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骚(汉语词语)

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现在常指妇女举止轻佻,行为放荡。指文采,时代潮头。清·赵翼《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得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某个领域和行业获得领先地位,“独领风骚”。

风骚(汉语词语)

简介

【词语】风骚

【拼音】fēnɡsāo【基本解释】

(1)[literary excellence]∶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n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沁园春·雪》

(2)[coquettish]∶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3)[beautiful]∶形容女子秀丽、俊俏,体态风骚

详细解释

含义

1.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楚辞》中屈原的《离骚》,后来泛指诗;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独领风骚。

2.指妇女举止轻佻(卖弄风骚)。有时候人们总把性感和风骚混为一谈,在很多男人眼里,性感得引起男人的性冲动的行为就是风骚。

3.指文采,时代潮头。清·赵翼《论诗》: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出处

1.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宋书·谢灵运传论》:“原其飇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

唐贾岛《喜李馀自蜀至》诗:“往来自此过,词体近《风》《骚》。”

清姚莹《论诗绝句》之二:“辛苦十年摹汉魏,不知何故远《风》《骚》。”

2.借指诗文。

唐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诗:“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

宋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留连日日奉杯宴,殊无闲隙吟风骚。”

蒋光慈《少年飘泊者》八:“今天到某秀才家里写几张字画,明天到某一教书馆里谈论点风骚,倒也十分有趣。”

3.借指文采、才情。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一折:“他多管是意不平自发扬,心不遂闲缀作,十分的卖风骚,显秀丽,夸才调。我这里详句法,看挥毫。”

毛泽东《沁园春·雪》词:“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4.风流放荡。《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那老儿虽然风骚,到底老人家,只好虚应故事,怎能勾满其所欲?”

明梁辰鱼《浣纱记·见王》:“我为人性格风骚,洞房中最怕寂寥。”

5.特指女性举止轻佻。

茅盾《动摇》一:“金凤姐已经走到跟前,依旧脸上搽着雪白的铅粉,嘴唇涂得猩红,依旧乜着眼,扭着腰,十分风骚。”

6.指风流放荡的人。

清李渔《怜香伴·女校》:“他出这等风致题目,一定是箇老风骚,做首肉麻的诗应付他。”

7.犹风情。

明陆采《明珠记·买药》:“却恋他酒杯来往,儿女风骚。”杨朔《火并》:“每年元宵节,秧歌出街的时候,人们可以看见他扮着《拾玉镯》的孙巧姣,或者《小上坟》的寡妇,专在女人面前卖弄风骚。”

8.谓体态俊俏美好。

明无心子《金雀记·定婚》:“有貌有貌多俊俏。陈平说我最风骚,新大褶,皂罗袍,方巾四角带儿飘。”《红楼梦》第三回:“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9.风光,光彩。《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旗帜鼓乐,高头骏马,送入衙门到任。

寄华此时身子如在云里雾里,好不风骚。”梨园戏《陈三五娘》第一场:“上元景,好风骚,灯如花,月如锣。”

1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11.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沁园春·雪》

延伸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它们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故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风骚一词来源于《诗经》、《楚辞》,而在俗语中形容一个人举止轻佻风流也常用风骚一词,这个词义与《诗经》和《楚辞》并没有联系,而是与疾病有关,据云弓《七年之痒,多少风骚》一文考证:“风骚”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具有褒义的,形容一个人在某一领域取得了独树一帜的成就,比如:“独领风骚”等,其来源为我国古代的诗歌经典《诗经》之《国风》与《楚辞》之《离骚》;风骚的另一个词义则是有些负面的,形容一个人(通常指女性)在行为举止方面不够检点,在性倾向的表达方面不够含蓄。风骚的后一种涵义的来源,显然与《诗经》《楚辞》之类高雅的艺术扯不上关系,一般人也很难想象作风有点问题的风骚,其实来源于对疾病的描述。

首先来看看“骚”,骚作为一种病名存世的文献最早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其中多鮆鱼,其音如叱,食之不骚。”只是由于文献的散佚,历来小学家们对“骚”病一直缺乏准确的注释,好在近代的很多出土文献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解答,如睡虎地秦简中曾记载:“诸侯不治骚马,骚马虫皆丽横厄……”这里的“骚马”指的是患骚病的马,而骚马虫就是骚病的病原体,其实就是疥虫,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疥疮。

关于骚病是疥疮的这一解释,在张家山出土的汉简中有更明确的记载:“身病痒,脓出,为骚。”骚为疥疮,其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痒,后来,骚字的这一含义逐渐被“瘙、搔”所代替,出现了“瘙痒”等词,而作为本词的“骚”与痒的关系渐渐地被人们遗忘了。

“骚”就是疥疮,就是身上发痒,而“风”与痒的关系就比较明显了,现代汉语中仍然有“风疹”一词。风与骚作为疾病都有一种痒的症状,人痒了就忍不住要动手抓,一动手抓就会出现搔首弄姿、挤眉弄眼等效果,自然看起来就不太正经,因为古人是非常强调人的姿态的,讲究人的坐、立都要稳重,不能乱动,而乱动之人不符合传统的礼数,渐渐的,人们就将风骚人抓痒痒时的肢体语言与人的作风(性)联系起来,于是风骚便有了俗语中的后一种涵义。

该文章由作者:【玄色风】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