出来,补出后句子意思不变。省略句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对话省略和上下文省略。
省略句和非主谓句的区别:(1)表意上,省略句需要特定的语境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非主谓句无此必要。(2)结构上,省略句省略的部分可以明确地补出来,一般只有一种明确的补法,非主谓句不能作这样的补充。
四、句子的变换和结构分析
(一)句子的变换
什么是句子的变换?根据表义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把甲句变成乙句,这叫句子的变换。有哪些方法?移位、添加、删除、替换。
1、句类之间的变换
①人都到齐了。(陈述句)人都到齐了吗?(疑问句)
②他已经准备好了。(陈述)
他已经准备好了吗?(是非问)
他已经准备好了呢?(反语问)
他已经准备好了,还是正在准备?(选择问)
同类句之间的变换:你想什么?(特指问你想什么了吗?(是非问句)
2、句型之间的变换(主谓句)。例如:
①今天是星期天。(动词谓语句)
今天星期天。(名词谓语句)
②桌子上放着书。(存在句)
书放在桌子上。(一般动词谓语句)
③老板炒了我。
老板把我炒了。(“把”字句)
我被老板炒了。(“被”字句)
④我骂了他几句。
我把他骂了几句。
他被我骂了几句。
“把”字句表示积极处置,“被”字句一般表示不如意,不希望的事情。有时候,“被、把”会同时出现在一个动词句里,这种句子可能有多种变换形式。例如:
⑤有翼被石头把脚砸烂了。
有翼的脚被石头砸烂了。(“被”字句)
有翼被石头烂了脚。(“被”字句)
石头把有翼的脚砸烂了。(“把”字句)
有翼把脚砸烂了。(不出现“石头”,“把”字句)
英语句子的分类
句子可以从两种角度来分类:
1)根据句子的用途来分,英语的句子有下列几种:
一)陈述句:用来陈述,讲明一件事情,一个情况。
Mr.Dix came to our university to teach English.
迪克斯先生来我们学校教英语。
二)疑问句: 向对方(听众)提出问题的句子就叫疑问句,一般需对方作出回答。
What do you want? I want a book.
三) 祈使句:用来向对方(听众)发出请求,命令的句子叫祈使句。祈使句一般需对方作出行为动作。
Come here, please.请过来。
四)感叹句:用来表示自己的一种强烈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
What+a(an)+(形容词)+单数可数名词+主语+谓语!Whatan interesting story it is!多有趣的故事啊!
How+形容词或副词+主语+谓语!How beautiful your sweater is!你的毛衣多漂亮啊!
2) 根据句子的结构来分,句子可分为下列几种:
一)简单句句中只含有一个主语或并列主语和一个谓语或并列谓语的句子叫做简单句。
Lucy and Lili went shopping yesterday.露西和丽丽昨天上街去买东西。
二)并列句由连接词或" ; "把两个以上(含两个)的简单句连在一起的句子叫做并列句。在并列句中,各个简单句意思完整,不受其他简单句的影响。
These flowers are white and those flowers are red。
这些花是白色的而那些花是红色的。
I am a worker but my brother is a professor.
我是一个工人,但是我的兄弟是个教授。
三)复合句句子中含有从句的句子叫做复合句。
Can you tell me how many students there are in your class?
你能告诉我你们班里有多少学生吗?
句子的成分:
构成句子的基本成分叫做句子成分。句子成分可分为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同位语。它们可以由单词来担任,也可以由词组,以及句子来担任。
主语:是一个句子中所要表达,描述的人或物,是句子的主体,可以由名词,代词,数词,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名词化形容词,分词,从句,短语等来担任。
Smoking is bad to health.吸烟对身体有害。
The wounded has been taken to the hospital.伤员已经送到医院。
What I know is important.
我所知道的很重要。
谓语: 谓语是用来说明主语做了什么动作或处在什么状态。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The child has been brought up by his mother. 这孩子是由他的妈妈带大的。
She speaks English fluently.她英语讲得很流利。
表语:表语是用来说明主语的性质, 身份,特征和状态。表语须和连系动词一起构成句子的复合谓语。表语一般放在系动词之后。表语可以由名词, 形容词或起名词和形容词作用的词和短语担任。
I am all right.没事。
She is ten.她十岁了。
My work is teaching English,
我的工作是教英语。
The dictionary is in the bag.
词典在书包里边。
宾语:是谓语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它是动作的承受者,宾语可以由名词或起名词作用的成分担任,宾语一般放在谓语动词后面。
I saw a cat in the tree. 我看见树上有一只猫。
I want to go shopping.
我想去买东西。
有些及物动词可以有两个宾语 其中一个宾语多指人,另一个宾语指物,指人的宾语叫做间接宾语,指物的宾语叫做直接宾语, 可以带两个宾语的动词有 bring,give, show, send, pass, tell 等。间接宾语一般放在直接宾语的前面,如果强调直接宾语可把直接宾语放在间接宾语的前面,但间接宾语前须加" to "。
Give the rubber to me.把橡皮给我。
Please give the letter to Xiao Li.请把这封信给小李。
有些及物动词除跟一个宾语外,还需要加上宾语补足语,否则意思不完整,它们一起构成复合宾语,复合宾语中宾语和后面的宾语补足语有一种逻辑上的主谓关系,也是判断是两个宾语还是复合宾语的依据,宾语可以由名词或起名词作用的词担任。
We all call him Lao Wang.
我们都叫他老王。
Please color it red.
请给它涂上红颜色。
定语:用于描述名词,代词,短语或从句的性质,特征范围等情况的词叫做定语,语可以由名词,形容词和起名词和形容词作用的词,短语担任。如果定语是单个词,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如果是词组,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
That is a beautiful flower.
那是一朵漂亮的花。
There are more than twenty trees in our school.
我们学校里有二十多棵树。
I have a lot of things to do.
我有好多要做的事情。
状语:说明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方式,条件或伴随情况,程度等情况的词叫状语。
状语可以由副词,短语以及从句来担任。
I often read the news paper at night.
我经常在晚上看报纸。
We study hard for our country.
我们为我们的国家而努力学习。
I go to school on foot.
我步行去上学。
英语句子种类
简单句
简单句可分为下列五种形式:
1)主语+系动词+表语。
The picture is beautiful.
照片很漂亮。
2)主语+不及物动词。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太阳从东方升起。
They have worked for tree hours this morning.
他们今早工作了三个小时。
3)主语+及物动词+宾语
We help each other.
我们互相帮忙。
I have received a letter from my parents.我收到一封我父母亲的信。
I bought a bike last year.去年我买了一辆自行车。
4) 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I gave him a book last week. 周我给了他一本书。
5)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
I heard him singing in the hall.
我听见他在大厅里唱歌。
I saw her watching TV play.
我看到她在看电视。
并列句
并列句:用并列连接词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连接在一起的句子叫并列句.常用的连接词如下:
also, and, but, either … or, however, not only…but also, or, or else, so, still, yet, neither…nor.
并列句的构成:
简单句+连接词+简单句。
He studied hard and he passed theexamination.
他学习努力并通过了考试。
Let's hurry, or we'll be late.
咱们赶紧点,要不就迟到啦。
I have been to Beijing many times but my parents have never been there.
我去过北京多次,但我父母亲从没去过。
复合句
复合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主谓结构的句子用从属连词连接起来的句子。其中一个句子是主体,叫做主句,而其他的句子叫做从句。
从句由连接词引导,它们是:
that, before, whether, if, although, because, as long as, as soon as, since, after, who, which, whom, what, whose, why, where, how,when,
从句尽管有主谓结构,不能单独成为一个句子,在句中,从句仅担任某个成分,根据担任的成分从句可分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主语从句在句中起主语作用的句子叫做主语从句.
该文章由作者:【索拉卡】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