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汉字一级字,读作kàn或kān,最早见于《说文》。《说文·目部》:看,睎也。本义:用手加额遮目而远望。引申义:指估量。
字源演变
看,会意字。《说文》分析为“从手下目”。表意偏旁手与目皆象形字,以目在手下会看视意。看之初文为形声字(图C),战国文字作(图A),《说文》误作会意(参“图B”字条)。楷书作看,主要是小篆的笔势变化。《说文》本义是“睎”,即以目视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十五从军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引申指看望。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梁车为邺令,其姊往看之。”引申指估量。《三国志·吴书·周鲂传》:“看伺空隙,欲复为乱。”以上读kàn。引申指照看,看管。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羊》:“或劳戏不看,则有狼犬之害。”以上读kān。
详细释义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kàn | 动词 |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手”字的变形,下面是“目”,意思是用手遮住眼睛远望。本义:用手加额遮目而远望。 |
使视线接触人或物。 | ||
视,观察。 | ||
观赏;赏玩。 | ||
估量。 | ||
访问;探望。 | ||
看待;对待。 | ||
照料;料理。 | ||
诊治;诊视疾病。 | ||
听见,闻听。 | ||
决定;取决于。 | ||
提醒对方小心、注意之词。犹提防。 | ||
拣;选择;物色。 | ||
名词 | 姓。 | |
助词 | “看怎么样”的省略,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的后面,表示试一试。 | |
kān | 动词 | 守护;看守。 |
监视;看押。 |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午集中】【目字部】看·康熙笔画:9·部外笔画:4
《唐韵》苦寒切。《集韵》《韵会》《正韵》丘寒切,?音刊。《说文》:睎也。《博雅》:视也。《吴志·周鲂传》:看伺空隙。?文帝《对烛赋》:回照金屏裏,眽眽两相看。
又《宋史·礼志》:大宴前一日,御殿阅百戏谓之独看。
又《辽史·地理志》:大东丹国新建南京,分南北,市中为看楼,晨集南市,夕集北市。
又姓。见《姓苑》。
又《唐韵》:苦旰切。《集韵》《韵会》墟旰切。《正韵》袪干切。并刊去声。义同。
又叶苦坚切,音牵。吴迈远《长相思诗》:经春不举袖,秋落宁复看。一见愿道意,君门已九关。关,音涓。
又叶苦甸切,牵去声。苏辙《咏彝亭诗》:千里思山梦中见,要须罢郡归来看。
《说文》:从手下目。徐曰:以手翳目而望也。重文作?。俗作㸔。
说文解字
【卷四】【目部】看
睎也。从手下目。,看或从倝。苦寒切。
说文解字注
(看)睎也。从手下目。锴曰:“宋玉所谓扬袂障日而望所思也。”此会意。苦寒切。十四部。
(?)看或从倝,倝声。
音韵汇集
韵书 | 字头 | 小韵 | 声符 | 声调 | 韵目 | 声母 | 韵部 | 韵母 | 反切 | 拟音 |
上古音系 | 看 | 看 | 看 | 元 | kʰaːn | |||||
看 | 侃 | 看 | 元 | kʰaːns | ||||||
广韵 | 看 | 看 | 平声 | 寒 | 溪 | 寒 | 苦寒 | |||
看 | 侃 | 去声 | 翰 | 溪 | 寒 | 苦旰 | ||||
中原音韵 | 看 | 刊 | 阴平 | 寒山 | 寒山开 | |||||
看 | 看 | 去声 | 寒山 | 寒山开 | ||||||
蒙古字韵 | 看 | 平声 | 溪 | kʼan | ||||||
看 | 去声 | 溪 | kʼan | |||||||
洪武正韵 | 看 | 看 | 平声 | 九寒 | 寒 | 丘寒 | ||||
看 | 看 | 去声 | 九翰 | 寒 | 袪干 | |||||
分韵撮要 | 看 | 看 | 阴平 | 晓 | 第三十干赶干割 | 干 | ||||
看 | 汉 | 阴去 | 晓 | 第三十干赶干割 | 干 |
方言集汇
◎ 赣语:kon4
◎ 客家话:[海陆腔] kon5 kon1 [客英字典] kon5 kan1 [台湾四县腔] kon5 kon1 [宝安腔] kon5 [陆丰腔] kon5 [梅县腔] kon5 [沙头角腔] kon5 [东莞腔] kon5 [客语拼音字汇] kon4
◎ 粤语:hon1 hon3
◎ 潮州话:toiⁿ2
该文章由作者:【寇仲】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