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池塘》是由凯瑟琳·赫本、亨利·方达等主演,马克·雷戴尔执导的剧情片。
该片根据欧内斯特·汤普森的同名戏剧改编而成,讲述了年老的诺曼与女儿之间出现了感情危机,之后他在妻子的帮助下与女儿和好的故事。
1982年1月22日,《金色池塘》在美国上映。1983年,该片在第54届奥斯卡奖颁奖礼上获得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三项奖项。
剧情介绍
埃赛尔老太太和他的丈夫诺曼离开了喧闹的城市生活来到了以前生活的旧居,一座位于池塘边的木屋,重新开始了他们的生活。年近七旬的埃赛尔对生活充满了热情,而七十九岁的诺曼却恰恰相反,意志消沉,脾气古怪。金色池塘边美丽的风景和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都没有让老诺曼摆脱对年华老去的恐慌。心脏的毛病让诺曼对死亡充满了恐惧。恰逢老翁八十寿辰,与父亲隔阂很深的女儿切茜为庆祝父亲生日,并带着即将与之完婚的丈夫和13岁儿子来到金色池塘。
可热闹的表面仍然掩饰不了三代人之间的感情危机,经过多年,父女之间依旧没有和解的迹象,诺曼言语间的刻薄尖酸也造成了他与客人以及女儿之间的难于交流和隔阂。更要命的是女儿与其丈夫因为要到欧洲旅行而委托老夫妻俩照顾十三岁的小比利,这对三代人都是一种考验。女儿走后,生活还要继续。爷孙俩从开始的互不信任到互相理解,二人常在一起泛舟垂钓,跳水嬉戏。孙子终于找到了久违的快乐和欢笑,老人也从孩子身上体会到了天伦之乐。
由于一次意外的落水让执拗的诺曼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女儿切茜再次来到了金色池塘。丈夫诺曼与女儿切茜之间的矛盾冲突,埃塞尔牢牢看在眼里,她犹如心理咨询师一般耐心地观察一切,倾听一切。埃塞尔清楚丈夫的一切举动都是源于对老去的恐惧,埃塞尔和切茜一道分析了女儿不喜欢争斗的背后真实原因,帮助切茜认清楚了自己的真正心理需求,并以帮助外孙比利与诺曼关系实现融洽的实例让女儿看到了与父亲和解的希望,她鼓励女儿以实际行动与父亲和好。
一番深谈,父女终于解开了长时间存于心底的芥蒂。父亲以欣赏赞许的语气同女儿谈心,女儿也以积极理解的态度同父亲沟通,在女儿克服身体和心理障碍,完成了一直没有成功的后空翻跳水动作后,父亲还亲自为女儿佩带了自己上学时获得的奖章,父女二人相拥在一起。
演职人员
演员 | 角色 |
凯瑟琳·赫本 | 埃赛尔 |
亨利·方达 | 诺曼 |
简·方达 | 切茜 |
道格·麦克昂 | 比利 |
达布尼·柯尔曼 | Bill Ray |
特洛伊·格雷提 | Young Boy on Jetty |
William Lanteau | Charlie Martin |
Christopher Rydell | Sumner Todd |
制作人 | Bruce Gilbert |
导演 | 马克·雷戴尔 |
副导演(助理) | Gary Daigler、Stephen B. Grimes、Venita Ozols |
编剧 | Ernest Thompson |
摄影 | Billy Williams |
配乐 | Dave Grusin |
剪辑 | Robert L. Wolfe |
艺术指导 | Stephen B. Grimes |
服装设计 | Dorothy Jeakins |
角色介绍
以上参考资料来自
原声音乐
曲目 | 专辑信息 | |
Main Theme | Early Bird | 艺人: Dave Grusin |
First Call | Purgatory Cove | 语种: 英语 |
Career Opportunities, Back Porch Confessional | Father | 唱片公司: MCA Records |
Illict Sex Question | Season's End | 发行时间: 1982年01月01日 |
New Hampshire Hornpipe | Epilogue | 专辑类别: 原声带、影视音乐 |
获奖记录
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提名 | 获奖/提名方 |
1982年 | 第54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 | 获奖 | 亨利·方达 |
第54届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 | 获奖 | 凯瑟琳·赫本 | |
第54届奥斯卡奖最佳改编剧本 | 获奖 | Ernest Thompson | |
第54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 | 提名 | 《金色池塘》 | |
第54届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 | 提名 | 简·方达 | |
第54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 | 提名 | 马克·雷戴尔 | |
第54届奥斯卡奖最佳摄影 | 提名 | Billy Williams | |
第54届奥斯卡奖最佳音响 | 提名 | Richard Portman | |
第54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剪辑 | 提名 | Robert L. Wolfe | |
第54届奥斯卡奖最佳配乐 | 提名 | Dave Grusin | |
第39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主角 | 获奖 | 亨利·方达 | |
第39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 | 获奖 | 《金色池塘》 | |
第39届金球奖最佳编剧 | 获奖 | Ernest Thompson | |
第39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女主角 | 提名 | 凯瑟琳·赫本 | |
第39届金球奖最佳女配角 | 提名 | 简·方达 | |
第39届金球奖最佳导演 | 提名 | 马克·雷戴尔 | |
1983年 | 第36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女演员 | 获奖 | 凯瑟琳·赫本 |
第36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影片 | 提名 | 《金色池塘》 | |
第36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男主角 | 提名 | 亨利·方达 | |
第36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女配角 | 提名 | 简·方达 | |
第36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导演 | 提名 | 马克·雷戴尔 | |
第36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剧本 | 提名 | Ernest Thompson | |
第6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 提名 |
花絮彩蛋
影片花絮
电影开拍前,凯瑟琳·赫本在一场网球比赛中伤到了手臂,并因此打算退出该片,但是亨利极力说服了她。有一场戏是凯瑟琳·赫本忍着手臂上的伤痛拖动独木舟,然而在影片中却减掉了这一段。
凯瑟琳·赫本在《金色池塘》中的所有特技均由她本人亲自完成。
在拍摄诺曼和比利为求生而紧抓岩石不放的场景时,由于湖水的温度极低,亨利·方达和道格·麦基恩不得不穿上潜水服。
在拍摄埃塞尔跃入水中的场景时,凯瑟琳·赫本为确保真实效果而拒绝穿上潜水服。
诺曼和比利驾船撞上岩石的场景反复拍摄了多次,这是因为剧组使用的木质游艇非常坚固,以致剧组人员必须加以改装才能达到船体在撞击中轰然解体的效果。
穿帮镜头
当船撞到岩石上的时候,可以看见有个挡板滑落,船上的漏洞也因此显露出来。
当埃塞尔和诺曼在船上看潜鸟时,在潜鸟出没的地方明显放有一些引诱的假鸟,而这些假鸟的形状是不正确的。
当比利·雷在湖中的船上转圈时,可以看到摄影机的部分影子。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金色池塘》根据欧内斯特·汤普森的同名戏剧改编而成,简·方达特地为父亲亨利·方达买下了电影的拍摄权,片中那对关系不和的父女正是现实生活中方达父女的缩影。
取景拍摄
在影片正式开拍时,制片方将拍摄地点选在了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中部的斯夸姆湖。片中出现的住宅归斯夸姆湖的一位医生所有,剧组在租用该住宅之后对房屋进行了相应改动,片中作为阳台的二层楼就是按照艺术指导的要求搭建的。
制作发行
发行公司
公司名称 | 发行地区/国家 |
亚提森娱乐 | 美国 |
Associated Film Distribution | 美国 |
环球影业 | 美国 |
C.I.C. | 西班牙 |
狮门影业公司 | 美国 |
上映日期
时间 | 国家/地区 | 时间 | 国家/地区 |
1981年12月4日 | 美国 | 1982年4月10日 | 日本 |
1982年2月18日 | 澳大利亚 | 1982年4月14日 | 法国 |
1982年3月11日 | 意大利 | 1982年4月23日 | 芬兰 |
1982年3月17日 | 西班牙 | 1982年5月13日 | 中国香港 |
1982年3月18日 | 荷兰 | 1982年6月3日 | 菲律宾 |
影片评价
《金色池塘》是一部经典的美国文艺片,具有细腻和真实的触感。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笼罩着一种温和的气氛。影片的开篇同 《恋恋笔记本》异曲同工,一幅幅暖色调的画面像极了圣诞卡。而那些粗口、幽默、冷场和虚惊则使影片充满了弹性。影片的叙事同样是淡然闲适,温情到极致。该片的故事虽然很简单,寥寥数语就可尽述,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微妙善变,却让它变的没那么容易说明白。(《市场导报》评)
《金色池塘》以舒缓的方式探讨了老年人在面对死亡和衰老时的心理危机,展现了人生的真意和真情。片中所体现的浓浓亲情、淡淡的愁绪,再加上唯美精致的画面、沁人心脾的动听音乐,都给观众带来回味之感。影片情节的展开始终是在优美如画的金色池塘中渐渐呈现,美丽的池塘在不同的场景中展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姿态,折射出不同的人生况味和人生感悟。(新浪网评)
《金色池塘》是一部属于演员的电影。由于导演选对了演员,因而增加了影片的精彩程度。(《市场导报》评)
亨利·方达用精湛的演技将片中的那位老顽固演绎得入木三分而不露痕迹。而凯瑟琳·赫本则用她独有的略带夸张的表演将一位对生命充满了热爱,对自己家人充满了热情和热力的老太太表现得让人信服。(新浪网评)
该文章由作者:【暗影之拳】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