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汉语常用字(一级字),最早见于《说文》新附。本义指张口貌;引申指空旷貌,音读xiā。用来表嗟叹,读yā。用作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感叹、祈使等,读作轻声ya。
字源演变
呀,形声字。从口,牙声。口表意,其形像张开的口,表示口中发出的表示惊异的叹词;牙表声,亦表示发出“呀”声时会露出牙齿。本义指张口貌。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枭族音常聒,豺群喙竞呀。”引申指空旷貌。《后汉书·班固传上》:“建金城其万雉,呀周池而成渊。”李贤注:“《字林》曰:‘呀,大空也。’”音读xiā。用来表嗟叹,读yā。用作句末语气助词,读作轻声ya。
现代释义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xiā | 形容词 | 张口的样子。 |
空旷貌,敞开貌。 | ||
高耸。 | ||
动词 | 张口;张开。 | |
yā | 叹词 | 表示惊异。 |
嗟叹。 | ||
象声词 | 吱吱嘎嘎的声音。 | |
量词 | 〈方言〉表示数量单位。 | |
ya | 助词 | 表示语气。 |
参考资料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张口皃。从口牙声。许加切文十, 新附。
宋本广韵
ngaa [ ŋɯa˧ ]‖[ ŋraː ]
五加切,平麻疑 ‖牙声鱼部
呀吧呀。
haa [ hɯa˧ ]‖[ hŋraː ]
许加切,平麻晓 ‖牙声鱼部见汉赋
呀唅呀,张口皃。又呀呷也。
康熙字典
《唐韵》许加切。《集韵》《韵会》《正韵》虚加切。?音岈。《说文》:张口貌。韩愈《月蚀》诗:如口开呀呀。
又谽呀,谷空貌。《史记·司马相如·上林赋》:谽呀豁閜。注:谷之形容也。呀,呼加反。
又《玉篇》:大空貌。班固《西都赋》:呀周池而成渊。
又《广韵》五加切。《正韵》牛加切。?音牙。《广韵》:吧呀。韩愈《月蚀》诗:牙角何呀呀。○按韩愈《月蚀》诗:如口开呀呀,或攺作齖齖,因避重韵也,不知《唐韵》九麻中呀字两见,音义各别,韩诗?非重韵。《集韵》《类篇》删五加切一音。非。
又叶虎何切。音呵。韩愈《东方朔杂事》诗:王母闻以笑,衞官助呀呀。不知万万人,生身埋泥沙。沙叶音娑。
音韵汇集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呀 | 广韵 | 假 | 平声 | 麻 | 疑 | 开口呼 | 二 | 次浊 | 五加切/许加切 | ŋa | |
假 | 平声 | 麻 | 晓 | 开口呼 | 二 | 次清 | 许加切/五加切 | xa | |||
集韵 | 假 | 平声 | 麻 | 晓 | 开口呼 | 二 | 次清 | 虚加切 | xɪa | ||
韵略 | 平声 | 麻 | 虚加切 | ||||||||
增韵 | 平声 | 麻 | 虚加切 | ||||||||
平声 | 麻 | 牛加切 | |||||||||
中原音韵 | 阴平 | 家麻 | 影 | 全清 | ia | ||||||
中州音韵 | 平声 | 家麻 | 移加切 | ||||||||
洪武正韵 | 平声 | 麻 | 晓 | 呼 | 全清 | 虚加切 | xa | ||||
平声 | 麻 | 疑 | 五 | 次浊 | 牛加切 | ŋa |
该文章由作者:【世徒】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